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妳为何愈来愈不快乐?

数据显示,现在欧美国家的女性,普遍都比1970年代时还不快乐。
Thinkstock
第149期
樊家忠
作者为台湾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在《看》杂志上一期的文章中,我曾跟读者们介绍过去几十年来在许多西方高所得国家中,男女在劳动市场的就业率跟薪资水平上的差异都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以美国为例,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从1950年的33%增加到2000年的74%(图一中的绿色方块),跟男性的差别从61个百分点降到12个百分点。同时,女性平均薪资相对男性平均薪资的比例,从1960年代的大约60%上升到2000年代的大约77%。

 


图一:美国1950-2000年代男性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变化图 

 

图二:美国1970年以来25-32岁男女完成大学教育比例趋势图

 

女性处境的改善并不是只体现在劳动市场而已,在教育与婚姻这两个面向也是。图二是美国从1970年以来25-32岁的人口中女性与男性完成大学教育者的比例。女性不但从1970年的12%以来一路增加到2013年的38%(绿色线),更在1990年代超越男性(棕色线),显示女性受教育机会已经不再少于男性。在同一个时期,单身女性的比例也大幅增加,生育率大幅下降,已婚女性的就业率增加,女性从事家务的时间大幅减少。


所有的这些趋势都表示了女性受到传统价值的束缚愈来愈少,享有的各项自由愈来愈多。但吊诡的是,大量的实证数据显示女性并没有变得比较快乐。


欧美女性愈来愈不快乐


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Stevenson和Wolfers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追踪了美国1970年代到现在的数据,发现平均而言女性变得比较不快乐。他们用的资料来自于美国的「综合社会调查」(General Social Surveys),其中有一个问题询问每一个受访者自我评量的快乐程度是:非常快乐、普通快乐、还是不太快乐?他们发现不论是女性的平均快乐程度还是相对于男性的快乐程度,2000年代的女性都比1970年代更不快乐。


此后,经济学家们发现,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欧洲的女性。除了德国之外,普遍欧洲高所得国家的女性现在都比1970年代更不快乐。


因为单亲妈妈愈来愈多吗?


有研究者猜测,并不是因为女性普遍地变成比较不快乐,而是因为某些特殊的族群,例如单亲妈妈的比例愈来愈多的关系。单亲妈妈因为需要单独面对生活各方面的困难,所以成为特别不快乐的族群。同时,由于单亲爸爸的比例一直非常低,所以男性的平均值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不过,Stevenson和Wolfers发现资料并不支持这样的假设。他们发现变得比较不快乐的女性并不集中在单亲妈妈这个族群,而是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女性们。


因为事业家庭两头烧?


另一个普遍的猜测是现代女性必须兼顾事业与家庭,疲于奔命的结果就是休闲时间受到挤压、生活压力升高,因此更不快乐。但这个听起来非常合理的假说也没有得到Stevenson和Wolfers所用资料的支持,因为两位研究者发现并不是只有职业妇女变得更不快乐,家庭主妇和没有孩子的女性也同样变得更不快乐。


关于这一点,另外两位经济学家Lative和Stutzer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他们同样利用美国资料发现,如果一个小区中支持男女平权的人比例愈高,生活在该小区中的女性就愈不快乐。他们认为这是「社会期待」对于女性形成的压力:如果一个女性选择做家庭主妇,她会面临来自社会的眼光,因为社会期待她们成为不受传统性别角色束缚的「进步的女性」。


女人的要求提高了?


Stevenson和Wolfers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们认为女性的整体福利在过去三、四十年以来其实是提高了,但当她们在评价自己快不快乐的时候,现在比过去的「参考标准」更高了。在2000年代,更多的女性在评估自己的快乐程度时,其实是拿男性作为参考标准。而在1970年代,更多的女性是拿自己跟其它的女性做比较。


这样的诠释尽管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却凸显了一个根本的困难:快乐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其高低随着参考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要比较不同人(或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点)的快乐程度,首先必须保证比较的对象都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准。


除了工时长短,喜不喜欢也重要


Aguiar和Hurst两位经济学家直接利用非常详细的个人时间运用调查数据(Time Use Survey),来比较男性与女性在过去几十年来职场工作与家庭工作的时间分配变化。他们发现从1965年到2003年,男性每周的职场工作时间下降了11.5小时,但在家庭工作(家务、照顾小孩、园艺等)上所花的时间增加了3.9小时。同一个时期内,女性每周的职场工作时间增加了6.2小时,而家庭工作时间则大幅减少了12.6小时。总合算来,女性的总工作时数的减少幅度较小,这或许提供了女性相对男性而言变得更不快乐的一个解释。


美国的经济学家Krueger则认为,工作时间的长短虽然会影响快乐程度,但可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这些工作的喜好程度。尤其,人的偏好不同,有些人比较喜欢职场工作,另外一些人比较喜欢做家务。为了探讨这个面向,他直接研究男女性对于自己职场工作与家庭工作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男性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间(不论是从事职场工作还是家庭工作)比以前少,但这样的减少并没有发生在女性身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黃泰吉和廖德蘭以"空手道"引領921災區孩子迎向朝陽
「國姓空手道隊」寫下台灣空手道史輝煌的一頁,其光彩背後所蘊含的故事煜煜生輝、溫暖感人。而黃泰吉與廖德蘭兩位教練,放棄優渥生活,…
「鳳姐」逛紐約大觀園 引爆熱議
在中國擁有550多萬微博粉絲的網路紅人「鳳姐」羅玉鳳,日前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談論了她在美國和中國的生活體驗和對比思考。…
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下)
旅程中,問路,是家常便飯。 ▲馬公市鐵線里公共藝術造景。劉惠宜攝影 「阿婆,請問一下,聽說這裡是景點,請問是要看甚麼?」…
反送中運動彰顯自由價值
今年8月底在法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中,各國領導人曾就香港議題發表聲明,重申《中英聯合聲明》的存在與重要性,支持香港自治,…
第廿七章 面對真相
妳的確看出問題了,很少人關心這個問題。雖然有人大聲疾呼,但是沒有人在乎。如果主事當政的人不拿出辦法,甚至助長了這個問題的惡化,…
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上)
澎湖之旅,是我首次採用摩托車旅行。對一個中年大媽的體力來講,實屬不易。 「在澎湖,你租摩托車,比轎車便宜很多,又好停車,…
中國千萬富豪 2015 破百萬人
中國大陸招商銀行和貝恩(Bain)諮詢公司近日聯合發布《2015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4年末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達1,…
中港台移民 去年9.6萬人獲美綠卡
追求「美國夢」一直是不少華人的夢想。有人為了追求更好的就業機會,有人希望追尋更好的生活品質,有人為了逃避迫害、呼吸自由的空氣。雖然動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