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韋立君 癌末康復散記

學生時代曾任惠群社社長的韋立君,最近重拾吉他和歌本,用音樂製造歡笑、溫暖人心。
龔安妮
第143期
祝家琦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儘管罹癌讓韋立君少了三分之二的胃,但也因此激起他用減法過生活的意識。「改變」,成為五十歲的他健康步入人生下半場的關鍵字……

初春時走訪陶藝家韋立君,幾番峰迴路轉,來到了他坐落於苗栗三義的三合院老屋新家。韋立君熱情招呼,「每個人來都跟我說,你這邊好適合中秋節烤肉喔!」他說門前的廣場已被朋友預約,自己則相中廚房外的一方空地,哪天興致一來,放個泡澡桶,就可以看著天空望向遠山,一個人靜靜地在戶外泡湯。

站在寫滿歲月痕跡的舊房舍裡,除了斑駁的紅磚牆、厚實的老木門,他不忘提醒大家抬頭欣賞木製天花板與屋瓦,「我想把這間全部清空,變成一個茶屋,當成專門泡茶、接待朋友的地方。」韋立君開心分享每一個房間的用途與計畫。

很難想像眼前興奮說著話、開朗的他,兩年多前才剛走過與癌共舞之路。如今,康復的他,總不忘在為病友及其家屬加油打氣時,帶上一句──「我已經多活了兩年。」

兩年的新生活,他有著深刻的體悟……

 

兒童美術陶藝教師是韋立君的另一個身分,工作室的層架上擺著幼稚園小朋友手捏的南瓜名片夾,模樣樸拙可愛。

陶豬表情各異,空心的身體裡放了一顆陶珠,可拿在手上把玩、搖出聲響。珠豬系列是韋立君早期的作品,一度因供不應求而遭仿冒。

錯誤的飲食方式 癌症找上門

2011年9月23日下午兩點半,在不知道害怕的情況下,韋立君進了開刀房,一覺醒來,已經過了午夜12點。那時,簽下手術同意書的是韋家長子韋立澎。在安寧療護與動刀治療的兩難中,因著對上帝的信,韋立澎選了後者。他盼望被醫生宣告只剩半年好活的弟弟,能經由手術換取加倍的時間,乃至蒙受更大的恩典。

時光回溯到韋立君的少年時期,國三就得了胃潰瘍,自此生活落入胃痛、求診、服藥的循環。25歲於台東服役期間,生平第一遭胃出血來襲,韋立君不以為意,並沒想到要尋求檢查,僅以打針吃藥做為治療方式。

爾後,病情每下愈況,直到食不下嚥、內出血、暴瘦等情況同時出現時,他才警覺到事情不對勁,「我原來體重75公斤,那陣子洗澡的時候看著自己的腿,『咦!今天怎麼比昨天細?』『腿好像又瘦了?』」

照完胃鏡後,醫師幫韋立君寫了轉診單。他轉進台中榮民總醫院,準備切除惡性腫瘤。

只是,那時的他,並不知道病房外的長兄正面臨著「開刀,大約活一年;不開,勉強拖半年」的天人交戰。韋立君以為很簡單的小手術,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生死未卜、來日無多,彷彿當時命運的寫照,家屬與好友們都在祈禱奇蹟出現。

不菸、不酒、不熬夜的韋立君,想不透胃癌從何而來?直到住院期間參與榮總飲食習慣問卷調查,回想自己平常到底吃甚麼和怎麼吃時,才驚覺原來身體的毛病是被自己養出來的。

 

「我很喜歡吃炸的跟烤的東西,五點半學校下課,回家路上買個雞排就是一餐了。」除了拿雞排當晚餐,鹽酥雞成了宵夜良伴。「算一算,我一個禮拜可以吃五到七餐的雞排和鹽酥雞,頻率很高。常常早上不吃,中午隨便吃,然後晚上就這樣吃。」韋立君也長期忽略蔬菜水果的存在,攝取量一直偏低。

