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为何要电视辩论

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9月16日的第二场电视辩论会吸引了2,300万人观看,创下CNN历史最高收视率。
Getty Images
第161期
穆笑晨

距离2016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还有一年多,选战已经以电视辩论的方式拉开帷幕,隆重登场。

8月6日由福斯电视(FOX)主办的首场辩论,以及9月16日由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主办的第二场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辩论,都吸引了2,300万人观看,创下CNN历史最高收视率,以及体育比赛之外的最高收视率。

此外,总统选举辩论委员会9月23日宣布了2016美国总统与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地点为老牌辩论场地华盛顿大学、莱特州立大学、朗伍德大学和内华达大学。

为甚么美国人如此重视辩论?在总统大选这一国家头等大事上,为何采用辩论方式定江山?为甚么辩论场地设在大学?

观看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辩论比看选美赛更精采。参选人站一排,都是各方英豪、一方之霸,包括前州长、参议员、地产大亨、前惠普CEO、律师、医生等人,均非等闲之辈。民众在脸书上提问,主持人挑出最一针见血的问题发问,每个人只能讲一分钟,若有人质疑,可答辩半分钟。

有2,300万考官同时面试的「求职」现场着实火爆。时间极其有限、问题尖锐棘手、对手伺机而动,还要展示政治智慧、个人魅力来拉到选票。究竟是绊倒在白宫门前?还是抓住华山论剑时机问鼎总统大位?处处都是看点。

 

高效率巨型客厅 全民参与思辨

1980年大选期间,卡特的谋士在备忘录里写道:「电视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言语争执,而是让公民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应对手法有所比较。」时至今日,这一观点已成为选前辩论的基础。选前辩论形式也日趋正规化,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及其利弊呈现在公众面前,为全国公民参与思考,理性、公正、平和地选择与判断国家大事提供了条件。

电视将总统候选人辩论带入一个相当于有几千万人的巨型客厅,极其经济有效率,除了电视辩论,再也找不到同时影响那么多人的场合。若依靠广告、邮件,或逐一打电话给选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

美国人曾经担心,这种选前辩论是否导致政党、国家的消弱与分裂。事实上,面对全民公开、充分的讨论,对美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益处,成为全球的一道风景线,其它民主国家也纷纷效仿。

在美国历史上,有些选举辩论冗长、沉闷,还夹杂着语言暴力。但候选人之间互相揭短,却可让选民认识一件事的各个层面、一个人的全貌。尽管激辩过程看来不够庄重,但值得庆幸的是,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敢站在那里。英国一项调查显示,英国最害怕的事物当中,死亡名列第四,公开演讲名列第三(第一、二名是失去亲人与被活埋)。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进行公开电视辩论,否则公开电视辩论一定荣登榜首。参选者战胜了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至少他们是勇敢的。

此外,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最真实。在紧要关头,冲口而出的往往是心底的想法。在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中,最善于掩盖的人也难免露出马脚。

 

临场反应体现真实想法

有人抨击竞选电视辩论空洞、吵闹、娱乐化。的确,电视辩论已不像当初那般死板,简直是总统选举过程中最具张力、最有观赏性的环节。为了争取选民,总统候选人对于自身形象更加重视,从服装、发型、化妆、手势、眼神到幽默笑料,全都精心准备,不亚于百老汇的首演之夜。这些问鼎总统大位的人们,从40到75岁不等,在台下已练了数十年功,在台上才得到5分钟,怎能不想方设法吸引大众的目光?

其实,对于选票投给谁,大多数美国人心里有数,看电视辩论只是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的选择,但是,对于那些摇摆不定的「中间选民」却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美国人将2016美国总统与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地点设在大学,目的是与优秀的大学、学生以及小区合作,将总统大选推向全国。不久的将来,国家将由这些大学毕业生执掌,他们必须早日关心国家大事,并参与进去。

 

生活无处不辩论

在现代生活中,辩论无处不在。辩论需要读书、记录、思考,这都是深度学习和专题分析的过程。

1.    在学业中,辩论技能可以帮助分析总结、巩固知识。 2.    在生活中,它有助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跳出框外、理性分析,避免情绪化;它能让人敢于站出来为自己立场辩护,不是一味充当受气包。 3.    在工作中,它能让人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利弊、制定策略。 4.    在职业生涯中,它能帮人顺利通过职场面试,争取到升职、加薪机会。

美国人重视辩论,国家头等大事也要用辩论方式定夺。印度裔比华裔在美国更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度裔的辩论能力更强,因此,在子女教育上,华人应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与辩论能力。

台湾同样总统大选在即,公开电视辩论虽不如美国盛大,但也同样值得期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了解會員分眾 電商績效再突破
書名:電商經營100問:業界最完整,一次搞懂打造品牌、架設官網、網路行銷、獲利技法、跨境電商……讓營業額飆漲的網店祕笈 作者:…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二)
我們在上一期中談到,不少台灣年輕人有「職涯晚熟」的情形。也就是說,他們直到臨出校門之前,或者還弄不清楚自己的個人興趣、價值觀、…
沒有「宗教」的日本可否是樣板?
《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說他寫該書的起因是,一位比利時法學家對日本「沒有宗教」很吃驚,問道:「沒有宗教?那麼你們怎麼傳授道德知識?」…
西方學者對中國大饑荒的五點新發現
沒法為「毛主義」找到藉口---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國發生的那場大饑荒,造成了幾千萬人死亡。但由於中共封鎖新聞和歷史資料,…
東海推廣部 穩坐中區第一
近年來台灣的私立大學面對社會少子化的衝擊,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至於落敗,極力嘗試擴大財源。而針對一般社會人士設立的「推廣教育部」,…
2009十大網路事件
1. 最紅網路明星 蘇珊大嬸竄紅 復興美聲唱法 2009年網路上最紅的「明星」,可能非「蘇珊大嬸」莫屬。…
媲美麥當勞的鬍鬚張
甚麼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傳統美食?一碗熱騰騰的香Q白米飯,淋上富含膠質的魯肉汁,滿滿的感動油然而生!是的,簡單卻讓人齒頰留香、…
綠色的長詩
茫茫大漠,抒寫著一首綠色的長詩。 如春暉之生動,如流泉之清新,如碧荷之芬芳,如醇醪之醉人...... 石河子--濃綠掩映的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