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提供
未來流通研究所

3個台灣「軌道經濟」百貨 & 商場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疫後復甦:2023H1整體軌道客運收益創下新高、人流量與歷史高點仍相距7.1%

💡 現況發展:單月人流量逾200萬人次之超級站點合計10站、逾100萬人次站點合計59站,高鐵人流量增幅最高

💡 未來布局:冠德、潤泰、日勝生、三井不動產等大型集團領軍,軌道經濟生活圈遍地開花

2020年疫情爆發後,具有火車頭效益的內需型產業在邊境封鎖的限制下再度獲得重視,加上2022年立院三讀通過修正鐵路法部分條文,允許國營鐵路機構經報准可辦理國有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有助於推動國營鐵路資產活化。此外,冠德建設(環球購物中心母集團)、日勝生集團(間接持股京站實業)、潤泰集團(CITYLINK母集團)、日本三井不動產(Mitsui Outlet Park、LaLaport母集團)等代表性企業對於軌道周邊商業設施與土地開發案的積極佈局,均使得資本投入規模龐大且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帶動效果的軌道經濟產業,在疫情後逆勢成為推動內需經濟與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

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軌道經濟」為主題,進行台灣「軌道經濟」百貨&商場產業地圖調查。盤點各軌道系統人流量較高的站點、與站體周邊(或共構)百貨/商場/Outlet/地下街等大型商業設施,藉以說明台灣軌道經濟圈發展風貌。

疫後復甦:2023H1整體軌道客運收益創下新高、人流量與歷史高點仍相距7.1%

台灣整體軌道旅客運載人次於疫情前逐年穩定成長,自2013年的單月7,755萬人次成長至2019年達單月9,746萬人次,6年間成長幅度達25.7%。不過2020至2022年間受疫情影響,大眾運輸系統旅客人次驟減,直至2023上半年方迎來顯著復甦,單月旅客人次重新站上9,000萬大關,達9,058萬,惟與2019年的歷史高點相較仍有7.06%的差距。各軌道系統中,以高鐵運載旅客人次成長力道最為強勁,2023H1單月進出站人次達621萬,已超越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準;受惠於民眾出國旅遊人潮大幅增長,桃園機場捷運2023H1單月進出站人次亦達239萬,同樣超越疫情前水準。至於旅客人次規模最大的台北捷運及台灣鐵路,2023H1旅客人次分別達單月5,668萬及1,827萬人次,與疫情前最高點相較約仍有10%左右差距。

進一步比較軌道產業收益,台灣整體軌道產業客運收入於疫情前逐年穩定成長,2019年達單月新台幣72.43億元。歷經疫情期間的震盪與衰退後,2023上半年軌道產業客運收入已回升至單月73.7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各軌道系統中,同樣以高鐵客運收益表現最為亮眼,2023H1高鐵單月客運收入達42.94億元,遙遙領先其他軌道系統,且與2019年同期的40.55億元相較,成長幅度達5.9%;其下為單月客運收入達10億元以上級別的台灣鐵路及台北捷運,2023H1分別達單月14.46億元及13.37億元,惟與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較仍小幅衰退5.8%及3.3%。

由上述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台灣軌道產業長期發展腳步穩健,並於疫情後展現復甦回升力道。而穩定的軌道產業發展趨勢,為緊密相連的軌道經濟圈打下堅實基礎。

現況發展:單月人流量逾200萬人次之超級站點合計10站、逾100萬人次站點合計59站,高鐵人流量增幅最高

看準樞紐車站帶來的商業吸引力,百貨、商場、Outlet等以人流量做為消費基礎的大型商業設施亦將車站做為軸心進行展店布局。例如2023H1台北捷運系統中,單月人流量超過200萬人次的站點共計7站、介於100-200萬人次的站點達39站,顯著人流聚集效益使台北市逐步形成以捷運大站為中心的百貨商場分布結構。如具有六鐵共構優勢的台北車站,周邊設有新光三越、微風廣場與京站;市政府站周邊設有新光三越、遠東百貨、寶麗廣場、時代百貨、微風廣場、ATT;中山站為2023H1唯一人流量超越2019年同期水準的大型站點,周邊設有新光三越、誠品生活百貨、MIKI Plaza、誠品R79地下街等;忠孝復興站周邊除SOGO忠孝館與復興館外,誠品生活亦於2022年底進駐地下街。

