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古知新

元宵节趣闻

元宵节趣闻
王嘉益
第81期
倪健哲
点灯笼 吃元宵 猜灯谜-----元宵节又称为小过年,过完这一天年节才正式结束。当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逛花灯、猜灯谜、提灯笼、吃元宵等热闹开展……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唐代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夜〉,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形容得相当生动。

元宵节又称为小过年,过完这一天年节才正式结束。当天有许多民俗活动热闹开展,如逛花灯、猜灯谜、提灯笼、吃元宵等等,每个地方又有各种不同的庆祝活动,颇有欢庆年节的气氛。民间也有不少关于元宵节习俗的趣闻。

元宵节源于西汉

元宵节的由来没有确实的考据,从史料来看,较可信的说法是元宵节起自西汉,当时「吕氏之乱」祸乱华夏,汉文帝手下大将周勃平定乱事,而那一天正好是元月十五,之后汉文帝即位称帝。为庆祝这天大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汉文帝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而元月十五日正好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于是汉文帝将其定为元宵节(第一个夜晚),又称「元夜」、「元夕」。到汉武帝时,元宵节成为祭拜太一神(道家的主宰宇宙之神)最盛大的日子,从此成为一个固定的节庆,直到隋炀帝时期才变得盛大华丽,沿至今日。

点灯笼:瞒天火、救人间

元宵节点灯笼,可说是节日主题。据说这习惯来自东汉明帝时期,相传明帝提倡佛教,而当时僧人在正月十五日有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仪式,于是皇帝命令这一夜在皇宫和寺庙都必须点灯敬佛,无论士族庶民皆挂灯。而这本属于佛教的节日也逐渐变成民间的庆典。

这是在史料上较可靠的说法。不过民间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遥远的古代,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来到人间,却不小心被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下令天兵要在正月十五日放天火,将人类全烧死。

天帝之女相当善良,不忍看人类就此毁灭,便偷偷将这个消息传给人间。人们知道这消息后大为惶恐,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名老翁有了主意:「不妨在正月十五日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如此一来,上天就会以为人间失火,人类都被烧死了。」

大家觉得此法可行,便照着老翁的话去做了。结果在当天晚上,天兵从云端往下看去,人间一片红光,就真以为人间失火了,便禀告天帝不需放火,人们因此得救。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死里逃生的一日,每逢元宵必点灯、放烟火来庆祝。

以上当然只是趣闻,上天没那么好骗,不过元宵节确实是中国人难得的夜晚节庆,对宵禁严格的古代中国来说,这个故事说不定是比较能说服人的理由。

吃汤圆:巧计助宫女团圆

元宵节要吃一种包馅的汤圆,也称作元宵,其背后也有个传说,而且和点灯笼的传说还颇为相似。

相传,西汉武帝时代有一位极有智慧的人名叫东方朔。他是汉武帝的宠臣,一生中有不少奇事妙闻。

某年初春,天降大雪,汉武帝感觉无聊,命令东方朔到御花园折几枝梅花给他欣赏。东方朔刚踏入御花园,发现一位宫女想投井自杀,连忙拦下,并问她投井原因。这位宫女名叫元宵,进宫数年无法侍奉父母,心中十分挂念,每到这冬去春来的时候,思念更深,想到自己一生都无法孝敬父母,还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同情元宵的心情,便答应替她完成心愿。他乔装成一位算命仙,在大街上摆了占卜摊,许多人前来求签算卦,结果几乎所有人都抽到同一支签,上头写着「正月十六火焚身」,意指天上将派火神下凡,放火烧京城。城中百姓对此深信不疑,担心京城将有大火,一时间人心惶惶。

这事传到汉武帝耳里,也感觉不安,于是召见东方朔问计。东方朔说:「听说火神爱吃汤圆,而宫中有名叫元宵的宫女擅长做汤圆,依臣之见,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皇上沐浴焚香,将汤圆上供火神,并传令京城家家户户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再下旨城中十六晚上挂彩灯、放烟花,上天便会以为人间大火,如此可消灾解难。」

