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聯名合作,KISSME x 老協珍攜手迎春

KISSME 台灣奇士美集團與老協珍兩大品牌攜手,於2月12日共同合作推出「初春花漾幸福季」活動。
活動期間,KISSME與老協珍,於老協珍指定門市推出春季優惠,消費滿額可獲得KISSME系列保養贈品。此外,KISSME與老協珍設計的系列禮贈方案及陳列布置,讓消費者沈浸春天的氛圍,享受內外兼修的美麗與呵護。
迪化街80年老店老協珍,家族傳承四代,堅持開發中華精品美食。兩大品牌對「美麗」的共鳴與實踐——身心健康、肌膚亮麗,從內而外一同綻放。
KISSME 台灣奇士美集團與老協珍兩大品牌攜手,於2月12日共同合作推出「初春花漾幸福季」活動。
活動期間,KISSME與老協珍,於老協珍指定門市推出春季優惠,消費滿額可獲得KISSME系列保養贈品。此外,KISSME與老協珍設計的系列禮贈方案及陳列布置,讓消費者沈浸春天的氛圍,享受內外兼修的美麗與呵護。
迪化街80年老店老協珍,家族傳承四代,堅持開發中華精品美食。兩大品牌對「美麗」的共鳴與實踐——身心健康、肌膚亮麗,從內而外一同綻放。
《財訊》社長謝金河3月7日受台中市商業會邀請,以俄烏戰爭、台積電赴美、收回巴拿馬運河、DeepSeek美中影響、世界焦點看美中等不同面向,進行為時60分鐘演講,分析川普新政劍指中國的做法與對台影響。他認為,台灣工具機若能以美國技術為引導,進行產業轉型,未來在機器人產業將有一席之地。
川普重回白宮,雷厲風行,馬上宣布對加、墨與出口毒品芬太尼原料的中國,大課關稅,以防止毒品、非法移民流入美國。但隨著加、墨二國大動作派兵駐守邊界,防堵非法移民,又針對中國在加、墨二國設廠課稅,加墨二國的25%關稅已二次延期至4月2日實施。
》對中加重關稅 台廠何去何從?
但美國對中國的關稅不減反增,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18%關稅,第二任期,二度加徵至20%,總計38%。
謝金河表示,1990年代,投資中國是顯學,當時台灣股市上衝12,000點,淹到鼻子的台灣錢多轉進中國投資;直到2017年中國經濟開始疲軟,2020年因Covid19封城、經濟下行,台灣經濟開始轉強。
加上川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大課關稅,為希望打入歐美市場的台廠帶來機會。
但謝金河提醒,小資本企業過去在中國可以生存很好,但前往美國市場,台灣企業需壯大自己實力,否則難以生存;若留在台灣,則需技術轉型,以高階客製、少量多樣為主,「大貨(大批量)時代,已經過去了。」
》台廠嫁接美國技術 進入機器人產業
與會的立委江啟臣表示,希望美國能幫助台灣提升無人機、機器人產業技術;今年黃曆年節,中國杭州宇樹科技開發的人形機器人,秀出的「舞姿」明顯有更多精細動作。
謝金河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實力強大,但台灣產業技術根底堅強,如工具機產業,若與美國接軌,進行產業轉型、技術升級,台灣還有機會卡位。
不只機器人產業,台灣面臨中美大戰,如何選邊站?
台中市商業會邀請《財訊》社長謝金河分享川普新政對全球與台灣的影響。謝平平攝影
業界傳出「二頭大象打架,不要選邊站」的玩笑話,謝金河表示,這是台灣的關鍵時刻,這次不選邊站,未來連選擇都沒有。他認為,政經一體,何來「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他提醒企業主,千萬不要選錯邊。
》台積電佈局美國乃是必然
台積電目前市值24.87兆,排名全球前十名,川普自第一任期就點名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今年3月3日,川普與台積電共同召開記者會,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將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在美國的三廠將擴增為八廠,引發外界質疑,台積電將成「美積電」?