高鐵系統中,2023H1單月人流量超過200萬人次的站點共2站、100-200萬人次站點共3站、80-100萬人次站點共2站,且上述主要站點人流量均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準。其中板橋站除與站體共構的環球購物中心外,周邊尚有遠東百貨、誠品生活及麗寶百貨;桃園站周邊以總開發面積達6.6萬坪的華泰名品城為中心,向外擴張出北台灣最大IKEA、涵蓋影城/商場/水族館的國泰置地廣場、以及一站之隔的環球購物中心;左營站則有新光三越與環球購物中心兩大商場。

台鐵系統中,2023H1僅台北車站單月人流量超過200萬人次、100-200萬人次站點共5站。其中桃園車站周邊設有新光三越、遠東百貨與統領廣場;台中車站周邊設有大魯閣新時代、秀泰生活、日曜天地及2023年全新開幕的三井LaLaport。其他各地捷運系統中,2023H1僅高捷左營站及機捷台北車站單月人流量超過100萬人次。

未來布局:冠德、潤泰、日勝生、三井不動產等大型集團領軍,軌道經濟生活圈遍地開花

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22年與軌道經濟相關的政府招商案件,總投資金額估計達新台幣2,400億元,佔政府及公部門全年招商目標2,667億元的90%,這樣的趨勢使得資本投入規模龐大且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帶動效果的軌道經濟產業,在疫情後逆勢成為推動內需經濟與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

例如以車站型商城為營運特色的環球購物中心,母集團冠德建設近年積極參與公辦都更、捷運聯開發以及都更危老重建案,陸續拿下台北南港台電北儲案(鄰近松山車站、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預定2029年完工),台鐵北車E1E2街廓公辦都更案(鄰近台北車站、以明日臺北埕為概念進行設計、商場部分佔兩層樓、預定2030年完工),台北市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鄰近台北車站、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預定2029年完工),新竹高鐵特定區事業發展用地開發經營案(高鐵新竹站正前方、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預定2029年完工),台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市政府站土地開發案(鄰近台中捷運市政府站、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等,成為台灣本土建築集團經營軌道經濟的代表性企業。

於內湖、松山、南港車站營運CITYLINK的潤泰集團,將於新莊線三重站捷六基地引進CITYLINK第5座營運據點;持股京站實業的日勝生,除既有位於台北車站與小碧潭站的京站據點外,子公司泰誠營造於2020年取得「高雄火車站站東舊宿舍公辦都更案」,將以高雄火車站為核心規劃「新京站全齡健康社區」,並設立京站高雄據點。

此外,以軌道節點角度觀察可以看到,主要都會區中具有高人流量與土地開發優勢的軌道站點,近年均具有量體龐大的商辦設施興建規畫案。例如機捷台北車站的台北雙子星大樓聯開共構工程,總投資金額達新台幣606億元,預計2027年完工;北捷台北市政府站預定興建台北天空塔,為雙品牌飯店&百貨公司摩天大樓;新光三越鑽石塔預定於2023年底前於忠孝復興站周邊開幕;緊鄰捷運國父紀念館站的SOGO大巨蛋購物中心預計於2025Q1全區開幕;鄰近捷運大坪林站/七張站的新店裕隆城,預定於2023年9月開幕;南港站周邊更有三井LaLaport、微風南港世界明珠、國產建材實業南港大型開發案、國泰南港調車廠複合商場、台電北儲環球購物中心等指標性大型商業設施/建築將陸續進駐。

高鐵方面,高鐵新竹站周邊預定由環球購物中心與豐邑機構旗下豐生活購物中心進駐;位於高鐵台中站旁的「高鐵娛樂購物城開發案」為全台最大高鐵站區開發案,商場面積達9萬坪;高鐵台南站旁三井OUTLET PARK二期工程預計於2025年完工;左營站方面,內政部2023年通過占地2.4公頃的「左營高鐵科技之心」基地都市計畫案,預計引進民間投資163億元,興建逾7萬坪的商場/辦公/商務/會展/轉運及停車等空間設施。高雄捷運方面,富邦人壽與漢神百貨合作,於凹子底站旁建造面積為漢神巨蛋兩倍大的漢神百貨三館,預計2026年展開營業,同樣位於凹子底站的義享天地購物中心,B館預定於2023-2024年開業。

台鐵部分,地下化後的高雄鳳山車站已於2020年動工興建購物大樓「空中鳳城」,預定2024年1月底開幕營運;月進出人次第2高的桃園車站,預定於2030年全線地下化後轉型為地下5層的全方位車站,地上層路廊騰空後預定建設聯開大樓及購物中心,目前桃園市府已研擬「大後站計畫」與「大中軸計畫」,內容包括工業區轉型變更、長期閒置的台銀土地活化等,以振興前後站商圈經濟。

