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漫画《宇宙兄弟》如何变热卖?

出版业不景气的时代,如何让滞销变畅销呢?Fotolia
第180期
核果文化提供
用「假设」就能创造世界!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指出,20世纪最伟大的两个创新,分别是「分期付款」制度以及「货柜」的发明。分期付款制度,让还没有钱的农夫能先取得农具机械进行生产,进而启动经济的成长;而货柜的发明则让码头作业顺利,全球贸易量增加四倍。

这两项创新其实跟科技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却跟用「如果」思考有很大的关系。

分期付款制度是这样子创造出来的:很久前有一个专卖农具机械给农夫的人,但农夫一般没有钱买,于是他很困扰。他就想了一个大家会大笑的问题:「如果农夫有钱就好了!」但农夫现在就是没钱呀!他就进一步想:「如果农夫未来有钱也很好呀。」随后他就想到「对呀,现在我把农机给农夫,他的生产力提升,未来就有钱给我啊!」于是,分期付款制度于焉诞生。

货柜的发明同样是采用这样的「如果」思考。以前的码头仰赖工人将货搬上、搬下,船上货物堆置的方式也不佳,都得靠人工分类、搬运。因此码头工人如果罢工或偷懒,整个程序就延宕甚至大塞船。这时,有人突发奇想,「如果」用箱子装好吊上去,要卸货再吊下来不就好了吗?这样一个简单概念,全球贸易量增加四倍。

《我们用「假设」创造世界》这一本书,介绍的就是这样的思考模式。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往往是因为他对事情的「假设」与别人不同。这本书的作者佐渡岛庸平是一名编辑,在出版业不景气的时代,运用独创的假设思考,让原本滞销的漫画,跃升为千万畅销书。当大家力阻他创业,他却在三年内让公司人手拓展十倍。

以下的文章将介绍佐渡岛庸平将日本漫画家小山宙哉的漫画作品《宇宙兄弟》从滞销变畅销的一段经历。

从第177期开始,《看》杂志编辑部与多家出版社合作,为读者精选好书,经授权后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读者吸收好书精华。以下内容摘自原书,文中第一人称为原书作者。

 


▲核果文化提供

 

书名:《我们用「假设」创造世界:日本千万畅销书鬼才佐渡岛庸平,一再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法则》

作者:佐渡岛庸平

译者:赖惠铃

出版社:核果文化

类别:创意思考、思考逻辑、商业、管理领导、职场工作

出版日期:2017年4月27日

 


「假设→情报→检证」的思考模式在制作漫画上也是一以贯之的。

如今俨然已成为畅销作品的《宇宙兄弟》,刚推出的时候其实卖得不是很理想。于是我们一面讨论该如何将这部作品介绍给更多人,一面进行「假设→情报→检证」的作业。以下是发生在《宇宙兄弟》还没这么热卖以前的事。

如果分析当时的读者回函会发现,男性读者占了七成左右。另一方面,那时卖得好的漫画基本上有七成都是女性读者。例如《圣☆哥传》读者男女比例是二比八,女性读者占了压倒性的多数。

通常会定期去逛书店漫画区的多半是女性。事实上,三、四十岁的男性几乎不太去逛漫画区,也不买漫画。我想表达甚么呢?我的意思是《宇宙兄弟》的读者中,几乎不太去逛漫画区的男性占了七成。

当时,以「宇宙」为主题的漫画并不卖座,这种说法几乎成了漫画界的定论。理由在于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去的时代来临了。我在讲谈社当编辑时,满脑子只想着「要怎样才能做出好作品」。

新人时期的我收到来自前辈的建议:「当你认为作品已经完成后,要相信『还能变得更好』,在痛苦中匍匐前进。这种努力会让作品变得更有趣!」我非常重视这种思考模式。即使觉得自己「已经全力以赴」时,也已经养成要思考「不,应该还能更有趣一点」的习惯。

这样的思考方式在打磨商品上异常重要,至今依旧是至理名言。然而,光是拚命地钻研这种细节也不会有赢面的时代已然来临,质量再好也无法掀起话题的经验愈来愈多。

「卖得好或不好」如果是因为作品的质量,那么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质量」就行了。但如果不光是质量,而是因为社会的变化才卖不出去,就必须看出这个社会如何改变。

回顾我自身,已经没有在电车上阅读《周刊现代》或《周刊文春》之类男性杂志的习惯。虽然还是会在车站的书报摊购买,但因为在电车上看不完,曾几何时没看过就丢掉的情况愈来愈多,结果就连买都不买了。问我不看杂志改做甚么,不外乎收收信、看看脸书或推特。

那么,难道是因为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社交网络服务)的质量比杂志还好、还有趣吗?倒也不见得。SNS上顶多只有朋友写的「昨天和谁谁谁去吃饭」,每则发文都不是特别有趣。比起花钱请记者采访所写的报导,质量其实十分低落。话说回来,几乎没有人在发文时去考虑质量的事。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固定浏览。明知质量不佳,我们还是会看SNS,到底是为甚么?