謝金河表示,台積電本為全球佈局,擴大對美投資後,德、日佈局可能各自縮減一廠,高雄可能減二座,但整體影響不大,「只要不變『紅積電』就好。」
「(台積)非投不可,但投資時間可能拉長。」美國對台積電並無設定投資限期,加上美國施工文化不同,他表示,川普第二任期結束後,或許廠房仍未完工。
但他表示,台積電有不得不去的理由——美國高階軍備使用晶片,必在美國生產。
》「drill, baby, drill」 美國能源政策改弦易張
拜登離任前,簽署了美國第11項大型離岸風電發展項目SouthCoast Wind,但川普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停止離岸風電發展、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3月6日,川普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並建立「美國數位資產儲備(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 and U.S. Digital Asset Stockpile)」,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Solana、ADA等五種數位貨幣都納入資產儲備。
此舉意味過去身處三不管地帶的數位貨幣,將列入中央機關監管範疇。
而川普也看重AI發展,上任第一週,宣布成立「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川普表示,發展AI工廠電量是一般廠房的一倍,而 AI 將是中美大戰的關鍵角色,美國須拿回能源主導權。
綠色能源是近年重要議題,推動者咸信此舉將可拯救地球升溫、極端氣候的困境。其中,又以德國推動最力——2024年電力消耗約有六成來自低碳能源,例如:風電、太陽能。
綠色能源政策正在擴及所有產業,歐洲預計2026年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全球大廠紛紛洽購綠電、購買碳權;台灣也在今年5月將試行碳稅,2026年正式開徵。
美國為產油大國,川普一句「drill, baby, drill」說明石化燃料將再次受到重視,謝金河認為,全球可能因川普政策而放慢課徵碳稅的腳步。
但缺乏能源的台灣,因反核聲浪,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綠能。面對光電產業需大量電力的情況下,擁核、反核形成二大陣營。
謝金河認為,台灣社會要重啟核電,仍有說服反核民眾、廠址選擇等難題,短期內恐怕仍無法反轉。
》電動車電池版圖 難以轉移
稀土礦含有製造高性能電池的稀有原料,川普催趕製造業回到美國,但謝金河對電動車產業抱持保守態度,主因電動車產業在中國已形成難以撼動的上下游,從原料到電池,都相當完整,遑論中國擁有龐大的稀土礦產,「美國要反擊,也沒有著力點。」
而深入中國的PCB產業,也面臨同樣情況。
謝金河指出,傳統產業PCB污染性高,供應鏈連轉移到東南亞國家,都不容易,業者需要自行摸索出路與定位,「非常不容易。」
》俄烏戰爭、巴拿馬運河 劍指中國
謝金河指出,美國總統自雷根開始,皆信奉Zbigniew Brzezinski 理論,「經濟發展將帶動中國民主變革」、「中國會變成世界的好朋友」,因此長期幫助中國發展經濟,直到習近平上台,擴權野心不再隱藏,露出狐狸的尾巴。而此時正值川普第一任期(2017– 2021)。
「美國最大責任在對付中國。」謝金河表示,川普非置烏克蘭不顧,他以稀土礦產協議來幫助烏克蘭,包括盈利一半交由烏克蘭,一半則協助烏克蘭發展。而2月28日,美烏礦產協議簽約破局,也在意料之中——在歐洲伸出援手後,美國正可退出俄烏戰爭,專心佈局印太。
以巴拿馬為例,該國原是中華民國邦交國,2017年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此後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中美洲重要據點;也透過李嘉誠的香港和記實業,獲得巴拿馬運河港口控制權。
川普上任後,指出巴拿馬運河為美國所建,以一塊錢代價交付巴拿馬政府監管,最後卻落入中國勢力,並不公平。
謝金河指出,巴拿馬運河、格陵蘭都是軍事要衝,因此川普特別點名此二處。而3月4日,長和集團宣布,已與美國貝萊德完成巴拿馬運河南北港口與其他港口轉賣的相關交易。
美中關係的演變,從幫助、寬容到制裁,謝金河推薦對美中關係演變有興趣的讀者,可閱讀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一書。
Zbigniew Brzezinski(1928-2017)出生波蘭華沙,在毛澤東、華國鋒時代,擔任美國總統詹森顧問(1966-1968)、卡特國家安全顧問(1977-1981)。他認為,亞洲將是世界經濟中心,也是政治潛伏火山,並提出二個看法,一、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帶動民主自由,成為美國強大對手,其次,美國將會聯合俄羅斯,對付中國。
