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处在新冷战前夜吗?

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就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发表长达40分钟的演说,他严厉抨击中共,被视为「新冷战宣言」。Getty Images
第195期
何清涟
作者为旅美中国经济专家与评论家,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评为「亚洲之星」。其著作《现代化的陷阱》一书被推选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让国际社会颇为担心,新冷战之说已经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分析文章中。2018年10月16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美中关系逐渐迈向新冷战时代〉一文,明言针对中国多年来肆无忌惮的经济侵略行为,川普政府正在从容不迫地予以反击,从军事、政治、经济上瞄准北京,美国的战略开始浮出水面,美中经济冷战迫近。

但时局变化永远比分析变得快,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中美两国间的摩擦虽然势不可免,但离「经济冷战」——即各拉一批盟友孤立对方还有很远的路。

 

美国急欲取胜,中国以静制动

今年11月下旬的G20峰会上,美中两国首脑将与会,两国正在为这场可能发生的川习会热身。

美国方面软硬兼施,红白脸角色一齐出击。美国之音在10月中旬接连发布消息:「美财长声称,如前景乐观川习会将会举行」;屠龙派代表人物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则发出警告:「川习会前提是中国做出重大让步。」国家安全顾问约翰‧波顿(John Bolton)则誓言「美国将奉行强硬中国政策。」美驻世贸组织大使谢伊(Dennis Shea)发言批评:「中国经济模式与世贸体系不兼容。」

中国则以静制动,耐心等待11月8日美国期中选举的结果,共和党是否保住参众两院多数,将决定中国对美压力的应对方式。美国民调与媒体大都亲民主党,目前基本判定:民主党百分之百能夺回众议院,只要失去一院,川普就不能再心想事成,进而影响2020大选,中国就能以时间换空间,赢得腾挪余地。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刊发了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及答问。在问及中美贸易战如何应付时,易纲称中国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

美方最重要的信号由川普在10月14日接受CBS王牌节目「60分钟」的访谈中释放。在这次访谈中,川普说他并未将中美贸易冲突称为战争(war),而是战斗(battle),中美之间只是发生了小冲突(skirmish)。

综合考虑以上种种,可以预测,11月下旬G20峰会期间,川习会是否举办、两国首脑商谈的具体内容、中国准备让多大的步,还得等11月8日的大选结果出来,中方判定川普手中有多少必胜牌才做决定。


▲川普与共和党是否保住参众两院多数,将决定中国对美压力的应对方式。图为2017年11月川普访问中国资料画面。Getty Images



是否有进入新冷战的可能?

笔者认为,现在谈论新冷战为时过早。冷战最大的特点是全球按意识形态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目前美国对中国开打贸易战,并非因为意识形态原因,将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10月4日哈德逊演讲说成是「新冷战宣言」有点夸张。因为目前中美对立,主要是经济利益,而非意识形态对立。理由如下:

一、川普曾强调过:「我们不要竞相颠覆那些我们根本不了解的国家的政权。」这是美国自波斯湾战争、伊战、阿拉伯之春以来吸取的教训,中东、北非地区的现实,说明依靠外部干预实现的「民主」,与原来的期望完全相反,川普撤销外援中的民主资金,就是为此。今年9月25日川普在73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时,重点批评中国对国际贸易体系的滥用,并对委内瑞拉的马杜罗政权进行抨击,指控他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为该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艰辛,呼吁各国连手抵制社会主义。但他说的「抵制」更多带有防御色彩,距离「冷战」的意识形态对决还有很长距离。