我觉得SNS的发文「不有趣」,却仍执意要看,不正是因为「很有趣」吗?我不禁思考,会不会是「有趣」的标准已经改变了?

为何人会觉得「朋友们没有重点的发文」比「专家精雕细琢的文章」还有趣?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好几个月,有一天突然想到「人们不是都说『母亲做的菜最好吃了』吗?」母亲做的菜为甚么最好吃呢?理由和身边的人在SNS上的发文是不是一样?

即使不是特别美味的餐点,但觉得在家里吃就是比较美味的人,我想所在多有。这与餐点的质量无关,和恋人一起吃饭很容易让人觉得比较美味,反之,即使是再特别的餐点,如果和不喜欢的人一起吃,就不会觉得格外美味。

换句话说,「美味」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由「关系」决定。同样地,作品「有不有趣」也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在关系中决定,这便是我的结论。

质量与亲切感决定趣味度多寡

在杂志与单行本里,「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已经固定下来了,称不上有亲近的感觉。另一方面,在SNS上的交流则是朋友或感兴趣的人,可说是具有亲近感的人。因为是亲近的人发出的信息,感觉比完全不认识的专家写的文章更「有趣」。

有趣程度取决于〈质量×亲切感〉的「面积」。这种面积理论让我对社群网络游戏的许多疑问都有了答案。

传统的游戏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在玩,另一方面,社群网络游戏则是许多人一起玩,也可以主动跟不认识的人组队,所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亲近感。

如果以绝对值来衡量游戏的质量,我认为还是传统的游戏优于社群网络游戏,不过具有高度亲切感的社群网络游戏影响范围比较大。影音产品也由一次元的时代进化到〈质量×亲切感〉这种「二次元」的时代。IT技术是「将人与人连结起来的技术」。而将人与人连结起来的技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游戏,在这个时代可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所谓漫画的「二次创作」也是将有趣的面积加以扩大的行为。透过二次创作,粉丝会觉得那部作品更有亲切感,所以比起单纯阅读的作品,更能享受故事本身的乐趣。故事的有趣程度也会随着读者的行为而产生变化。

不容易引起女性的回响。因此一般认为就算能增加男性书迷,也不可能增加女性书迷。因为从「过去的数据」来看,男性的比例实在太高了。然而,我从每天的经验中「看不见的数据」确信不只是男性,这一定能成为不分性别、广受喜爱的作品。

从假设到实行的心路历程

于是我建立了「只要能增加女性读者,《宇宙兄弟》就会开始热卖」的假设。因此初期的宣传刻意「只以女性」为对象。当时的销售量大概是三万到四万本之间,表示全世界只有一千到二千名女性在看,不过考虑到读者是会流动的,故而决定先思考如何增加一千名女性读者的方法。

接着再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女性知道《宇宙兄弟》的存在,并让她们愿意拿起这本漫画?」

「女性喜欢甚么?」「平常都在做些甚么?」「会在哪种情况下买书?」「她们如何决定要看甚么电影?」──我拚命地思索这些问题。

然后在思考「哪里是女性经常会去、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时,脑海中突然浮现「美容院!」这个答案。

于是我马上请教熟识的美容师:「这家美容院平均每天会有多少客人上门?」结果得到「我们家只有六张椅子,基本上一天的翻桌率是三次──所以总共大概十八个人左右吧!」的答案。

人们平均一到二个月会剪一次头发,由此可知,即使是规模这么小的店面,也有大约一千到二千个客人定期来剪头发。

再请教对方「你都和客人聊些甚么呢?」对方的回答是「多半是最近推荐的音乐、电影或书之类的话题。」我心想「就是这个!」在看脸书或推特的时候,如果是平常就觉得「这个人的品味不错」的人推荐的书或电影,自己也会想看吧。同样地,去美容院的人应该不会认为「自己去的美容院很土」才对。