 
原文轉載自 未來流通研究所
 

芋頭控必喝「厚芋來芋想泥」清心四款芋頭新品登場

清心福全重磅推出「厚~芋來芋想泥」系列新品。清心福全提供
編輯部

你是甜芋頭派還是鹹芋頭派?很多人認為不論甜的或鹹的都能接受,不過有一派覺得芋頭只能甜的,不能出現在火鍋、佛跳牆等鹹食裡。就有網友發文:「芋頭只能是甜的」「鹹芋頭根本邪教!」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芋頭是台灣最重要的國民美食之一,像夜市小吃香酥芋丸連年拿下必比登推薦,或是近年來盛行的芋泥寶盒等芋頭美食。知名手搖飲品牌「清心福全」也重磅推出「厚~芋來芋想泥」系列新品,要好好滿足所有的芋頭控們。採用來自大甲/高樹產地直送的新鮮芋頭,並堅持使用手工熬煮成鬆軟芋泥,熬出芋頭綿密口感及濃郁香氣。首先是「厚芋頭鮮奶」香濃絲滑、鬆軟綿密的厚芋泥,融入香醇的鮮奶,每一口都能喝到濃郁滑順的芋香和奶香;喜愛清爽口感的不能錯過「仙草厚芋頭鮮奶」清新馥郁的仙草凍,增添軟嫩、圓順且滑Q的口感,融入厚芋泥鮮奶,一口喝下幸福感爆棚;咀嚼派推薦「珍珠厚芋頭鮮奶」滑溜Q彈、圓潤飽滿的珍珠加入厚芋泥鮮奶,柔順豐厚的口感於咀嚼之間更上一層樓;「芋泥艾思」厚芋泥融入溫潤濃醇的鮮奶作為冰沙的基底,爽口宜人,喝一口透心涼,整個夏天都被療癒了。

在文字中遇見「海波月色」物外YSTUDIO X 樂芽TriBake 推精緻中秋禮盒

物外YSTUDIO首次打造海洋永續鋼珠筆,盼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物外提供
編輯部

台灣的海洋垃圾量龐大且棘手,如何將廢棄物危機化轉機成了全台課題之一。根據海保署統計,台灣海洋廢棄物年清除量多達上千公噸,不僅汙染海洋生態,更間接影響到人類的生活品質。環境永續議題持續受到關注,企業紛紛號召動員,盼為地球善盡一份心力。

1

長期關注環境永續的物外YSTUDIO,與關懷身心障礙者就業的樂芽庇護工場,選在中秋佳節前攜手推出「海波月色」中秋禮盒,物外YSTUDIO首次推出由廢棄物製成的海洋永續鋼珠筆,而外盒燙金六角的精緻造型,搭配各式美味脆餅,別具心裁的合作模式,期盼能讓公益價值與環保永續意義放大加乘。

物外YSTUDIO精心打造的海洋永續鋼珠筆,選用台灣廢棄漁網回收的再生尼龍製作筆身,內管使用品牌經典的環保銅材質,在書寫繪圖時都能夠展現絕佳的手感與舒適度。物外YSTUDIO共同創辦人廖宜賢表示,將海廢有效的回收再利用,讓永續素材做到最大化,也是品牌傳遞對於社會企業的責任,以及物外對環境保護的堅定信念。

此外,海波月色中秋禮盒使用台灣在地食材,由身心障礙者製作出象徵著月圓人圓的美味脆餅,包含口感扎實的杏仁瓦片、香濃花生曲奇餅、焦糖杏仁餅及全麥芝麻餅乾,禮盒充滿著「五感」體驗,期盼能在中秋佳節獻上精緻美味與情感傳遞。

「戴雲發Alfa Safe耐震工法」榮獲品牌金舶獎 為台灣打造安全居住之地

蔡英文總統於8/15上午接見「第五屆品牌金舶獎獲獎企業」,特別指出,得獎企業不斷創新,開發出具有前瞻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尤其,中力建築系統有限公司的「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還同時獲得「國家發明創作獎」的金牌。戴雲發Alfa Safe耐震工法提供
編輯部

