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至圣先师的神准预言

至圣先师的神准预言
Getty Images
第66期
周天鹰

《论语•述而》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为政》亦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孔子真的学到老、修到老,远远超过「知天命」的寿数(公元前552年或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

尽管后人对于《论语》纪实尚称熟悉,然而后世的「儒家」往往对孔子「知天命」的伟大事迹语焉不详。近代的「疑古派」甚至避而不谈,只是片面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这与孔子真正的智慧,实有相当大的差距。

孔子一生致力于整理、承传、发扬文明古国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下就依据孔子以后不远的正史、杂史、诸子百家的记载与读者切磋,希望能对孔子「知天命」的水平聊表寸心,也算是不愧对至圣先师的一片苦心。

钟离意与董仲舒的故事

东汉初永平年间,会稽郡人钟离意,字子阿,出任鲁国丞相。到任后,他拿出自己的俸禄一万三千文,交给户曹孔欣,让他修缮孔子的车,并且拜谒孔庙,亲自揩拭桌子、坐席、刀剑与鞋子。

当地有个男子张伯,在堂下除草时,从泥土里捡到了七枚玉璧。张伯把其中一枚藏在怀里,以其余六枚玉璧禀报钟离意。

孔子授业的讲堂前,在坐榻的上端有一个悬挂着的瓮。钟离意命令主簿把玉璧放在案几前面,召唤孔欣前来询问:「这是甚么瓮?」孔欣回答说:「是孔夫子的瓮。里面装有丹书,没人敢打开它。」  

钟离意说:「孔夫子是位圣人。他之所以留下这瓮,是想启示后代贤良。」于是把悬瓮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块浅色帛书。上面写着:「后世精研、编修我的著作的人是董仲舒。维护我的车、揩拭我的鞋、开启我书箱的,是会稽人钟离意。玉壁共有七枚,张伯藏了其中一枚。」钟离意即刻召张伯来问,张伯果然招认,把怀里的一枚玉璧交了出来。

孔子之后能传孔子之道的不是孟子、荀子之流,而是汉朝的董仲舒。他「目不窥园、足不出户」,把儒家本应继承的阴阳、五行等上古传统,加以发扬光大,影响远远超越两汉,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儒学、经学大家。

黑牛生白犊 春秋宋人积德得善报

春秋时期宋国有家人乐善好施、仗义行仁,祖孙三代都不懈怠。家中不知道甚么缘故出了奇事:黑牛生下了白牛犊。便去请教孔子(孔子的直系祖先弗父何是宋缗公的嫡长子,让位于弟弟鲋祀,即宋厉公。孔子乃殷商的王族后裔)。

孔子没说出原由,只是对他说:「这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祀神灵。」于是立刻用白犊去祭祀。过了一年,他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

之后,黑牛又生了一头白犊,他父亲又让儿子去询问孔子。儿子说:「上次问他把眼睛问瞎了,又何必再问呢?」父亲说:「圣人的言行有很深的道理,有时候他们的话会先相反后符合的,只管暂且再去问问他吧!」

孔子仍然没有说原由,还是对他说:「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祀鬼神。」又立即用白犊去祭祀。过了一年,他儿子的眼睛又无缘无故地瞎了。

那之后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城。百姓们都被征去迎敌,大部分都战死了。这时候,饥荒连连,百姓彼此交换孩子来吃,劈开人骨来烧。唯独他父子因为双眼都瞎了的缘故,可以不须登城守卫。等楚军退去,城的包围解除,他父子的眼睛也一齐恢复了视力。这就是修善积德得善报的证明。

事后,这对父子才明白孔子推算精准、所言不虚。只是天机不可过多、过早地泄露。

孔子预言他死后几百年所发生的事,确实神准无比!而孔子曾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并尊崇老子学说。若孔子也是修道中人,能预测未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天母興蓬萊,不失傳的總統級台菜
陳春蘭忙進忙出,店內大小事一手包辦。   位於天母的興蓬萊餐廳,中午營業時間結束後,員工正圍在一起吃午餐。一位熟客走進來…
政府不該強制放長假
今年過年9天連假剛過,228紀念日又有4天連假,但天氣都濕冷,很多人並未能享受到假期的樂趣。我們該不該有這麼多和這麼長的長假,…
川普效應 新興市場掀資產拋售潮
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投資者正在世界各地新興市場拋售資產。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新一輪拋售從亞洲蔓延至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
揭開神祕「大外宣」計畫的面紗
從今年1、2月間開始,關於中國「大外宣」的新聞不絕於縷。這條消息的最早報導者是1月13日香港的《南華早報》。該消息稱,「…
新內閣不可重奏錯誤的七部曲
馬政府和劉內閣去年上任不久即犯了不少錯誤,當時我曾指出他們許多錯誤都是由七個問題所產生,即方向偏差、目標誇大、死守政見、草率行動、理論錯誤…
龜兔又賽跑了
小琦和美櫻是國中的同班同學也是好朋友,兩個人的學業成績都非常優異,常常不是分列前二名,便是並列第一。但巧妙的競爭,…
溫情滿人間
 1.    婚禮告吹 華裔女子改邀貧困孩童享宴席一場完美的婚禮是許多女孩的夢想,當夢想破碎時,…
宋祖英「國母」的國罵,誰聽?
攀著跟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關係才能在中國的演藝圈占上一席之地的宋祖英,被中國老百姓諷稱為「國母」(可不是宋慶齡那正經國母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