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总编炒名嘴 一波接一波

1月底,超过三百位《明报》员工、专栏作家及学界、教育界、民主派政党议员身穿黑衣出席「雨来伞挡、撑明报 撑新闻自由」集会。
潘在殊
第141期
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作为香港核心价值之一的新闻自由,每年都不乏相关新闻,因为「收紧」是必然趋势。但是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因为继去年香港特区政府拒绝发牌给香港电视之后,新的年度甫开始,就冒出《明报》撤换总编辑的风波,接着是商业电台恶炒名主持李慧玲的风波。香港新闻自由之受打压。可谓一波接一波。

明报的「亚洲价值观」?

由于《明报》号称是「知识分子报纸」,因此虽然销量没有进入三甲(前三名),但还是有其一定的影响力,还曾多年荣获最有公信力的报纸。然而随着香港媒体被中共所渗透,整体的公信力都下降,那么即使在香港最有公信力,也与以前的公信力有相当差距了。

根据我的观察,《明报》对香港核心价值的坚持,对中国人权的关注,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报导中国的负面新闻方面,已经有些自律,内容少,版面小。最糟糕的是国际新闻与评论,跟随中国的民族主义调子起舞,尤其在中日与中美关系方面,为独裁者张目;还包括宣扬中国军方的穷兵黩武。

但是因为离开「喉舌」还有一段距离,自然不是党所乐意见到的。加上今年香港的政制方案可能出炉,又面对占领中环的威胁,所以中方对舆论保驾的需求孔急,才突然出现换老总风波。

事件一爆发,《明报》内部以及其它媒体的相继报导,替换现任总编辑刘进图的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锺天祥。《明报》老板张晓卿是大马人,重用大马人可以更得心应手,似乎有他的道理;然而《明报》是香港报纸,总编辑是不了解香港的外地人,而且是不同的办报风格,《明报》能否连接上香港的地气,就很有问题了。何况,不论马来西亚人,还是新加坡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始终与香港人不同,喜怒哀乐也不同,能把《明报》办好?

其实,就在张晓卿近20年前收购《明报》时,人们就有这个疑问,可是只要老板不过问编务,维持编辑自主,那么《明报》还可以继续维持以前的立场与方针;然而现在换总编辑,那就不是一般的干预,新总编辑将代表老板「每事问」了。这才引起该报员工与香港市民的强烈反弹。

触发这次风波的,起初说法是因为《明报》把香港电视的发牌风波做得太大,引发某董事的不满。不过看来,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因为香港电视不会重要到须更换总编辑。后来又有说法,是老板前些年倒向薄熙来、周永康一边,因此要将功补过。当然这些都是坊间的说法,真正原因只有老板自己知道。

其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张晓卿的企业就受到很大冲击,当时中国已经出手相助,所以欠了中共很大人情。如今张家的企业在中国部署进一步的扩张,怎么可能不与中国搞好关系?投资《明报》并不是做善事,或者基于普世价值的理念,甚至还可能是要推展当时得令的「亚洲价值观」。总之,这是一盘生意,因此演变到今天的更换总编辑,也是必然趋势。

因此虽然报社员工的抗议,外界的声援,总是抵不住老板发财心切的心情,1月20日决定委任前总编辑张健波代理总编辑作为缓兵之计之后,2月10日就宣布由锺天祥出任首席执行总编辑,这是「因人设事」,作为过度到总编辑的职位,相信过度时间不会太长。

香港「名嘴」相继被封

就在第二天,商台的名主持李慧玲被粗暴解雇。这天黄昏5点多,商台秘书致电李慧玲,通知她已经被实时终止合约,叫她不用返回商台,并会派员收拾她的物件;商台同时贴出有关终止合约的通告。

3个月以前,李慧玲在商台主持《在晴朗的一天出发》,是一个很受市民欢迎的节目。但是因为出言犀利,老共(中联办)与老狼(特首梁振英)都很不满意,早有废掉她的说法。商台是商业机构,它的软肋在于发不发给它牌照由政府决定,因此不能太得罪政府。2003年,就因为面临2004年的立法会选举,就以发牌照作为威胁,炒掉了郑经翰与黄毓民两个名嘴,虽然他们的收听率高居榜首。

前年特首选举时,候选人之一的唐英年就揭露,这是当时身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的馊主意。但是因为唐英年泄密,被土共指责为卖国的「叛徒」。这次梁振英贵为特首,即使自己不出面,也有狗腿子帮他出招。

于是3个月前,李慧玲从《在晴朗的一天出发》被调到主持《左右大局》,这是警告了;但是她没有屈服,仍然严厉批判当权者,在《明报》撤换总编辑问题上,她也积极声援,触犯了整个权贵集团要收服香港媒体的战略部署。因此在《明报》宣布「新人新事」后,不让李慧玲继续有地方出声而坏了大事,就成为这伙权贵集团的共识,才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人事。