台灣民眾對於住家建物都有耐震安全的需求,是由於台灣位處地震帶,經歷過921大地震、花蓮206地震、台南206地震等大大小小的地震,長期與地震相處且不能完全避免。Alfa Safe團隊為了能讓台灣所有老百姓,能居住到真正安全耐震的優質好宅,讓建築團隊不要再用錯誤的方式蓋房子,因此立志宣導建築安全的重要。

Alfa Safe團隊原本預計五年時間來完成「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的推廣,但發現傳統產業要改革相當不容易,一路從研發工法、推廣建築安全履歷、教育訓練等一步一步進行解決,改變了傳統繁瑣的鋼筋施工方式,並消除了人工疏漏的可能性,整整花了十八年的時間才被大家所認可,並承諾未來將繼續致力於建築安全。

1

「戴雲發Alfa Safe耐震工法」榮獲第五屆品牌金舶獎,以實際改善台灣建築產業施工方式,致力於建築安全,贏得評審青睞,於「服務創新組」脫穎而出。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圖左)、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魏明谷(圖右)到場表揚。戴雲發Alfa Safe耐震工法提供

 

另外,蔡英文總統於8/15上午接見「第五屆品牌金舶獎獲獎企業」,肯定獲獎企業在建立品牌、綠色永續、服務創新與拓展國際貿易等各方面的成就。並表示,政府會持續給予產業需要的協助、積極吸引國際企業落腳臺灣,期盼企業能持續專注永續及創新,與政府一起攜手,為產業帶來創新變革、為臺灣帶來更亮眼的經濟發展,也讓臺灣持續成為世界關鍵的經濟力量。

其中蔡總統特別指出,得獎企業不斷創新,開發出具有前瞻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尤其,中力建築系統有限公司的「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還同時獲得「國家發明創作獎」的金牌。

Alfa Safe品牌創辦人戴雲發表示,很高興能獲得蔡總統與品牌金舶獎肯定,希望將原來參加此獎的初衷能透過主辦單位協助推廣,實質的搭橋造路讓台灣建築安全更有品質保障,讓在地震帶上的台灣人民都能真正的「安居樂業」。「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是由中力建築系統有限公司開發,經過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試驗,證明能提升建築的抗震韌性。該工法獲得了國家經濟部的「系統鋼筋工法品質標章」、「國家發明創作獎-發明獎金牌」、台灣建築中心的「優良工法認證」、「智慧建築標章」以及LCBA低碳建築聯盟的「低碳工法標章」認證,希望透過品牌金舶獎讓更多不同產業界看到,或許有機會進行跨界連結、強加強整合創造更多商機與未來發展性。

Alfa Safe團隊重視建築安全品質專業及對社會的貢獻,將危老都更重建視為這個時代賦予的使命。透過在品質、安全和經濟方面的共同合作,實現了資訊透明、施工品質透明化和耐震韌性的大幅提升,在不花費太高成本的情況下創造原建築的最高價值,打造令人放心的安全、耐震、永續好宅,解決了重建過程中難以整合的困境。

戴雲發創辦人表示,期盼未來建築都能採用創新工法施工,不僅改善傳統施工品質的缺失,對於地球永續發展更能做到節能減碳,在台灣大量量化以後並將此工法帶往世界各國應用;也希望在危老都更重建方面,以專業品牌蓋最安全好宅的服務團隊,如同代工界的台積電般,提供專業重建技術服務,讓地主完成改建夢想,創造原建物最高價值,成為危老都更首選品牌,進而與產業界大家合作,創造更多連結共創多贏。

《種一顆音符》灣聲樂團2023感恩音樂會

編輯部

今年,灣聲樂團除了如往年般推出精彩的樂季節目,更順利遷入屬於自己的《灣聲文創基地》。深耕七年,硬體和軟實力都來到新的境界。從無到有的過程見證著一群音樂家的夢想與努力,也凝聚了社會各界對臺灣音樂發展的期待。今日《種一顆音符》灣聲樂團2023感恩音樂會特別邀請曾給予灣聲掌聲與支持的好朋友齊聚一堂,以八段扣人心弦的音樂說故事。音樂會前後在入口前廳安排聯誼交流,演出過程則以口說分享、影片及音樂交錯舖點出灣聲的來時路與未來願景。

出席嘉賓熱切交流,前廳一片熱鬧歡欣,音樂會後臉上表情寫滿感動,紛紛給予灣聲高度肯定!

什麼是「全世界最美的音樂」?

