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的「無聲詩—南宋的小品繪畫」特展,多為冊頁,與宮廷內苑常見的屏風、長軸作品相較而言,更像是傳統書畫的下午茶,非創作主流,但卻更顯功力,也是宋朝獨特的藝術形式。該展中,不只可見到北宋徽宗、榮國公趙令穰、南宋高宗、楊皇后(寧宗之后)的真跡,也展現了李唐、林樁、馬遠馬麟父子、艾宣等宮廷畫家深厚的寫實功力。
小品繪畫大有可觀
北宋的富足,在《清明上河圖》與《東京夢華錄》中可見一二,但徽、欽二宗遭金人俘虜後,丟掉大半江山,雖有岳家軍驍勇善戰,但仍不敵奸臣秦檜在朝中指鹿為馬,促使南宋高宗與金人簽訂「紹興和議」,稱臣賠款,此後偏安江南,國祚一百五十二年,傳有九位皇帝。
高宗是徽宗九子,二十歲登基,是中國少數活到八十大壽的皇帝。他與大哥欽宗不同,遺傳有徽宗藝術基因,或也因為如此,政事治理普普,但非常喜愛書畫。南渡後,他積極重建畫院,延攬當地人才;而原來的北宋畫院畫家在歷經戰亂後,平安抵達杭州的只有李唐,重入南宋畫院。馬遠、馬麟父子出生繪畫世家,馬遠的祖父、父親分別為北宋、南宋的宮廷畫家,其子馬麟更勝一籌;閻次平亦同,父親為北宋宮廷畫家。
因徽宗愛畫,因此對宮廷畫家的要求特別嚴格,從選題、布局、思考開始,講求觀察入微、寫實精準、布局創新,開創了北宋院體畫的高峰。附帶一提,很多人以為,寫實畫只是繪製實物,如果只是這樣,徽宗也不必大費周章的出考題、考核畫家功力。一幅畫可以看出畫家對主題的觀察程度,與如何突出主題的開創性,從此次「無聲詩—南宋的小品繪畫」特展中就能看出些許端倪。
▲宋高宗,書七言律詩,冊頁,48.7×70.3公分。
帝王家的書法
藝術天賦極高的徽宗能畫能寫,自創「瘦金體」,而他的兒子高宗也很喜歡書法,高宗剛開始以黃庭堅為基礎,後來改寫二王,字體疏朗而勻稱。皇帝的喜好也影響了當代書法家,當時宋代書法家認為隨意下筆,能代表個人風格,後來看到高宗重視書法,於是改習晉唐,以正書風。
▲宋‧艾宣,〈寫生罌粟〉,冊頁,23.7×24.3公分。楊皇后題字。
而寧宗的第二位皇后楊皇后並不出身皇室,她十一歲時,與宋寧宗偶遇在宮中,因貌美受到寧宗喜愛,進入後宮。楊皇后喜歡讀書畫畫,聰慧有權謀。寧宗八個兒子都夭折,包括楊皇后親生二子,或許因為喜歡權術,楊皇后支持理宗上位,由自己垂簾聽政。理宗沒有治國才能,也懶得治國,南宋因此敗象處處。
楊皇后的書法學習高宗書體,用筆勻圓,書體扁闊,晚年書風轉變,如馬遠作品〈華燈侍宴〉上方的題字,可與艾宣作品〈寫生罌粟〉上的題字互相比較。
▲宋‧趙令穰,〈橙黃橘綠〉,冊頁,24.2×24.9公分。
▲宋‧林椿,〈橙黃橘綠〉,紈扇畫冊,23.8×24.3公分。
正是橙黃橘綠時
古人作畫,許多細節藏在其中,也有寓意,例如這次展出二幅〈橙黃橘綠〉作品,一位作者傳為皇室宗親趙令穰(趙大年),另一位則是宮廷畫家林樁。
趙令穰生卒年不詳,傳世作品也不多,僅知他喜歡讀書,品行高雅,喜歡畫汀渚水鳥,這次展出的〈橙黃橘綠〉溪水沿岸遍植橙橘,水渚之間,鶺鴒、雙鳧或棲或翔,是宋朝傑出的小青綠設色作品。日本東京大學學者鈴木敬認為,該畫可能是受到趙令穰影響的模寫作品。
▲宋‧馬麟,〈芳春雨霽〉,冊頁,27.5×41.6公分。
而馬麟的〈芳春雨霽〉中,早春雨後放晴,墨筆暈染清潤水岸,林間看似幽遠,二側杏林煙嵐迷濛,紅花若隱。樹枝承襲其父馬遠的拖枝顫筆,姿態趣味橫生。
冊頁作品雖然不是主流,但在布局上需要更加細心,下筆更加準確,也因此該展作者都是知名畫家,頗有可看性,「無聲詩—南宋的小品繪畫」在故宮北院展出到3月27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多安排一點時間觀賞,也可上線參與相關活動,想必收穫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