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国企:中国富商回吐改革红利

中国商人万达王健林已被中国政府或关押或看住,并被迫将在海外购买的资产廉价抛售后所获资金转回中国。Getty Images
第194期
何清涟
作者为旅美中国经济专家与评论家,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评为「亚洲之星」。其著作《现代化的陷阱》一书被推选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9月初,中国一篇〈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 应逐渐离场〉,犹如一块大石头投入水潭,激起巨大波澜,加之明星范冰冰因逃税问题失踪已逾三个月,淘宝网创建人马云宣布明年退出,第二轮公私合营的恐慌感蔓延开来,该文作者吴小平备受指责,认为他是在取媚于政府,提倡「公私合营」,为国进民退张目。

中国人对政府作为早就怨声载道,吴小平写这种文章,必然会成为社会公众发泄对象。但如果说是他倡议公私合营,则完全不合事实。

 

公私合营2.0版早就问世

早在2015年9月,中国政府正式颁发了《国企改革方案》(全称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至今为止,让大型民企投资入股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第三批试点。

因为是让民企大规模入股国企,能够列入试点名单的当然都是中央政府的国企宠儿。第一批有九家,第二批有十家国企,从行业领域看,涉及配售电、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军工领域较多,共计有七家。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政府文件所指「重要商品」,非指寻常人眼中的珠宝玉器,是指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农副产品,如粮、棉、油和肉蛋等主要副食品。参与混改的企业,基本属于中国航空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下属的重要国企。

9月中旬公布的第三批企业混改名单,共有31家国企,除十余家央企之外,大部分为地方国企,民企的股权放开至30%。

从混合模式看,包括民企入股国企、国企入股民企、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混合、国企与外资混合、PPP模式等,各有特色。这里必须特别解释一下中国政府自去年以来创设的一个新概念PPP,这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英文原意是「公私合作模式」,中国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的来说,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通过混改,从民营企业那里得到大量资金,但民企并无话事权。以中国联通为例,2017年8月完成混改,联通共引入14个投资方的780亿人民币投资,其中包括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四大互联网巨头(均为民企),但联通新引入的股东还有国企中国人寿、中国中车、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仍然是国企占主导地位,民企并无话事权。其余混改的企业的情况均与此大同小异。


 

民营企业曾有过的微弱抗争

中国经商环境异常恶劣,企业经营者不依靠官府,很难将企业做大。只是官府的靠山经常会因各种原因成为冰山,比如2010年十八大以来,因为周永康、薄熙来的关系,倒掉不少富商。尤其是周永康曾主政国土能源部、四川省、政法系统,其保护伞下罩着的石油系、川系、政法系几乎全军覆灭,附属于这三大系的商人也成批倒下。这种政治风险让敏感的富商嗅出了危险性,香港商人李嘉诚悄悄撤出大陆,等大陆做出反应之时,那已经是撤资完成的2015年,那一年正好是《国企改革方案》正式公布。

民营企业家们甘心拱手献出财富吗?当然很不甘心,他们这些年来且战且退。2014年,中国政府公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核心就是「混合所有制」。但民企对此毫无热情,普遍视「混合所有制」为陷阱,认为如果混合,民企又拿不到控股权,进去后很可能被「招安」,最坏的可能是被「关门打狗」。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新浪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如果国企控股,不等于我拿钱帮国企吗?那我不是有毛病吗?不能干这个事。」

杭州娃哈哈集团老板宗庆后对党一直很贴心,但在201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的发言中,他表示,「现在搞试点仅拿出少量股份让民营资本溢价进入,实际上民营资本亦没有那么傻,以高昂的价格与代价获取国企少量的股本,进入后既没有话语权、决策权,亦改变不了国有企业的机制。」他认为,央企这么大的盘子,民企、民间资本实际上也没有能力进去,最后可能又让国外的基金占了国企的股权,导致国企又被外人所控制。

曾参与过二十多家国企改革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虽然比上述两位委婉,但态度实质相同。2014年4月25日,他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论坛上发言,谈到自己的经验是「不能作为小股东进去……没有管理权,所以跟原来的国有体制还是一模一样,这样基本没有甚么用了。……我现在非常明确一点,如果混合所有制在经营方式上不能以民营企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话,不予考虑。」