臺灣生物種類與地理樣貌豐富,種族與文化亦相當多元,由這裡所孕育的音樂,自有其特殊的風情。如今的臺灣人能輕易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卻慢慢遺忘了就在這個島上,也有許多令人一聽難忘的美妙旋律。只需簡單演奏,就能喚醒整個世代的共同回憶。畢竟誰的心裡,沒有一首深藏故事的歌?而灣聲樂團將這些金曲以改編後的嶄新面貌示人,以達成「古典音樂臺灣化,臺灣音樂古典化」之理念。

除傳承經典音樂,《種一顆音符》也將與觀眾分享新創作品。灣聲樂團自成立以來一直與國內作曲家密切合作,自2022年開始更啓動駐團指揮與作曲家計劃,著力培養年輕優秀的音樂人才,新穎的樂章表現出灣聲樂團不受限制的一面,更彰顯著年輕音樂家的驕傲與樂團發展臺灣音樂的決心。

深信音樂能為社會帶來正向改變。成立至今,灣聲不爭政府資源,力圖以演出自力更生並回饋社會。每年固定的公益活動《臺灣行腳》,走訪臺灣各地演出已逾百場,為許多觀眾帶來第一次的音樂體驗;自2019年起每年舉辦的新年音樂會,正逐漸形成全新傳統,打動許多海外遊子的心。此外還舉辦各類跨界演出、國際音樂大賽、國外巡迴、甚至在今年完成全面職業化。這些新的挑戰、新的里程碑,都是希望將音樂的種子遠播,讓臺灣音樂環境更加繁榮。一路走來的故事都濃縮在《種一顆音符》感恩音樂會八段樂曲中。

在這特別的一刻,灣聲感謝各界朋友的參與,舞臺上的音樂與故事令人動容,灣聲所代表的台灣音樂文化價值也受到與會人士肯定,部份與會者直接表達贊助之意!《灣聲文創基地》特別設計一面感恩牆向贊助者長期致謝,也歡迎在會後聯絡表達支持,灣聲將帶著臺灣音樂走向國際,讓「全世界最美的音樂」感動更多聽眾。

郭元益攜手詹朴推出設計師禮盒「FOR YOU」,百年台式糕餅風味再升級!

郭元益「FOR YOU-花」伴手禮盒,吃得到全新升級版頂級蛋黃酥,禮盒也增添「鳳梨奶黃酥、冰沙餡餅、京饌玉露酥」。郭元益提供
編輯部

郭元益繼去年首度推出頂級蛋黃酥與「FOR YOU」伴手禮盒大獲好評,今年再次攜手時裝品牌APUJAN詹朴操刀禮盒設計,全新升級款頂級蛋黃酥,不只原料、製程全面進化,更融以台灣在地合力酒廠紅茶琴酒帶出蛋黃滑潤軟心的香氣口感。

去年首度推出頂級蛋黃酥與「FOR YOU」伴手禮盒,帶動千元以上伴手禮盒成長三倍,今年「FOR YOU」原料與製程再升級。40天紅土醃漬蛋黃以葡萄籽油、台灣在地的合力酒廠(Holy Distillery)專屬特調蒸餾琴酒舒肥與低溫熟成30小時,再以炙燒、琴酒帶出蛋黃香氣。

滑潤軟心蛋黃口感,與手工桿製27層疊酥餅皮,及甜而不膩的手工熬製烏豆沙內餡,堆疊出豐富口感層次,風味細膩,使用食材嚴選日本北海道煉瓦小麥麵粉、法國溫泉鹽、日本海藻糖、歐洲進口發酵奶油、屏東萬丹契作高雄9號紅豆,期望以精品級規格創造蛋黃酥口味的不同想像。

由時裝品牌APUJAN詹朴操刀的設計師糕餅禮盒「FOR YOU」也帶來嶄新樣貌。質感大氣的雙層木盒,採紐西蘭松木製作,裝盛純手工及時間淬鍊而成的升級版頂級蛋黃酥之外,組合內容也一口氣增添郭元益最受歡迎的「鳳梨奶黃酥、冰沙餡餅、京饌玉露酥」等百年經典酥皮系列,加上郭元益融合中西式糕餅技法與頂級食材的花千層、日本柚香佐文山包種茶蛋糕等糕點,一盒滿足所有口味需求。

不僅內容更豐富,新款郭元益FOR YOU-花」設計上以紅色主調,加入抽象花朵元素,並帶雜訊線條,傳遞品牌乘載著歷史,即便在不同時空、用不同的形式,伴隨著糕餅與禮盒,仍堅定為送禮的人表達最美心意的理念。

