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雜誌第236期

NT$128

餐廳開上路 創造行動經濟

COVID-19 疫情延燒未見盡頭,餐飲業災情慘重。許多中高價位的餐飲業者仍在苦苦掙扎,期盼人流恢復正常;反觀許多靈活變化的小餐廳業者,早已謀求逆境存活之道,把「餐廳開上路」的「餐車行動經濟」,就是一帖疫情下的解方。這些逐人潮而居的餐車,有望成為台灣的另一道風景?

==============

開著餐車上路!「有趣市集」挑戰台灣餐飲創意 ☉曾允盈

攻入精品咖啡市場 「咖啡杯杯」打造綠能商用餐車 ☉謝平平

粉絲16 萬排隊名店 「胖子修」從店面回到餐車 ☉謝平平

精準控制食材成本 「食食仔仔」半年獲利還能週休二日 ☉謝平平

路透:中國施壓聯合國人權辦公室 「阻止」公布新疆報告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路透社今天報導他們取得一封信函,證實中國政府持續向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以下稱人權高專辦)施壓,要求辦公室不得公佈新疆侵犯人權的相關報告,這項消息經過至少三國的外交官、一位人權專家確認。

今年五月,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赴中訪問,在訪問期間對中國在新疆和香港的人權問題避重就輕,甚至屢屢配合中國政府演出,遭到外界嚴厲批評。隨後巴切萊特表示基於私人因素放棄尋求連任,而大家所期待的新疆觀察報告,至今仍未出爐,巴切萊特僅表示會在8月底卸任前公布。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他們在近日取得一封中國駐日內瓦辦公室寄給人權高專辦的信件,內容對高專辦將公佈的新疆報告「表達嚴重關切」。

信件表示:「如果報告發表,將會導致人權領域的政治化跟集團角力,損害人權高專辦的公信力,並損害人權高專辦與成員國之間的合作。」據說這封信被中國外交使團廣泛分發,要求各國簽名支持,好對人權高專辦施壓。不過路透社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有哪些國家加入簽署。

針對這份獨家報導,中國駐日內瓦使館發言人劉玉印並未正面回應信件的真實性,僅強調目前有將近100個國家在新疆問題上支持中國,嚴正反對「以人權為藉口干涉中國內政」。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的發言人則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僅說明新疆報告正準備公布中,屆時中國政府也會收到一份副本檔案,好讓他們回應該報告。

時隔8年再訪新疆 習近平的三個盤算

哨子先生

 

習近平在7月1日快閃訪問香港後,就一直沒有公開行程,外界一直猜測他到底去哪了。上週央視公佈了答案,原來咱們習大大跑去新疆秘密考察啦。

7月15日凌晨(真是微妙的時間點),官媒央視的微博突然公布習近平主席於12到14日至新疆訪察的簡短報導,該報導只有短短幾字,所以並沒有立刻引起關注。然後當天央視的新聞聯播,居然超高調用30多分鐘報導相關新聞。一小時的帶狀節目,考察新疆就放了36分鐘,曾在中新社工作的獨立記者高瑜發推說:「習考察地方,一條貫到尾這麼長的新聞報導,不多見。」

習近平赴新疆考察的新聞,背後有幾個重點:

一、特意事後公佈訪疆行程,表示習近平對行程安全有顧慮。

這次的訪疆行程,官方事前保密到家,事後又特意拖了兩天才公布這件事。而且在央視連播新聞中,外界注意到跟上次訪港一樣,習近平這次又帶上心腹,也就是剛剛晉升中共公安部長的王小洪,他是習最信得過的中南海第一護衛,近幾年習近平訪問澳門、西藏以即日前的香港時,都是讓王小洪跟在身邊。表示二十大在即,習近平非常重視自己的安全防護。

二、時隔多年特意赴疆考察,目的在宣示「維穩成功」。

從新華社公佈的照片顯示,習近平未戴口罩與民眾見面,大家面帶微笑、鼓掌,其中許多人身著穆斯林服飾,有種特意強調維族與習大大和樂融融的觀感。這個動作不為別的,就是習近平特意展現近年針對新疆的「維穩治理」非常成功,並藉此駁斥國際社會對中共當局高壓統治新疆的批評,再次否認犯下「種族滅絕罪」。

三、一下去香港一下看新疆,習大大在想甚麼?

