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專題報導

六四20周年前夕 赵紫阳秘录问世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大批解放军奉令进城镇压。
Getty Images
第38期
周平沙

「6月3日夜,我正同家人在院里乘凉,听到街上有密集的枪声。一场举世震惊的悲剧终于未能避免地发生了。」带着浓浓的河南口音,声音低沉沧桑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生前秘密录音,在「六四天安门事件」届满20周年的前夕正式与世人面对面遥想当年......

赵紫阳──不做镇压学生的总书记

20年前,天安门广场的一场腥风血雨,在邓小平等中共元老们下令「不准谈论」之后在中国「凭空消失」,现今一代的大陆青年,几乎对六四一无所知。而赵紫阳逝世四年后的今天,他以独特的方式留下了「六四官方证据」,通告世界「六四真相」,令全世界震惊。

在1989年天安门民主学生运动的时候,赵紫阳由于同情学生运动,被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以及其他党内元老解除了职务。被迫下台的赵紫阳被软禁家中长达16年,直到2005年过世为止。软禁期间,赵紫阳秘密录制了38卷录音磁带,为历史见证。他的友人在他死后辗转把录音带带出了海外。

赵紫阳回忆录英文版「PRISONER OF THE STATES-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国家的囚徒──赵紫阳的秘密日志》)5月初已由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改革历程》将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于5月底出版。

赵紫阳的回忆录详细讲述了中共高层对八九民运的决策,包括当年邓小平在闭门会议上称学生运动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动乱」的内部批示,后来,这项批示被李鹏、陈希同等人私下在《人民日报》上注销,这篇4.26 社论激化民众情绪,令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难以实现。

赵紫阳录音如此说道:「当时说学潮是一场有领导、有计划、有预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 』的政治斗争。现在可以问一下,究竟是甚么人在领导?如何计划,如何预谋的?有哪些材料能够说明这一点?还说党内有黑手,黑手是谁呀?第二,说这场动乱的目的是要颠覆共和国,推翻共产党,这方面又有甚么材料?我当时就说过,多数人是要我们改正错误,而不是要根本上推翻我们的制度。这么多年过去了,审讯中得到甚么材料?究竟是我说得对还是他们说得对?」

当时赵紫阳呼吁冷静克制,用民主法制原则化解问题,他的努力却在1989年5月17日的一场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被邓小平的决策打碎了,书中回忆当时的邓小平谈话:「形势发展证实4.26社论的判断是正确的,学生游行无法消退是党的内部问题,就是赵紫阳的5.4 讲话。现在要避免局势失控已经无路可退,决定就是军队开进北京戒严。」

赵紫阳回忆当时心情说:「我告诉自己,无论发生甚么,将不能成为用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回家后,他叫秘书鲍彤为他拟下辞职信,不过,这封辞职信后来在杨尚昆的劝说下收回。

曾任赵紫阳幕僚的鲍彤指出,这本书除了披露20年前中国领导阶层决定镇压民运的秘辛,也证明推动中国改革的是赵紫阳,而不是官方所说的邓小平。录音内容显示,赵紫阳认为,邓小平所讲的民主都是空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共产党的专政。

赵紫阳说:「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实行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的文明,还必须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政治制度。不然的话,这个国家就不可能使它的市场经济成为健康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实现现代的法治社会。就会像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出现权力市场化,社会腐败成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

「现在回想起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在不容易,阻力很大,顾虑很多,很多无名恐惧,给要做这些事的人带了很多帽子。」

「而反自由化以来,一些老人们劲头很大,极左势力也很大,想要整很多人。邓小平一向主张对党内一些搞自由化的人作出严肃处理。」

赵紫阳无限感慨却义正辞严的吐露他对镇压学生的心态:「六四悲剧三年后,我记下了这些材料,这场悲剧已经过去好多年了。这场风波的积极分子,除少数人逃出国外,大部分人被抓、被判、被反复审问。情况现在应当是非常清楚了,......将『六四』定性为反革命暴乱,能不能站得住脚?学生一直是守秩序的,不少材料说明,在解放军遭到围攻时,许多地方反而是学生来保护解放军。大量市民阻拦解放军进城,究竟是为了甚么?是要推翻共和国吗?」

