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国「中产阶级」在个税征收门坎前消失

第92期
何清涟

最近,北京又让世界看到了这个国家非常混沌的一面:全国人大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之后,高达三、四亿之多的新兴中产阶级突然缩水为2,400万人。按照中国物价水平,3,500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刚够维持低水平生存,在省会城市也很紧张。因此,这一结果意味着98%以上的中国人仍然贫穷。这幅图景与此前不久全世界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将超过美国那幅繁荣富足的中国景象简直成了冰火两重天。

富裕与贫穷,这两幅图景的主要画工都是中国政府,人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幅是真实的呢?

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怕比较

征税起点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之后,纳税人数由原来的8,400万人左右减至约2,400万人。认真解读这一结果,意味着「富裕」的中国有约6,000万人的月收入在2,000~3,500元之间,其余93.8%的人口除1.5亿每天消费水平在1美元(6元人民币)以下的穷人之外,大部分人月收入在600元~2,000元之间——600元是中国政府为农村低保人口设置的低保金。

这一数字与中国在援助非洲及拯救欧洲经济时所展示的富裕极不相称。而且也与另外几组数字呈矛盾状态:一是与全国用「皇粮」供养的人数不相称。全国由财政供养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4,000万加上事业机关人数,有多个估算,大致在7,000万~8,500万人之间,以此减去2,400万人,即使这个中国收入最为稳定、让小百姓羡慕的群体也有一大半人的月收入未到3,500元。二是与2010年高达29,748元(3,650美元)的人均GDP极不相称,粗略估算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为9亿左右,其中8.7亿多人的收入竟然都低于人均GDP水平,只能说这个国家的财富分配极度不公平。

「中产阶级」数量的迷宫

最重要的是,每月收入3,500元(约650美元)的人口只有2,400万人,让全世界的一个颇为热闹的研究课题与媒体话题——「中国中产阶级在持续壮大、中国已形成橄榄型社会」一下漏了气。

这里且不谈早几年那些充满期望的资料,如美国著名的麦卡锡全球研究院(MGI)2006年预测的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将高达2.9亿人。只谈近两年有关中国中产阶级的资料。

2010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一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以每天消费2美元为下限,加上世界银行的「全球中产阶级」20美元日消费上限,在此范围内,即成为「亚洲中产阶级」。按此标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为8.17亿。不过,亚洲开发银行将中国中产阶级又划作底层、中层、高层三类。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中有3.03亿属于底层中产阶级,经济状况略强于贫困人群,一旦遭遇任何重大危机,他们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这一报告中的资料受到中国国内普遍质疑,因为即使将那3亿多底层中产剔除,中国还有5亿多名实相符的中产阶级。所以中国国内媒体大呼中国人「被中产了」。

大概是嫌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数量与标准上还不够混乱,美国的《富比士》杂志在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中国有8亿多中产阶级之后的三个月也来凑热闹,提出对中国中产下定义需要一个硬指标,即年收入1万~6万美元。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

中国政府与官方学者认为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呢?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分调查结论称,6万元~50万元是界定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在2009年称:中国中产阶级已占总人口22-23%,并且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按此计算,中国此时至少有3亿5,000万人进入中产阶级行列,年收入在6万以上。

中国在贫穷与富裕之间飘忽的原因何在?

但就在中国政府准备核实个人收入、准备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年收入6万至50万元的3~4亿中产阶级突然消失了,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的中国人仅剩下2,400万人。GDP总量号称世界第二的中国,在总人口当中,居然只有不到2%的人能够承担光荣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职责,其中的少部分人还成为世界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支柱——这些人当真是「任重道远」哪。

只有以下三种解释能够粗略说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是中国政府以往对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严重估计不足,极度夸大了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而外国那些研究机构本来就是雾里看花,所公布的资料无非是跟着中国官方的调门凑热闹。

二是中国存在大量的灰色经济与灰色收入。既然是「灰色」的,这些钱自然会被遗漏统计,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可以在阳光下晾晒的国民收入表上。按中国现在的物价水平,月收入3,500元在中等城市仅够生存。从实际购买力来看,要加上为数不少的灰色收入才能支撑目前中国城市人口的购买力。

三是中国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这些人的财富远远超过外人的猜测数量。这从以下数字可见一斑:2010年中国大陆奢侈品消费共达107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四分之一。但按每年发布百富榜成名的胡润研究院统计,2010年中国千万富豪只有96万人,如果这一富豪群以千万元级占主体,其消费很难将中国变成全球坐二望一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并吸引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奢侈品牌来中国开店。

看来中国仍然还是「统计学家的地狱」,要弄清其中任何一件事情的真相,需要花费极大精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