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數位足跡抹不去 個人隱私難確保

在網路分享越多個人資訊,無形中會洩漏更多個人隱私。
在網路分享越多個人資訊,無形中會洩漏更多個人隱私。
Getty Images
第62期
葉弘怡

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可以被儲存下來,保留一段很長時間,甚至一輩子。今日,在網路上的每分每秒都有人分享關於自己、家人及朋友的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與社交網站帶來的風潮著實令人驚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一切將把人類帶向何方?

現代生活中,做甚麼事幾乎都會留下痕跡。搭捷運、打手機、收email、無線上網等,生活細節都被數位方式記載、散布,甚至販賣。想將資料收回或回復原狀,幾乎不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這些資料對不同族群如朋友、同事、競爭對手、政府或犯罪集團來說,具備相當高的價值。舉例來說,你家遭宵小侵入,只因為你在網上張貼即將遠遊的消息,而犯罪集團很快便能查出你的真實身分與住家地址。所有先進科技所衍生的安全性問題,現在所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私家偵探史蒂芬‧雷本(Steven Rambam)很明白地說:「隱私已死。」他善於利用數位足跡,找出失蹤人口或通緝犯所在地。他曾在美國福斯(Fox)電視台新聞節目露了一手,只動了幾下滑鼠,就將記者背景調查得一清二楚,包括地址、生日、小孩姓名、社會安全號碼等等。過去他收取數千美元酬勞,幫客戶找出這些資料;現在只要點幾次滑鼠就一目瞭然,完全免費。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Facebook創辦人馬克‧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則認為,隱私權的觀念已過時。他說,過去五、六年來,人們開始寫部落格,數位分享服務大量崛起,人們分享越來越多樣化的資訊,也對更多人敞開心胸。社會常規正隨著時間轉變,而Facebook的角色就是持續創新,以反映這個常規。

真是如此嗎?至少美國參議員不同意。Facebook於近日加入第三方合作網站功能,用戶可從Facebook連結CNN新聞、Pandora音樂及ESPN體育頻道,個人資料也隨之分享至外部網站,任其存取,引爆隱私權爭議。參議員查理‧舒默(Charles Schumer)因此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出請求,調查Facebook、Twitter及MySpace等網站的用戶隱私權維護情況,並敦促FTC盡早制訂相關保護法規。

網路發展到這一步,關鍵或許不在政府如何保護我們,也不能完全將責任擔在網路公司身上,畢竟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最大的危險可能來自自己。如同史蒂芬‧雷本所說的,網路搜尋之所以神通廣大,大部分的原因是:你自己放上去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五年五任總理 澳洲政壇宛如旋轉門
澳洲前銀行家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9月15日宣誓就任總理職務,他是澳洲二年多以來的第四位總理。過去五年內,…
解析「央行數位貨幣」與「比特幣」
在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或稱數碼貨幣,中國則譯為數字貨幣)價格瘋漲之際,…
「三奇」文化 讓年輕女孩脫胎換骨
三奇髮型美容直營連鎖店,目前在高雄、台南地區共有16家分店,三百多名員工。然而,1995年三奇卻曾歷經一場嚴峻的經營挑戰──分店連續倒閉,…
汐止中正社區打造「綠色河岸」
從台北市出發沿中山高速公路北上至汐止交流道,下閘道後,銜接新北市汐止區的禮門街,經過基隆河後,在最靠近河東堤岸上的居民後院,…
紐西蘭房地產 陷入12年來谷底
根據ASB銀行最新的調查顯示,民眾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度下降到12年來的最低點。雖然3個月前的統計顯示,紐西蘭仍有50%的民眾認為房價會上升…
日本40歲單身男性 撐起消費新動力
日本在長期不景氣下,百貨公司的男性專區卻是熱鬧非凡。原本消費族群以女性為主的網路購物和便利商店,許多男性也樂在其中。…
觀樹教育基金會 善款成就好事
走進位於台中市的「觀樹教育基金會」,樸實的空間設計與工作人員親切的招呼,讓訪客感覺十分溫馨。 這個由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以私人捐款方式,…
誰是漸凍人?
漸凍人是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不明原因侵襲,因而退化或死亡,並停止傳送訊息到肌肉,以致肌肉漸漸萎縮無力,無法運動、說話、吞嚥,甚至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