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在地摄影师陈柏铨 记录乡土 让年轻人回家乡

陈柏铨探索云林,用自己的镜头和读者对话,图为《云林有大家》和陈柏铨的名片。李唐峰摄影
陈柏铨探索云林,用自己的镜头和读者对话,图为《云林有大家》和陈柏铨的名片。李唐峰摄影
第117期
郑少凡
「人生走到了现在,我走进了云林,因为看见了大家,也才看见了自己。」
陈柏铨,一个计算机工程师,带着摄影机,只身深入完全陌生的云林,
寻找拍摄的主题,实现了他想好好探索台湾的愿望……

翻开厚厚的摄影图文书《云林有大家》,一张张云林乡土照片映入眼帘。镜头视角穿过麦寮、台西等台湾沿海乡镇,六轻周围荒凉的土壤、破旧的老厝、养蚵的老农与靠海维生的渔民,在这里奋斗着。

老人与破旧的环境──云林县乡镇人口外移问题,马上抓住读者的目光。

以摄影呼唤年轻人「回家」打拚

随着镜头的移转,在这些荒芜景象中,许多精致的在地文化与认真的面孔:公仔工艺、布袋戏布偶工艺、香包工艺……渐次呈现。仔细观察,这些偏乡里,还有许多值得关怀的人事物。

最后,在镜头的深入挖掘下,发现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有的接下家业经营,有的在农田里种起了有机蔬果。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似乎看到了云林偏乡未来的希望。

这就是不到三十岁的摄影师陈柏铨,自费出版的摄影图文书《云林有大家》。他运用摄影镜头让台湾人重新发现在地文化,希望藉此号召年轻人「回家」打拚,让城乡间的差距缩短。

刚从印刷厂「监工」完的陈柏铨,手里拿着厚厚的《云林有大家》书稿,介绍自己的绰号叫「阿破」,「因为我很喜欢『破』这个字,因为有打破、突破的意思。」

的确,今年才二十来岁的陈柏铨,人生道路似乎有些不循「正轨」:一个成大资工系、交大多媒体工程研究所毕业的计算机工程师,正当同学都在努力冲刺事业时,他却选择投入在地摄影的工作。

旅行的意义不断转变 决定探索台湾

这段转折得从他的旅行经历说起。年龄虽不到三十,但旅行的意义对陈柏铨而言,却有多次深刻的转变。

陈柏铨从大三起就开始自助旅行。第一次是和几个朋友到德国,用自己的双脚走在异国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嘴问出该走的路。那时,还是学生的他发现,旅行就是「去看见那多采多姿的世界」。

第二次自助旅行是在大四时,他只身到了云南,徒步翻过了许多云雾缭绕的山岭,并走过许多人烟稀少的村落。他热爱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那时,他发现「一个人也能在这个世界来去自如」。

紧接着,研究所一年级时,他去到了希腊,为那里的阳光和海洋着迷,不由自主地用相机拍下那些美景,不知不觉就拍了六千多张照片。

但是从希腊回来后,他感到莫名的空虚,心想连希腊这种全世界顶尖的美景都看过了,接下来呢,难道又是一个景点接着一个景点不断地照相?而自己对当地又了解多少?「我的目的只是那些未曾见过的风景吗?」陈柏铨反问自己。

于是,他开始转变旅行的方式,改成在当地待上一段时间,真正地融入当地文化,并观察不同的生活方式。研究所毕业后,陈柏铨趁着当兵之前,到印度当了62天的义工,协助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教育当地贫民区的孩童,并用最后两个星期只身在印度旅行。

在担任志工期间,陈柏铨与许多国外的实习生交谈,常被问到「台湾有甚么」?他答不出来,这才惊觉自己出国那么多次,看到了国外许多美景,却对自己生长的土地毫无所知。

印度之旅彻底使他转变对旅行的思考。旅行,不只是不停地走在异国的土地上,而是回头发现自己生长的土地上,那些熟悉却不曾注意的人文、自然景致。他决定要好好探索台湾。

当兵期间,陈柏铨被调到台东服役,因离家远,假日时便在当地民宿「以工换宿」,与当地民宿业者、咖啡店业者交朋友。他看到了原来生活有那么多种方式,不是只有当工程师这样一条死板的路。「其实生活的路没有那么窄啦!」陈柏铨开朗地说。

