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三高共病多,偉喬生醫推檢測精準化助評估照護策略

腎臟科醫師與專家齊聚高雄,對於洗腎難以清除的「親蛋白腎(尿)毒素」,分享最新照護策略與檢測方式,講者包括臺北醫學大學腎臟內科教授方德昭(右)、偉喬生醫執行長鄭又瑋(左)等人。偉喬生醫提供
曾允盈

慢性腎臟病成為新國病,全台患者突破200萬人,11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居第10名,為了強化照護策略與精準檢測,腎臟科權威醫師與學者11月初齊聚高雄,參加「腸道衍生腎毒素精準醫療專家會議」,分享最新研究趨勢。

專家們在會議中依據實證醫學,深入分析腎病改善對策與現況,也提出更快速便利的檢測方式,輔助評估後續照護策略。

根據《2023腎病年報》統計,全台透析總人數逼近9萬人大關,其中超過6成7的患者同時罹患高血壓,而心血管疾病的共病比例,也高達4成3,如何減緩腎功能惡化,成為照護重要關鍵。

東港安泰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劉文治指出,目前洗腎無法有效清除親蛋白腎(尿)毒素,患者因為腎功能不佳持續堆積,久了會造成全身發炎反應,不只加速腎臟惡化,還會增加心血管風險與死亡率,毒性不亞於磷,更需要被正視和注意,得從產生源頭下手,「先顧好腸道環境、改善微菌叢生態,增加好菌與減少壞菌滋生,才能避免飲食中的蛋白質在腸道分解為胺基酸後,被壞菌和肝臟進一步代謝,形成親蛋白腎(尿)毒素。」另外,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食,搭配低蛋白攝取,也能降低腎(尿)毒素產生。

腸道健康與腎臟照護息息相關,「腸腎軸」概念漸獲醫界重視,腸道微菌叢失衡,是致病機轉中的惡化條件之一。

雖然益生菌可作為腸道保健,但臺北醫學大學腎臟內科教授方德昭強調,並非每種益生菌都有助於腎病照護,「就連同一菌種的不同菌株,功效也不盡相同。」目前國內已有具備調節親蛋白腎(尿)毒素的專利乳酸菌製劑,並完成洗腎患者前瞻隨機對照雙盲的嚴謹人體試驗,建議患者服用相關保健品,務必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切勿相信媒體或網路上誇大療效的產品。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如果未能及時診斷,將錯失治療時機!偉喬生醫執行長鄭又瑋提到,傳統的腎功能檢測,以血中的肌酸酐(Creatinine)和尿素氮(BUN)為指標,但兩者影響數值的狀況較多,仍有其侷限性,因此臨床研究還會以親蛋白類別的「硫酸吲哚酚」濃度來做判斷,協助預測慢性腎臟病的病情發展程度。

「只是相關檢測工具非常少,過往得靠精密儀器,現在開發出更快速便利的體外診斷試劑,不只敏感度和特異性高,還能依照數值判讀腎臟損傷風險,同時可作為長期監控,追蹤患者治療的改善狀況。」

隨著親蛋白腎(尿)毒素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認為,搭配新的檢測模式介入,才能對慢性腎臟病更全面評估,協助患者監控管理治療過程,解決臨床遇到的困境。

童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林柏松也分享,尤其腎友大多都有三高等慢性疾病,共病情況相對複雜,隨著慢性腎臟病檢測朝向精準化邁進,透過結合傳統指標,加上新型腎(尿)毒素生物標記,就能幫助醫師迅速掌握治療成效,更穩定控制病情。

未來可望再搭配腸道菌叢檢測等方法多管齊下,利用高通量篩檢、免疫分析平台,甚至是AI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慢性腎臟病早期診斷、區分高低風險和預後評估的目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