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台湾童谣之父-施福珍的传奇故事

台湾童谣之父-施福珍的传奇故事
施福珍毕生专注于台湾「囝仔歌」与台语入门教学的研究推广。
岳翔云
第69期
张咏曦

1964年的一天下午,施福珍正在睡午觉,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学生因为玩沥青被黏到脚的抱怨声:「点仔胶黏到脚。」此时,他的创作灵感涌现,当下写了〈点仔胶〉这首童歌……

今日天气正好,彰化县县长室内喜气洋洋,来宾个个笑逐颜开,等待参加闽南语儿童歌谣词曲作家施福珍的赠书仪式。

准备捐赠包括歌谣、唐诗、念谣以及唱谣等10本创作共220套予彰化县国中小学校的施福珍,想到能够回馈故乡的学子,不觉喜上眉梢……

歌谣传唱半世纪,唤起儿时记忆

传唱近半世纪的台语囝仔歌〈点仔胶〉、〈大箍呆〉和〈羞羞羞〉,从小你我就能琅琅上口,至今不曾或忘。每每听到这些童歌,总会唤起大家的儿时记忆。

这些台语囝仔歌的作者施福珍,对于创作的每一首歌曲的典故,如数家珍。高龄75岁的他,生长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历经日治时期也走过了戒严。在那个禁止台语的年代,依然可以创作出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施福珍似乎是上天安排来要创作属于台湾人的歌谣。

启蒙于张为民老师,师承许常惠教授,施福珍是老师眼中的音乐奇葩。他对台语囝仔歌的诠释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台湾的味道,也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历久弥新。

给二舅当养子,成就音乐人生

施福珍出生于彰化县花坛乡,在十个兄弟中排行第七,4岁那年和母亲回员林镇而被外婆留下来给二舅当养子。这个转变改写了他的人生。

施福珍回忆他对音乐的接触,应该就是从他成为二舅养子开始──二舅家有二个姊姊,对于这个弟弟特别爱护,一到假日,总是带着他到教会参加主日学唱圣歌,也会教他当时的流行歌曲。

施福珍就读小学二年级时碰到战乱,停课一年。那段时间,每天晚上跟着村里的大人、小孩,围坐在村庄里的广场唱儿歌,在他幼小的心灵默默播下了音乐种子,成为他日后创作台语囝仔歌的源泉。

1949年就读彰化中学二年级时,由于对音感和音色的优异表现,被当时的音乐老师张为民看中,开始教他弹钢琴;初三时加入学校的高中合唱团练唱,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

初中毕业后,由于家人反对他继续升学,于是他选择了公费的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分发进入国小服务五年,并连续考取初中和高中的音乐老师,在和声学和作曲部分拿到高分,以榜首之姿,开启了他的音乐创作之路。

首创〈点仔胶〉,一炮而红

1964年的一天下午,当时任教于员林家商的施福珍正在睡午觉,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学生因为玩点仔胶(沥青)被黏到脚的抱怨声:「点仔胶黏到脚。」此时,他的创作灵感涌现,当下写了〈点仔胶〉这首童歌。

在那个戒严时期,校园禁说方言。暑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施福珍在课堂上教唱他所写的儿歌,包括〈点仔胶〉、〈羞羞羞〉等,结果马上被校长召见。

然而,天助人助,就在施福珍写〈点仔胶〉的前二个月,他应员林地区一些医师太太们的邀请,组织了一个儿童合唱团,这个合唱团正好可以来唱他的创作童歌。

许常惠教授慧眼识英雄

施福珍生长于农村,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早期作品都是凭着他对音乐的感受和经验写曲,乡土风格浓厚。学然后知不足,随着创作的曲子越多,施福珍越觉得需要再进修充电,于是他拜师许常惠开始学作曲。

许常惠发现他的天分,要他专注于台语童谣的创作。

已逝的许常惠曾在〈施福珍的台湾囝仔歌〉文中提到:「在作曲班上,施福珍第一次给我看他的童谣作品,或者说是民谣风的儿童歌曲。这些作品,歌词有的是传统儿童念谣的词,有的是仿童谣的新作歌词,但都是闽南方言──河洛话。至于所填的曲调,虽然没有伴奏,却是语言旋律与音乐旋律的结合。河洛话的字音与声韵,如此忠实而亲切地再现在歌曲的旋律与节奏中,使我不得不惊服。」

1967年,在许常惠师生作品发表会上,施福珍的童歌被童子军的教练群挑中。虽然是戒严时期,但是因为童子军具有可以唱世界各国任何语言的歌曲优势,一年内他的〈点仔胶〉和〈羞羞羞〉等五首曲子独树一格,传唱了整个台湾。

笔名「方子文」的施福珍,在〈羞羞羞〉、〈点仔胶〉、秀才等歌曲透过童子军传唱走红之后,〈大箍呆〉、〈捉毛蟹〉、〈董事长〉、〈一天过了又一天〉、〈咸酥的土豆荚〉、〈头大面四方〉等作品相继出笼。

