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3個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電支雙雄」街口支付&一卡通使用人數雙雙突破560萬,「電支新星」全支付使用人數搶進TOP 3

💡 2022年電支匯兌業務年增103.5%最高,全支付2022Q4交易額超越一卡通&玉山銀行

💡純網銀商品走向多元化,蝦皮、綠界、拍付、LINE Pay、藍新、foodpanda晉身電支預備軍

截至2023年3月底,全台共計10家專營電支機構及20家兼營電支機構(含銀行及中華郵政),總使用人數(未歸戶)年增39.3%至2,332.3萬人。依各電支機構使用者人數排名,前3大業者分別為街口支付(使用人數603.0萬、年增8.3%)、一卡通票證(使用人數564.8萬、年增17.0%)以及2022年8月開業的全支付(使用人數313.8萬)。

另一方面,同樣做為普惠金融的重要加速器,台灣純網銀市場主要由連線商業銀行(LINE Bank)、樂天國際商銀以及將來銀行共同構成。截至2023年第一季,3家純網銀數位帳戶數量分別達148.8萬戶、15.9萬戶及29.6萬戶,其中帳戶數量最高的LINE Bank已成為全台數位帳戶數第3高的銀行,僅次於台新與國泰世華銀行。

支付金融為商業底層基礎設施,加上其中所蘊含的大量消費數據,吸引零售電商集團、電信通訊/網路遊戲/社群平台及交通票證機構積極參戰。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台灣主要電支&純網銀業者營運數據與競合脈絡,繪製「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地圖,做為觀測整體產業走向的重要基礎。

「電支雙雄」街口支付&一卡通使用人數雙雙突破560萬,「電支新星」全支付使用人數搶進TOP 3

① 全支付、全盈支付搶進,2023Q1電子支付使用人數排名大幅變動

在具有強勢通路與會員優勢的全支付與全盈支付進入市場後,全台電支機構使用人數排名迎來大幅轉變:截至2023年3月底,街口支付與一卡通票證使用人數分別達603.0萬及564.8萬,以顯著優勢持續位居第1、2名外,2022年8月甫開業的全支付,在母集團全聯旗下超過1,100家門店、1,300萬名會員、830萬名PX Pay會員、以及消費者採購日常用品的剛性消費基礎之上,2022年10月使用人數即突破200萬,超越悠遊付,拿下全台電支使用人數第3高的寶座。截至2023年第一季,全支付使用人數達313.8萬,與位居第4的悠遊付使用人數差距超過90萬人。

2022年4月開業的全盈支付,由全家便利商店、玉山銀行、PChome集團旗下拍付國際等3方策略合作成立,2023年5月台新創投以新台幣1.6億元取得13.7%股權,成為全盈第3大股東。2023年Q1全盈支付使用人數達139.2萬人,超越統一超旗下愛金卡(110.1萬)與歐付寶(102.8萬),排名第6。

② 街口支付、一卡通著重強化獲益能力,零售通路類電支建構跨業支付生態圈

為應對快速升高的產業競爭強度,各電支機構紛紛在各自資源基礎上制定獨特營運策略與經營目標,以強化競爭優勢。例如具備用戶規模優勢的街口支付與一卡通,均提出於2025年轉虧為盈的具體目標,營運重心自拓展用戶規模轉向強化獲利能力的意圖相當顯著。

街口支付自2021年重點發展JKO Fintech Hub嵌入式金融服務,做為重要的營收引擎。2023年與台新銀行共同推出「街利存」服務,逐步將街口支付自單純的功能性支付工具發展成為消費者理財帳戶。此外,街口亦與Aplus、軟銀集團、樂天銀行等機構合作,布局日本支付場域,目前日本可使用街口支付服務店家點數已超過萬間

開業首年即站上使用人數第3高的全支付,目前主要用戶仍多自PX Pay會員移轉而來,交易場景亦以自有超市通路為主。全支付以全聯門市為中心,積極爭取周邊1-3公里的店家達成合作,同時藉由擴增外部合作通路的方式,爭取更多年輕用戶。2023年全支付與好好證券合作,啟動電支買基金試辦案,藉此擴大服務價值並增加用戶黏著度。

全家便利商店旗下全盈支付於2022年4月開業,2023年營運策略聚焦於3E開放策略,包括升級發展嵌入式金融、深化支付生態圈、新增Inside App合作品牌、擴大應用支付&消費數據等,並規劃推出獨立App,以強化品牌識別;做為最早取得電支執照的零售通路企業,統一超商旗下愛金卡(icash Pay)除持續結合OPEN POINT會員生態系,與合作機構共同發展點數生活圈外,2023年亦與元大投信合作推出電支帳戶買基金服務。

2022年電支匯兌業務年增103.5%最高,全支付2022Q4交易額超越一卡通&玉山銀行

2022年台灣電子支付總使用人數首度突破2,000萬人大關,帶動核心業務金額同步攀升:2022全年電支代理收付交易總額年增27.0%至1,114.0億元、國內外小額匯兌總額年增103.5%至1,258.6億元、收受儲值總額年增64.1%至2,672.3億元;2023Q1電支交易總額年增54.1%至347.7億元、小額匯兌總額年增50.9%至406.0億元、儲值總額年增55.6%至906.9億元。

