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桦回归养蜂世家 将蜂蜜从产地直送餐桌

陈冠桦辞去年薪百万的科技新贵工作,回家延续父亲的养蜂事业。
叶俊宏
第166期
刘佩绒
科技新贵陈冠桦放弃百万年薪,接手父亲的养蜂事业。他坚持不用药物,以天然草酸防治虫害;蜂蜜从产地直送餐桌,避免不肖盘商以合成蜜以假乱真。未来他计划与宜兰大学产学合作,往生技方面发展更多元的产品……

70年次、目前才三十出头的陈冠桦出身养蜂世家,但因从小经常被蜜蜂叮,长大后很排斥养蜂。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进入人人称羡的科技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然而,人生的道路往往不是按照自己设想的剧本走,而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2001年父亲过世后,母亲便一人承担销售蜂蜜的工作,终至积劳成疾,在医院住了一星期。孝顺的他心想,不能再让母亲这样劳累下去。几经考虑后,他毅然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回家延续父亲的养蜂事业。
 


陈冠桦出身养蜂世家,图为他的父亲(右)早期抓虎头蜂的装备。陈冠桦提供

 

陈冠桦全家福,后排右为他的母亲。陈冠桦提供

 

陈冠桦认为养蜂这个行业很特殊,如果做得起来,「那还蛮厉害的吧。」图为天然的蜂巢。叶俊宏摄影

 

孝顺+反骨》
辞去高薪工作继承家业

与陈冠桦初次相见,见他留着稍长的头发、戴着发箍,说话时脸上表情不多,果然就是典型的科技人模样,外表上看起来完全不像养蜂人。

陈冠桦的妹妹陈孟孟说,因为父亲走得早,作为兄长的人,自然会有一肩扛起家计的责任感。陈冠桦则自承,除了不忍母亲辛劳外,其实自己从小就比较反骨,不喜欢跟别人走一样的路。他笑着说:「我们家这个行业很特殊,如果我做得起来,那还蛮厉害的吧。」

家族从阿公开始,父亲、伯父都从事养蜂事业,养蜂对陈冠桦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我好像从小眼睛张开就知道蜜蜂这件事情。」尚在襁褓中时,母亲就背着他去蜂场工作,等到5、6岁时,就开始帮忙父亲了。

刚回来养蜂时,陈冠桦信心满满。一开始叔叔赞助他18箱蜜蜂,一开始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每周固定星期二才去看蜜蜂一次,结果18箱蜜蜂不幸得到传染病全军覆没。他这才惊觉蜜蜂是生物,状况千变万化,要随时观察,不能用固定的方式对待。他也发现,小时候帮父亲养蜂只是听话照做,不懂得其中原因,如今等于是要从头学起。

幸好家族中多的是养蜂专家,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请教。来年陈冠桦再向叔叔购买了14箱蜜蜂,重新来过。他用心照顾蜜蜂,并经常向长辈们求教,虚心学习下,逐渐掌握了蜜蜂的习性。

 

养蜂人检视蜜蜂的情况。叶俊宏摄影

 

陈冠桦到台中头汴坑采集蜂蜜。陈冠桦提供

 

不愿随波逐流》
坚持以天然草酸防治寄生虫

个性耿直的陈冠桦,不愿随波逐流去做不符合他价值观的事,因此吃了不少苦头。例如蜂蟹螨是常见的寄生虫,对蜜蜂幼虫伤害很大。初期养蜂时,经常为其所苦,长辈建议他用抗生药物处理,可是一旦用了药,就会有药物残留。他觉得这样做不对,坚持不用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蜜蜂一天天衰弱。

或许是天公疼憨人,因缘际会下,陈冠桦到宜兰大学进修生物生技,竟意外找到了解决办法。「念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有天然的东西可以预防蜜蜂生病。」但那又是另一个辛苦的开始。因为用药物很简单,放进蜂箱后只要定期更换就好,但是他选择用天然的草酸,就必须把蜂箱内的蜂片逐一拿出来喷洒。「那很费功夫,多数蜂农不愿意用。」

