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教育的下一步? 葉丙成、陳炳宇跨界談人工智慧深耕教育問題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替未來教育尋找新方向,只因自己是被台灣栽培的孩子。人物誌提供
曾允盈

人物誌舉辦的首屆「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昨(29)日登場,以「直面未知、拓展視野,描繪未來美好形狀」為主題,集結AI人工智慧、地方創生、台灣品牌等領域的專家人物,期盼為下一代投資未來的可能。

1

人物誌舉辦首屆「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現場,葉丙成分享培養AI人才刻不容緩。曾允盈攝影

其中由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攜手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對談AI面向勾勒未來樣貌,使身處當下的你我,不再為了未知而感到恐懼。

2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以新型態的影片模式,跨時空與AI化的自己對話,分享自身觀察與AI未來趨勢。人物誌提供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此次以新型態的影片模式,跨時空與2030年AI化的自己對話,分享自身觀察與未來趨勢。他提醒,未來世界充滿變數,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隨時迎接挑戰、不斷學習。身處以半導體為優勢的台灣,如何以「軟轉硬」,讓軟實力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對於型塑未來樣貌,AI也正在改變職場生態,教育部次長葉丙成獲邀出席論壇演講,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持續保持好奇心,每三到五年學習新技能,將成為未來職場趨勢。」

葉丙成也表示,隨著數位時代的新興工作不斷出現,傳統大學科系已無法緊密對應,培養AI人才刻不容緩。葉丙成表示,未來職場需要AI研發與應用人才、跨領域人才和問題解決人才,教育部透過推動「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更把AI人才的培育延伸至中小學,舉辦中小學AI競賽與課程,讓偏鄉國中國小,也能擁有建立自己的AI模型、訓練AI參數的能力。期盼組成「AI復仇者聯盟」,藉由跨領域整合,持續溝通和學習,培養出具備AI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新世代人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推廣牙齒「隱形矯正」 張箭球改變患者的人生軌道
談到牙齒矯正,很多人想到的是綁在牙齒上的金屬線,疼痛與不適感伴隨著矯正過程。不過,另一種稱為「隱適美」(Invisalign)的矯正技術,…
新華網發起「消費救中國」運動!
從去年開始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西方商家拿出渾身解數討顧客的歡心,聖誕節和新年大減價減得真是讓人目瞪口呆。即使這樣,…
奇異苗族 演繹現代版「山頂洞人」
  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水塘鎮塔井村,海拔約1,800多公尺的叢山之間,住著一群隱居山林的「穴居人」,…
中國H1N1流感病例為何這麼「少」?
首先聲明一點,雖然已經出現這麼嚴重的疫情,但是我們誰都不希望有人死於H1N1。這是本文的前提。在這個前提基礎上,我們來清醒地分析一下,…
美中博弈 是「外患」還是「內憂」?
就在美中兩國因貿易和朝核問題而博弈不斷的同時,雙方的軍事對抗也逐步升級。但外界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目前面臨的其實主要是「內憂」而非「外患…
快樂年菜好經濟
過年快到了,各地的年貨市集也熱鬧了起來,最忙碌與最煩惱的,大概就是婆婆媽媽們了。拜年拜祖先的習俗不可免,家裏長輩的期待更不可辜負,…
汽車能源大戰:鋰電 vs. 氫能
隨著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日益增強,燃油汽車成了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愛它們是因為汽車滿足了人們的外出需求和精神慰藉,有人調侃,…
香港反送中 中共亂方寸
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展後,終於在6月12日送交立法會前的6月9日爆發百萬人遊行,接下來不但每個週日有幾十萬人的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