1

郭元益副總經理郭建偉(圖左)攜手時裝品牌APUJAN詹朴(圖右)、品牌代言人鳳小岳一同發表升級版「FOR YOU」,頂級蛋黃酥的美味靈魂與伴手禮顏值雙雙升級。郭元益提供

 

喜餅服務體驗升級 到店到府精緻試餅

此外,郭元益宣布推出業界首創的「喜餅到府試吃」服務,有專人服務與試餅專屬杯盤餐具,郭元益副總經理郭建偉表示,郭元益透過糕餅人文設計創新,近十年來持續產品升級、門市空間與服務、制服更新,持續帶給送禮者傳遞個人心意與品味價值。

為讓消費者體驗更加全面,今年特別邀來兩個八月操刀打造郭元益台灣設計師糕餅與喜餅預約試餅之專屬體驗餐具,以「開花結果,成雙成對」為設計概念,餅盤餐具獨一無二的花朵造型與郭元益品牌識別的梅花相呼應,餅盤上不同大小的花瓣上則可依消費者預約品項,擺放多款經典酥皮系列、一人樣中式大餅京饌玉露、以及片狀的西式餅乾,連同試餅小碟、茶杯成套設計,期望完整傳遞郭元益滿滿祝福及精緻服務。

擔任郭元益品牌代言人邁入第六年的知名演員鳳小岳,特別分享從第一年參與「FOR YOU」伴手禮盒中的鳳梨奶黃酥口味設計,對郭元益糕餅產線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顆糕餅都是糕餅師傅手作,不僅內餡親自熬製,鳳梨、紅豆等食材也在地契作,以創作的心意製作出來的糕餅,如同音樂一般,值得細細品嚐。

鳳小岳在現場品嚐新出爐的升級版頂級蛋黃酥,與2023年度勇氣琴酒冠軍調酒師特別以頂級蛋黃酥同款紅茶琴酒佐餅創作特調,喜愛戶外活動的他說,剛特別把配方記起來,下次露營也要帶這款蛋黃酥與好友配茶佐酒,來場大人味的下午茶。

伴手禮盒品項多元,包括「FOR YOU-花」伴手禮盒,聶永真設計「embrace擁抱-彩月」禮盒、頂級蛋黃酥禮盒、士林1867禮盒等。看好國際旅遊商機暢旺,副總經理郭建偉表示,品牌將於八月進駐桃園機場展店,掌握秋節伴手禮與觀光商機,預計將帶動整體秋節業績成長一成。

焦糖楓X萬里情月老廟 七夕「心心相印」甜蜜聯動

台灣串燒連鎖品牌焦糖楓,七夕期間與新北金山的萬里情月老廟聯名合作。業者提供
編輯部

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不只各大百貨搶推粉紅熱潮,飯店餐飲業也紛紛祭出限定套餐,要讓情侶們好好耍浪漫!台灣串燒連鎖第一品牌焦糖楓,在七夕期間與新北金山的萬里情月老廟,聯名推出「心心相印」活動,要用美味串燒串住情人的心,還能得到月老祝福。

焦糖楓創立至今12年,目前全台有19家門市,主打特有漢方烤肉粉及日式淡雅醬油調味,新鮮食材現烤不油炸的方式,一直廣受消費者喜愛。焦糖楓表示,這次首度與萬里情月老廟聯名,希望透過月老廟的加持,讓來店消費的民眾品嚐串燒,今年七夕都能找到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

焦糖楓七夕期間推出的「心心相印」活動,預計從8/18到8/31為止共14天,消費者只要到全台各門市選購一串「心心腸」或「腸來丸」,並單筆消費滿額,就贈送「焦糖楓 X 萬里情月老廟」聯名小蒼蘭擴香片,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台灣國小世界盃國際邀請賽 賴清德:期待我國旗開得勝

副總統賴清德在台灣好德公益文化協會理事長王義郎(右二)陪同下出席「2023台灣國小世界盃國際邀請賽」記者會,勉勵男足、女足旗開得勝。葉俊宏攝影
編輯部

由中華民國迷你足球協會、台灣好德公益文化協會共同主辦的2023國小世界盃國際邀請賽,將在8月16日至18日於台北市立大學盛大舉行。

副總統賴清德在台灣好德公益文化協會理事長王義郎陪同下,出席「2023台灣國小世界盃國際邀請賽暨友善青農農產品展售」記者會。賴清德表示,這是國小世界盃首度舉辦國際邀請賽,是非常好的國際交流機會。