不為別的,二十大在即,習近平為了鞏固權力與地位,尋求他的第三次連任,需要不斷給黨內同志看看他任內治理做得多好:例如寧可搞死上海也要封城「動態清零」,展現他抗疫的決心與意志力。又例如特地快閃香港一趟,展現香港回歸那麼多年,如今在他的調教一下,已經成為失去自由意志、唯黨中央是從的「其中一城」。

又如同這一次,特地遠赴新疆考察大學、港區和駐疆兵團,表示他深入當地,還與駐軍數量高於全國的新疆兵團關係良好。漢人與維族能在習大大的見證下和平相處,更是展現了感人的「民族大團結」。

明知道新疆議題的敏感性,國際間都雙眼盯著看,習近平特意逆勢高調操作,時隔八年再訪新疆,足見他相當重視即將舉行的第二十大人民代表大會,藉機宣示「北京勢力」足以掌控全國。

總統出逃 斯里蘭卡破產後該何去何從?

哨子先生

 

上週六(9日)民眾闖入並佔領位於首都可倫坡的總統官邸與辦公室後,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一直處於下落不明狀態。

今天軍方透露,總統與家族成員已在今天凌晨搭機逃到馬爾地夫,並允諾會在今天正式辭去總統一職。在這之前拉賈帕克薩堅持不露面的原因,應該是為了保有豁免權,等到順利逃亡後才宣布辭職。

拉賈帕克薩的弟弟、前財政部長巴席爾(Basil Rajapaksa)據傳也已潛逃出境,搭機飛往美國。

惹火全國人民的兩兄弟在逃亡時都面臨一個窘境,那就是移民官員皆拒絕到貴賓室替他們辦理登機和出境手續,導致他們錯過好幾趟班機。拉賈帕克薩兄弟也不敢離開貴賓室到外頭露面辦理登機,情況就這樣僵持許久。拖到今天兩兄弟和家屬才順利搭上班機各自逃亡。

總統拋下國家離開,那斯里蘭卡目前局勢如何?

前總理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自稱代理總統,但是這項緊急命令和代理總統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首先根據憲法,總理並沒有權力宣布緊急命令,加上維克勒馬辛哈三天前就宣布辭去總理一職,根本不是合法總理。此外,流亡總統的辭職信至今還沒出現,拉賈帕克薩在逃亡之際也沒有指定代理人。維克勒馬辛哈等於是自己宣布自己成為總統並發布緊急命令。

對於前總理維克勒馬辛哈還想繼續待在領導大位上,甚至意圖取代總統一職,多數民眾非常不滿。可倫坡街頭依然混亂,警方對抗議民眾發射催淚瓦斯和高壓水柱。

抗議者說,如果今天沒看到總統和總理的辭職聲明,將會引發人民對政府的「決戰」。抗議民眾認為,斯里蘭卡會走到這個局面,總統拉賈帕克薩家族和總理維克勒馬辛哈責無旁貸,任何一個人留下來,都會讓他們的抗議失去意義。

斯里蘭卡持續動盪,然而糧食短缺、石油飆漲、全國大規模停電,這些事關人民基本生活的問題誰能解決?目前一切都相當不樂觀。

 

不敵內閣大批辭職潮 英首相強生宣布辭去黨魁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不敵黨內同志陸續辭職抗議,在7日宣布辭去保守黨魁一職,這也意味著他的首相任期即將結束。

強生說,他會繼續擔任首相直到接班人出爐,並細數自己的政績,例如帶領英國脫歐、撐過武漢肺炎疫情、抵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等,他說:「對於放棄這個世上最棒的工作感到難過」。

強生也是英國二戰後就任時間第四短的首相,甚至比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還短。另外補充說明一下,就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是「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在任時間長達11年。

回來談談強生,這位英國近年來最具話題性、髮型最特別的國際知名領袖,為何會在短短半年內落得眾叛親離的窘況,不得不黯然下台呢?主要原因是強生多次在處理爭議話題時,手法不適當卻不知修正,最後慢慢失去民心,也失去同黨夥伴的信任與支持。

派對門醜聞

強生在2021年時被踢爆,2020年英國倫敦疫情最嚴重、大規模封城的期間,他和妻子多次在唐寧街官邸邀集政府官員舉辦派對。強生和高官們不僅沒有擔任表率徹底執行防疫政策,而且在媒體踢爆的當下,還不願意承認違反防疫規定,知法犯法。強生在面對議會委員會調查時,甚至試圖辯解派對人數不多、未對外開放,堅持沒有違法。

強生一路拖到今年四月,才為了這件事公開道歉並罰款,而且還必須接受反對黨提出的「意圖誤導國會」調查。從這件事開始,英國社會對強生的言行開始失去信心,更別提他還多次被爆出濫用公款修整官邸等爭議事件。

