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一辈子做一次傻人 - 科技人的绿色服饰创业梦

一辈子做一次傻人 - 科技人的绿色服饰创业梦
进入冶绿服饰的公寓式住宅办公室,让人感到和乐家庭的温馨气氛。薛焜中表示他们的目标群是有家庭、小孩的客户。
丹尼尔
第71期
张于芸

幸岛的一百只猴子

「幸岛的一百只猴子」出自船井幸雄的《第一百只猴子》一书。据说在日本宫崎县有座非常迷你的岛屿:幸岛(Koshima)。幸岛上甚么都没有,只有一条快要干枯、要死不活的小溪与一群日本猿猴。大约六十年前,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幸岛上观察猴子的一举一动,因为怕这群死猴子挨饿,所以研究人员还留了一些番薯给猴子吃。

后来幸岛上的猴子们发现番薯可以吃,但是番薯上头的泥巴实在很讨厌,所以猴子们在吃番薯之前就会用手来拍落番薯上头的泥巴。某一天,有一只一岁半的聪明小猴子突然发现用清澈的溪水也可以洗净番薯上的泥巴。于是幸岛上大约有85%的猴子也很快学会这一招。后来幸岛唯一的小溪干枯了,于是又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发现用海水来洗番薯滋味似乎也不错!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幸岛上85%猴子又全部学会这招!

当幸岛上出现第一百只「用水洗番薯」的猴子时,居然在幸岛200公里之外的大分县的猴子也莫名其妙地学会这招。这两群毫不相干的猴子居然在同一时间学会了「用水洗番薯」!

为甚么一只小猴子用水洗番薯的「个别行为」最后会穿越时空,传播到遥远的地方之外、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呢?日本经营顾问之神船井幸雄说:「只要是对的信念,这种无形的力量就可以汇聚成为一个很大的正向能量!只要团队中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率先行动,他就可以在人群中产生示范作用,在无形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藩篱、去影响绝大部分的人。就像幸岛上那群死猴子一样!」

为此船井幸雄也特别提出一个非常精准的「7-11数据」:任何新观念推广,起初只要有7%~11%的人愿意接受与认同,等到临界点来临时,就会出现惊人进展与质变!

「幸岛的一百只猴子」这个故事明明白白地揭示一个重要观念:「整体文化的变迁往往始于个体行为的变化。」

 

现代人穿衣,在科技发达下功能千变万化。人造纤维不但能防水、保暖、吸湿、排汗、透气,有的厂商甚至强调穿衣能量说。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坚持「天然的最好」,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依然是许多人的首选。尤其是棉花制品,始终是最大宗的天然衣料材质。

然而,天然的棉花制品,真的就比人造纤维符合环保原则吗?

甚么是「有机棉」?

「冶绿生活服饰」创办人薛焜中表示,一般棉花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杀虫剂和农药;以价值计,约占全球杀虫剂市场的四分之一以及农药市场的10%。此外,棉花田大量使用农药常造成地下水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则造成土地盐基化。而棉花的加工过程更依赖许多漂白剂、染料、整染安定剂等化学药剂,因而排放大量废水。

因此,鼓励生态友善的「有机棉」的种植与加工应运而生,同时也带动消费者正视这一波新兴潮流。

所谓「有机棉」,根据美国德州所制订的标准(TEXAS Organic Program),指停止施撒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三年以上的田地所栽种的棉花。而为了保护有机棉花避免虫害,会在棉花田放置害虫的天敌「瓢虫」以保护棉花成长。

如此说来,「有机棉」是比「一般棉花」更符合环保意识的产品。

对消费者来说,穿有机棉有甚么好处?对身体会比较好吗?

