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贵族 釉里红

真正釉里红表面有极细微的结晶状,清代称之为「凸起釉面的宝光」。
真正釉里红表面有极细微的结晶状,清代称之为「凸起釉面的宝光」。
岳翔云
第34期
张新宸

2006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拍卖会中,一件32公分高的明朝洪武年间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7,852万港元高价成交,创下了明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釉里红是「釉下彩」瓷器的一种,以氧化铜做发色剂,彩绘于白色瓷胎上,再施以透明釉,入窑以摄氏1,280度高温还原气氛烧成。这种技法始于唐代长沙窑,直至元代中期才有所突破,却因战乱,八百年来竟失传三次。由于史料记载不够完整,致使今人对「釉里红」感觉既神秘又陌生。

釉里红虽然最早出现于元代,但元代的釉里红色调比较暗淡,纹饰也较简单,传世极少,最早见于景德镇至元四年(1267年)出土的四件器物;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器较为盛行,但呈现的颜色也极不稳定,直到宣德时期才达到成熟阶段;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釉里红极大发展时期,此时不仅红色发色鲜艳、纯正,而且纹饰细腻、层次鲜明,雍正时期更创造性地烧制出「青花釉里红」,但到晚清时期再无精品问世。

釉里红的红在中国被称为是唯一的「正红」,然而故宫珍藏的「釉里红」却多为黑色或灰绿色、褐色,非正红色,究其原因是氧化铜极端敏感,烧造过程困难重重,影响成败的因素太多,如:釉药配制、厚薄、气候条件、窑内摆放的位置、疏密、高低、氧气多少、温度高低的控制等等,故成功的作品极为稀有,虽然明、清两代皇帝动用庞大的人力、物力积极找寻、维护,仍难逃失传的厄运,能够留传至今更不多见。

真正的釉里红表面有极细微的结晶状,由里向外以颗粒状展现,清代时称之为「凸起釉面的宝光」,而用人工釉药烧造的红色釉则是表面光滑的清红色,肉眼即可分辨,用手触摸,一个是立体的,一个是平面的。

被喻为「瓷中极品」的釉里红,长期以来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高深莫测,现代瓷艺工作者多敬而远之不愿尝试。王新笃不但成功地将断代瓷艺重现人间,更突破传统加以创新,以高难度的「釉下多彩」配以「珐花」技法,将古代官窑才能烧造的「釉里红」发挥到极致,堪称古今中外第一人。

要在传统的青花釉里红里添加色彩已不容易,配上「珐花」难度更高,因为各色釉料在封闭的窑中会互相干扰导致失败,而「珐花」的线条在干燥和烧造过程中可能断裂脱落或熔化(珐花技法是用泥浆与釉料混合后,以特制的泥浆袋直接挤压在瓷胎上,因而产生浮雕效果,再以各色釉药涂于立体图案内烧造);大量使用金色则是超越巅峰的展现!因为要将金色固定在瓷器表面,必须以摄氏760度再进窑一次,对先前已烧成的釉里红而言是二度伤害,极易使红色飞逝。

古人说烧造釉里红「既赖人力,尤关天成」,由于氧化铜的不稳定性,烧造釉里红除了经验还需三分运气,王新笃虽拥有三十多年经验,还是无法完全掌握。他说:「今天科技的进步并不会提高成功率,一个窑能有60%的成功就算成功了,有时整窑失败。」因此,每次进窑都是一番煎熬,开窑时心情更是七上八下,王新笃说:「每一窑烧出来成不成功都是无法掌握的,像这一次那个最大的葫芦就在展出前两天出窑时发现它裂了!」那种前功尽弃的感觉难以形容。

历史上中国以瓷器闻名世界,「China」一词,国外最早的解读即是「瓷器」,王新笃将一生的青春岁月完全投入釉里红创作,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China」以「瓷器」再度扬名世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小企業總會三個特色社團
  六大工商團體之一的中華民國中小企業總會,底下有35個聯誼會,聯誼會成員包括1,500個企業,是台灣很具規模的中小企業跨業交流團體。…
《美國之音》被關閉的一本是非帳
由於美國已經身負36萬億美元國債,川普2.0新政以精簡各種聯邦機構為主,被稱為「川普顛覆秩序的革命」(Trump's Counter-…
天生藝師陳冠霖勤學不怠 傳承精湛掌藝
「趙匡胤如果在台北,就要講文言文,去中南部的話,他就會改講白話文。」大夥哈哈笑之後,陳冠霖接著嘆道,「現在的孩子都不講台語了,…
習近平為何引用蔣經國的座右銘?
現任中共黨魁習近平,近期頻發毛澤東風格的言論,其藉此「保黨」的走向基本明晰。但在中共十九大前的幾年任期,…
運匠先生的美食祕密
對外地客來說,要探索當地的美食,最快的方法就是問計程車司機。這其實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以奔波為業的運匠先生,外食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了數倍,…
出版寒冬?出版人挑戰新時代!
2017年初,一則新聞震動台灣出版界!原因是國家圖書館每年固定發表的《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報告中指出,…
太陽底下的新鮮事
有人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總覺得這句話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報刊雜誌上總會報導一些奇聞軼事,而近幾年來,…
當前台灣經濟的一個關鍵問題:萬般皆下品,唯有買房高?
今年,房市終於冷下來了,並出現些許跌幅,可是沒有發生帶量的快速下跌或恐慌,這令我更加憂慮。儘管大家普遍認為房價已經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