兩支台灣代表隊是從全台667隊中脫穎而出,分別是台中協和國小和花蓮東里國小,將與來自日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外國隊伍一同參加比賽,是小球員們與國際交流的機會,賴清德更預祝台灣的隊伍旗開得勝,把冠軍獎盃留在台灣。

賴清德同時表示,足球是全世界人口數一數二多的運動,可以在足球領域有好成績,能夠凝聚國人感情,凝聚國家力量,期待未來台灣足球可以蓬勃發展。

1

圖說:副總統賴清德表示足球好成績可凝聚國家力量。葉俊宏攝影

 

賴清德提到自己在台南市長任內曾赴德國參訪,其中一個城市將過去二戰期間煉鋼用來打造武器,高達十幾層樓高的瓦斯桶改為展覽用的博物館,當日該館展出的世界各國知名的足球隊伍,台灣女子足球隊木蘭隊就名列其中,讓他十分意外。賴清德表示,台灣這幾年在運動領域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包含棒球、網球、桌球等,隨著國內足球的發展,未來也大有可為,也能喚起社會大眾對足球運動的支持。

2

圖說:台灣好德公益文化協會推動於邀請賽期間,將台灣農產品有更多曝光機會。葉俊宏攝影

 

該賽事舉辦期間,更將邀請青農到現場推廣農產品,除了展示販售台灣農產品如水果、蜂蜜、茶葉等,更準備三千斤台灣水果提供各國選手享用,讓更多國外民眾知道台灣不只有珍奶,還有很好的農產品。

好德公益文化協會理事長王義郎表示,台灣60年前足球風氣興盛,甚至打入亞洲盃,足球賽事更是凝聚國家實力的管道,現場結合觀光並帶動產業發展,是這次主要目標。邀請農民來會場擺攤,就是希望能介紹台灣的農產品,讓農民辛苦付出有所回報。

台中港新建海堤工程動土 50公頃新生地規劃離岸風電使用

行政院長陳建仁8月6日南下台中港,主持「台中港填方區新建海堤工程」,預計2027年底完工。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台中港填方區新建海堤工程」今(6)日舉行動土典禮,行政院長陳建仁特地南下主持典禮,期盼離岸風電能成為台灣的自有能源,交通部長王國材也對台中港多重角色寄予厚望。該工程海堤總長約2,217公尺、初期新生地達50公頃,預計2027年底完工,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每天緊盯工程進度,務求準時完工。

1 圍堤工程完工示意圖。台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台灣彰化到苗栗沿海為全球十大風場之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離岸風電工程,吸引國際離岸風電大廠進駐,預期2025年可貢獻5.6GW。台中港距離風場運程最短、加上碼頭水深、後線場地足夠,可同時作為工作船母港、重件碼頭、人才培訓基地等功能。

李賢義表示,港務公司積極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建置離岸風場量能,六座重件碼頭包括2號(海洋、海能)、5A與5B(台電、允能)、36號(沃旭、彰芳西島)、106與107號(彰芳西島、海龍)等,可做為離岸風機預組裝、風電國產化專區零組件進出使用,37號、38號預組裝碼頭正在興建中。

已完成風場如:海洋(128MW)、台電一期(109.2MW)、海能(376MW)等,而允能(640MW)、大彰化(900MW)、彰芳西島(600MW)等風場則尚在施工中。

完成進駐台中港的國產化風電業者,包括:永冠集團、天力、世紀樺欣、西門子歌美颯、華城、金豐等6家。

「臺中港填方區新建海堤工程」完工後的封閉水域做為回填空間,以浚挖土方創造新生地,初期填築新生地達50公頃,將提供風電業者使用,讓離岸風機「國產化專區」發揮綜效,中長期則可搭配國家能源政策發展,作為浮式風機、綠能(氫能)發展使用。

該工程總經費104.6億台幣,海堤總長約2,217公尺,由台灣世曦設計監造,由擁有八十艘工作船的宏華營造施工。

宏華營造工程副總劉恩昊表示,該工程需克服三大難處,包括台中港潮差高達四、五公尺,二是強烈東北季風造成施工期延長,因每年僅有四至九月合適海上作業,其餘月份只能進行陸地工程,三為工法所使用沉箱體積相當大,公司另購浮沉台船協助,由國內、外技師共同完成。 今日動土典禮上,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委員楊瓊瓔、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長葉昭甫為該工程祈福,祝福圓滿成功。