台中市商業會2025年3月7日舉辦「第三十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理事長謝豐享表示,該會在2025年將配合台中市府推動活絡台中商業活動及城市國際化,其次,台中國際會展中心於年底完工、營運後,將爭取每年定期舉辦「台中購物節百工百業博覽會」,嘉惠各行業會員。
台中市商業會理事長謝豐享。謝平平攝影
臺中市商業會成立於1946年,台中138個公會為其主要團體會員。謝豐享致詞時表示,感謝全體理監事團結合作,全心付出,而各行業會員有許多優質廠商,應可參加「台中購物節」每年的開跑活動,藉此促進台中商業活絡,創造城市不同面貌。
此次會員大會上,2024年獲頒績優公會的四位理事長也分享該行業發展前與經營甘苦。
台中市保全商業公會理事長毛約翰表示,現代的保全業從服務內容到使用工具,都與過往大大不同,例如,公會18家業者認養高中校園安全,該會去年與建築研究所舉行健康綠能建築會談,更引入AI科技,整合雲端監控、AI影像分析、智慧化伺服器監控等功能,正在邁入新世代。
成立於1946年的台中市遊覽車客運商業公會歷史悠久,理事長徐弘豐表示,遊覽車業者在Covid-19來襲時,處於「海嘯第ㄧ排」,疫情後,工時仍舊過長,至今缺工嚴重,且遊覽車造價逐日增加,今日遊覽車單輛售價已近千萬台幣,賺錢很困難。
該會爭取校外教學遊覽車車齡放寬至十年(本為五年),司機工作延齡至68歲(本為65歲),好讓業者喘口氣。此外,該公會正深入無人自駕領域,提升未來前景。
台中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公會理事長陳旗清表示,公車營運成本與票價都需政府拍板,但大型車輛營運的確面臨挑戰,疫情前,一年載客量可達1億3000萬人次,現今載客量僅餘8,000萬人次,而缺工已達二成,近年已有二家公司退場。
為解決困境,該會積極配合公部門徵才活動,遍及中彰投各處,並溝通調整公車票價。
此外,川普就職美國總統後,推出政策與拜登政府南轅北轍,該會特別邀請《財訊》社長謝金河以「從世界局勢看台灣2025未來商業發展」,為會員揭曉2025最看好的投資方向。
此次會員大會,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與多位民代到場共襄盛舉,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也率領經發局、社會局參加會員大會,與業者相互交流。
台中市府通過「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後,陽台成為預售案亮點,但其實許多建商早將陽台作為生活重點來規劃;即將慶祝20週年慶的寶樺建設,正是其中之一。新案「境溪行」立面多變、植樹陽台工法仔細,該公司董事長賴國弘刻意在該案營造生物多樣性,讓都市小孩也能接觸踩踏泥土的樂趣。
「境溪行」東鄰土庫溪。謝平平攝影
「境溪行」位於精誠南路、文心南五路口,東面土庫溪、南望豐富公園,戶戶朝南;周遭為住宅區,但步行11分鐘範圍內,即有好市多、迪卡儂、豐樂公園捷運站,步行30分鐘,可到IKEA、國美館,到高鐵站開車約15分鐘,生活相當便利。
與眾不同的是,「境溪行」基地267坪,並不算大,但豪宅景觀設計大師潘正為該案栽種柚、柿、芒果與荔枝等果樹,且一年四季皆有所穫。三月柚樹開花,香氣清新,荔枝六月結果,「鮮紅的果實與墨綠枝葉的視覺對比,比荔枝樹開花還美。」
「境溪行」外觀立面多變,陽台設計特殊。謝平平攝影
除了果樹,潘正也為該案陽台規劃錯落有致的植栽,例如低層的灌木、中層的綠籬、較高的中型喬木,以多樣性栽種過濾污染源,鏤空欄杆引風入內,由內望外,景色不單一,而從外觀賞,建築各樓覆以綠意,金屬欄杆若隱若現,成為垂直森林。
該案專案建築師林芷筠表示,在60-70公分覆土層的樹穴中,設計有多層排水、防水的防護層,從下到上有底部排水、表面排水、防水層、防水保護層、排水板、不織布等,堪稱業界之最。
本身即為結構技師的賴國弘表示,一般建物結構承重,單坪約500-600公斤,但該案陽台設計可達700-800公斤,全棟營造成本每坪高達25萬。
寶樺建設「境溪行」種植大樹與果樹,創造微氣候。業者提供
但在陽台種植灌木與喬木,一直是賴國弘的想望,他自己每天的起居多以陽台為起點;也因愛樹,寶樺建設多年以來皆以低建蔽率、多樣性綠花園為原則,常以覆土取代硬鋪面,「可以解決極端氣候的問題,降低熱負荷」,也創造創造微氣候。
頂樓更被其視為「第五立面」,綠蔭處處,代替20年後回收可能造成困難的太陽能板。
「境溪行」基地不大,因而委由「涵碧樓」建築師施惟仁打造精緻的生活空間。施惟仁對湖景建築、都市建築都有相當研究,他表示,該案重點為建立都市空間、打造空間美學、融入生活美學。不只從公設入手,以多樓層的退縮來創造私人露台空間;並以大面積的臨路退縮,創造綠意流動的享受。
今年四月,寶樺建設將滿20歲,賴國弘表示,自創業以來,即以ESG永續理念打造建築,至今僅有12棟。現已開工的「境溪行」規劃為25戶住家、1戶店面,為地上12樓、地下2樓建築,2至3房的坪數約在28至40坪左右,預計2028年下半年交屋。
創業成功第一堂必修課
許月娥所長教你做智財管理
網路批貨,沒注意智財權,小心觸法?
創業眉角多,首先要做智財管理!
創業步步為營,前方地雷怎麼避開?