当夜,就有100多位民众聚集到商台门口抗议,举行烛光集会,哀悼商台已死。李慧玲本人也不断爆出事前已有与她关系不错的「梁振英身边人」的好意警告,以及商台内部对他的紧盯。即使建制内的自由党也觉得这做法太过分,要求立法会跟进事件。公民党立法会议员、媒体出身的毛孟静更希望立法会引用特权法调查李慧玲被实时终止合约,以及政府涉嫌政治干预商业电台编辑自主的事件。

香港记者协会则展开「反灭声行动」进行反击,约60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系师生连夜赶制数千条蓝丝带,在2月16日晨曦时分派给由渣打银行主办的6,600名马拉松跑手,声援李慧玲,支持言论自由。记协还将于2月23日举行反灭声大游行。

但是面对中共与土共的恶霸行径,事情看来很难挽回。但是就如郑经翰、黄毓民被「封咪」(封麦克风)后,出现李慧玲的新一代名嘴,在李慧玲被封以后,相信还会有新名嘴出现。因为新闻自由是香港人的核心价值,香港人一定会为之奋斗下去,生生不息。

香港新闻自由 两制迈向一制

除了这两个大风波,媒体的小风波可说不断。在《明报》换老总以前,《信报》也换了老总。前年特首选举时,《信报》反对梁振英,中联办已经有人打电话警告了。除了换老总,对专栏作者也做诸多限制,以致前老板林行止有「不如封笔」的感叹。后来,给予他与前总编辑练乙铮享有特殊的自由「空间」。

免费报纸《am730》的创办人施永青在《明报》换老总事件后,也披露因为他们的编采立场而被中资抽广告,导致盈利大跌。这点,壹传媒当然最有体验,老板黎智英形容很难估计抽广告带来的损失,数年前曾试过被抽走广告,当时粗略计算损失「应该超过2亿」(约7亿多台币)。对于为何被抽广告打压,黎智英表示:是政治压力,还是得罪人,他不知道。

总部在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2月12日公布2014年全球新闻自由度报告,香港排第61位,比去年下跌3位,但是香港在12年内,排名下跌了43位。原因当然是九七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两制迈向一制;中国在180个国家或地区排名中倒数第6,自然让香港一起沉沦。其实何止香港?这是「大中华新闻圈」普遍出现的问题。报告批评中国以其经济实力对港、澳、台媒体的独立性施加影响。所以台湾也倒退3位排名第50。

台湾还没有成为中国一部分,何以如此?说明在马英九总统领导下,也正在「香港化」。在最近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访问中国时,共产党的黑手进一步伸进陆委会,禁止《苹果日报》等媒体的记者随行,马英九居然吞下这个苦果,表现比在中共统治下的香港市民还要驯服,进一步敲响了台湾新闻自由的警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世界冠軍選手 腳踏MIT自行車
自2005年起,美利達自行車首度入選「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前20大,至2007年,美利達品牌價值已經高達台幣30億元。單靠兩個輪子、…
農村時代的印記 雲林北港的牛墟市集
北港大橋下的「牛墟市集」聞名全台,文獻記載從清末年間即聚市,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以前牛墟是交易牛隻的場所,天未亮時,…
從預熱到交貨 時程規劃決定群眾募資成敗
群眾募資在台灣風行多年,如何執行,時機點很重要。提案人要思考預熱期、專案推出前期、專案發表後的平坦期、出貨期等四個期程,要完成哪些事。…
台灣人發深夜文想回台工作
隨著這幾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持續下跌、中美貿易戰不斷延燒、外資出走中國大陸,台商逐漸回流,不少到大陸工作的台灣人紛紛回台工作。  …
那一天早晨在眷村
近日「眷村」成為熱門話題,這得歸功於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把早年眷村生活的甘苦及濃濃的人情味刻畫入微,鮮明了許多人模糊的記憶。…
鍥而不捨,金石可虧
這幾天朋友們都在討論著,想要捐款給四川大地震的災民,但是又懷疑這些捐款與物資能否到達災民的手中,因此進退兩難,心裡很難受。…
俄羅斯焚燒中國貨 中商孤立無援
俄羅斯近日開始銷毀莫斯科切爾基佐沃大市場在2009年夏天關閉時查抄扣押的中國商人貨物。俄官方稱,這些商品質量低劣,污染生態。據悉,…
溫家寶造訪信訪局 成「麻煩製造者」
每年的重要節日,中共領導人都要到基層和民間進行所謂的走訪、慰問,以示體恤民情。今年1月底中國傳統新年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