 

官媒公开声称:民企得做好吃亏准备

在2015年《国企改革方案》公布之后,不少民营企业巨头已经知道,不入股国企恐怕不行,但还在入股国企之前考虑以下问题:能否实现同股同权?改革后经营管理的具体问题,如未来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方面将如何安排?希望能够与政府讨价还价。

政治靠山硬的顶级富豪们则开始通过国内大规模举债并同时在海外疯狂投资,这样做的中国商人有万达王健林、复星郭广昌、安邦吴小晖、明天系肖建华等人,他们都转移了数百亿美元资产至国外,当这些金融大鳄被中国政府或关押或看住,并被迫将在海外购买的资产廉价抛售后所获资金转回国内之后,中国富商已经明白,再试图撤资逃走,结局可能比被公私合营更惨。

富商中当然也有见风转舵极快的人,他们明白只要政府坚持国有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就得作好吃亏献产的心理准备,京东集团老板刘强东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8月,即联通混改完成之后,他通过媒体宣布:「共产主义将在我们这代实现,公司全部国有化。」这种主动献金的表态,当然让中国政府听后非常受用。

国内官媒也早就发表过专题评论:民企与国企共舞:民营企业要抱着吃亏心态才行,文中的要点是警示民营企业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民营企业家还是聪明一些为好。

极权体制下,政商关系当中,商人从来居于弱势,并无向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对这种权力护航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的富商们并不具备反抗能力,只能俯首听命。在中国共产党眼中,是中共政府养活了全体人民,不仅知识分子不能「吃党的饭、砸党的锅」,批评政府(习近平的话),民营企业家的富裕,也是党给了他们机会与政策。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富商们凭借党内权贵家族的荫庇与支持积累了巨额财富;如今党与政府面临困难,富商们就想挟财富外逃,是可忍孰不可忍?让你们入股国企,只不过是让你们吐出一些改革红利罢了,没伤筋动骨,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中国富商们当中的大个头,早已没有远遁的可能;规模小点、还未被政府盯上的中小民企,机会也不是特别多,因为中国外汇管制,兑换过多外汇转移至海外,一旦被发现,将会处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入狱3到8年不等。

中共的经济改革,确实让民营企业分享了改革红利,今后民营企业家的选择只有两个:向国企回吐改革红利,还是想方设法保财置自身政治安全于不顾,估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而非后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牛鬼蛇神與東南亞茉莉花
《雪梨晨鋒報》日前刊登了一篇專欄文章,文中分析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茅于軾今年4月份所發表的一篇短文,以及這篇文章激起的迴響。…
甚麼是「好公司」?薪水高就比較好嗎?
問: 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想請問:如何找一家「好公司」?薪水高就比較好嗎?現在很流行到其他國家工作,請問一畢業就出國就業是否適合?…
活動櫥窗
科技開店學 智慧餐飲行銷大未來 餐廳開張了,然後呢?美食需要行銷,才有活下去的理由。開設一家餐廳不容易,產品力是基本功,…
與讀者談心
 「談心」對我來說是件很難的事,沒想到現在的我竟對著未知的讀者敞開心扉絮絮叨叨。寫作之於我,無法出於偽;只有真意,才得令我下筆。…
奢侈稅只打最後一隻小老鼠
這幾年台灣部分地區房價暴漲,引發很多民怨,因此政府平抑房價的想法受到多數人民的支持。然而,政府為此而提出的「奢侈稅」政策卻引發廣泛的批評。…
政府不該亂用央行盈餘
最近媒體報導,中央銀行14年來盈餘累計高達2.67兆元新台幣,近年央行盈餘繳庫超過政府歲入10%以上。央行的表現受到大家肯定,…
中國正處經濟成長轉折點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了30多年。2007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09年成為世界頭號出口大國,…
老店數位化經營 杏芳食品業績翻漲五倍
桃園大溪老街是台灣知名景點,兩旁林立著不少超過一甲子的老店。然而隨著時空遞嬗,人聲鼎沸景象不再,只能在假日遊客如織時懷想過往繁華。如今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