議員貪腐爭議處理不當

2021年底,保守黨議員帕特森(Owen Paterson)爆發貪腐醜聞,當時議會委員會要求將帕特森停權30天。結果強生不僅發動保守黨否決這個停職處分,還另外成立新的調查委員會,來調查這個議會委員會(好饒舌)。強生試圖包庇黨員的行為引發輿論怒火,最後帕特森自行辭職,也導致保守黨喪失一席。強生事後承認,在處理這件事時他的方式確實不妥。

物價飆漲卻堅持增稅

英國雖然在強生的帶領下順利脫歐,但是適逢疫情侵襲,加上俄烏戰爭,國內經濟一直沒有起色,物價、油價快速飆漲,英國民眾深深感受到日子難過。結果強生政府堅持繼續執行原定的增稅計畫,並調高保險費率,此舉當然讓英國民怨沸騰、保守黨的民調也跌到谷底。

就在這個時候,爆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新任副黨魁的性醜聞。

強生在今年二月任命平徹(Chris Pincher)擔任保守黨副黨魁,六月平徹被爆出在高級酒吧猥褻多名男子,隨後又被媒體爆料他在之前已經有多次性騷擾爭議。當時強生還裝傻,表示在任命平徹為副黨魁之前,並不知道這些消息的「具體內容」。

但後來BBC揭露強生貼身官員說法,表示強生早就知道平徹的種種性騷擾爭議,而且是「當面被告知」。強生才承認,他早在2019年就知道這些事情。

強生的不誠實、迴避問題,加上之前累積的種種不當行為,最終形成一股熊熊大火,雖然他一度成功挺過黨內的不信任投票,但平徹性醜聞爆發後,黨內同志再也無法忍受,三天內有超過50名內閣官員辭職表達對強生的不滿。一瞬間同事都快走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強生再怎樣任性也不可能再繼續賴在首相位置上。

強生在面對國際問題時的直接坦率,以及對烏克蘭支援的義不容辭,讓國際間對他普遍抱有好感。但強生在當「國際好朋友」的同時,面對英國社會的不老實、投機取巧、多次欺瞞,這些事關基本人格的問題讓他徹底失去民心,最終沒了工作。只能說,希望強生好好學到教訓,小聰明耍太久,最後還是會被看破手腳的。

7月7日世界巧克力日,宏亞歐維氏推各種濃度巧克力

歐維氏巧克力推出70到90不同濃度的黑巧克力。歐維氏巧克力提供
編輯部

7月7日是世界巧克力日(World Chocolate Day),據說巧克力在4百多年前的16世紀傳入歐洲的歷史性一天就是7月7日,人們會在這天品嘗巧克力以示紀念和慶祝。一開始巧克力被視為奢侈品,食用巧克力也被視為是歐洲的宮廷時尚象徵,謠傳西班牙皇室曾將好喝的巧克力配方保密了近百年。而現今,巧克力已是廣為流傳的全民甜點,更成為表達愛意的象徵,在這個一年一度的日子,最好的慶祝方式莫過於準備一場巧克力盛宴,向愛人告白真心、對親人和好友表達關心,也許這才是世界巧克力日的真正意義。

巧合的是,這個國際節日與台灣經典巧克力77乳加擁有相同幸運數字!在創辦人遠赴歐洲學習並研發出這款經典好滋味後,第一批披覆著濃郁巧克力並佐以台灣花生的牛軋糖,終於在1977年誕生!為了記念這歷史性的一刻,創辦人便以「77」命名為77乳加,從此陪伴著台灣人成為經典國民零食。

同為77品牌旗下的歐維氏巧克力,其一系列醇濃滑順的高品質巧克力,從70%、77%、85%到90%等黑巧克力濃度,到巧克力大板塊、一口一塊、巧克力杏仁球等不同口感,滿足台灣消費者的各種喜好!此外多項國際研究與報導指出,巧克力對健康有許多益處,在世界巧克力日送巧克力表達愛意關心的同時,也傳遞了照護健康的心意。從網友熱烈討論,更可見巧克力的超高人氣,「純度高的黑巧克力才能代表我的心意!」、「黑巧味道醇厚香濃,愛了愛了。」

7月7日世界巧克力日,一起享受巧克力帶來的美好。77品牌商城也共襄盛舉提供多項好禮,滿額有機會抽中77乳加X國際時裝設計師江奕勳 ANGUS CHIANG 跨界聯名合作的單肩斜挎包。

充電也可以很療癒,Maktar X印花樂推2款特色口袋快充

Maktar 66w口袋快充支援三孔同時快充。Maktar提供
編輯部

台灣的新創公司Maktar創立理念就是讓科技融入生活,研發設計能輕鬆解決日常問題的科技產品,先前充電即備份的備份豆腐已受到國內外廣大關注,此次特別結合台灣設計品牌「印花樂」推出的印花集服務,限量推出兩款特色印花的66W口袋快充:復古小菊花磚與森林好朋友–集結台灣黑熊、石虎…等保育類動物,讓總是黑白配色的充電器,披上美麗印花,增添生活美感與樂趣,每次充電都有好心情!

