長看天下

西蒙波娃《第二性》兴趣索然

西蒙波娃《第二性》兴趣索然
1970年的西蒙波娃(左)与沙特(右)。
Getty Images
第86期
曹长青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曾被视为女权运动的「百科全书」,该书(法文版)1949年一出版就造成轰动,创了一周售出二万本的纪录。随后在美国推出英文版,也上了畅销榜。西蒙波娃由此奠定了女权运动的鼻祖地位。再加上她是大名鼎鼎的沙特(Jean-Paul Sartre)的情人,两人相得益彰,名气更加彰显。

女权问题专家、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学者克瑞斯蒂娜‧萨默斯(Christina Sommers)最近在《克莱蒙书评》(CRB)发表的对《第二性》新译本的书评介绍说,其实《第二性》一出版就有强烈的批评,评论家指出,这本书写得很差,「乏味,装模作样」,「很主观性地选择数据,降低了学术标准,违反所有的科学准则。」但也有人称誉它是「诗,艺术」,「比学者的书还学术」。

英译本被批为「难以卒读」

但不管赞美还是批评,大众对《第二性》的热潮,好像「性高潮」那样短暂地迅速消失了。克瑞斯蒂娜说,过去二十年来,除少数女权分子,很少有人再关注它;这本书也从未得到学界和哲学家的认可。到了90年代,即使是女权理论家们,也很多把这本书视为偏执、零散、过时了。

极为少数的西蒙波娃「捍卫者」对这个现状不满,甚至愤怒。他们认为,这是英文版的翻译有问题,把书「译糟了」。美国杜克大学一位教授公开指责英文译者帕什利(H. M. Parshley)缺乏哲学训练,翻译能力有限,把《第二性》译得「难以卒读」。尤其是,帕什利把972页的原著删至827页,更给批评者理由,认为他删去了「精华」。

西蒙波娃的捍卫者们要求重译《第二性》,出版社当然不愿意,因这种无人问津的书别说卖钱,连成本都难收回来。但在2004年,美国左翼大报《纽约时报》发表了〈翻糟了〉(lost in Translation)一文,介入这场争议,站在西蒙波娃的捍卫者一边,把原译者和出版社都视为「坏蛋」。面对大报的攻击,出版社撑不住了,只好决定再出新译本,找了两位曾在巴黎任教的美国女学者重译《第二性》。

去年这个新译本面世,不仅恢复了原译本删去的145页,甚至忠实到把原著中那种常常不得不用「分号」连结的大长句子原封照搬。克瑞斯蒂娜在书评中说,「西蒙波娃的那种分号长句,好像段落永远没完了」。

不是译本问题,而是原著太糟

但这个新译本却遭到更猛烈的攻击,那些批评第一个译本的、西蒙波娃的捍卫者们认为,新译本更糟。在《伦敦书评》(LBR)上,西蒙波娃的研究者们毫不留情地说,新译本「错误百出」,背叛了西蒙波娃的精神。一位女权教授甚至说,这种译本,简直读每一页都令人「痛苦」。

而事实上,这不是译本的错,而是原著的问题。在中国掀起沙特、西蒙波娃热的80年代中期,中国就出了《第二性》的中译本,但也只是译了后半部,前半部那些历史堆积数据,恐怕连中国的出版社也觉得读者没法读而放弃翻译。近年虽有了中文全译本,但有几个中国人能认真读完,也是未知数。当年读过此书中译本的一位女性朋友说,该书不仅多数观点跟女人的天性作对,而且相当过时、繁琐,句子逻辑、层次都很差,完全是一本过高评价的书。这本书不仅没把这位朋友变成女权主义者,反而使她成为女权主义的痛恨者。

这次《第二性》的英文新译本不仅没有给西蒙波娃带来新的名望,却通过评论家、书评等讨论,让人们更清楚,读者之所以遗忘这本书,不是翻译问题,而是原著太糟。在英文世界经常看到这种事情,他们对因特殊原因而出了大名的外文的「伪书」,看不出好来——因为原著本身烂,就责怪翻译。像高行健的《灵山》,英文本其实已经比中文原文好很多,但英文世界的人死活看不出「好」来,就把翻译臭骂一顿。对西蒙波娃的这本书(和她的其他作品)也同样。