深入在地 热情制作《云林有大家》

退伍后,陈柏铨依照自己的专业担任网页工程师的工作。这段期间,他开始整理印度之旅的照片,自费出版了图集《印度‧漂流》,对那段生命过程作了纪录。出版后自行放到四十多个商家寄卖,颇受热爱旅行的学生们欢迎,印了一千本,两年内销售殆尽。

偶然的情况下,《印度‧漂流》被云林县文化处看见,很赞赏陈柏铨写实的摄影手法,邀请他接下一个云林摄影项目。云林县文化处长李明岳说:「我们的刊物很美很感人,却一点都不真实。你的观点很好,我们想请你写本云林的书。」陈柏铨问:「主题是甚么呢?」处长回答:「随便你,你就放手去做吧!」就这样,一个计算机工程师,带着摄影机,只身深入他完全陌生的云林,寻找拍摄的主题,实现了他想好好探索台湾的愿望。

起初,陈柏铨工作之余,每个周末搭火车从台北南下到云林拍照,周日再赶回台北。去年,他卸下了工程师的职位,全身心投入云林,以年轻人回家为主题,写实地记录云林人口外移的现象,并用镜头捕捉在地美与丑的景与人,让读者关注那些平常没注意到、却在身边的种种台湾乡土景象。

在投入的过程中,他发现要记录的东西太多,这本图文集页数达三百多页,文字达三万多字,还加上中英翻译对照,远远超出县政府给的十几万预算。

陈柏铨说:「若要随便交差也行,但我不是这样的个性,我打算把这本书作成经典,可以流传给子孙的那种!」于是他上群众募资平台,争取网友小额的赞助,募到约数万,剩下的三十来万得自费。他借了钱,决心用热情制作自己的书。

整部书的步调,由一个陌生人的视角进入云林,从地层下陷、六轻周遭环境残破的景象,然后进入云林与海的连结:有蚵农、养殖业者、渔夫,渐渐进入这些小人物的面孔,颜色开始缤纷,在地文化特色不断浮现,由传统工艺的老师傅,认真制作着戏剧脸谱、布袋戏布偶、捏面人、香火袋……最后进入到年轻人回云林家乡打拚的面孔,点出「让年轻人回家」的主题,充满着乡土与人文的关怀。

「一部分是希望年轻人能回家,那边才有希望,城乡差距才不会大!」陈柏铨期许地说。他预计印刷1,500本,在印制的过程中,网络上就预购了200本。

在行走云林的过程中,陈柏铨证实了先前对旅行的体会──旅行不只是出国看奇闻异事,而是走回台湾,用摄影机关怀乡土,唤起人们对土地的情感,同时也找到自己与土地的联系。他在部落格写道:「人生走到了现在,我走进了云林,因为看见了大家,也才看见了自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O!YES咖啡館 讓你All Yes!
最近在高雄鳳山小巷裡夯起一家「O!YES」咖啡館,不僅有咖啡,還有道地台灣美食,更有輕食健康早餐,早上6、7點上工,晚上10點打烊,這麼拚…
炫富價值不再 神犬藏獒淪為食材
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地的藏獒,曾一度被中國富豪拿來作為彰顯其尊貴地位的必備之物。但如今藏獒已經過時,買家基本消失,價格自頂峰崩盤,…
朝核危機「第一季」謝幕
4月15日是北韓的「太陽節」(即金正恩祖父金日成的生日)。先前幾週,北韓一直宣稱要在當天核爆,…
母與女 圓和缺
一歲的女兒在我懷裏喝奶,兩隻澄亮的眼睛和我的對望,看得很深很深。那是產後六小時第一次餵母奶起,我們之間時時相互尋找、相互確定的凝望。…
如何運用自媒體(之十九): 每天固定做一件事
面對網路行銷工具的千變萬化,許多人的感覺是學到最後有點無所適從,但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至理名言深藏在我們心中,…
YouBike 之母劉麗珠 推動台灣成為自行車島
外表看起來很有個性的劉麗珠,懷著讓世界更好的使命感推動台灣成為自行車島。丹尼爾攝影第一眼你就能看出劉麗珠很有個性。一頭超短黑髮,…
沙國反腐 為何痛下殺手逮皇族?
在政治上新聞上向為低調的沙國皇室,近期爆發了一搏全球新聞版面的「反貪腐」大行動,多達數十名皇室與政界重量級人物遭到逮捕,…
《獨立特派員》 「抗權勢、說真話」的媒體清流
去年3月,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技正楊明玉,在執行專案檢驗食品是否含安非他命與西藥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受檢的益生菌有異常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