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迎接30万中国学生 教授挠头

国际学生每年给美国带来300亿美元的收入,而中国学生约占三分之一。
Thinkstock
第170期
余永

自2003年开始,大批中国学生涌入美国,接受美国的高等教育,同时为美国大学带来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源源不断的资金;中国学生的到来,也给美国教授的教学方式、学生融合带来了挑战。

美国之音报导,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统计,2014到2015年,美国共有近97万5,000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学生占31%,超过30万人。国际学生每年给美国带来300亿美元的收入,而中国学生约占三分之一,意味着中国留学生每年给美国带来近100亿美元的收入。

观察人士说,大批中国学生涌入美国,总体上看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美国大学改变了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开阔眼界。中国学生也给美国的课堂带来了不同的视角,还有丰厚的经费。

然而问题也不少:如何平衡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的比例、如何让国际学生更好地融入本土学生群体,以及教授们怎样应对课堂上的更多国际学生,这些都是美国大学和决策者需要面对的。

举例来说,中国学生人数的增加,让美国教授们不免挠头。纽约大学中国史教授丽贝卡‧卡尔(Rebacca Karl)表示,「很多中国学生来到美国之后仍然选择与中国相关的课程,他们没有做好接受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准备,不懂得甚么是批判性阅读和分析,并且学术英语水平不高。」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学生也不满意一些外国教授对他们的态度。曾在布朗大学学习公共政策的中国学生阎贝贝就谈到了这样的经历,「他知道你有问题,知道你课跟不上、论文写不好,也不会给你评论或者帮你改,就只是会给你一个B-,不给你好的成绩,也不会在你身上多花精力和时间。」

国际教育协会副总裁佩吉‧布卢门撒尔(Peggy Blumenthal)说,这是很多美国教授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中国学生需要主动去适应改变的现象。卡尔教授则表示,希望中国学生培养提出问题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多与其它同学交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蘇治芬帶領雲林走向農業首都
才剛走近會議室,就聽到這樣的對話:「縣長呢?」「剛剛不是到了嗎?」「縣長用車就停那裡,看來已經到啦!」「那她到底跑哪去了?」「巡視吧。」「…
趨勢報報
 愛因斯坦預言被證實!美國科研團隊測出重力波 美國「雷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2016年2月11日對外宣布,…
梅克爾無力回天 歐元區恐解體
隨著時間的流逝,歐債問題愈發難解。歐債關鍵的主宰者──德國總理梅克爾對於拆解歐盟的念頭終於有所鬆動。不過逝去的時機不再,…
膝關節:行銷是化妝術 不是救命仙丹
網路時代的工具越來越多元,也成為電影行銷的機會。然而,曾任記者,寫影評、觀察電影產業近20年的知名影評人「膝關節」卻認為:「…
紐約風華系列之三
山與海,總是阿丹的最愛。即使到了一般人印象中繽紛繁華的美國紐約,他還是喜歡「鬧中取靜」,往山裡去、往海裡去。 …
希臘欠債 德國派專人追逃漏稅
歐盟、國際貨幣基金和歐洲央行達成共識,將提供第二輪1,300億歐元的紓困資金給希臘。希臘雖然獲得歐洲聯盟協助解決財政上的燃眉之急,…
如何讓自己成為吸引人才的領導者
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才。微軟公司創辦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深知這個道理。有一次,比爾.蓋茲商請一位軟體專家加盟微軟,…
小城市太「拼爹」 大陸漂族逃回北上廣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指國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面臨巨大生活壓力,一線城市經濟和健康壓力遠高於其他城市,而小城市則需要「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