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集资 媒体产业的救命符?

阿滴、囧星人、啾啾鞋、加点吉拿棒等许多YouTuber在PressPlay上进行订阅集资,成绩斐然。
网络撷图
第179期
李唐峰
摆脱广告,就靠读者付费维生! -- 2016年4月开始,一股「订阅集资」风潮席卷台湾,许多YouTuber、作家、设计师、部落客等纷纷开设项目,向自己的读者收取订阅创作的赞助费用,企图摆脱网络广告、仰赖流量点击的制约。这会是内容产业、甚至媒体产业的救命符吗?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推展以及因特网的无远弗届,传统媒体,尤其是大型实体媒体如报纸、电视,近年来被网络搜寻巨擘或社交媒体的一波波攻势,打得难以招架。媒体的未来趋势将如何演变?小型媒体或个人,又将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何谓「订阅集资」

「订阅集资」是「群众集资」(Crowdfunding,又称公众集资或群众募资)的一种。基本上是透过因特网展示、宣传计划内容和原生设计与创意作品,让有意支持、参与及购买的群众,藉由「赞助」的方式,让此计划、设计或梦想实现。

台湾的群众募资以社会行动与音乐人募资等两类为最大项目,因flyingV、PressPlay(原HereO转型)、啧啧zeczec等募资网站的崛起,近年来蓬勃发展。

有别于传统群众募资的一次性,订阅众集资实行持续性集资,透过被订阅者所制定的时间(通常是每月)与资助门坎,订阅者可以按照不同的资助级别而获得相等的回馈,适合持续有小型创作的内容创作者。此外,集资的目标设定在创作者与品牌本身,使创作者的本身可以被其粉丝所支持,且也能让创作者用更好的作品来回馈给支持者。
 

▲「阿滴英文」是台湾订阅集资的先驱者,目前更是全台湾订阅集资排行榜第一名,月订阅金额超过44万元。图为创办人兄妹阿滴与滴妹。叶俊宏摄影

 


观察1:

「订阅集资」在台风起云涌

今(2017)年3月2日,影音分享龙头网站YouTube上,台湾订阅人数排名在前50名内的「囧星人」,在订阅集资平台PressPlay上以主打书评的「囧说书」项目展开订阅集资,短短四小时内赞助金额达到20万元。限量8名的最高额度1,800元方案──能够跟囧星人「一对一在线聊天30分钟」,更在开放订阅一分钟后就被抢光。

随后「囧说书」的订阅金额一路冲高,超过每月40万元,雄据台湾订阅集资榜首长达两个月,直到5月中旬才被推出限量实体月刊500份的「阿滴英文」超越。

「阿滴英文」是台湾订阅集资的先驱者,2016年4月25日就展开集资,2017年1月达到每月20万元后,阿滴除了自己和滴妹外,再扩编5人工作团队,并租下专属工作室,产制更多英语教学影片。开始展开订阅集资时,「阿滴英文」在YouTube订阅人数为10万,现在已高达83万,成为台湾排名第10名的YouTuber,每月订阅金额目前超过44万元。

在YouTube上说书、教英文,便能够全职维生,甚至经营出一个专业团队,外界似乎难以想象。但讲到「订阅」,其实它并不是个新观念,而是早已无处不在的经营模式。比方说,订报纸、订杂志就是最传统的订阅行为,而手机门号月租、第四台、在线音乐、每日鲜奶宅配,甚至租屋也同样都是订阅的概念。

那么,台湾最近这一波「订阅集资」风潮,能为社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呢?

 

台湾订阅集资排行榜

 

 


▲群众集资顾问公司「贝壳放大」创办人林大涵认为,订阅集资就是希望「回归创作本质」。叶俊宏摄影

 


观察2:

回归创作本质 创作者与读者双赢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许多辛苦创作的内容生产者,像是YouTuber、部落客、艺术家、作家,甚至记者与媒体,不仅很难以从读者或观众上收取应得的收入,也很难从网络的流量与点击获取足够的广告收益。

为了在生活与创作间取得平衡,许多创作者们不得不接受一些商业案件的委托,甚或接办置入性营销,不仅耗费自己宝贵的创作时间,也辜负了观众与粉丝的期待。

台湾「订阅集资」发展一年多来,目前每月获得超过10万元以上订阅金额的个人或团体共有8个(参见附表)。透过这样的模式,这些创作者得以全身心地以自己的专长创作,其中大多数也能以此维生,不必再无奈地仰赖业务案件。