到處都聽得到的音樂,你知道合法的使用方式?
購買圖庫素材,還有可能侵害原權利人的著作權?
剛開始創業,多數不會注意到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第一堂必修課沒學好,可能會無意中侵權,還沒進帳先賠一筆,得不償失!
不懂智慧財產權法,也很難保護公司的技術,容易降低公司的未來競爭力。
主講人: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
交通大學法律系學士
中央大學EMBA
1998年 成立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
1999年 成立中正專利商標有限公司
2002年成立正理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2005年 成立「構思創Go Strong」教育機構
智慧財產局聘任講師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種籽師資認證
第十屆金峰獎之年度傑出企業、年度傑出領導人、年度傑出創業楷模
2012年獅子會300G2區巾幗分會會長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業務範圍:
智慧財產相關資料檢索、申請、維護與變更
受理智慧財產侵權及訴訟案件
受理智慧財產爭議、答辯、訴願、行政救濟案件
協助客戶建立完善之智慧財產管理與策略規劃
許月娥 智財專家,同時是創業家。
23歲創業,許月娥說:「當我創業的那一天,就沒有失敗的權利。」
你的創業夢想,也能在現場與講師分享,聽創業家的成功經驗談!
打通智財觀念,創業才能走得遠!
你想在網路上販賣商品,或已經成立公司開始跑申請流程,智慧財產權一定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創業起步的第一堂課。
智慧財產權就是運用法律,保護智慧轉換成價值的過程不受他人侵害權益,從產品研發、內容創作、品牌設計、品牌規劃、方法改良,都在保護的範圍。
新創階段就必須注意的智財權法,包括著作權、商標權與專利權三種。
講師許月娥創業成功的必修課
#課程大綱
1.了解商標權、專利權、著作財產權相關法規,新創企業如何做智財管理?
2.新創忽略智慧財產權,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3.二代的商標競爭?新創團隊應該先申請商標?商標法可以自己辦理嗎?
4.群眾募資時代,團隊如何善用專利「優惠期」保護產品?
誰適合來聽這堂課
1.剛創業的你,想學習創業基本功
2.想避開風險,保障自身權益!有專利、商標法、著作權法相關問題想了解
3.想獲得更多成功創業家的經驗分享
提醒大家,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創業成功第一堂必修課 許月娥所長教你做智財管理》
定價NT$350元
*本活動詳細合約及規範,請閱讀 講座活動契約公開說明書
講座地點更新: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 「 5樓會議室 」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交通資訊:
1. 自行開車前往:
2.捷運路線:
3.公車路線
精油產業鏈 聞見台灣特有香氣
精油與原精,是芳療、香水產業的上游,近年在台灣蓬勃發展。位於屏東的「花滿蹊農場」栽培花種,小量多樣,包括香水主要材料,也自行生產精油;位於精油產業中游的蒸餾廠「茗樟生技」,見證台灣曾經輝煌的樟腦產業年代;下游的「金琺斯」打造台灣香水品牌「PAPILLON DOUX」,創業僅僅二年,已獲得日本、瑞典青睞。一起來看看,台灣的精油產業鏈。
===============
黃素馨親聞土地芬芳 梭哈下半輩子「花滿蹊農場」 ☉謝平平
見證台灣樟腦盛況 「茗樟生技」全台唯一負壓蒸餾 ☉謝平平
許智傑爬梳地球香味野徑 打造台灣香水品牌「PAPILLON DOUX」 ☉謝平平
不少人不敢相信中國器官移植產業鍊已國有化,仍認為「什麼年代怎麼可能?」「國家那麼多人都沒有人揭露?」事實是,多起醫療內部人員的舉報,最終都被噤聲、抹除甚至「被自殺」。
最常見的情況是,當地下器官買賣集團被破獲時,官方會針對涉嫌人員進行逮捕,但醫師本身的處分通常極為輕微,甚至未受到任何追責。
更敏感的情況是,若涉及「活摘器官」的消息曝光,中共的中宣部便會迅速下令新聞封鎖,杜絕輿論發酵。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副理事長,也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部主任醫師黃士維表示,他也觀察到,儘管偶爾會有媒體或知情人士揭露醫療機構涉入活摘器官事件,但至今沒見到有相關醫師遭到真正處分或法律追究。
乞丐到流浪漢,都是器官移植的目標
