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消费热,中国消费力道跟着热?

中共国庆「十一」黄金周假期期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创下历史新高。是否就此可认定中国居民消费状况很乐观?
中共国庆「十一」黄金周假期期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创下历史新高。是否就此可认定中国居民消费状况很乐观?
Getty Images
第48期
宋浩

日前中共官方媒体大肆宣扬「十一」黄金周假期期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创下5,700亿元人民币(约合83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日均零售额比去年同期成长约18%。但这看似亮丽的统计数字,是否真的就表示中国百姓的内需消费力道大为增加呢?

中国「消费」来自何人?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在10月9日刊登一篇相当值得省思的评论文章,题为〈黄金周掩盖了居民消费的疲弱〉。

该文首先指出,「黄金周似乎对扩大消费有积极的作用。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火爆掩盖了中国居民消费依然疲弱的事实。不能仅仅凭借黄金周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大幅增长,就认定居民消费状况很乐观,就得出黄金周有利于扩大消费、甚至中国消费不足被夸大的结论。」

该文分析,外界经常讨论的「中国消费不足」是指一般百姓居民的消费不足。因为中国一般百姓由于收入偏低,没有太多的余钱可用作额外消费;加上大环境的高失业状态,使得许多百姓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难以期待他们能有充裕的可支配收入。

并且,所谓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其实还包含着销售给「政府」和「企业」的消费品金额。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在今年二季度的报告中指出,政府与企业合起来便占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中的66%。换言之,居民消费仅有34%,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因此,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字的解读,不能只是盲目地从「总金额」数字来看,而要更细致地查探这份数字当中的政府、企业与民间组成比例。

黄金周真的有「黄金」?

此外,文章中也引述多项统计数据指出,目前中国境内经济仍延续着过去「国富民穷」、「高投资低消费」的两大特征。因此,高投资也很可能意味着社会消费品多数是流入企业当中,而非一般百姓。并且,「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测算,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但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不到9%。」显示居民消费依然处于不足状态。

该文最后也做出相当中肯而剀切的建言,政府「不能从黄金周期间社会品零售额的数据就武断地得出黄金周会有力拉动消费的结论,因为即使通过放长假拉动了居民的额外消费也相当于竭泽而渔,未来需要通过做大『收入』大饼、增加居民收入来拉动消费,而不是把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从银行里赶出来增加消费。」

其实,不必媒体或政府机关赘言甚么,相信身在中国的民众亲身的感受是最真实而鲜明的证据。

众所周知,真正观察经济是否复苏、好转,光看GDP数字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可能是政府扔钱救市的短期药效反应,也涉及中共各级政府GDP数字造假等问题),还得兼顾实际就业状况(失业率)、国民所得、可支配所得(即税后所得)以及实际消费结构情况等因素,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

然而,这回中共官方透过各媒体与政府单位积极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创新高」的大菜,但却避谈这份数据背后的政府、企业与民间消费结构比例分布,也未提及究竟是哪些人去做了这些消费等细节,因此外界也对此解读认为中共再度「报喜不报忧」、「营造形势一片大好」的成分居多,而非真正找到改善经济与国民所得收入与消费生活的良方。

十一后,中国未来大预测

此外,中共在中国土地上建政60年,全球对此都甚为关注。美国《时代》杂志日前邀请在中国社科院访问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撰文,简要回顾中共建政60年的历史。

沈大伟分析中国的未来局势时,指出部分中国的史学家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出现多项朝代衰亡的征兆,诸如:政府贪腐严重、社会民心不满(特别以都市外地区为最)、中共独裁政体带来诸多弊病、以及国家穷兵黩武衍生不良影响。

文中也提及,多位当代中国研究专家也纷纷分析,目前的中共政权已经相当脆弱,并且整个国家政治体系已经过度僵化,难以自我革新来因应社会与民心的变迁。同时,国际上许多经济学家对于中国近年来的高经济成长局势究竟还能维持多久,也感到相当质疑。

沈大伟个人虽认为,中国经历60年来的动荡与各种国内外变局、应已有某种程度的调适与应变能力。但他的结语是:「中国仍将持续是个充满复杂与矛盾的国家,所有的中国观察家与中国人都将难以准确预测他的未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重看《真善美》──深思台灣與奧地利的相似處
拿出《真善美》這部老片重新觀賞,不禁回想起十年前的秋天,我在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客旅的那三個月。在薩爾茲堡的舊城內,…
88水災重演 甘肅爆發超大土石流
台灣88水災屆滿一週年,高雄縣小林村滅村的驚恐未去,水土保持、災民安頓問題「餘波猶存」之際,又一波「似曾相似」的天災突然襲擊。只不過,…
傾心
清晨微明的夢境裡望見儒雅的身影他的一顰一笑奪走我全部的專注威脅著身心的自主 他是深沉的海洋飽含驚奇誘使我走向未知的狂喜…
訂閱集資 媒體產業的救命符?
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推展以及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傳統媒體,尤其是大型實體媒體如報紙、電視,近年來被網路搜尋巨擘或社交媒體的一波波攻勢,…
《獨立特派員》 「抗權勢、說真話」的媒體清流
去年3月,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技正楊明玉,在執行專案檢驗食品是否含安非他命與西藥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受檢的益生菌有異常訊號。…
善舉得善果 - 無私付出,終享甜美果實!
練了一上午的空手道,飢腸轆轆的孩子們陸續回到旭光高中附近的住處,迫不及待地湧進設備簡陋的廚房。揮汗如雨的「掌廚」彭雲琳,…
高通膨下的經營策略
今年國際經濟情勢處於多事之秋。首先,美國次貸風暴讓美國的國內經濟挨了一記重拳,特別是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受傷最重。…
台北文青的新聖地 閱樂書店
 從年初到現在,要說文化圈討論熱度最高、最火紅的書店,非「閱樂書店」莫屬。這家位於信義區松山文創園區內的新興書店,附近有兩家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