当时陈冠桦养了一百多箱蜜蜂,一整天下来也只能处理三十多箱,且三天必须喷一次。他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三个月之后,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蜜蜂果真在传染病频发之际安然无恙。

 


摆放在开花植物附近的蜂箱。陈冠桦提供

 

随蜜蜂逐花而居》
学会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养蜂是个特殊的行业,为了提供蜜蜂有花可采的环境,每年3月到5月龙眼、荔枝花开时,蜂农就必须像游牧民族一样,载着蜜蜂逐花而居。为了照顾蜜蜂,蜂农经常只能就地搭帐棚休息。

而每到一处不同的地方,蜂农就得和地主协商,让他们带着蜜蜂暂住一阵子。陈冠桦原本认为,蜜蜂能帮助作物授粉,理所当然会受到欢迎。但是对地主而言,蜂农毕竟是外人,让外人进入自己的土地自然有所顾忌。陈冠桦观察到长辈们前去和地主商量时,总是先递上一根烟,如此一来,之后的事情就好商量。

「有很多小动作是我们不懂的。以前我就是专心做事,不太管别人,但是我发现这样没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尤其养蜂这一行更是需要他人帮助,例如采蜜期间需要人手,蜂农之间就会换工,轮流帮彼此采蜜。这些经验让陈冠桦学到了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也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收集蜜蜂采回来的花蜜。陈冠桦提供

 

虽然家族三代都在养蜂,但是直到陈冠桦接手后,才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叶俊宏摄影

 

不愿真蜜蒙尘》
开设店面打开蜂蜜宅配之路

种种过程看在妹妹陈孟孟眼里,让她不由得佩服哥哥。因为养蜂不容易,除了会被蜜蜂叮以外,采蜜时非常辛苦,要抢时间把蜂箱里装满花蜜的蜂片一片片拿出来,又重又没办法休息。采蜜那几个月,陈冠桦的手臂几乎都处于麻痹状态。

采收回来的蜂蜜,一般蜂农多半全数卖给盘商,不需烦恼销售问题。但是陈冠桦却不这样想,「我不愿意被人家收购!」他坚决地说,目前市面上假蜜多过真蜜,就是有部分不肖盘商收购真蜜以后,加入大量果糖浆、人工香料与色素,制成合成蜜来以假乱真。

「我们辛苦养蜂采集的纯蜜,反而成为假蜜商人的原料, 这一点让我很不平衡。」陈冠桦对此耿耿于怀,希望从自己开始扭转这样的局面。

于是,他将自家生产的每一瓶蜂蜜都送交检验,达到国家标准之后,再想办法销售给消费者。虽然家族三代都在养蜂,但是直到陈冠桦接手后,才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蜂桦」。

有一年冬天,陈冠桦尝试到市集摆摊。曾经有一天,他吹了一整天的冷风,却只卖出一杯蜂蜜饮料。有时候甚至业绩挂零,连摆摊费用都赚不回来。这让他深受打击。

陈冠桦只好设法另辟客源。他将三峡山上自家的房子改装成店面,虽然地点偏远,幸好在观光路线上,假日时会有客人登门采买蜂蜜。由于货真价实,他经常碰到满意的客人询问他台北有没有店面?

虽然受到肯定,但也让他颇感无奈。因为蜂蜜的利润有限,而且还不算蜂农自身的薪资。如果要卖到台北,更不用说还得再多花一笔上架费用。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陈冠桦想了一个办法因应。他请客人留下联络方式,等新蜜产出时,便主动连系,然后每周找一天自己开车将蜂蜜宅配给客人,完全不收运费。

「我真正的收入是从这样开始的!」随着客户口耳相传,陈冠桦的客源也逐渐稳定。

 

目前蜜蜂专卖店与咖啡厅合而为一。叶俊宏摄影

 

咖啡厅内所有的餐点、饮品,都加入自家蜂蜜。叶俊宏摄影

 

咖啡厅天花板上的设计,是以蜂巢为概念的巧思。叶俊宏摄影

 