Maktar推出的最新產品「66W Gan口袋快充」,符合現代人需要在家或是異地工作的需求,使用最新GaN氮化鎵科技打造3孔充電器,可同時快充筆電、手機或平板。5.3公分115g重,比傳統充電器體積更小,耗電量更低,充電效率更,省去攜帶各種笨重充電器的苦惱,一顆口袋快充就能搞定!

Maktar口袋快充具有智慧型電流分配技術,根據不同使用情境分配最大電流,3孔(2C 1A)同時提供最高66W輸出,支援QC/PD快充規格,支援筆電、手機、平板、藍牙耳機、Switch、行動電源、Apple Watch…等多種裝置快充,手機半小時就能充飽50%以上電力,搭配專屬萬國轉接頭,出國不用再大包小包,一顆就能全球通用!產品提供業界最高10年保固,通過台灣BSMI、日本PSE認證,以及產物責任險1000萬,品質安心有保障!

高美館「光」特展 折射政治角力的年代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第235期
文⊙謝平平 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1919年,日本舉辦首屆「帝國美術展覽會」;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文協)隨即於大稻埕創立。文協創辦人蔣渭水、林獻堂當時為了突破日本統治,以辦報、演講、戲劇等方式推廣台灣文化、傳播新觀念。此時正是台灣藝術家迸發光華的年代,彼此相互影響。

 

林玉山〈木棉花〉,年代不詳,膠彩、紙本,149x150.1 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林玉山〈木棉花〉,年代不詳,膠彩、紙本,149x150.1 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特展以四個展區來陳列不同背景的品項,另有藝術家的生活日記、雜誌等文獻,立體形塑當年「文化向上」的理想生活。

台灣第一位負笈日本、修習雕塑專業的藝術家黃土水,多年的留日生活,見證了台灣人請願設立議會的重要階段;其大理石雕刻作品〈甘露水〉消失近50年,去年重現於世,可說是見證政治的「見證者」。

從漢文化過度西方文化

清末,是西風東漸的年代,1872年,清朝著手送出多批小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西方思想;再隔四年,日本設立第一所美術學校「工部美術學校」,1887年,東京美術學校(今日東京藝術大學)成立;1895年,清朝在《馬關條約》中,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政府。日本當時推行明治維新有成,在台灣展開新式交通建設、建築、文化教育的布建。

小島與大國,同時接受西方文化,實是意想不到的安排。黃土水(1895~1930年)正是第一批接受西方文化的台灣人,在其考入當時的窄門──總督府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簡稱國語學校)之前,就對雕刻相當熟悉,圖畫課、手工課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不少以觀音、和尚為題的雕刻作品,被陳列在學校中。

1915年,黃土水開始畢業後、為期五年的教學義務,總督府因其過人的天分,破例寫信給東京美術學校,推薦入學,並免除黃土水的教學義務,也是台灣第一人。黃土水的審美觀也從傳統的木雕,轉為強調比例與線條的西方雕刻藝術。

四年後,日本首次舉行「帝國美術展覽會」(帝展),黃土水第一年未獲獎,第二、三年,分別以石膏作品〈蕃童〉、大理石作品〈甘露水〉獲得入選,又因受到貞明皇后、裕仁皇太子與久邇宮邦彥王等日本皇室的委託製作,知名度水漲船高。

東京宿舍「高砂寮」的民主思潮

日治時代中後期,留日學生開始有仕紳贊助,但黃土水留日之時,尚未開啟此風。當時,家族事業富可敵國的蔡惠如為台中區長(1913年),成立「同化會」,致力消除日人對台人的差別待遇;霧峰林家林獻堂協同友人剛創設台中中學校(1915年);蔣渭水正在宜蘭醫院實習;楊肇嘉剛從日本留學返台,協助父親打理家業;出身板橋林家、華南銀行創辦人林熊徵剛任大稻埕區長;基隆顏雲年與朋友合資買下九份金礦採礦權,尚未成為「炭王金霸」。

臺灣總督府在東京興建宿舍「高砂寮」,省吃儉用的黃土水鮮少與其他留學生攀談,只是不斷的練習與創作。林獻堂開始如火如荼推動台灣議會請願活動後,常與朋友來到高砂寮,與留學生討論台灣前途與理想,這批留學生日後也成為支持台灣請願運動的一股海外力量。

