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帕特森》的宣言:诗,不会消失!

电影《帕特森》导演贾木许、女主角格什菲.法拉哈尼、男主角亚当.崔佛(左至右)于2016年5月16日参加戛纳影展。Getty Images
第208期
李智鸣

《帕特森》(Paterson)是美国近代重要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一部长诗巨作,也是知名独立制片电影导演贾木许(Jim Jarmusch)同名电影的灵感来源,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创作想法:「他在诗中做了一个隐喻,将瀑布上的风景与一个人同构。所以我也保留了这个隐喻。」

这是一个住在纽泽西州帕特森市、名为帕特森的公交车司机诗人的故事。电影一开端,帕特森的另一半劳拉──格什菲.法拉哈尼(Golshifteh Farahani)饰演,电影中没有明确表示他们是否已婚──说她梦见自己生下了双胞胎,而「双胞胎」在电影不同场景多次出现,于是「双胞胎」成为与主题呼应的象征,是解读这部电影的重要线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贾木许的作品多不以剧情取胜,他惯常挑战以情节、冲突、行动等传统戏剧元素的安排,而电影表面经常是平淡得很。他也经常不交代来龙去脉,你无法得知剧中人物的背景。这种作法的风险是「无聊」,引不起观众的兴致与注意力。而在《帕特森》电影里,贾木许把这些发挥到极致,却异常成功。因为这是他对「诗」的致敬,不仅主角是位诗人,读诗、写诗,他还把它拍得就像一首诗,而诗,是最不需要情节的。

由亚当.崔佛(Adam Driver)所饰演的帕特森,木讷少言得几乎没有激情。他起床吃过早餐,然后开着大巴士;中午吃着劳拉准备的午餐,或者写着诗,又或者静静地望着「帕特森瀑布」;下班,吃过晚餐,遛狗,到酒吧喝杯啤酒。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电影演出了他从某个周一清晨到下个周一清晨的一周生活轮回。贾木许认为人生通常没有甚么太特别的情节,为甚么电影就非得有呢?

你不能涉足同样的河流两次

阳光升起,又是一天。贾木许刻意重复着帕特森每天清醒时的画面(每天都像是从一幅画中开始),观众随着镜头俯视着他与劳拉的睡姿,或仰、或趴,或是相对、或是相拥——重复中总还是有变化的!

第一天吃着早餐的时候,帕特森把玩着桌上的火柴盒,而在通往公司的路上,诗句就在步行中的帕特森脑海里穿行。开着公交车听着两个学童讨论着一个拳击手的故事。回到家,与劳拉有着今晚的对话。在酒吧,遇见另一对双胞胎,然后看着酒吧老板自己与自己对弈。

之后每一天,爱折腾的劳拉每天都有新事情;而公交车乘客不同,对话也不同;酒吧的客人或多或少,帕特森在同样的座位里,或者独自喝着啤酒,或者攀谈两句;甚至每天清晨醒来时,他亲吻着睡梦中的劳拉时的心情也是如此不同!
总是有所不同的,河水已经变了,而你也变化着。

高潮在第四天

看似平淡,但电影还是有高潮的,在第四天。聆听!配乐昭示着这天的不同。

这一天,帕特森对劳拉的依恋异常地深,这是他清醒后唯一没有立刻起身的一天。

而就是在这天,木讷的他写下了最直白热情的情诗:

你将看见在我脑海与内心
为你所发出的轰鸣 这些困陷未发的声音
忧惧着 就像未出生的婴儿
害怕自己未能目睹天光
you'd see how much my chest and head
implode for you, their voices trapped
inside like unborn children fearing
they will never see the light of day

(诗歌的翻译就像穿着雨衣洗澡——出自电影日本诗人之语)

就是在这一天,在帕特森与劳拉的晚餐对话里,导演贾木许暗示着诗人背后的谬思女神的重要,他以帕特森对劳拉霎时绽光的眼神,把原属诗人的光彩向女神散布。

然而这些或许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这天他将遇见另一位诗人,一位与帕特森一样用着「秘密笔记本」写诗、一对双胞胎之一、十来岁的年轻女诗人。诗人的交会是一种高潮!他聆听着她的诗句,即便在分手之后诗韵依旧环绕在他的四周,诗人的心灵交会着,这份交会甚至能让帕特森的女神劳拉有所失落。

也是在这一天,导演给帕特森确立了「幸福」的位置,这应该是编导贾木许对诗人的崇敬,所特意颁发荣光证书的安排。

对比是一种力量 重复也是

在这部电影,贾木许不让情节主导一切,它把镜头与时间留给各种细节,他留下大量线索让观众自己去观察与编织(帕特森与劳拉究竟是同居的恋人或是夫妻),因此他不能用大量情节来构造、堆栈出戏剧力量,在这部电影里他以「对比」来弥补情节的力量,就像许多诗会运用的技巧一样。