二,彭斯讲话主要还是防守性的。他提到川普总统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谈到在「大国竞赛」的新时代,外国开始「重塑他们在区域和全球的影响力」,并「挑战美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并试图改变国际秩序使之适合他们的利益」,他特别指出:「在这项战略中,川普总统明确表示,美国已经对中国采取新的政策。我们寻求公平、对等以及相互尊重主权的关系。」这段话表明,美国虽然警告中国必须停止对美的各种渗透与干预,但设定的底线也是明确的:相互尊重主权。被媒体与分析者忽视的一句话,「美国在过去25年『重建了中国』,……北京仍然口头上在说『改革开放』,然而邓小平的这个著名政策已经变得空洞。」其实表达了美国对中国的期待而非敌意。我专门写过一篇〈彭斯演讲的中国期望:「邓小平改革开放」〉,其中谈到美国政界普遍希望回到邓小平时代,邓小平吸取毛泽东想当世界革命领袖梦碎这一教训,大量停止外援助,并总结出著名的外交指导思想:「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并表示愿意与国际接轨,承认现存的国际规则,遵守国际秩序。

三、美国国内政治对外交政策的限制。一国的外交与军事行动,其实就是国内政治在国际社会的一种延续,也因此,彭斯以副总统身分在智库的发言,官方色彩相对较淡,是否代表美国政府立场,其间解释余地很大。之所以会采取这种形式表态,一则因为美国的屠龙派(即鹰派)并不主张以摧毁中共政权为目标的强力干预,只是主张扼制中国。因为伊战与阿拉伯之春的前车之鉴犹在,美国社会多数成员希望本国政府「不要再多管国际社会的闲事了」。二则因为美国国内共和、民主两党政争前所未有地激烈,在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大法官提名在极为艰难的情形下获得通过之后,希拉里‧柯林顿在10月9日接受CNN的采访时,干脆鼓励民主党选民不择手段:在夺回白宫与国会控制权之前,不要对共和党讲客气。

所谓「不要对共和党讲客气」,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共和党难受,将其置于舆论批评的聚光灯下。10月上旬,「无边界人民」(People Without Border)在洪都拉斯等美洲国家组织了三千多老幼妇孺,将其定义为无证移民,乘坐大篷车浩浩荡荡向美国进发,预计将在10月下旬抵达美国边境。美国当局阻止他们入境的「不人道之举」,将成为美国主流媒体及国际人权界的炮弹,在美国期中选举前集中发射,造成中间选民倒向民主党。

美国国内党争十分剧烈,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民意还是国力,都无法承受一场「新冷战」。

 


世界各国未必愿意在经济冷战中选边站

目前,美国试图与其他国家一起建立「统一战线」,从情报分享到经济「封堵」甚至扩大外国援助,来阻止中国谋求全球经济和政治主导地位。在政治上,美国取得重要进展,由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情报机构组成「五眼联盟」(Five Eyes,缩写为FVEY),正在加强与德国和日本的合作,交换有关中国在全球扩张的情报。但在经济方面,美中双方都很难找到愿意参与「经济冷战」的铁杆盟友。

新兴经济体当中,贫穷和人口众多的国家特别容易受到美中关税战升级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由于投资者抛售风险较高的资产,从印度到南非,各国货币暴跌,并引发土耳其和阿根廷发生金融危机。10月中旬,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资本外流之后,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印度尼西亚会议(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之时,新兴市场政策制定者向中美两国发出了信息:当前的货币和贸易政策可能损及我们所有人。G24声明称,所有新兴市场都受到资本流动过度剧烈的「不利影响」,大象打架,草皮遭殃。

欧盟却有人认为中美两国贸易战给欧盟提供了机会。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罗斯(Daniel Gros)在〈川普 贸易战的赢家〉中称,随着中美互相向对方加征关税,「中美贸易很大一部分有可能被转移到欧洲、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欧洲获益将尤其显著,因为欧盟将继续是美国和中国的最大外贸伙伴。」这摆明就是一副两不相帮、坐收渔利的架势。