將重心放在創作的黃土水極少參加這類活動,除忙於工作,與日本皇室(如貞明皇后、裕仁皇太子)、臺灣總督府的諸多委託製作,或許也不無關係。

藝術,何以拭去政治的墨痕

民主的思潮,雖然僅襲捲到黃土水腳下,可惜他的作品卻因政權轉換,存世甚少。〈水牛群像〉原作曾在台北中山堂中封存多年(台中國美館、北美館、高美館存有翻銅作品),〈蕃童〉、〈擺姿勢的女人〉、〈郊外〉等皆下落不明。

 

黃土水〈甘露水〉,1921年,大理石雕,80×40×175cm,文化部典藏。

▲黃土水〈甘露水〉,1921年,大理石雕,80×40×175cm,文化部典藏。

 

〈甘露水〉以台灣女性為雕刻主體,盤起豐盈秀髮,雙手輕扶蚌殼沿緣,雙眼微瞇的抬起頭,不知是仰天等待曙光降臨,還是因內心充滿希望而抬首昂揚?雙腳的交叉站姿使其帶有一股自覺的自信。

黃土水因腹膜炎去世後,〈甘露水〉在紀念展後被收藏在「台灣教育會館」。隨著政權轉移、政治氛圍轉變,加上又是裸體雕刻,該作不但被塗汙,還被當成雜物棄置,最後轉移到台中張鴻標醫師診所收藏。但隨著張鴻標過世(1976年),〈甘露水〉亦不知去向。當年政治氛圍的肅殺,也讓人不敢追尋這位曾被媒體譽為「台灣雕刻天才」的大作,究竟在哪?

隨著政權遞嬗,政治氣氛不再緊張,又開始有藝文人士打聽著〈甘露水〉的下落。「光」總策展人,國藝會董事長、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林曼麗,透過總統府資政、中部知名婦產科醫師李茂盛,聯繫張家後人,順利運回〈甘露水〉。在日籍修復師森純一仔細檢查、還原後,2021年底,於北師美術館的「光」特展中展出,驚動藝文界。

〈甘露水〉被塗汙痕跡,清晰可見。墨痕浸染的愈深,愈難以去除,如同政治。

 

李石樵〈市場口〉,1945年,油彩、畫布,146×157cm,李石樵美術館收藏。

▲李石樵〈市場口〉,1945年,油彩、畫布,146×157cm,李石樵美術館收藏。

 

好壞並陳的年代

文協的成立,是希望宣傳台灣自決思想、並為當年百姓提高文化與生活涵養。海外留學生,與文協其互相呼應,是關鍵性角色。可惜的是,共產主義也跟隨進入台灣,導致臺灣文化協會1927年的分裂,蔣渭水與林獻堂另組「台灣民眾黨」。文協此後以倡導暴力階級革命的國際共產主義為宗,多次主導農民、工人革命,引起臺灣總督府強力鎮壓,於1931年解體。

 

黃土水〈水牛群像〉,1930年,翻銅浮雕,250×555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黃土水〈水牛群像〉,1930年,翻銅浮雕,250×555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近年,文化部系統地整理過去難見天日的前輩藝術家作品,理出發展脈絡,是台灣幸事。「光」展覽由林曼麗擔任展覽總策畫,周婉窈、劉柳書琴、石婉舜、蔣伯欣、陳慧先、陳允元、吳俊瑩等學者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考察台灣百年前的文學、戲劇、攝影、影像等情事,藝術家的作品又如何反映出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右三)為陳其邁市長(右一)介紹「光」展作品。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右三)為陳其邁市長(右一)介紹「光」展作品。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近年重新梳理創館理念「南部關懷」,在「光」特展來到南部的同時,邀請藝術史學者蔣伯欣與高美館策展團隊共同完成南方新視點的補綴,獲得藝術家家屬、收藏家、借展單位的大力支持,因此比北師美術館多了一個「南方觀點」。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期盼,「光」特展不只是個巡迴展,而能讓這道引入南方的「光」,折射出更多元的視角。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時間:2022年5月21日起至9月18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媽的多重宇宙》 「可愛豆豆眼」是宇宙的法則

▲楊紫瓊(中)飾演的秀蓮在各個宇宙追逐許瑋倫飾演的女兒喬伊(左),代表良善的關繼威飾演的爸爸威門(右)始終陪伴在旁。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第235期
曾允盈

《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是一部上映至今,幾乎沒有負評的電影。這部2022年3月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借用「多重宇宙」概念,描述寫實人生遇到的難題。

焦頭爛額的母親

電影一開始,楊紫瓊飾演的中國移民秀蓮,在美國家裡忙進忙出,一邊料理家務,一邊照顧行動不便的爸爸、應付洗衣店客人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同時還被國稅局通知積欠稅務,可能會影響洗衣店的未來。先生威門(關繼威飾演)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女兒喬伊(許瑋倫飾演)和她難以溝通,沒說兩句話就被身邊瑣事打斷,眼看世界就要崩潰。

如此喘不過氣的開場,描繪出秀蓮平凡的日常,這樣的形象難道不是多數母親的縮影?