「不会!只会对土地比较好!」「冶绿生活服饰」创办人薛焜中非常干脆地回答。而这短短的回答,正显现出薛焜中推广有机棉衣物的初衷,也就是推广绿色消费概念的永续生活。

推广「听起来像垃圾」的衣服

「我身上穿的衣服,里面的成分60%是有机棉,40%是保特瓶回收。」带着胶框眼镜,一派斯文的冶绿创办人薛焜中,去年离开人人称羡的飞利浦外商主管职位,凭着一股热诚创设冶绿生活服饰。从此穿着自家新开发的产品,到处向人介绍他的绿色穿衣生活概念。

介绍有机棉已经是一项挑战了,最近这款新开发加入保特瓶回收材料的衣服,推广上更是一大考验。「那天有消费者问我,你这东西穿身上会不会怪怪的?卫不卫生?会不会有毒?对身体有没有伤害?」薛焜中自我调侃地说:「有机棉好歹听起来高级一点,回收保特瓶听起来就是垃圾。」

更惨的是,回收的保特瓶成本更贵上一倍,因为回收过程要经过清洗。贵又看不出对消费者有甚么好处,比推有机棉难度更大。

愿当「幸岛的一百只猴子」

看起来很难有利可图的市场,为甚么薛焜中还是「知难而进」?

薛焜中经常跟朋友解说了半天,结果朋友还是不懂为甚么他要做这个,最后他只好用「幸岛的一百只猴子」的故事来做说明:「或许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心的力量是无限的。一辈子,就作一次傻人吧!」

为了实践更好生活的梦想,薛焜中离开工作13年的科技业。决定创业时,太太黄琡媚因为听过太多创业失败的案例,甚至以泪洗面。薛焜中承诺「规模不要做很大,慢慢累积实力」,这才说服了太太答应创业。原本是家庭主妇的黄琡媚,现在也跟着「撩下去」一起成为工作伙伴。

薛焜中回想起来,刚开始创业的最难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他认为最难的是心态上的调整,更难的是如何「放下身段」。薛焜中谈及第一次到天母摆摊,烈日下摆一整天只卖出4件衣服,「内心煎熬还要强颜欢笑安慰妻小」。此外,去年夏天到友达光电厂区摆摊对薛焜中来说,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心理建设。因为飞利浦是友达的大客户,过去薛焜中在飞利浦负责全球面板采购,以前每次去友达拜访,总是被当成贵宾接待,「现在角色转换,变成去摆摊!」薛焜中笑着说,当时遇到以前接洽的业务主管,想着如何应对来避免双方尴尬,「实在是很奇妙的经历」。

做出「会缩水」、「容易卷掉」的衣服

从科技业跳到陌生的服饰业,薛焜中采用土法炼钢法,上网找数据看环保衣着趋势来选择可以着手的材料。「环保材料很多,不见得都可以商品化,而有机棉在欧美已经是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了,国外消费者已经知道要去选择有机棉,但台湾一直都还没有,我觉得可以发挥,所以决定开发有机棉这个市场。」

接着薛焜中开始寻找配合的厂商制造有机棉衣服。他按着工商名录一家一家打遍所有做衣服的厂商,结果问十家,九家没听过有机棉。矛盾的信息就从不同厂商口中讲出来,报价差上好几倍。

薛焜中说,台湾小工厂习惯现有的工作模式,对于开创性的、陌生的东西比较不愿碰,报价往往偏高。而薛焜中的理想是要推平价商品来实现平价有机棉的概念。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薛焜中终于幸运地找到认同他的理念的厂商愿意配合。

为了实践绿色穿衣概念,薛焜中吃了很多苦头。例如为了采用友善环境的制衣方式,薛焜中的衣服没有做防缩处理。因此他还要提醒买衣服的消费者:「衣服一定会缩水,你买时不要买刚刚好,长度一定会缩短,宽度缩一点,不会很明显,大概缩5%。第一次洗会缩,后面就不会那么严重。」

再者,一般衣服经过化学处理会比较平整,加工比较容易。而有机棉因为没有经过化学处理,容易卷曲。制衣厂因而会抱怨衣服容易车歪、变斜。不止这些,薛焜中使用玉米淀粉原料制作的生物可分解环保袋包装衣服,除了成本比一般塑料袋贵好几倍,还要承担消费者抱怨的风险。因为有时送到消费者手中,包装已经破了。好在现在消费者渐渐认同他的绿色消费理念,甚至会主动要求不用包装。