压不垮的玫瑰

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共改革派官员的前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为赵紫阳回忆录中文版《改革历程》作序时说,他是当年为赵紫阳录音的四名退休官员之一。

现在是《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的杜导正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过去20年来,境外出版了十几种有关赵紫阳或者六四的访谈记,但这本依照赵紫阳谈话录音原原本本形成的书,无论在完整性方面,深刻性方面,特别是本人认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方面,无疑都是别的任何有关书籍所不可比拟的」。

《炎黄春秋》杂志曾因多次发表改革派文章以及为赵紫阳说话而受到中共党内保守派和极左实力的攻击和整肃。

当时因六四事件被撤职并坐牢7年的赵紫阳前政治秘书鲍彤,目前仍住在北京。他表示,是他和中共党内其他自由派领袖合力把赵紫阳的回忆录音带偷偷送到海外,再由鲍彤之子鲍朴及儿媳妇负责英译和出版。

日前赵紫阳的录音被媒体大量曝光,有不少人担心鲍彤会遭受当局施以压力,但他却处之泰然,他说:「我想不应该给我甚么压力,我想出版赵紫阳的书,也就是中共前总书记的书,这是正大光明的。就像江泽民的书在市场上流行一样,赵紫阳的书和江泽民的书应该可以比较,到底谁说的真话,谁说的假话,我想大家都可以做评判。」

鲍彤说,本书将引发外界对六四事件的讨论。

天安门广场没有死一个人?

20年来,中共政权依旧拒绝承认「六四」过错。曾经亲历中共「六四」屠杀的著名法学家袁红冰教授接受媒体专访时讲述了他在六四屠城之夜的亲身经历:「89年六四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大学任教,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的一个教师,当时我发起组建了北京大学教师后援团来支持学生的民主运动,......6月3号的晚上,整个夜里我都在长安街上,我所处的位置就是西长安街上,从木樨地往东一点一直到六部口一带,在那一个晚上我救了很多的受伤的人,我的衬衣都被伤者的鲜血浸透了。」

「我亲眼看到一个穿着白裙子的女学生从我身边跑过的时候被一颗子弹打飞了,摔倒在地上。我亲眼看见坦克车从一个学生的身上压过去以后,那个学生只剩下两个胳膊,两只手还攥着一个旗帜。整个那天晚上是血流成河,而且我是亲身经历的人,所以那些所谓的六四在天安门广场没有死一个人,纯粹是为暴政粉饰的无耻的谎言。」

中共官方媒体新华社前新闻部主任张万舒不久前在香港出版了《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一书,揭开六四事件起始至军队镇压的内幕消息。

6月3号晚间,张万舒收到前线记者报告军队开进木樨地,军队终于开枪,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痛苦地说:「今夜,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张万舒在该书最后一章「军人笔下的真相」中记载了,包括中央军委从5大军区调集10个军,沿6条线路向天安门广场开进、以及两个军化装进城:

「从戒严将军及士兵亲自写的书《戒严一日》,披露调动10万兵力入城过程。89年5月17日,政治局常委会在邓小平家召开会议,决定派军戒严,中央军委从北京、沈阳、济南、广州及南京五大军区调动十个集团军的兵力,由6条路线进军北京城。而各路大军却被群众、学生围堵在北京郊县各地。6月2日,27军及65军奉命化装进城,有的穿上港式衫、健美裤进驻人民大会堂。」

张万舒在八九民运期间正好担任新华社国内新闻部主任,直接负责处理新华社驻全国各地记者现场发回的第一手报导,并与中共高层有密切接触。《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杨继绳当年也是新华社记者。他对美国之音说,张万舒掌握第一手资料,绝对有权利叙述六四事件的经历,其真实性无庸置疑。「他每天晚上都参加新华社领导小组的讨论。」杨继绳说。

年过七旬的张万舒在香港出版的《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是以每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1989年4月14日至6月10日中国的情况。

对于六四屠城,官方的说词是:天安门广场上没有死一个人!