樂在廚中的韋立君端出一個彩色拼盤,準備打每日必喝的蔬果汁讓眾人品嘗。

笑談人生,活著真好。

三餐一手包 少油、少鹽、多汆燙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儘管生病讓韋立君少了三分之二的胃,但也因此激起他用減法過生活的意識。「改變」,成為50歲的他健康步入人生下半場的選擇。

出院後,韋立君立即告別外食族身分,三餐料理一手包辦。他從資深媒體人陳月卿協助罹患肝癌的先生、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進行生機飲食治療法的著作《每天遠離癌細胞》獲得啟發,開始落實全食物飲食、重視營養均衡,青菜、水果、穀物等成為餐桌上的主角,肉類的攝取比例則降至日常飲食的兩成左右,採取少油、少鹽、多汆燙的烹調法,先求健康,再考慮美味。對原先不忌口的油炸燒烤食物學會保持距離,偶爾吃一次。

韋立君回憶,手術後第一年,有不少時間是在南投度過的。他上玉山草坪頭,借住好友家,每天晨起深入原始林吸收芬多精,「因為看一些書,書上講乾淨和大量的氧氣可以幫助身體的活性增加。所以那陣子我常去,台中南投兩地跑,六點多起床後就去林子裡面散步、呼吸。」

生性開朗的韋立君沒把自己當病人看,總開玩笑對別人說,他懷疑自己是被「誤診」。情同手足的工作夥伴如如老師也常常鼓勵他,「不要把它想成癌症嘛,就當是去做了縮胃手術,還變帥了,背後看起來像大學生。」

從別墅到平房 展開輕簡新生活

「許多慢性病和癌症都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累積所導致的,不是說我昨天吃了一塊炸雞,今天就會得癌症。一個人如果一直延續以前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光靠藥物就想要治好疾病,那是不可能的。那些藥物只是把我們的病情壓制住而已,難保沒有再發作的一天。」完成化療後,韋立君改變了飲食習慣,安然度過兩年無痛的飲食革命。

受到一位營養師好友的影響,2013年韋立君興起轉變生活環境的念頭。當時還不明白自己整體的病情有多嚴重,自認恢復良好的他,在和醫生討論後,老大不情願地接受了終生不得停藥的醫囑。爾後為方便定期回診,他決定就近在中部租房子。

今年2月底,韋立君搬遷至心目中理想的落腳地──苗栗三義,搬進了可遇不可求的三合院。這令一些喜歡老屋或鄉間生活的朋友欣羨不已。移居三義雙湖村後,他入境隨俗,稱自己為三義人。搬家時,他刻意捨棄原先社區型四樓別墅裡的大半物品。新家每月的房租、水電、瓦斯費,通通加起來萬元有找。輕簡新生活正在眼前展開,房貸的壓力也大量解除。

花器早在心中成型,韋立君專注眼前,忘卻一切。

韋立君每燒完一窯,都會留下幾件作品自用和欣賞,並為有朝一日的回顧展鋪路。

學建築的韋立君以鋼板形象設計壺把,表現光影及變動之美。光線游移間,當影子自然形成梅花圖案時,令人大呼驚豔。

燒窯中偶爾不經意出現的「窯汗」,更能增添作品的趣味。

這只茶碗以一凹一凸、有短有長呈現陰陽與光影,並採削的技法加以表現。此法看似容易,實則不然,作者不知削了多少碗,才終有滿意之作。

摸索上釉柴燒 師法老祖宗

揮別病痛,韋立君立志將下半生獻給陶藝,打算告別「阿伯級」老師的角色,從幼稚園的美術教育舞台淡出,自己開路走。「以前我想到甚麼就做甚麼。」康復之後,韋立君開始學習說「不」,減少代工訂單,把更多的時間保留給創作和思考,「過去,人家找我做杯子,開口就說我要五十個、一百個,你幫我做。現在,我要做自己想呈現的東西。」

韋立君從二十年前開始接觸陶藝,近五、六年全心投入創作,有朋友認為大病過後的他,作品比以前有生命力。「感覺有掺感情。」如如老師附和著。最近因為搬家的緣故,韋立君的創作數量比先前減少許多,但他已想好未來的創作計畫,待工作室整理完成便可專心投入。