秀蓮和先生威門前往國稅局,卻突然在電梯裡接收到來自宇宙的信息。自稱從「α」平行宇宙來的另一個威門,表示宇宙出現大魔王「豬八土扒姬」,還告訴秀蓮:「唯有妳才有能力拯救世界。」

秀蓮驚恐又半信半疑,沒想到從此打開了開關,開始在多重宇宙瘋狂冒險。

共時的多重宇宙

這裡的「多重宇宙」概念,認為你我所處的宇宙,同時還有無限個平行宇宙存在,還可以「宇宙搖」——用各種隨機的方式成為某個宇宙的自己,並且使用每個「我」的意識與能力。

穿梭宇宙的秀蓮,看到另一個時空中,如果沒有跟先生遠走他鄉,自己會有更高的成就,她對先生大吼:「你不知道如果當初沒嫁給你,我現在會有多成功。」帶著後悔與對現世的不滿,同時更是對未到的選擇的幻想,就像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説的〈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電影接下來讓秀蓮透過「宇宙搖」,剖開現實的殘酷,給她一個昇華的機會。

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影響?每段人與人的關係在多重宇宙如何開展?電影告訴我們,你以為相看兩厭的人,很有可能在某一個宇宙是自己的愛人,就如刁難秀蓮的國稅局專員,在「熱狗手手宇宙」,竟然是她的伴侶;那些在今世相遇的人,肯定在另一個宇宙,用別的方式與你相繫。那些沒處理好的人際關係、沒看透的人生課題,在不同的時空中,都要再次重修。

換句話說,無論「宇宙搖」到哪個宇宙,所有事情的解法都在自己身上。無論秀蓮是武打巨星、盲人歌手、披薩舉牌員、鐵板燒廚師,還是身處「熱狗手手宇宙」,回到現世,她想要的是喚回女兒的心。

母女關係的羈絆

隨著劇情推進,秀蓮才發現這個大魔王「豬八土扒姬」,就是自己的女兒喬伊。喬伊告訴她,看盡所有平行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她發現生活全都毫無意義。

喬伊的家庭關係一團亂,她覺得無論在哪個宇宙,媽媽都不懂她。她只是希望別人理解,卻被視為反派。

喬伊創造出「黑洞貝果」,想要毀滅自我,因為她覺得一切都無所謂了。所有糾葛的情感,都將被吸入深不見底的黑洞,從洗衣店運轉的洗衣機、帳單上圈出錯誤,一個又一個圓形黑洞,一再隱喻哲學上的虛無。

其實秀蓮一直想表達關心,卻只說得出「好好吃飯」,纏身的日常讓她沒有耐心,更不懂喬伊。化身「豬八土扒姬」的喬伊,頂著誇張的貝果頭對秀蓮說:「我不是為了殺妳,我只是在尋找一個能夠看見我所見、感覺我所感覺的人。」

為了打敗「豬八土扒姬」,秀蓮踏上女兒的路,這時她才知道,在女兒眼中世界這麼大。母女倆來到一個「沒有生物」的宇宙,化身成兩顆石頭,矗立在峽谷邊看著風景;末日午後,談論沒意義的人生。彼此都知道對方過得很難,卻不知道怎麼生活在一起。

這個石頭宇宙,萬籟俱寂,電影院裡同樣安靜無聲,字幕打出兩人心裡的對白。喬伊發出訊息:「每一個新的發現都只是在提醒著我們。」秀蓮回答:「我們是多麼渺小以及愚昧。」石頭秀蓮不斷靠近石頭喬伊,喬伊卻逃開並跳下懸崖,秀蓮在崖邊目睹,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也跳了下去。石頭宇宙沒有聲響,卻更顯無聲勝有聲的羈絆。