于是,汉武帝依照东方朔的办法传旨下令。到了正月十六夜晚时,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人们纷纷出来赏灯,元宵的父母也进城观灯。这时,汉武帝带着大臣、宫女出宫赏灯,与民同乐。元宵的父母看见写着「元宵」二字的灯笼,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见父母的喊声,终于与父母团聚。

长安城这样热闹一夜之后果然平安无事,人心也安定了。汉武帝龙心大悦,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奉火神,正月十六全城挂彩灯庆祝。因元宵做汤圆有功,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汤圆又音似团圆,与宫女心愿相合,可见东方朔妙计另有深意。

猜灯谜:计讽势利眼

猜灯谜是元宵节另一个有趣的活动。灯谜大多利用汉字一字多义、异读、谐音的特点,以转义、联想和拆合等技巧,做成隐晦曲折的文字谜。由于灯谜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射中,因此又有「灯虎」之别名;而猜灯谜时的提示皆以「射」字表示,例如「射一字」、「射一成语」、「射一物」等。

南宋时,临安的居民每逢元宵节便会将谜语写成纸条,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这种脑力游戏既有趣又能启迪智慧,因此相当受欢迎。时至今日,猜灯谜依然是相当有魅力的活动。

关于猜灯谜,也有一个有趣的起源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姓胡的大地主,皮笑肉不笑,人称「笑面虎」。他为人势利,看人衣着光鲜就毕恭毕敬;看人衣衫褴褛就瞧不起人。

有一天,名叫张木及孙武的两人要向地主借钱。张木穿着亮丽、打扮整齐,地主一看到他,立刻鞠躬作揖,一听说要借钱,二话不说马上答应。孙五穿着邋遢破烂,地主一见便大声喝斥,命令仆人将他赶走。孙五受了屈辱,非常生气,便想了办法要整整这个笑面虎。

于是在元宵节那天,孙五做了一个灯笼,上面提了一首诗:「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孙五将这个灯笼带上街,让乡亲来猜猜这诗中说的是甚么,乡亲们都猜不出答案。地主也在人群中,他一看这诗便对号入座,很生气地对孙五说:「你写这首诗分明是在骂我!」

孙五笑了笑说:「您多心了。我这诗只是一个谜题而已,您瞧瞧,诗的谜底不就是个『针』字吗?」地主一看确实如此,羞红了脸,气愤离开。此时围观乡亲则会意地哈哈大笑。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此后每到元宵节时,人们就会仿效孙五将谜语写在灯笼上,供观赏花灯的人猜谜取乐。

虽然民间传说不足为史料,但是在元宵节的欢乐气氛下,除了庆祝活动外,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也不失为一项过节乐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牙痛找不到原因
住在鄉下,以做饅頭營生的婦人,今年55歲。一生吃苦耐勞,生病很能忍,不到最後關頭就是捨不得看醫生。她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做人老實,…
中國經濟還能再坐「過山車」嗎?
今年中國通貨膨脹持續,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評估已不像去年那樣樂觀,雖然還會有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樟湖國小 締造「化石」傳奇
擺脫平地的悶熱和喧囂,車子沿著149縣道蜿蜒的山路行駛,一路欣賞著青山綠水,感覺格外神清氣爽。雲林縣古坑鄉的樟湖國小,…
焦點4:北歐福利典範,台灣想學習?
問題1:福利國家,好像共產國家? 在瑞典,有這麼一句話人人會背:「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好、比別人聰明、比別人重要、比別人知道得多。」在丹麥,…
台灣玻璃館 讓透明玻璃綻放璀璨光彩
來到彰化縣鹿港鎮的彰濱工業區,從遠處就能看見一棟猶如航空母艦的建築物,這是由台明將公司所成立的台灣玻璃館,…
中國經濟持續走緩 專家預警「硬著陸」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成長率為7.6%,比第一季8.1%的成長率有所降低,…
壹電視易主 跨媒體壟斷法仍步履蹣跚!
壹電視易主,收購者是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這是一顆投進台灣傳媒業的震撼彈! 壹傳媒老闆黎智英三年前在台灣創立的壹電視,轟動一時。…
現代奴隸 印度最高中國居次
澳州慈善機構「奔向自由基金會」(Walk Free Foundation)近期公布的「2016年全球奴役指數」(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