拿起一件有著均勻兔毫絲的斜口碗,韋立君興致勃勃地說:「其實,我很想玩的是上釉的柴燒。宋朝運用柴窯時,就是在裡面燒柴燒、燒青瓷、燒釉藥,而不是在燒落灰。我覺得古人做的那些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未來,他將在釉藥方面下功夫,師法老祖宗。

如人們所知,一把壺的完成,往往得歷經構思、繪圖、製作、燒造、觀察、把玩、檢討、修改、重做等諸多步驟與試驗。然而不管茶壺的造型如何,若達不到「東西好用,茶湯好喝」的標準,便過不了韋立君自己這關。「因為茶壺畢竟是要用來泡茶的嘛,那你就要符合它最基本的條件,泡出來的茶湯一定要好喝。還有,我們創作的人最怕的就是壺被人家供在那裡不用。」

當你用到一只好壺時,可曾思量過,陶藝家創作時在想些甚麼?在開刀前受洗為基督徒的韋立君,把對上帝的仰望融入某一系列的茶壺、茶海作品中,分享給愛喝茶的教友們。


移居苗栗三義雙湖村的三合院,令喜歡老屋或鄉間生活的朋友欣羨不已。圖為韋立君在門前廣場彈奏吉他。

把握「空閒」 想做就快去做

這場大病讓韋立君重新詮釋「有空」的定義,改變了做事的習慣跟節奏。「寶貴的時間不光留給自己,也包括親友。」他舉例,「如果跟同學、朋友不期而遇,碰到面我們一般會說:『有空去看看你喔!』這種所謂的有空去看看你,就等於是:『再說。』對不對?大家說的有空,就是等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兩個月、兩年,真的是想到再說。」

「可是我生這個病之後,所謂的有空去看看你,就是兩天內我就會去做,因為我不知道兩天之後我還有沒有空?」

有人告訴他這樣想很消極。韋立君卻認為恰恰相反,「這不是很現實的問題嗎?我是因為生了這個病之後才開始學會體認,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應該這樣體認嗎?你覺得有空再弄,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確定的,所以我很大的一個改變是,我想做的事我會很快去做、去完成,不會拖時間。」

下次,若你來到韋立君的陶藝工作室,除了欣賞作品、了解他的創作理念,不妨也坐下來一起泡泡茶、聊聊天,聽他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述說耶穌復活的故事,動動腦找出暗藏的圖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如何抓住一門好生意?三大財務報表告訴你!
根據經濟部10月28日最新發布的《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達98%以上,…
來去觀光工廠
亞典蛋糕密碼館宜蘭縣宜蘭市梅洲二路122號若您正在尋找記憶裡香甜的味道,亞典「以幸福為圓心,甜蜜為半徑」,用心所製作出的蛋糕,…
視病猶親的陳建宏牙醫師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記憶:孩子突然發燒了,著急的爸爸趕緊牽來破舊的機車載著孩子與媽媽,趕到一間不怎麼起眼的房子前猛按電鈴,…
稱頌醫德的杏林
杏仁小傳 三國時代有建安三神醫:董奉、張仲景、華佗。其中吳國的董奉隱居廬山,因為醫術精湛,雖隱居,求醫者仍絡繹不絕。 董奉為人治病,…
吃不好 睡不好的灰色北京
運動選手頂著8月的大太陽帶著面具跑馬拉松、擲鉛球、騎自行車;每天吃不加防腐劑的有機食物配上中草藥,還得戶外健身兩小時的小豬;…
中國富商狂迷藝術品收藏
世界著名拍賣公司正忙著準備今年秋天的拍賣,他們的眼光又瞄準了來自中國的收藏家。今年在蘇富比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上,一個中國買家以2,…
繃弦過緊 中共十八大奇聞層出
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大於11月14日閉幕。隔日,中共第十八屆一中全會續於人民大會堂召開,新出爐的七名政治局常委,也按照事先規劃與中外記者見面…
反璞歸真的樂活好時機
俗話說:「沒錢寸步難行。」全球的金融海嘯引爆裁員潮,許多家庭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哀鴻遍野。危機中怎麼換個方式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