認識台灣豫劇──屏東「潮.豫」特展

▲屏東戲曲故事館。
第247期
文、攝影⊙謝平平

喜歡聽戲嗎?聽過豫劇嗎?這個發源於中國河南的劇種,在台灣也有傳承,且發展超過一甲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在屏東戲曲故事館推出「潮.豫」展覽,包括劇本、樂器、演出照片與發展年表,讓喜歡豫劇的民眾,可以就著文物將豫劇故事告訴下一代。

 

豫劇戲服上的刺繡相當精巧。

▲豫劇戲服上的刺繡相當精巧。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豫劇隊」隊旗。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豫劇隊」隊旗。

 

張岫雲、王海玲師生撐起台灣豫劇輝煌

中國傳統五大劇種包括豫劇、京劇、歌仔戲、黃梅戲、越劇,在台灣都有演出團體,除歌仔戲全台走透透,其他劇種幾乎都集中在北部,僅有豫劇大本營在高雄左營,這與當時海軍成立「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有極深的關係。

許多民眾都聽過豫劇名伶王海玲的大名,她自小喜愛表演,後來進入飛馬隊受訓,老師即是豫劇名角張岫雲(1923年~)。張岫雲在中國大陸時期,因受到京劇藝術家馬連良的稱讚,23歲即迅速走紅,27歲跟著丈夫軍隊撤退到越南,成立「中州豫劇團」,30歲來到台灣。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成立「飛馬豫劇隊」,張岫雲演戲也培養下一代,王海玲(1952年~)即是第一期學生,台灣豫劇的發展可說靠著師生二人共同撐起數十年的輝煌。

據悉,由於軍隊資源有限,豫劇原本將被撤消,但張岫雲、王海玲在總統蔣中正與夫人蔣宋美齡前,完美演出《楊金花》,使台灣豫劇實力大受肯定,被納入國防部正式體制,以左營為基地發展,「豫劇皇太后」張岫雲再也不用為了豫劇香火四處張羅、討救兵。

體驗傳統與現代豫劇之美

「潮.豫」展覽中,特別播放了師生講述台灣豫劇的發展,而另一展間則將台灣豫劇發展年史、照片一一陳列出來,可以看到在1953年至1996年,當時豫劇團的主要功能為勞軍,接續以藝術教育功能為重,曾經發展兒童豫劇、實驗劇,每年舉辦暑期營隊。

 

「潮‧豫」展覽中,可以見到一桌二椅擺設。

▲「潮‧豫」展覽中,可以見到一桌二椅擺設。

 

2008年,台灣豫劇團頻繁出國文化交流,至今戲曲傳承為其主要目標。在面對時代的浪潮,台灣豫劇團也嘗試改編莎士比亞作品、發展兒童劇、實驗劇等,由傳統的一桌二椅走向華麗的舞台布景,但許多戲迷仍期待傳統劇目的演出。

今(2023)年10月下旬開始,台灣豫劇團將陸續演出《金錢豹》、《天女散花》、《宇宙鋒》等作品,有新秀傳承、也有傳統劇目;11月更有「秋季公演—王海玲經典傳承計畫」之《打金枝》、《金殿抗婚》、《長安花》等精彩作品。

 

豫劇又稱「梆子戲」,因使用二根大小不同的桃木(或檀木)穩定唱腔節奏。

▲豫劇又稱「梆子戲」,因使用二根大小不同的桃木(或檀木)穩定唱腔節奏。

 

豫劇的樂器中,除了板胡,梆子角色相當重要,也是「梆子戲」的由來,而豫劇在台灣長期發展下,劇目、音樂、唱腔、板式運用、樂器、曲牌等,與梆子戲已經大大不同,成為帶有台灣特色的演出。

 

「潮‧豫」展覽展出豫劇戲服。

▲「潮‧豫」展覽展出豫劇戲服。

 

「潮‧豫」展覽中,樂師在影片中解釋唱作念打、不同唱腔,若民眾有興趣,可擇日參加免費的戲曲體驗,如豫劇特殊身段動作、音樂、臉譜、戲服等,除可體會台灣豫劇之美,也可問問演員、樂師,台灣豫劇與其他梆子戲差別為何。

 

 

「潮‧豫」特展

時間:2023年6月15日至12月17日

地點:屏東戲曲故事館(屏東縣潮州鎮建基路58號)

 

豫劇免費體驗活動

時間:8月19、20日,9月9、10日,10月15日,11月18日,下午2至5點。

報名:每堂課限額15名,請上「臺灣豫劇團」粉專報名。

https://www.beclass.com/rid=274b1e26499505f078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