最难忘的作品:〈澎恰恰的大鼻孔〉

施福珍曾经向许常惠抱怨,光写儿歌不会有甚么前途,但许常惠还是坚持要他专写儿歌就好,甚么都不要想。他说:「你必需把儿歌建立一个权威。」果然,他没有让老师失望,从1964年开始儿歌创作至今,四百余首的产量,占台湾儿歌的百分之七十。

问他创作灵感从何而来?施福珍说:「很多曲子都是即兴写的,但都有典故。」他的初期作品描写的大多是台湾较早期的生活,包括来自生活中的人事物,像是叫卖的小贩、风俗习惯、天气、谚语、故事、生活经验、动物等等,取材相当广泛。

施福珍最满意的作品是〈澎恰恰的大鼻孔〉。这首歌是他看到澎恰恰主持电视节目时,自我调侃有个大鼻孔,于是就即兴写下这首〈澎恰恰的大鼻孔〉,希望藉此教育学童清洁卫生的重要,不要随便挖鼻孔,否则就会像澎恰恰这样有个大鼻孔。

〈澎恰恰的大鼻孔〉这首童歌,被选为国小儿童歌唱比赛指定曲,打动了全国的儿童。歌曲红到了电视节目上,这件事还在网络上引起了正反两派的热议。施福珍表示,这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后来还成为手机来电答铃的热选曲子。

寓教于乐,编写乡土教材

为解决国小学生学习台语的困扰,2000年时,施福珍首创《台语ㄅㄆㄇ快速定音》,同时,应巧儿出版社之邀,编写国小台语教材──《囝仔歌学台语》共12册。

2004年后,施福珍将大部分的心力投注在整理编辑过去的作品,除出版《台语瞬间入门辞典》一书外,并为唐诗谱曲。67岁取得音乐硕士学位的施福珍,2009年受聘亚洲大学驻校儿童艺术家。他也为亚洲大学编写了10本幼教系列的教材「本土儿歌」丛书。

施福珍曾获得救国团音乐类青年奖章及新闻局之文艺奖、金韵奖、铎声讲、金鼎奖、金视奖、音乐创作奖、国际青商会台湾总会「会员终身成就奖」、全国好人好事代表、台中教育大学杰出校友奖等。

1998年,作品〈净心救台湾〉,由新闻局通令全国电台及电视台播放教唱。2000年,〈巴布巴布〉荣获维也纳奥林匹克世界合唱大赛「金牌」分数奖。「台湾囝仔歌伴唱曲」荣获新闻局第十二、十三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奖入选。

「念谣旋律化,旋律口语化」是「台湾囝仔歌」的特色,早期农业社会所形成的通俗文化与民间文学,常以口耳相传或说唱方式保存下来。如今,从早期的念谣到现在的唱谣,施福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施福珍对台语囝仔歌的执着与贡献有目共睹,拥有「台湾童谣的园丁」、「童谣囝仔王」等美称,可谓实至名归。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疫情面臨「五大斷裂」
武漢肺炎肆虐中國,像一把大關刀,重重地向中共統治政權砍下去,使中國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統治危機。中共可以用美麗數字對外掩飾真實的死傷人數,…
由經濟面看科技研發的重點(下)
在上一期中,談到台灣現階段科技研發的三個重要原則:差異化、比較利益以及群聚效應。在這三大原則下,可再分別細談研發方向中,…
走走家具 小客車也能打包一個家
2017年4月,「台灣國際建築空間設計展」在世貿一館舉辦。這場主要面向設計業者、代理商的專業展覽裡,有個攤位展示的家具,…
美少女天賦異秉 逐字母倒背如流
一個人對文章、歷史等事物非常熟悉的時候,我們往往形容這個人能夠「倒背如流」。不過看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14歲少女阿麗薩.克瑞莫(Alyssa…
健保「論人計酬」 葫蘆裡賣甚麼藥?
生病不舒服,上醫院看病、打針吃藥,更是折磨人。所以,小孩吵鬧不休時,常會聽到父母使出殺手威脅說:「再不乖,就送你去看醫生喔!」您能否想像:…
內外交困中習近平訪美
習近平9月下旬訪美之際,正值內外交困之時。但時間表早在將近一年前就與美國商定,北京也於9個月前喜洋洋地對本國國民宣示,沒法改動。…
寒風冷冽選民送暖 安倍蓄積改革能量
日本眾議院2014年12月14日的改選,雖出現48%選民拒絕表態的冷峻氛圍,由首相安倍晉三領軍的聯合內閣陣營依舊在熱情粉絲的支持下贏得大選…
政府須積極改善聯結產業和機制
國家經濟成長和發展主要決定於兩件事:資源的累積及資源的有效運用。各種經濟理論和政策可說都是在處理這兩件事。 個體經濟學在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