如果自己认为「很时尚」的美容师推荐「这本漫画很有趣喔!」肯定会想看看吧。这么一来,我的「假设」受到「为了增加女性读者,必须先从美容院下手」的补强,并付诸实行。

善用「假设→检证」来让新事物成功

那么现实一点,要将《宇宙兄弟》送给几家美容院呢?计算之后得知,在只有二十万日圆左右的预算下,可以给四百家美容院各寄二本。

于是我附上写着「这是我花了五年时间培育出来的新人画的漫画。我知道每家店有属于自己的氛围,所以可能无法陈列在店头,但就算只是休息的时间,也请务必翻阅一下,如果觉得还不错,愿意介绍给店里的客人的话,就太感激了」的信,以及《宇宙兄弟》的前两集,寄给首都圈的美容院。

这么一来,第三集推出后立刻就有了反应。在《宇宙兄弟》的读者回函上写着「在美容院受到推荐就买来看看」的人陆续出现。实际上,会写明信片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意味着背后有几倍、几十倍的人是因为美容师推荐才知道《宇宙兄弟》。

设立目标才能朝正确方向行动

畅销前的作品顶多只能拿到二、三十万日圆的宣传费。因此,所有作品都只能采用相同的宣传手法,最多就是把免费的宣传品送给书店。

光看二十万日圆这个数字,只能产生和以前大同小异的灵感。于是我试着将想法改变成「要花多少宣传费才能让一位客人购买呢?」

不只是出版业,商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对客人布下天罗地网」。尤其是长篇漫画,一旦抓住读者的心,就能让读者连续买个二十本,所以「先让读者看第一本,设法让读者爱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一个人购买二十本漫画,平均就有大约一万二千日圆的营业额。那么为了获得一个愿意花一万二千日圆的读者,花个五百到一千日圆的宣传费也无妨不是吗?送二本漫画给美容院,大概就是这么多的费用。如果一千到二千名客人中,有二、三个人愿意购买单行本,我认为就达到宣传的效果了。准备好数据再开始思考的话,很容易陷入思考停止的状态,所以请先决定好自己想做的事,再开始收集资料。这便是我的作法。

为了增加《宇宙兄弟》的女性读者,接着要做的是,赠送海报和信件给寄读者回函来的人,而且是二、三十岁的女性中,看起来有很多朋友,也愿意写下感想的人。

如此脚踏实地,努力地增加一个读者算一个的结果,等到第五、六集出版的时候,男女比例终于来到五比五。而在这么做的过程中,整个单行本的销售量也慢慢地确实成长了。

到头来,我依旧不晓得从送书给美容院开始的宣传,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果。因为作品本身也变得愈来愈有趣,口碑自然变好了,就算甚么都不做,或许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但是,像这样自己建立假设、收集情报、强化并执行假设后,工作变得愈来愈开心,让人愈来愈期待结果。因为很开心,所以更想去做。我认为要让新事物成功的时候,像这样乐在其中是很重要的因素。(本文取材自《我们用「假设」创造世界》第一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青青子衿
傍晚沿著小時候上學的小路散步,途中看到以前我的小學老師的住宅,因久無人居而牆壁崩裂,藤蔓張狂。斑駁塌陷的紅色鐵皮屋頂,像一頂鬆垮垮、…
中國科技論文躍升世界第二的背後
英國皇家學會4月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科技論文發表數量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並有望在2013年超越全球自然科學界的「龍頭老大」…
大老闆們在盛和塾學到哪些經營祕訣?
 以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為學習楷模的企業學習組織「盛和塾」,自1983年成立至今已有32年歷史,…
小巷弄的誠意涼麵
這次的主題是涼麵?沒錯。 在冷到吱吱叫的1月份,應該是薑母鴨、羊肉爐跟麻辣鍋當道的季節,誰要吃冷颼颼的涼麵?這也沒錯,在寒流來襲的時節…
「國王的新衣」再也演不下去了
12月4日是中共政府的「法制宣傳日」。當天,近3,000名來自中國各地的訪民(上訪投訴的民眾)聚集在北京中央電視台門口抗議,…
前「國師」王林病亡 中國網民熱議
曾經號為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的「國師」,而被大陸高官、巨富、名人爭相追捧的王林,2月10日病亡。王林之死在中國民間引發的關注,…
師父挑徒弟 徒弟很爭氣
1993年,粘錦成榮獲第32屆國際技能競賽「砌磚」職類冠軍,這是台灣砌磚職類有史以來第一面世界級金牌。…
吃好當令食材最平安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新聞,談到我們現在吃的食物,營養成分不管是維生素或礦物質,已經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