蜂蜜照烧松阪猪与冰热的蜂蜜拿铁,都可以品尝到纯蜂蜜的好味道。叶俊宏摄影

 

 

 

家人齐心努力》
蜂蜜从产地跃上咖啡厅与餐桌

2013年,妹妹陈孟孟与妹夫动念想开咖啡厅。与家人讨论之后,两人一起回家将房子改装,咖啡厅天花板上的设计,是以蜂巢为概念的巧思,左边墙面的柜子上摆设各式蜂蜜贩卖,右边则设为咖啡厅柜台。咖啡厅里所有的饮品与餐点,全部用自产的纯正蜂蜜取代糖品,成为他们的独家特色。

筹备期间,光是寻找最适合搭配蜂蜜的咖啡豆,从各种烘焙程度到不同产地,陈孟孟夫妇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开幕后,两人精心研发出的「蜂蜜拿铁」,成为店内最热门的饮品;曾经做日式料理的妹夫也专职负责研发适合以蜂蜜入菜的餐点,打造特色。

目前蜜蜂专卖店与咖啡厅合而为一,也许是客人感受到他们的用心,虽然地处偏远山区,在非假日的午后,出乎意料的,咖啡厅有一半以上的位子都坐满了客人。

「我们很喜欢养蜂这个行业,也很感谢我爸留给我们养蜂的基础,不但可以养家,也让我们全家人能够重新聚在一起,为同一件事而努力。」陈孟孟感性地说。

对于未来,还有许多理想的陈冠桦,计划与宜兰大学产学合作,往生技方面发展更多元的产品,「蜜蜂生产出来的原料是好东西,为甚么不把它极大化,让生产者可以得到合理的利润?」虽然才刚起步,但是在家人齐心努力下,相信陈冠桦距离实现梦想的日子,不会太远。

 

对于未来,还有许多理想的陈冠桦,计划与宜兰大学产学合作,往生技方面发展更多元的产品。叶俊宏摄影

 

陈冠桦小档案

现职:
蜂桦蜂蜜专卖店负责人蜂
蜜专卖店&咖啡店负责人
销售产品:
蜂蜜、蜂王乳、蜂花粉、蜂蜜醋、蜂蜜礼盒、蜂蜜抹酱等
学历:
龙华科技大学机械系毕业
宜兰大学生物资源学院硕士毕业
经历:
2005~2009年:尖点科技担任研发工程师
2009年:返回新北市三峡老家养蜂至今
2013年:成立蜂桦咖啡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媽媽魚安心超市 科技人用半導體精神賣魚
以媽媽為名,「媽媽魚安心超市」的目標在於提供消費者最新鮮、零汙染的魚貨。從漁船捕撈,上岸清洗、去鱗、去肚,六小時內急速冷凍,直送到店面銷售…
俄羅斯經濟大衰退 傳統年菜吃不起
俄羅斯正面臨經濟衰退,盧布在一年內貶值了20%,加上遭到歐美經濟制裁,在新年來臨之際,許多俄國民眾不但買不起禮物來慶祝,連傳統年菜「…
中國學生壓力大 初中一週上課六天半
考試多如牛毛,家庭作業沒完沒了,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特點。「應試教育」就是學生學習完全是為了考試。…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香港回憶錄之「考察承包」
(續前期)中國經濟改革,主要是改革國有企業,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其次是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
坐在父親肩上的第一名模
輕輕挽著父親的手,林志玲含笑走來。環抱著父親,鏡頭前兩人自在地相視而笑。2016年甫在台北開了名為「不同繁想」的個人畫展,…
追蹤一隻豬 竟然有185項用途
說到豬,通常大家只認為是人們的一種食物來源,但其實不僅止於此。一名作家因為好奇,想知道豬離開屠宰場以後都發生了甚麼事,…
柯一正順應自然 很多事情意外就成了
「我本來沒有要去參政,我認為我個性裡沒有這個部分。」導演柯一正溫和地說。他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畫滿樹屋,空閒的時間時常拿起筆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