舉一個具體的案例,可以更直觀理解背後亂象。這起事件涉及廣州軍區醫院與武漢同濟醫院的醫師,根據中國南方知名媒體《南方窗》報導,一名乞丐被殺害,隨後其器官被非法摘取,移植至病患體內。
據報導,這起案件的主謀是一名犯罪分子,他與武漢同濟醫院的醫師合作,將被害人當作器官來源。儘管醫師方面聲稱,他們誤以為受害者是在接受死刑執行後的「合法器官來源」,更令人震驚的是,事件曝光後,相關醫師並未受到實質性的懲處。
從這個案例,可以進一步推論出令人不寒而慄的現象:對某些醫師而言,已非個案,而是「常態」。摘取死囚器官的手術地點,不見得是在正式的手術房或刑場,甚至可能在救護車上、旅館房間,甚至民宅中祕密進行。一個人在非正式環境中被殺害、立即取器官移植,對這些醫療人員而言,已不再是驚訝或道德上的禁忌,而可能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工作流程。
「以為是例行任務」:醫界麻木的活摘日常
另一個同樣駭人聽聞的案例,來自中國知名財經媒體《財經雜誌》的一篇調查報導。報導揭露,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肝移植科副主任張峻風與兩位同院醫師,涉嫌聯手謀殺一名貴州的流浪漢,獲取其器官進行移植。
據報導,這名流浪漢被帶至醫院進行抽血與器官配對檢測,之後便被帶離醫院,遭醫師殺害。屍體最終被丟棄於一座水庫中,直到有漁民發現時,才揭發這起驚人的事件。法醫鑑定後確認,死者的多個重要器官已被摘除。
此事件曝光後,社會大眾普遍認為中共政府將會嚴查此案,並對涉事醫師做出懲處。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報導該事件的《財經雜誌》被勒令停刊整頓三個月,所有內地媒體也被禁止報導此事。涉案醫師未受到任何法律處分,整起事件迅速被壓下。醫師的說法也是,他們以為他是死刑犯。
這樣的處理方式,傳遞出一個極其危險的訊號:在中國,「活摘器官」的行為並不會帶來法律上的後果。而涉案醫師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過去就常這樣操作」,他們誤以為這次也是「例行任務」。
表示這些醫師已對殺人取器官的行為麻木,甚至視之為日常的一部分。當「活摘」不再是道德或法律上的紅線,而是一種習慣性的程序,不得不質疑,這個系統究竟已經腐敗到什麼程度。
截至今日,中國活摘器官的爭議不僅未見減少,反而越演越烈。最近的一個案例,再次引發外界對中國器官移植體系的關注——這是來自四川內江的一位實習醫生羅帥宇的遭遇。
揭密者羅帥宇「被墜樓」,國營器官黑幕遭封鎖
羅帥宇年僅28歲,從小把救世醫師當志願,遠從四川到廣東就學,曾在中南大學第二醫院的移植科部門實習,原定今年畢業,卻在實習期間,意外發現院內涉嫌進行非法的活摘人體器官行為,並於去年5月畢業前一個月離奇死亡。
羅帥宇被發現墜樓身亡後,外界普遍懷疑這並非單純自殺,而是一起遭「被自殺」的事件。事後,羅帥宇的父母在他的個人電腦中,發現大量相關證據,他長期記錄醫院涉及活摘並販賣器官的詳細資料。
但令人遺憾,他的舉報最終沒有促成任何人員被調查或處分,主管與醫師至今仍安然無事。
對象包括該醫院的院長、科主任、離職科主任以及創傷科的醫師。知名Youtuber郝毅博在頻道,播放他被院方要求尋找兒童「供體」的錄音檔,這些人長期與院外勢力勾結,將部分被「安排車禍」或「捏造受傷原因」的受害者送進醫院,再由內部團隊祕密進行器官摘取。
錄音檔令人毛骨悚然,更稱:「你剛好也要入這個科,然後你們這個標本其實不是一下子收集完的,估計會延長很長一段時間。所以說你順便熟悉一下獲取,怎麼獲取,器官獲取,需要查詢哪些東西」
羅父透露,因為兒子拒絕尋找12名兒童供體,「把他調到急診室。他一直沒做,他的成績單有兩項未通過的。出事前一天又逼他去,他急了翻臉了,要舉報他們。第二天就出事了。」
販賣器官,龐大而無法監督的黑色產業鏈
這起事件再次印證,中共當局對揭露真相的打壓,仍舊毫不留情。從死刑犯到良心犯、從法輪功學員到其他宗教與少數族裔團體,長年來,無數個體被指控成為活摘器官的受害者。
這種行為不再僅限於政治犯或邊緣群體,連失蹤兒童也成為家長擔憂的對象——因為在中國,只要小孩一旦失蹤,越來越多家庭第一時間擔憂,不是被拐賣,而是被活摘器官。
這樣的恐懼,並非無的放矢。正如紀錄片《國有器官》(State Organs)所揭示的,中共從最早針對死刑犯,再到宗教信仰者與無辜平民的「國營」活摘系統,已發展成一條龐大而無法監督的黑色產業鏈。
至今,中共仍持續封鎖相關訊息,不允許國內媒體報導、不允許國際機構調查,讓中國器官移植的真相,仍籠罩在極深的黑幕之中。
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來臨,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2日起,舉辦四場「最新稅務法令更新暨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書變動與注意事項」研討會,分享掌握最新稅務實務發展及申報重點,降低申報錯誤風險。
