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愛寶島

老馆子滋味

老馆子滋味
第19期
鲁鱼

虽然是挺善变,但是会念旧的矛盾个性,经常是反应在吃这件事情上。年轻人喜欢尝鲜,吃东西也赶流行,麻辣锅、潜艇堡、欧义料理、猪排、咖哩、居酒屋,都是青春聚餐好场所,这些餐馆比较少见爷爷奶奶辈涉入。难道是年轻人的口味重吗?倒也未必。如果家里有长辈的读者,不妨问问他们的看法,我猜大部分得到的答案是三个字:「吃不惯。」

那长辈们应该是比较喜欢中菜啰?这答案对了一半。这几年中菜在一些天才师傅的运用新食材跟创意改良下,有了令人惊艳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达食艺的境界。不过长辈们,尤其是外省籍的爷爷奶奶,对于旧式口味的中菜还是情有独钟,非得这么煸、这么过油才地道。大家也知道,又油又咸的川扬江浙料理对老人家血压不好,但是,就得是那样差一个步骤不行的味道叫老人家魂牵梦系,念念不忘。

开始注重养生的四、五、六年级生或许不解,但是待过国外留学或工作,有过在冬夜里想念肉燥饭、蚵仔煎或牛肉面到落泪的经验,对于老人家对某道菜或某种味道的固执,或许就能够比较释怀吧。年少时期经历过的美好味道,是会这般跟记忆揉合,悄悄躲在脑海里一个叫做思乡的深处,在某个机缘触动后,会化成思念的美味,所以就难免执着了。

以前来台北探望长辈,长辈总是刻意地找名目带幼年的我走遍永福楼、顺利园、三六九、银翼餐厅、鼎富楼或隆记等馆子去尝几道菜。年轻的味蕾自然是不适应腻重口味,但是长辈剥着银丝卷配鳝糊的满足表情,白发皤皤的那张布满皱纹的孩子气脸蛋,成为年幼印象的深刻风景。

随着饮食的多样化加上中菜改良,旧式口味的菜越来越难吃到了,见证数十年政治文化冲击岁月的老餐厅,像北京的老胡同般也逐渐凋零,当年的盈客满堂也已走入历史,撑下来的,有的已不复原味,有的也开创出新局,但旧味道也渐渐地淡了。

偶尔喜欢在老餐厅里用餐,喜欢这些老装潢、老桌椅跟老服务员构筑起的温馨氛围,老人家们在这里彷佛又回到当年的意气风发,亲热寒暄话当年。口味呢,当然也该是几十年不变的好味道,不然,那记忆的桥段可能就会有那么一点不完整。

即使是银翼的一碗煨面、小笼包、鳝糊、一盘拌白菜心或隆记葱炒豆芽菜高丽菜、百叶包肉、烤麸或菜饭这些美味的弄堂菜,都是蕴积了历史的味道。老馆子对年轻的贪吃鬼来说是宝山,味道总是新鲜,常常会不自主地贪点,这时叔叔阿姨侍者总是会很有良心地提醒不要点太多,除非你摆明了要打包回家。老餐厅希望客人吃得高兴的心意总是不小心大过了赚钱的考虑。因为如此,老一辈的文人雅士也爱在此纵谈阔论,大开文学宴。

雪菜柔嫩微呛香气与煨面温润地与老母鸡汤滑入喉间,或者夹杂着葱香、黄豆香气的豆芽在齿间软嫩清脆,老师傅的火候就是会让人咀嚼回味再三,「哎,就是这味了。」当然,我们仍然可以深究分析这菜好在哪里,特别在那里,但这客观就少了人情味,即使按食谱操课,就是不可能拿捏出老餐厅的味道。少了的那个味道,不是甜也不是咸,那是情感跟时间的香气。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黃金女郎 vs. 美貌無敵
近二十年來,東亞國家出現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台灣稱它為「黃金女郎」現象,南韓則無獨有偶地稱為Gold Miss,…
星際轉移造物質 人類是外星移民?
一直以來,科學家對人類的起源與由來莫衷一是,「進化論」之說也被一些科學家證明是無稽之談。那麼,人類究竟是怎麼來的? 美國西北大學(…
丹麥將舉辦華人元宵節
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過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即使工作在外的遊子也儘量趕回故土探望雙親,和家人過個團圓年。元宵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反彈歐巴馬的美國景觀
歐巴馬贏得美國總統後,美國出現了幾個耀眼的政治景觀。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在民主黨的18個參選人中,最左傾、…
美FDA大修食安法 影響擴及全球
美國歷經兩年催生的《食品安全規定草案》終於由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月4日提出,這也是美國食品安全體系70多年來首度出現的重大變革…
日震災兩週年 遙望復原路迢迢
3月11日,日本311地震屆滿兩週年,其中受影響最全面與深遠的福島核電廠災變,正面臨空前的災後清理難題,…
從門市、料理教室到餐廳 「第一名店」以推動食材教育為己任
走進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台北小巨蛋對面的「第一名店」旗艦店,貨架上、冷凍櫃裡擺放著各色商品,精神抖擻的董事長王義郎如數家珍地介紹著蹄膀…
澳洲的「大怪獸」──賭博業
一般民眾對澳洲人可能有以下幾個印象:講的英語有嚴重口音,喜歡喝酒,還有喜歡玩弄鱷魚。這幾項習慣的真實性儘管尚須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