在美加墨三国于今年10月初签署的新协议中,美国加入了「封堵」中国贸易的战略考虑,阻止签约国与非市场经济体达成贸易协议的「毒丸」条款,据称就是用来孤立中国的。美国希望这个条款有可能在未来美国与日本和欧盟等其他国家达成的贸易协议中被复制。但签订这一协议之后,加拿大媒体批评说「这是美国对加拿大的敲诈」,加拿大总理杜鲁道(Justin Trudeau)公开表示与北京就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而展开的谈判不会中断。墨西哥前总统埃内斯托‧塞迪略(Ernesto Zedillo)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印度尼西亚会议期间,向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建议,中国应借鉴墨加最近成功完成北美自贸协议修订版谈判的经历,一是与川普政府打交道时「不要退缩」;二是争取美国私营部门协助施压。其实这套把戏中国很善于玩,塞迪略只是表示支持中国之意。就在10月19日前后,美国的钢铝关税问题又引发了欧盟乃至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不满,他们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

 

记住米尔斯海默的教导

中美两国目前暂时不会进入「新冷战」,并不意味中美冲突就此结束。在此,我还得提醒读者们记住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全球知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教导。

台湾文化人也许并未都读过米尔斯海默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但大都会知道不久前美国《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近日再度刊出他的《向台湾说再见》,并将标题改为《台湾安息吧?》(RIP Taiwan?)。他曾劝诫台商与中国大陆做生意要慎重,因为这无异于给一头最终要把自己吞掉的狮子一口一口喂食,让中国大陆越来越有实力,这无异于台湾在自家门口养了一头巨狮。

米尔斯海默从不讳言他的中国威胁论。他认为,美国过去几十年来奉行的基于自由主义原则的对华政策,即通过与中国开展贸易、鼓励中国融入美国建立的国际体系并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直至最终实现民主转型,这一对策是失败的。他从不讳言美国必须要警惕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早在2012年5月23日,米尔斯海默在北京接受《环球时报》独家采访时说,尽管美中两国都想避免战争,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势必遭遇一系列危机,中国政府要做的和正在做的就是「保持安静,维持经济增长」,「确保自己在国际上低调,确保不让美国及邻国感到恐惧」。看来,中国根本没把他的劝诫当回事,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单极国际秩序已经被中国的快速崛起和俄罗斯的卷土重来打破,尽管美国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由于美国不再具有想打谁就打谁并且保证自身毫发无伤就能取得胜利,加上国内选民对「美国多管国际社会闲事」(承担国际义务)招来多国怨恨已经深感厌倦,这就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机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感恩的時刻,如何向媽媽表達謝意?
出生未滿週歲時母親就過世的藝人王彩樺,最近發表新歌的MV〈媽媽〉,不僅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感動人心;更有粉絲聽完這首歌後,…
你期待中秋節獲得甚麼禮物?
隨著中秋腳步的逼近,辦公室內除了規劃中秋晚會的熱鬧行程外,大夥最期待的就是公司的「三節」禮物(金)了。…
台灣邦交國是無底洞
不久前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再次引起人們對邦交國數量,尤其金錢外交的討論和批評。這不是藍綠或哪個黨執政的問題,而是中共打壓台灣外交空間、…
奪釣魚島喊卡 日企或有序撤離中國
日本與美國11月5日起在日本多地舉行演習,但先前預定的奪島演習卻遭到日方以「不想過度刺激中方」為由片面取消,美國國務院對此表達強烈不滿。…
揭開神祕「大外宣」計畫的面紗
從今年1、2月間開始,關於中國「大外宣」的新聞不絕於縷。這條消息的最早報導者是1月13日香港的《南華早報》。該消息稱,「…
一個謊言各自表述的惡果
謊言常非固定不變,而是帶有動態變化。古代就有「曾參殺人」和「三人成虎」的故事,現代也有人說謊言多說幾次就成為事實。…
耿和呼籲國際 聲援高智晟來美就醫
中國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出獄後,備受全球關注。9月9日,高智晟妻子耿和在美國華盛頓舉行記者會,呼籲國際社會支持高智晟盡快來美就醫並與家人團聚…
達賴喇嘛為何無法「回家」
他來了,坐在高台上,下面是黑壓壓的人群,無數束虔誠、崇敬的目光,定格在這個身著紅色袈裟的喇嘛身上。達賴喇嘛專程趕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