薛焜中强调,冶绿不只是做有机棉服饰,冶绿要做的是「环保穿衣概念」。他先从比较成熟的有机棉服饰开始,进一步寻找其他多元素材来制作衣服。薛焜中以他目前穿的60%有机棉、40%环保纱为例,所谓环保纱是指PET回收纱,也就是聚酯纤维,正是一般人听到会觉得脏脏的保特瓶回收材料作的。实际上,PET用在衣着上很普遍,排汗衫、石化材料的衣服都是PET原料。而台湾一年要用掉45亿只保特瓶,回收后清洗、溶解、抽丝重新利用,很符合环保原则。

产品周期「从摇篮到摇篮」

薛焜中表示,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从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最终的去处。从原料、生产、运输、包装、销售、回收,都融入「生态永续」的理念,也许是回归大自然,也许就停留在工业的用途,不断拿来循环使用。东西回收时,也不再是材料越来越糟糕的降级回收,而是越来越好的升级回收。

原料部分,包括有机棉以及新开发的环保回收瓶等对环境友善的材料,所有使用的材料,除了有机棉花台湾没有足够产量而需从国外进口外,其他全部使用台湾在地生产的原料以减少运输里程。制造过程也只用氧系漂白而不染色,包装使用可分解塑料袋,营销不印DM传单,以网络与市集活动为主要管道等。

一般环保人士的3R概念: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薛焜中认为可能只是将产品生命周期拉长两倍、三倍,只是延缓死刑,但有毒物质在过程中依旧排放、资源依旧消耗,终究是「从摇篮到坟墓」。而他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则是针对在地材料、文化、生态去思考,以达到「从摇篮到摇篮」的永续周期。

薛焜中表示,在全球化思维下,国际资本哪里有资源就往哪里跑,「像蝗虫过境一样」,都是对资源过度消耗。他认为这方向一定要改变。就像农产品,在地生产、吃当地当季的东西,是最健康、最环保、最自然、对人最好的。衣服也一样。「台湾衣服做得那么好,为甚么要在国外做呢?」薛焜中说,冶绿的有机棉原料,日后希望也能实现用台湾土生土产的棉花。

而台湾适合棉花生长吗?薛焜中说,台湾人过去小时候盖的那种厚厚棉被,工厂都在南部,过去嘉南平原就是种棉花,因为嘉南平原温度高、日照充足、气候干燥,很适合棉花的生长。「我外婆小时候作童工就是采收棉花,后来国外棉花大又便宜,台湾棉田就没落了。」

南投国姓乡目前有农家已经在尝试种植有机棉。薛焜中显然将目光放得很远:「我下个月还会去看林阿伯种的有机棉田。他现在是不计成本在种,要量产还有一段距离。希望未来真的可以用台湾棉来做衣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平民燕窩 阿里山楓醣銀耳 喝出妳的Q彈膚質
身體的膠質每天都在流失,持續補充,維持膚質的彈性,是青春的關鍵。雪白色的銀耳又稱為白木耳,外觀晶瑩剔透,帶有淡淡香氣,被視為「平民燕窩」。…
孔子與華國鋒 至聖先師與英明領袖?
2011年初,兩位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再次引起關注。一位是被華夏民族尊崇兩千多年,卻在過去幾十年裡被批倒批臭的孔子,…
天災?人禍?改朝換代天象?
人間下雪相傳是由天上的雪神掌管。雪神的玻璃瓶裡盛著雪片,當彤雲密布時,敲出一片雪來,人間就開始下雪。無論真否,雪在老百姓眼裡本是吉祥的,「…
本土黑馬──「瓦薩PIZZA」連鎖店
中午時刻,台北市商業區的上班族來來往往。像往常一樣,飢腸轆轆的人們正在附近尋找中午用餐地點,為著千篇一律的午餐發愁。…
用藝術實現的中國「茉莉花革命」
從2月20日中國出現茉莉花革命的傳言以來,在中國許多城市裡的革命場景亦真亦幻。說它是假的,卻有大量軍警便衣出場,…
淡薄名利的千古隱士陶淵明
陶淵明(公元365年~427年)是晉代文學家,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中國新生代的另類流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對許多人而言,孩提時代所接觸的第一首詩便是李白的〈靜夜思〉。李白以這首通俗白話的詩,…
年味
在寒風中看到店鋪裡飄掛著紅紙春聯,才知道過年到了,腦海裡不覺浮現小時候過年熱鬧的景象。 小時候,過年前的一段日子裡就忙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