对比是一种力量。帕特森写诗、读诗,他倾听着周遭的事物,却未必用心其中,除了生活几乎一成不变。他与世界也似乎有着一定的距离,或许,这可以称之为诗人「观照」式的生活。而劳拉就截然不同,热爱黑白对比的她(这也是导演特意安排的视觉对比),今天将窗帘画成白底黑圈,明日给自己制作黑白条纹套装,连一盘盘杯子蛋糕也是不同黑白对比的图案,甚至因为看见一把纹着黑白间格条纹的吉他就兴起想学吉他的念头。她喜欢创新,食谱、服装、室内布置,甚至是梦想,几乎每天都有新想法、新花样。这两个人的生活就给戏剧提供了基本的力量。

而在整部电影里,在不同的情人与夫妻里,唯一「幸福」的只有帕特森,这也是导演深有用意的一种对比安排。

在文学应用上,除了对比,重复也可能呈现出力量。状似重复拍摄着每天的生活,却恰似排比句,不断堆栈、强化着,在周四诗人的生活达到高潮,再经第五天的变奏,就已经为整部电影的冲突与转折做好了铺垫。

此外,诗虽然不重视情节,但诗也不能没有张力。贾木许是个非常有趣的导演,他在这部电影里把戏剧张力设计给了帕特森与那只斗牛犬「马文」,而那只斗牛犬的精湛演出还获得了戛纳影展的特别奖呢!他们之间像是情敌般的关系,因此有着十分逗趣的张力。

即便是贾木许也未能免俗,冲突终究降临──斗牛犬「马文」毁破帕特森的「秘密笔记本」,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劳拉因此将牠隔离屋外,不再让牠拥有占据屋中一只沙发的权利。


▲诗,不会消失!是《帕特森》这部电影的主题吧!Adobe Stock

诗,不会消失!

诗作被毁,帕特森独自出门。坐在木椅上,瀑布之下,走上前来的是因追寻诗句远从日本而至的诗人。眼前这座瀑布威廉斯曾经注视过,而此时,远从大阪而来的诗人与帕特森也同时在此默默凝望着。

为甚么要用「双胞胎」这个象征?同一个人,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司机」与「诗人」;一个人也可以自己与自己对弈,同时是对立的黑白棋手。而与之相对的,双胞胎,容貌相似的两人,却可能一个文静,一个开朗;一个可能写诗,另一则否。当帕特森在洗衣房遇见灵感涌现的饶舌歌手,在创作上,他们虽异亦同。而在帕特森瀑布底下,威廉斯、帕特森与日本诗人,他们是否恰似「双胞胎」的另一反面,形貌不同,但却实质相似。

贾木许以电影而闻名,也身兼乐团主唱和键盘手,但他最早的志向是当一位诗人。然而,诗人写诗总是为了那份难以言说的「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所以这个象征并非终点,它指向了贾木许未能完全吐露的话语。

日本诗人临别前赠予帕特森一本空白笔记本。

「有时空白页意味着最大的可能性。」日本诗人这样说着。

临别前,日本诗人又刻意对帕特森说了一声:「啊哈。」

「啊哈」是一种兴会,是一种「虽异实同」的了然!不因时代而断绝,也不因东方、西方而有所阻隔。

由日本诗人来进行这个充满着禅意的结局,也许是贾木许交会古今、东西的抱负或愿望吧。在帕特森瀑布之下,古今与东西方诗人交会、相承,绵延不绝,有如瀑布倾泄为河,流传远方,奔向大海。

于是乎,汩汩流动的不只是瀑布,还有帕特森在新笔记本上的新诗句。

诗,不会消失!是贾木许这部电影的主题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平民燕窩 阿里山楓醣銀耳 喝出妳的Q彈膚質
身體的膠質每天都在流失,持續補充,維持膚質的彈性,是青春的關鍵。雪白色的銀耳又稱為白木耳,外觀晶瑩剔透,帶有淡淡香氣,被視為「平民燕窩」。…
孔子與華國鋒 至聖先師與英明領袖?
2011年初,兩位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再次引起關注。一位是被華夏民族尊崇兩千多年,卻在過去幾十年裡被批倒批臭的孔子,…
天災?人禍?改朝換代天象?
人間下雪相傳是由天上的雪神掌管。雪神的玻璃瓶裡盛著雪片,當彤雲密布時,敲出一片雪來,人間就開始下雪。無論真否,雪在老百姓眼裡本是吉祥的,「…
本土黑馬──「瓦薩PIZZA」連鎖店
中午時刻,台北市商業區的上班族來來往往。像往常一樣,飢腸轆轆的人們正在附近尋找中午用餐地點,為著千篇一律的午餐發愁。…
用藝術實現的中國「茉莉花革命」
從2月20日中國出現茉莉花革命的傳言以來,在中國許多城市裡的革命場景亦真亦幻。說它是假的,卻有大量軍警便衣出場,…
淡薄名利的千古隱士陶淵明
陶淵明(公元365年~427年)是晉代文學家,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中國新生代的另類流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對許多人而言,孩提時代所接觸的第一首詩便是李白的〈靜夜思〉。李白以這首通俗白話的詩,…
年味
在寒風中看到店鋪裡飄掛著紅紙春聯,才知道過年到了,腦海裡不覺浮現小時候過年熱鬧的景象。 小時候,過年前的一段日子裡就忙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