放手才是解脫

秀蓮在各個宇宙追逐喬伊,喬伊卻覺得彆扭,說累了想離開了,秀蓮心痛不捨,緊抓女兒不被「黑洞貝果」吞噬。但是徒勞無功,因為即便她抓緊喬伊,終究還是走不進她的心裡。

目睹這一切的威門,始終陪伴在旁,他的性格與秀蓮完全不同,威門寬以待人,以柔克剛,把家裡物品都貼上「可愛豆豆眼」,送國稅局專員手烤小餅乾,不過是幾個小動作,卻為生活帶來意義。威門告訴秀蓮,自己的人生哲學是善良,「我選擇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不是我天真,那是我的生存之道。」「我只知道我們必須善良,請善良吧!特別是當我們不知道究竟發生什麼事的時候。」

善良幫助他在不同宇宙,面對生活的難題,比較能輕鬆度過。秀蓮聽了威門的話,把惡意(子彈)轉化為善與笑(可愛的豆豆眼),終於找到抵禦「豬八土扒姬」的方法,瓦解毀滅的機制。

與女兒得以和解,其實是秀蓮變了。她不再一味要喬伊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而是坦蕩面對,並接納喬伊的全部。

「即使我們可以到達那麼多宇宙,我依然只想待在妳身邊。」說出這句話的秀蓮,不再強迫喬伊,沒有糾結在緊密的母女關係裡,而是讓她走,真心告訴她自己會在她想回來的地方存在與等待。

 

《媽的多重宇宙》電影海報上的許多「可愛豆豆眼」,在電影中象徵正向與良善。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媽的多重宇宙》電影海報上的許多「可愛豆豆眼」,在電影中象徵正向與良善。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每個宇宙都需要良善

秀蓮在變換各個宇宙中的自我之後,明白不同宇宙,都有失有得,沒有哪裡有最完美且沒有遺憾的自己。所謂的未行之路,只是浪漫的幻想,即使現世的自己在多重宇宙中看起來最狼狽,還是有機會讓它積極而幸福。

於是,所謂完美的人生,是自己的心態創造,即使命運不可逆,善待身邊的人,並積極自我灌溉,就是一種人生選擇。這是電影想傳達的信念。

就像威門說:「我的樂觀是必要和需要,妳認為我很軟弱,其實我只是用不同方式在前進。」在秀蓮的最後一場打鬥中,她貼上先生最喜歡的「可愛豆豆眼」,代表此時秀蓮已經能用「嶄新的視角」看待自己。

電影中某個宇宙的進入術語是真心對敵人說「我愛你」,看似荒謬,其實有理。《媽的多重宇宙》告訴我們,今世看似他們討厭,其實是某世我們曾經辜負。所以不妨在每次的相遇,把善意留給對方。

我們都知道想像一部電影可以天馬行空,但是最難的是野心能被執行到什麼程度。《媽的多重宇宙》兼顧科幻設定、武打、親情、哲學元素,在敘事架構、角色發展,討論的議題上都相對完整,沒有誰被誰犧牲。

不要用一般的眼光去欣賞它,《媽的多重宇宙》光怪陸離,充滿荒唐奇想,絢爛的視覺、誇張的劇情,都成為敘事的推進器,試圖在每個人都遇得到的無解的關係議題中得到解套。在這樣的老生常談裡,用惡搞與笑料包裝出嶄新面貌,不落俗套,展現出新高度。

最美冰河 馬駝鹿山環線Day4(下)

▲三角形半島讓別德馬湖看起來像顆愛心。
第235期
文、攝影⊙方世宇
作者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大學開始熱衷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不是很在意享受一頓美食、住上豪華旅館,卻執著於多走一步路、多看一眼風景。2016至2017年間,完成為期319天的拉丁美洲、18國旅行;2018年完成為期82天的登山徒步旅程,登上南美洲、非洲及歐洲最高峰,曾造訪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基地營。

(接續234期)

去積雪半島之前,我們就已經拔好營,因此回到蜂巢灣營地後,背上背包就可以上路。

 

色彩繽紛的樹林風華再現。

▲色彩繽紛的樹林風華再現。

 

沿著湖岸往東走約莫2公里後,轉向東北往山丘上去。雖然是上坡,但坡度沒有前兩天大。遠離湖岸一些,鏡頭視角已經可以完全涵蓋整個積雪半島。有些地方雜草叢生,不過和前兩天比起來,還是好走多了。

 

此次同行的兩位好夥伴——英國人Joe(左)和法國人Arnold(右)。

▲此次同行的兩位好夥伴——英國人Joe(左)和法國人Arnold(右)。

 

接著翻過一座座山丘,也許是迎風的關係,迎來一片草原。別德馬湖(Viedma Lake)的最長直徑超過100公里,現在我的右方被別德馬湖環繞著。兩位好夥伴——英國人Joe和法國人Arnold,總是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停下來,讓我安心盡情拍照。