新發布解釋函令:上市(櫃)投控公司稅務認定更新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公司稅務依規服務執業會計師葉柏良表示,上市(櫃)投控公司,應依該函令說明判斷是否屬以有價證券買賣為業,將影響其應稅與免稅所得之計算。也提醒上市(櫃)投控公司,特別注意交易標的與所得來源的歸屬分類,避免因分類錯誤造成稅務爭議。
逾期納稅情節輕微適用盈虧互抵的限制
財政部發布函釋放寬依所得稅法第39條盈虧互抵的限制,放寬原「如期申報」之條件,即當企業若逾期納稅在三日內補繳稅款,得視為情節輕微,仍符合「如期申報」條件而適用盈虧互抵。惟企業若逾期納稅並超過三日,即使已如期提交營所稅申報書,仍不符合「如期申報」要件,將不得適用盈虧互抵。提醒企業務必在期限內完成納稅,避免喪失以往年度虧損扣除的權利。
法令修正 適用所得稅協定查核準則、扣繳規定、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與產業創新條例
葉柏良分享,本年度也有多項法令修正,包括申請適用所得稅協定之期限,由原規定自稅款繳納日起5年調整為10年;所得稅法增列扣繳事項的適用主體、修正扣繳義務人範圍、扣繳申報繳納期限與相關罰則;以及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提高增僱員工及員工加薪之薪資費用加成扣抵比率,有利企業靈活運用資源。此外,立法院於4月18日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從「AI及節能減碳納入投資抵減」、「增加新創募資機會」及「避免關鍵技術外流」三大面向修正,共增修9條條文,以延長適用期限並擴大適用範圍。
另外目前預告修正草案中,包括因應全球最低稅負制,將調高部分跨國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基本稅額徵收率至15%。
國稅局查核重點及申報書修改項目提醒
安永也提醒近期國稅局針對受控外國企業(CFC)查核重點,以及營所稅常見申報錯誤類型的分享,幫助企業自我檢視,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公司稅務依規服務執業會計師蔡雅萍亦說明企業應留意113年度國稅局公告適用之申報書修改項目與相關填報注意事項。在法令變動頻繁之際,企業務必關注最新公告,善用專業資源進行稅務規劃,以穩健因應報稅季節。
台灣歌手Tank前往中國浙江大學附設第二醫院,接受心肝聯合移植手術,並且表示手術非常成功,這是一場生命的重生,對中國醫療團隊表達深深的感謝。
Tank的發言,被國台辦大加宣揚。短時間內,Tank成為中國媒體操作的樣板案例,如此「邀名人、推成就、強化敘事」的作法,看出中國政府的背後目的,其實是針對台灣群眾!
高調操作名人!器官移植的「特權通道」
在台灣,所有器官移植個案依法須透過「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TORSC)」進行登記、媒合與分配,依照病情急迫程度與排隊順序進行配對。然而,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不同,不僅是服務有錢人、官員或具有權勢的人,來自世界各地的富裕人士、政府高層甚至名人,也紛紛前往中國,接受器官移植手術。
此番言論所指涉的,不僅是對制度公平的質疑,更間接呼應了實際操作模式:只要具備足夠的經濟資源與社會地位,病患便可繞過等待名單,快速獲得器官,甚至安排極為罕見的心肝聯合移植手術。這樣的制度背後,難道不是權力與財富所形塑的階級醫療?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副理事長,也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部主任醫師黃士維表示,根據多年觀察與報導顯示,中國器官來源與分配皆由醫院「自查、自管、自報」,政府僅做形式上的制度設計,缺乏實質監督。一旦醫院內部出現問題並被外界揭露,政府只會進行「表面上」的處理。
最常見的情況是,當地下器官買賣集團被破獲,官方會針對涉嫌人員過場式審問,但醫師本身的處分通常極為輕微,甚至未受到任何追責。
亞洲第一例?並非!器官移植成統戰劇本
一般來說,名人進行器官移植,大多低調進行,此番高調操作,顯然是計劃後的操作。
從Tank的案例,中國媒體與官方也積極宣傳,強調這是「亞洲第一例成功的心肝聯合移植手術」,然而事實上,這並非中國首次進行心肝移植。
中國對多器官聯合移植,懷有高度熱情。早在2011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就已經發表其首例心肝聯合移植手術的成果報告,2008年西京醫院執行首例心肝腎同時移植手術。之後,中國其他醫療機構也陸續發表相關手術案例,積極投入此一高風險、高技術門檻的醫療行為,背後的目的難道僅是醫療需求?