事实上,读她的法文原版,就令人痛苦。西蒙波娃的授权传记作者说,这本近一千页的《第二性》只用了14个月就写成。这本仓促草就、用大量资料堆积的书,是用中国式「大跃进」的速度写出来的。专家说,这个写作时间之短「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起码是太「草率」。而从内容来看,简直是杂烩堆积:关于女性的早期资料、各种理论、名单,还有社会学、生物学、宗教、文学、哲学(主要是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的大杂烩。

有细心学者指出,西蒙波娃没有去做努力,梳理出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无关,而是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女性的资料一股脑地塞到了这本书里。而且,西蒙波娃的很多宣称都是夸大其辞,甚至违背事实。例如《第二性》说,十七和十八世纪,女性作家都被压制,根本无法存在。但根据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学者梅勒(Anne Mellor)的研究,在英格兰,从1789到1830年,就有至少900名女性诗人、500名女作家,更有众多的女性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等等。西蒙波娃说女性全被边缘化,并不真实。

妓女和妻子被当作一回事

作为女权先锋,西蒙波娃强烈批评女性被强迫做妻子和母亲,甚至过头到批评这种角色本身,认为「妻子」和「母亲」是男性和历史文化强加给女性的角色,指责这两种角色毁掉了女人。在《第二性》中,西蒙波娃还有专章讨论「妓女」,认为「妻子」和「妓女」是一回事,「两种性行为都是服务,前者是终身租给一个男人,后者则有按次数付酬的顾客。」对婚姻,西蒙波娃也痛击说,女人必须结婚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必须为社会提供孩子;二是满足男人的性要求,为他料理家务。

西蒙波娃对她的传记作家沾沾自喜地说,她一生没做妻子,也没做母亲,但活得很快乐。但是,她做的是沙特众多情妇中的一个。虽然《第二性》中有列「情妇」专章,但西蒙波娃没有逃出自己的针砭。面对沙特的众多情妇,她嫉妒、痛苦、喝酒、流泪、失眠。但在公众场合,却扮演一个大度,甚至潇洒地帮沙特找女人的开放形象。这位女权鼻祖,在虚伪程度上其实也很「先锋」。

《第二性》新译本以及围绕的评论和争论,再次让人看到为甚么读者对《第二性》兴趣索然。同时也更多揭开西蒙波娃的「第二面」:她是西方知识界最被过高评价的两个女性知识人之一(另一个是美国的桑塔格)。

(曹长青网站:http://www.caochangqing.com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媽媽魚安心超市 科技人用半導體精神賣魚
以媽媽為名,「媽媽魚安心超市」的目標在於提供消費者最新鮮、零汙染的魚貨。從漁船捕撈,上岸清洗、去鱗、去肚,六小時內急速冷凍,直送到店面銷售…
俄羅斯經濟大衰退 傳統年菜吃不起
俄羅斯正面臨經濟衰退,盧布在一年內貶值了20%,加上遭到歐美經濟制裁,在新年來臨之際,許多俄國民眾不但買不起禮物來慶祝,連傳統年菜「…
中國學生壓力大 初中一週上課六天半
考試多如牛毛,家庭作業沒完沒了,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特點。「應試教育」就是學生學習完全是為了考試。…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香港回憶錄之「考察承包」
(續前期)中國經濟改革,主要是改革國有企業,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其次是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
坐在父親肩上的第一名模
輕輕挽著父親的手,林志玲含笑走來。環抱著父親,鏡頭前兩人自在地相視而笑。2016年甫在台北開了名為「不同繁想」的個人畫展,…
追蹤一隻豬 竟然有185項用途
說到豬,通常大家只認為是人們的一種食物來源,但其實不僅止於此。一名作家因為好奇,想知道豬離開屠宰場以後都發生了甚麼事,…
柯一正順應自然 很多事情意外就成了
「我本來沒有要去參政,我認為我個性裡沒有這個部分。」導演柯一正溫和地說。他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畫滿樹屋,空閒的時間時常拿起筆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