 

河面雖然寬廣,但流速並不急。

▲河面雖然寬廣,但流速並不急。

 

繼續往東北走,開始出現樹林和倒木,以及色彩繽紛的樹林。我們走在高處,沿著別德馬湖往北走。突出的三角形半島,讓別德馬湖看起來像顆愛心。再往前走,準備下山,遠處是一條河流的下游,注入別德馬湖之前沖積形成的三角洲。

還沒有走到河邊,已經有告示牌告知渡河的方法:「這條河是地道河,從您所在的位置要通過地道河前往目的地道灣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用溜索;另一種是涉水渡過三角洲。如果有涉水的裝備和打算,要跨過圍籬。」我們有溜索裝備,所以就順著步道走。河面雖然寬廣,但流速不急,真的要直接涉水的話,應該也是可以。

 

第二次溜索已經熟練許多,很快地穿上吊帶、扣好鉤環,順利渡河。

▲第二次溜索已經熟練許多,很快地穿上吊帶、扣好鉤環,順利渡河。

 

整趟馬駝鹿山環線兩次繩索渡河,渡的是同一條河——地道河。行程第二天的第一次繩索渡河處,是地道河剛從地道冰河發源不遠之處,水流相當湍急,與河面的落差相當大。地道河向東,沿著馬駝鹿山北緣,在地道灣附近變得相當平坦,最後注入別德馬湖。第二次溜索,我們已經熟練許多,很快地穿上吊帶、扣好鉤環,順利渡河。

我負責把拉繩送去對岸,所以沒有人在對岸拉我。加上兩岸幾乎沒有高低差,河道又寬,沉重的背包火上加油,這一渡河,幾乎把我全身的精力都榨乾了。

因為我得盡快回到查爾騰(El Chaltén),和另外兩位朋友搭車北上。所以渡河之前,就和兩位夥伴說好渡河後得先走。我一個人啟程上路,突然一股強烈的孤單感湧上:「這一別,可能再也見不到彼此!」如果待會他們沒有趕上我的話,說不定這就是最後一面了。我發現四天的相處下,真的把這兩位夥伴當成好朋友,當意識到可能不會再相見,頓時非常感傷。

 

過河後,抵達地道灣碼頭的3公里路行走相當輕鬆。

▲過河後,抵達地道灣碼頭的3公里路行走相當輕鬆。

 

往碼頭的最後一段路是走在湖邊。

▲往碼頭的最後一段路是走在湖邊。

 

走了半天,終於接上砂石道路。

▲走了半天,終於接上砂石道路。

 

過了河以後,到地道灣碼頭的3公里路,走起來相當輕鬆。遠遠地已經可以看到地道灣碼頭,往碼頭的最後一段路,就是走在湖邊。

地道灣位在別德馬湖的西北岸,有公路連接。我抵達的時間是下午3點半。從蜂巢灣營地出發,費時5小時2分,距離14.3公里。地道灣碼頭是馬駝鹿山環線的終點,大部分人會在這裡搭便車、預約包車,或是等沒有時間表的公車,回查爾騰。

地道灣碼頭有連接23號省道的道路,不過畢竟不是主要幹道,如果在這裡等搭便車,說不定大半天都不會有車,還是得乖乖走路。

 

終於見到熟悉的山峰景色。

▲終於見到熟悉的山峰景色。

 

此時已經下午4點多,西北方的太陽相當刺眼,我舉起左手稍微遮擋陽光,才赫然發現熟悉的景色——菲茨洛伊峰(Monte Fitz Roy)和托瑞峰(Torre)的剪影,我回來了!

 

豎起大拇指攔第一台車就成功!

▲豎起大拇指攔第一台車就成功!

 

走了最後2公里的砂石路回到了23號省道,我豎起大拇指攔了第一台車就成功,原來這台車是一起走環線的三位阿根廷人開的,另外還載著我的兩位夥伴。是的,我們又重逢了!他們從地道灣碼頭直接搭便車,正巧在我翻了最後一座山,回到公路時碰上,多麼巧妙!

4天3夜的環線總共走了70公里,過了3個超過1,000公尺的山口,繞了馬駝鹿山一圈,溜過兩次地道河,沿著別德馬冰河的累積區,走到消融區,再到了下游的別德馬湖。除了第一天,每天都有艱難的路段,尤其是第二和第三天,但一路上的冰河風光沒有讓我失望。

夜巴上,我重新回味這四天的種種,夥伴、美景和疲累,然後闔上眼睛,準備無縫接軌迎接接下來的未知旅程。晚安,馬駝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