2014年10月成立,至今经手集资案件金额超过6亿的群众集资顾问公司「贝壳放大」(Backer-Founder),其创办人林大涵如此解读:「订阅集资有一个很大的核心本质,就是『为我的创作付款』。以往一次性集资,有时是诉诸一次性的冲动。订阅集资不是这样,创作者必须让自己形成『我的存在就有价值』。现在有这么多创作者开始思考采用订阅集资,就是希望回归创作本质。」

以「阿滴英文」为例,在订阅集资前的2015年底,YouTube上5万订阅人数只能换来每月3,000元左右的广告收入,可谓惨淡经营。因此阿滴也认为,订阅式集资比起广告赞助的模式,可以让创作者脱离starving artist(饿肚子的艺术家)的窘境,而且也能把创作自由还给创作者。
 

 


观察3:

订阅集资也是媒体的出路吗?

订阅集资在台湾发展一年多以来,为许多创作者找到专心创作的一条出路,也提供了读者更丰富、多元,更贴近自己需求的作品。那么,订阅集资也会是未来媒体产业的趋势吗?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或许是」的原因在于,各种支付、订阅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创新,或许终会发展出崭新、适合媒体的订阅模式或会员制度。

而「或许不是」的原因在于,许多媒体早已采取订阅制,但并没有在这信息爆炸、网络龙头抢占绝大多数利益的时代,起到救亡图存的功效。

从事多年媒体观察的美国资深记者Frederic Filloux,在其担任编辑的媒体观察网站Monday Note上就表示,媒体的付费订阅模式现在还太老旧、太缺乏想象、太跟不上时代,只能按日、按月、按季或按年计费,他直说:「与隔壁音乐产业相比,『用户至上』的想法在媒体界仍然滞后。」

因为相形之下,喜爱音乐的人可以买单首、单碟、单歌手的音乐创作,可免费收听但有插播广告的电台,也能成为订阅会员收听无广告的内容。在音乐产业中,用户的任何需求,几乎都能得到不同的方式满足。但在新闻或媒体产业,却还见不到这类的订阅制、会员制、打赏制,以及简单、多样、快速的支付方式。

长期观察「科技趋势与商业策略」的《有物报告》电子报创办人周钦华就指出:「台湾并不是没有付费的观念,重要的是台湾在这些工具上有很多限制,没有工具,就没有习惯、就没有可能性,会错过很多商业模式。」

很难仰赖纯广告维生的媒体,走上以订阅制或订阅集资维生的道路,或许是扭转颓势第一步。但可以想见的是,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当然,这也表示,更多的可能性正在远方等待着,只是我们还没准备好。

相关文章:

创作者集资必读!成功的订阅集资模式为何?

台湾第一家订阅网媒 《有物报告》关键启示录

看知识型YouTuber囧星人「说」书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富士康12跳 自殺或他殺?
富士康12名員工墜樓,中共喉舌新華網早在第5、6跳時就開始連番批鬥富士康「企業文化的冷漠」、是「披著美麗外衣的『黑磚窯』」等;…
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
停滯不前的薪資、高漲的房價與物價、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全球最低的生育率、節節敗退的企業競爭力、負債累累的政府、日益對立的勞資關係……近年來,…
新科技打造的未來生活
未來的某一日,從事媒體工作的小聰早上被智慧家庭機器人喚醒。分布在家裡各個角落的自動感測器,因為偵測到太陽高曬,自動稍許降下窗簾,啟動冷氣。…
由經濟學看好官的包包賣高價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把他的公事包拿出來拍賣做公益,結果由郭台銘先生以五百萬零九百元標下,楊先生繼而呼籲名嘴拿出物品拍賣來破他的紀錄。…
台灣經濟2016利多不多,端看出口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葉俊宏攝影 2016年開春以來,全球股市表現疲軟、中國大陸股市大跌,台灣則出口連續衰退,…
國境之東 馬崗村的寧靜與危機
在一個陰雨綿綿的週末,我們不受天氣的影響,懷著期待的心情驅車前往台灣東北角。路過福隆火車站時,由於氣溫逐漸轉熱,也適逢福隆沙雕藝術季,…
看知識型YouTuber囧星人「說」書
綁著馬尾、戴起黑框眼鏡,「囧星人」一身鄰家女生的裝扮,戴上鬍子道具,在螢光幕前現身。面對鏡頭,她聲音低沉侃侃而談,不只是書評、電影評論,…
新能源時代來臨 「電源牆」將取代石油
美國特斯拉(Tesla)電動汽車公司發展純電動汽車獲得佳績後,持續拓展「非石化燃料」的能源市場。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