況且這並非亞洲第一例,「新加坡也換過,韓國也有案例啊,中國很多醫院都換過。」黃士維指出,何以此次手術,會被特別標榜為「亞洲第一例」?
掛上亞洲第一例,一方面大力宣傳中國器官移植技術的進步,吸引有需求且正在觀望的人士注意,一方面也是趁此「高調化」,搭上名人效應,讓Tank順利成章成為活招牌,塑造一種「連名人都信任」的效應,為惡名昭彰的移植體系洗白。
紀錄片《國有器官》2024年10月在台上映後,掀起大規模輿論話題,台灣與國際社會對中共政權的不信任再度升高。此番藉名人作為宣傳機器,洗白網路輿論,企圖帶出風向,達到轉移不透明移植資訊的目的。
這也呼應了台灣一位政府高層曾說過的一句話:「你既然要到中國做移植,那你就要相信『他』。」黃士維指出,對中國政府不信任的人,如果因為器官移植,選擇去中國動手術,自然也必須說服自己信任這場手術、這個政權。
也因此,這些人在中國接受移植後,往往也成為該體系主動的「宣傳對象」——一方面透過親身經驗,替中國的器官移植背書,另一方面也因為對中國醫療體系的感謝,改變對中共其他政策的觀點與立場。
只要登錄系統,可以在台灣領抗排斥藥
然而利用名人為體制背書的策略,雖成功引起社會關注,卻掩蓋不了捐贈制度的重重黑幕,包括器官來源交代不清,器捐數量與自願者數量完全對不上的事實。
此外,黃士維進一步表示:「只要病患在台灣境外器官移植通報系統進行登錄,即使在中國進行器官移植,回台後仍可繼續領抗排斥藥。」
台灣健全的健保制度,卻也突顯出與不透明的中國醫療體系間的一種「灰色接縫」:病患雖在中國接受手術,器官來源不明,但因其資料仍掛號在台灣醫療體系之中,便能持續領取由健保給付的抗排斥藥物,與相關後續照護。
這不僅牽涉到醫療資源的分配正當性,也讓台灣在不自覺中,卻被迫成為非倫理器官來源的「後端支援者」。台灣人民必須對赴中國進行器官移植更有自覺,避免陷入名人背書的統戰體系運作之中。
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與多數國家截然不同。其他國家強調「公益、倫理、透明」的原則,中國的器官移植,卻帶有強烈的商業性質,更像是醫院與病患之間的市場行為。
無人監督!醫院自找器官、事後通報
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可以從其官方發布的《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中看出一些關鍵資訊。
不論是2018年或2023年版本,報告中都特別指出,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與西方國家如美國的OPO(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或西班牙的ONT(Organización Nacionalde Trasplantes)存在顯著差異。
具體來說,西方國家的OPO或ONT是獨立運作的法人機構,具備一定的透明度與監督機制;而中國的系統則完全不同。中國的器官獲取與分配單位,是以醫療機構為單位所設立的「器官捐贈與獲取專業團隊」,並非一個與醫院分離的第三方組織。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副理事長,也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部主任醫師黃士維指出,中國的器官分配機制是「以資訊化為手段,政府主導、行業自治、醫院自查」的監管模式。簡單來說,這套制度實質上是讓醫院「自己找器官、自己執行移植手術、自己回報系統」,政府並未實質負責全面監督。
也就是說,所謂的「器官分配系統」,其實更像是一套事後「通報」用的資料上傳平台,而非一套真正負責分配與審核器官來源的監管系統。
在這種「行業自治」的運作邏輯下,每家醫院可以自行尋找器官來源,自行判斷何時進行手術,再將手術資訊通報上系統。至於器官是怎麼來的、是否符合倫理規範,資料內容是否真實——都未有外部機構監督或強制審查。
換言之,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並非透明且公平的器官「分配」機制,而是一種「計劃通報制」,核心仍是計劃經濟式的行政管理。醫院如何報、怎麼報、報多少,往往依照內部默契進行操作。「你懂的」,也成了這種系統在運作上的潛規則。
數量、來源、流程皆遭疑「黑箱」作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器官捐贈與分配系統,應具備透明性與可溯源性,且資料應公開供社會監督。然而,中國目前的器官移植系統,並未向公眾開放查詢,相關數據只有特定的醫療單位與內部管理人員才可存取。
此外,中國也未公開說明,每月進行多少器官移植手術、各家醫院的手術數量與來源,僅提供一個籠統的統計數字(figure),外界無法真正了解器官的來源,和分配流程。
然而,一方面缺乏對外資訊的透明化,另一方面卻積極尋求國際名人或專家,為其器官移植體系進行宣傳與背書。這樣的雙重操作策略,使得中國器官移植制度的可信度與道德正當性,持續受到外界質疑。
心死到腦死:話術演變,器官到底從哪來?
