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中国富商狂迷艺术品收藏

中国富商狂迷艺术品收藏
中国新崛起的富裕阶层对艺术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图为苏富比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在接竞标的电话。Getty Images
第97期
宋杰

世界著名拍卖公司正忙着准备今年秋天的拍卖,他们的眼光又瞄准了来自中国的收藏家。今年在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上,一个中国买家以2,130万美元买了当晚最贵的画——毕加索的《Femme Lisant》(Woman reading)。今年3月,在法国图卢兹的Lebarbe拍卖会上,一幅来自北京故宫的卷轴画由中国买家以3,100万美元购得,开创了中国艺术品在法国拍卖的新纪录。去年,一个匿名电话打到佳士得拍卖公司,出价1.065亿美元竞标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据消息人士称,这个电话来自中国。

中国成全球艺术品市场弄潮儿

欧洲艺术基金会的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2010年营业额比2009年增长52%,主要推动力来自中国。

报告称,中国新崛起的富裕阶层对高雅艺术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论是中国的古玩,还是欧洲各个时代的艺术品,中国人都踊跃购买。中国对艺术品的大量需求成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中国顾客已经占据了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23%。

与此同时,美国也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中、美两国占据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57%。如果中国人继续大量购买外国艺术品,誓将很快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品消费市场。

拍卖市场也在根据市场要求进行调整。去年,苏富比举办了首次专门针对亚洲市场的艺术私人拍卖展览。毕加索的代表作《莫奈》和《夏卡尔》分别卖出了2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的价格。

今年,佳士得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都任命了中国代表,专门发展亚洲新客户,并维护最重要客户的关系。这些来自中国大陆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私人收藏家是佳士得最重要的客户。

艺术品收藏折射一种文化现象

当前,为收藏艺术品这股热潮推波助澜的,是中国新兴的亿万富豪们。专家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人不仅将艺术品视为投资多样化的途径,还是在国际商业交往中附庸风雅和显示身价的手段。

中国人的收藏热潮并非只反映了新财富,还反映了对毛泽东时代剥夺文化权利的反击。对曾目睹艺术被贬得一文不值的中国人而言,索回历史文物和展示近期财富的自由已得到释放。购买热潮在某种意义上是弥补失去的荣耀。

纽约画廊的长期拥有者、现指导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杰弗瑞(Jeffrey Deitch)说,中国收藏市场的上扬不只是一时的风尚,而是代表了艺术兴趣的真正发展。

藏市鱼目混珠 监管缺失公允

两件现代人用玉片串成的伪「金缕玉衣」,由五位顶级古董鉴定专家「错爱」,曾得到24亿元的超高估价,还顺手帮空壳公司老板骗到了六亿多银行贷款――这恐怕是最近最具讽刺性的财经新闻。提起假「金缕玉衣」案,几位中国业内人士均表示,对虚假鉴定现象早就见怪不怪了。

「艺术品、文物造假自古就有,因为成本很低,利润极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表示,随着艺术品交易的日益繁荣,艺术品民间收藏投资热情高涨,催生了大量的市场鉴定需求。而造假的泛滥,又进一步刺激了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繁荣。

一方面,老百姓迫切需要了解购买的是否是真品;另一方面,一些赝品只要经过所谓权威机构权威人士的鉴定「漂白」,就会披上真品的外衣,堂而皇之地流入正规交易市场。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表示,艺术品鉴定证书已经泛滥成灾。一些鉴定机构、鉴定中心为了能够收取费用,一般都鼓励文物、艺术品收藏者、投资人开鉴定证书,通过鉴定证书收取鉴定费。「既然是鉴定,就应该有真品鉴定证书和赝品鉴定证书,但事实上,市面上都是真品鉴定证书。」甘学军说,于是出现了「只要给鉴定费就开证明」的情况。

「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无法律管、无机构管、无人管。鉴定者无需对鉴定行为负责,也不承担风险。」一位在鉴定行业从业几十年的专业人士坦言。

在欧洲,艺术品鉴定市场有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例如,鉴定师需为鉴定行为承担风险后果,民间有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对艺术品进行权威鉴定。此外,法律对商业欺诈行为有严格规定,一旦认定存在欺诈,将进行严惩,导致造假者一贫如洗。

陈履生认为,虽然文物造假不像食品造假对个人带来危害,但是,「其长远危害甚至高于三聚氰胺」。因为,大规模造假行为如果得不到遏制,甚至让赝品公然流入博物馆等机构,这对认识中国文明、研究中国历史将造成巨大的伤害。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助腸順暢小祕方
宿便所產生的毒素,會造成很多問題。引起便祕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幫助排便,促腸蠕動的方法俯拾即是,但還是很多人深受便祕的困擾。為解此憂,…
台上十分鐘──菜鳥出征記
舞台表演者集眾人欽羨的目光於一身,強烈的舞台燈光未曾消弭他們全身散發出的光暈,他們獨得的關注,使人沉醉。只是,…
一個紀錄片導演眼中的中國高速公路
幾乎所有到過中國一線大城市的人,都會驚嘆高樓竄起之多、馬路開展之快。然而,一片榮景的背後,又有甚麼不為人知的血淚? 2009年,…
法國將取消外國人從業限制
在法國,目前有50多種職業受國籍限制。法國的〈反對種族歧視〉提案主張取消外國人在法國從事50餘種職業受到的國籍限制,並於2月4日獲得通過…
中西經濟糾結 庖丁解歐牛
美國貿易代表於11月29日表示,中國將全面取消一系列工業補貼,以解決美國與墨西哥於今年2月向WTO所提出的對中訴訟案。而歐盟經貿三巨頭(…
超德日、追美國 金融海嘯下中國自我陶醉
《日本新華僑報》最近發表評論,自金融海嘯引爆以來,「世界看中國」、「中國救世界」的論調不斷從媒體爆出,中國一些媒體對此更是繪聲繪色,…
倉促解封亂象生 中國經濟復甦前景堪慮
中共突如其來地解除極端清零政策後,沒有迎來民眾「報復性消費」,而是集體陷入搶藥看診恐慌。中國經濟仍受疫情和政治箝制影響,不僅拖累復甦力道,…
司長好!
江媽媽抹著淚水,她以極度不解的口吻告訴我,從小學開始成績就非常優秀,更集鋼琴、書法、繪畫、英語等才藝於一身的孩子,上了國三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