当时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谭云鹤宣称,六四事件中死亡人数有727人,其中学生和群众死亡713人,军队死亡14人。但是中国红十字会的纪录是2,700人。

对于死亡数字的出入,张万舒在书中说:「尽管死亡数字没有海外传媒估计的那么多,特别是军队死亡者没有当局所报的那么大,但是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灵,同样遭受了一场历史性的大创伤。」

张万舒在书中透露,继新华社400多名编辑记者参加游行,声援学生后,中央在5月下旬成立「中央新闻报导指导小组」,提出7条指示,控制报导方向,其中包括「要报导戒严的必要性」、「要反映各级拥护中央精神」、和「一个多月来攻击党的反动言论,要逐渐进行批判」等。

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郭超人说:「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夜!」

六四20周年前夕的打压

1989年六四前夕,邓小平说「杀20万人,换来20年的稳定」。在20年到了的「六四」前夕,中国又有一批民间维权网站遭到打压。有的被勒令关闭,有的被强迫改名,还有的网站由于服务器在海外,而被中共当局雇用的黑客攻击。「炎黄春秋」网站就在5月24日被封。

维权网站「民生观察网」负责人刘飞跃5月23日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谈到中国民间维权网站受到中国政府打压的现状。刘飞跃说,中国很多维权网站和一些异议人士的网站和博客由于刊登一些抨击中共政治体制、批评官员腐败,还有呼吁民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文章而被当局认为是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这些网站时常被网络警察监视,受到政府雇用的黑客的攻击,甚至被彻底关闭。而且在关闭网站时,往往也不给任何理由。

据《纽约时报》5月23日报导说,赵紫阳回忆录内容及原始录音带的片段,一开始还能在中国境内连上美国报纸的网站试读或试听,但现在这些网站已全被封锁。

鲍彤本人的受访自由也受到限制,他5月22日晚间在电话上向《纽约时报》表示,当局刚通知他即刻起不得再接受访问,如果媒体想要访问他,恐怕得等到六四之后再说。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劉維倫 放棄外商高薪投身助人
曾經在外商公司工作十多年,待過惠普、微軟、思科,從系統做到軟體,再做到網路,整個IT(資訊科技)產業經歷相當完整的劉維倫,在今年6月時,…
劉燈徽 打造全世界最薄的宜蘭餅
民國58年的某一日,宜蘭一家糕餅鋪中,學徒劉燈徽在爐灶前看顧著炭火。此刻的他,內心是焦慮惶恐的,深怕一有個閃失,餅就烤焦了。 當時,…
開放東、西密道 重現塵封50年圓山歷史場景
圓山大飯店的「西密道」,是世界上最長的密道溜滑梯,全球絕無僅有。2019年開放後立刻造成話題,來自各地的遊客,爭相目睹傳說中的「老蔣密道…
移植器官比死囚多 中國官方七度改口
中資背景、獲准在中國播出的香港「鳳凰衛視」,3月16日推出《黃潔夫:周永康落馬打破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節目,這是中共官方十年來就此「太敏感…
三人行,兩人瘋減重! 你的減肥經是甚麼?
過完長達九天的新年後,除了回歸正常工作外,最令人心煩的恐怕是大吃大喝的後遺症──體重。一項由市調機構尼爾森公司進行的跨國調查近日公布,…
災難片《屍速列車》探索人性深層的善與惡
災難片(Disaster film)是近年來的潮流,尤其是地球末日般的災難。隨手便可列出如《火燒摩天樓》、《危機總動員》、《鐵達尼號》、《…
阿里巴巴馬雲「被消失」的背後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公眾視線中消失了兩個多月。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將面臨什麼樣的結局?馬雲遭當局整肅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山林間尋覓古道的詩人──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
無人識得攀頂雪峰的獨徑 除非浪子麻沁 除非浪子麻沁 ──取自鄭愁予〈浪子麻沁〉 詩人鄭愁予著名的詩篇〈浪子麻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