至於器官從何來?中共政府的敘事策略不斷改變。
在早期,由於中國法令尚未正式承認「腦死」的概念,器官來源皆聲稱來自「心死公民捐獻」。然而,外界普遍質疑,這些器官實際上多數來自死刑犯和良心犯,而是所謂「活摘」——摘取器官事實上就是執行死刑的過程。
儘管外界長期懷疑,中國官方最初仍統一口徑,堅稱所有器官均為「心死捐贈」。直到2006年,中國政府才首度公開承認,高達95%的器官來自死刑犯。即便如此,官方敘述依然包裝為「死刑犯因嚴重創傷導致心臟停止,進而捐贈器官」,試圖在語言上保留其合法性與倫理性。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逐步引進「腦死」的醫學概念與判定標準。「從此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官方或醫院在說明器官來源時,話術也隨之改變,常用的說法變成『嚴重創傷後的腦死捐贈』。」黃士維指出。然而,器官的實際來源仍由醫院自行通報、撰寫與定義,醫療機構對如何填報資料、如何描述死亡方式,顯然都有一套心照不宣的內部流程與默契。
因此,中國器官來源,歷經「心死公民捐贈」到「死刑犯心死捐贈」,再到今日「腦死創傷捐贈」的轉變,核心問題始終未變:缺乏外部監督、資料不透明,以及對死者身分與死亡過程的刻意模糊。
國際期刊質疑563器官來源?「不知情就投稿」
從一個具體案例中,便能清楚理解實際運作存在哪些問題。
2014年,浙江大學附屬醫院肝移植醫師鄭樹森在國際期刊《肝臟國際》(Liver international)發表一篇關於器官移植的論文,因學術爭議最終遭到撤稿。
本身亦是學者的期刊總編輯馬里奧(Mario Mondelli)同時指出,鄭樹森將終身被禁止向期刊提交研究論文。
這篇論文聲稱,該院自2010年至2014年10月期間,共進行了563例肝臟移植手術,且所有器官均來自「合乎倫理的心死捐贈者」。國際學界對此迅速提出質疑,認為期刊不宜刊登有關論文。
根據中國當時公開資料,整個國家的心死捐贈者總數僅為2,160位。依照一般情況,心死捐贈者中,約僅有30%的肝臟可成功移植使用。換句話說,即使全中國的器官分配全部集中於浙大醫院,也不可能在該段時間內取得563個合乎倫理的肝臟。
在遭到國際批評後,鄭樹森仍在回應中堅稱,這563例肝臟來源皆為心死捐贈,沒有使用死囚器官,甚至宣稱中國的「肝臟可用率」可達90%。這一數據明顯違反國際醫學常識。但期刊要求提出器官來源證明,卻沒有得到回覆,於是決定撤回有關論文。
事件持續延燒,時任中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甚至公開指出,根據官方資料,浙大附屬醫院在該段期間,實際通報系統的心死捐贈僅有166例,文章是造假的。這代表論文所提的563例肝臟來源中,至少有超過400例未經通報。
對此,鄭樹森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的回應更加荒謬。他表示,這篇論文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投稿的」,雖然他是通訊作者,卻聲稱自己並不知道文章內容與發表情形。
一器一價!當器官有標價,生命是否也有價格
醫院可能實際進行超過500例移植,但只向官方系統通報166例,已被中國政府親口證明。但是如何通報、通報多少,卻全看當時的「政策口徑」與官方指示,這種「按需通報」的機制,掩蓋了大量未被記錄、來源不明的器官使用情況。
不僅流程、來源令人懷疑黑箱作業,器官甚至有標價。「一器一價」甚至衍伸出「組合套餐」式的建議——肝腎聯合、肝胰聯合、心肝聯合……醫師不再是基於醫療必要提出建議,而是依據你「還能多付多少錢」為你「設計療程」。
台灣人在中國進行一次心臟或肝臟移植,所需支出動輒新台幣600萬至1,000萬元。中國的器官是「一器一價」,若要同時進行心肝聯合移植,費用可能飆升至1,500萬甚至2,000萬台幣以上。
器官成了醫療產業鏈中的「商品」,醫院與病患成了交易雙方,而倫理審查只是紙面程序。況且既是商品,就必須在市場上有供有需,不得不再次面對令人不安的現實:中國的器官來源極為充足,這一現象在全球器官供需失衡的背景下,顯得格外異常。
在這樣的體系下,醫療機構——無論是醫生或醫院——往往能從中獲取可觀的利益。因此,器官移植在中國,不只是醫療行為,更多時候是財富與名聲的象徵。同樣可想而知,病患的醫療需求與手術必要性,反而未必是最優先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