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中国2012年面临的12个挑战

中国2012年面临的12个挑战(
2011年底广东乌坎村民的维权自治活动,引发全球关注。Getty Images
第105期
魏锦华

日本著名政论杂志《外交学者》1月8日刊载了两名美籍中国专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部副教授艾瑞克森(Andrew S. Erickson)以及前商品投资分析师、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上研究所研究员柯林斯(Gabe Collins)一篇题为〈中国2012挑战〉(China’s 2012 Challenges)的文章。两名中国专家表示,进入新的一年,中国面临着挑战和机会,就看如何应对。

而下面列出的12个关键问题对中国的2012年至关重要。尤其当新一代领导人准备统治中国,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都比以往更密切地关注北京当局的一举一动。

一、2012年10月将要进行领导人换届,面对国内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战以及国际上受到的制约,北京当局很可能会对内镇压、对外强硬。

两位专家认为,邻国出于担心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同美国的关系。中共与北韩、巴基斯坦和伊朗的盟友关系有可能会遇到问题,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自身利益。对外,中共可能会比以往更加强硬。对内,北京当局不会轻易经济改革,尤其是可能会伤害到重点国有企业或牵扯到政治精英家族的寡头垄断的改革。对于国内和国际政策,中共领导人会试图把困难的决定推到换届之后。

二、经济成长的放缓,可能会越来越暴露出中国以基础建设驱动经济成长的缺陷和不可持续性。

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Minxin Pei)列举一家中国当地的银行监管机构声称,目前正在建设的投资项目,只有三分之一能产生足够的利润抵债。这可能会迅速降低2012年中国的经济成长和商品需求。

三、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让全世界忧虑。

目前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问题引人注目,但中国不断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很可能成为头版新闻。地方政府的债务,据报已经接近1.7万亿美元,可能更大。预计不良贷款会再次成为中国银行的包袱。

四、房地产价格下跌可能会妨碍GDP的成长。

中国农业银行最近估计,2012年房价要恢复到合理水平,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要下降高达25%,长沙这样的二线城市的跌幅将高达15%。鉴于房地产投资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的价格下降预示着GDP成长前景不佳。

五、中国的债务问题、经济成长放缓,以及像美国、欧盟和日本这样的中国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疲弱,可能会严重冲击受惠于中国旺盛商品需求的国家。

如果中国经济放缓触发铁矿石、焦煤、铜、原油等原材料价格显著下跌,那么澳洲、巴西、印度尼西亚、智利和俄罗斯,尤其会受到冲击。

六、中共当局可能会收紧国内媒体报导尺度。

因为北京当局仍然高度关注社会动荡,旨在抑制那些可能引发2012年10月国家领导人换届之前产生争议的新闻。

七、为了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北京可能会加大力度推动中国中西部的经济成长。尽管年纪较大的农民工返回农村,但以基础建设驱动的经济成长在减速。

2011年11月挖掘机(怪手)的销售,作为衡量施工活动的一个指标,在中国西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2%,在中国中部比去年同期则下降了29.5%。为维持这些地区经济成长大兴土木的做法,几乎肯定会让已经高筑的地方债务更加恶化。

八、通货膨胀率将超过预期水平的风险继续升高。

如果经济成长减缓,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仍然疲弱,北京可能会被迫放松贷款限制。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很可能会拉高通货膨胀,使之远远超出中国人民银行预测的2012年通货膨胀为2.8%的数字。

九、2012年资金外流可能会增加,中国的企业和富豪因为国内经济放缓和高通胀,为避险会增加对外投资。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和纽西兰的房地产会成为中国有钱人的投资首选。而中国的公司将继续投资全球自然资源公司,特别是澳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十、南中国海预期将继续发生摩擦,也有可能发生小规模冲突,特别是中国和越南的海军之间。

中共当局关于南部和东海海上问题强硬的做法,可能会与日本、韩国、越南和菲律宾产生更多的摩擦。

十一、中国预计在南中国海进行首次超深水石油/天然气钻井。越南和菲律宾将坐立难安,尽管中国开始最有可能是在南中国海的北部钻井,即中国专属经济区内。

十二、北京将加强正在进行的亚丁湾/印度洋反海盗行动,但实际上对于那里的海域恐鞭长莫及。这是北京继续把重点放在近海──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大格局的策略的一部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