2022全年電支交易市佔率TOP 3構成與2021年一致(街口支付、一卡通、玉山銀行)。但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甫開業的全支付,在全聯強大的通路優勢支撐下,開業後首個完整季度(2022Q4)交易額即拿下21.8%的市佔率,超越長期位居第2、3名的一卡通(18.0%)與玉山銀行(13.3%),僅次於龍頭業者街口支付(29.4%)。2022年小額匯兌&儲值市場則持續由一卡通與街口支付強勢瓜分。

2023Q1電支交易市佔率冠軍持續由街口支付蟬聯,市佔率自2022年同期的40.0%降至27.9%,全支付以22.4%的市佔表現排名第2;一卡通與玉山銀行以19.3%及12.2%分居第3、4名,與2022Q1相較分別下滑5.9及4.0個百分點。不過,雖然市佔結構出現變動,但若以實際金額做為指標,可以看到2023Q1前4大電支機構交易額均維持成長,其中街口支付交易額年增7.3%、一卡通年增17.9%、玉山銀行則年增16.4%。相對於排名變動幅度較大的電支交易市場,2023Q1小額匯兌與儲值總額市場仍持續由一卡通與街口支付佔據。其中一卡通匯兌與儲值金額於高基期上仍持續年增68.2%及81.0%,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純網銀商品走向多元化,蝦皮、綠界、拍付、LINE Pay、藍新、foodpanda晉身電支預備軍

台灣純網銀市場由連線商業銀行(LINE Bank)、樂天國際商銀以及將來銀行共同構成。截至2023年第一季,3家純網銀數位帳戶數量分別達148.8萬戶、15.9萬戶及29.6萬戶,其中帳戶數量最高的LINE Bank已成為全台數位帳戶數第3高的銀行,僅次於台新與國泰世華銀行。

因投入成本高昂(2022年LINE Bank年度營業費用達19.2億、將來銀行達11.8億、樂天銀行達6.8億元),3家純網銀現階段仍處於虧損狀態。2022年LINE Bank、將來銀行與樂天銀行稅後淨損分別達20.1億、10.0億及5.4億。

不過,受惠於管制措施逐步放寬,純網銀業務範疇已自初期的個人存放款業務走向較多元的金融商品提供。例如將來銀行於2023年5月推出全線上申辦房貸業務,為全台首家開辦房貸業務的純網銀,樂天銀行則針對電動車市場推出電能貸服務;LINE Bank及將來銀行亦與保險業者合作切進汽機車險市場,並規劃推出租車險、旅平險、壽險、意外險等商品。值得一提的是,3家純網銀均積極與電支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藉由綁定存款帳戶支付功能,提高存戶支付彈性。例如LINE Bank與一卡通MONEY/全盈支付/icash Pay合作、將來銀行與全支付合作、樂天銀行與街口支付合作等。

此外,依據現行規定,第三方支付業者若年度代理收付日均餘額超過新台幣20億,需向金管會申請電支業務許可並納入金管會監管範圍。因此,包括2021年代收付日均餘額即超過10億元的樂購蝦皮、綠界科技與拍付國際,以及2022年新增的藍新、LINE Pay、foodpanda等6家業者,雖然2022年代理收付日均餘額尚未超過20億納管門檻,但已成為晉身電支業者的預備軍,有機會於近年參戰電支市場。由於上述業者多擁有龐大集團資源,一旦確認轉型為電支機構,預期將為整體產業帶來大幅轉變。

原文轉載自 未來流通研究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企業經營者不可不識人
企業經營者可以不識字,但卻不可以不識人。 杯觥交錯的場合裏,有人半醉,有人清醒;有人滔滔,有人默默;有人佯狂,有人微笑。你這時是在做啥?…
2010十大華人事件: 2. 悲》冬旱夏澇 中國百姓「水深火熱」
2.  悲》冬旱夏澇 中國百姓「水深火熱」   從2009年入秋後,前所未有的乾旱襲擊中國西南。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及重慶,…
小擦撞快速擺平 PAMO線上和解書小兵立大功
開車族免不了都有事故經驗。事故有大有小,大車禍必定找保險公司斡旋理賠,小擦撞則多半想迅速擺平,息事寧人。 而這樣的場景你可能不陌生。…
日劇《Dr. 倫太郎》探討現代人的精神病
社會即是眾生相。很多人抱怨社會病了,其實說的是人類病了。除了肉體上的疾病,精神上的問題更為隱性而且嚴重。近日,我們台灣社會不靖,…
恐怖洗腦教育摧殘香港未來
7月29日香港的9萬人反對洗腦大遊行,由中學生組成的「學民思潮」充當先鋒,召集人是16歲的黃之鋒;而7月1日的大遊行由「民間人權陣線」組織…
首爾,大約在冬季
走出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迎面而來的刺骨寒風讓我們一行人不禁「哇!」地叫出聲來,趕忙從行李內翻出手套、圍巾等裝備迅速著裝完畢,…
金融危機未解 黃金高漲 G20擬對策
黃金價格在過去10年上漲將近5倍。6月18日,國際現貨黃金價格突破1,251.9美元,盤中超越1,260美元關口,創下歷史新紀錄1,262…
太厲害!New Balance、迪士尼不敵大陸山寨貨
美國運動品牌New Balance在中國引發的商標糾紛案,近日有了結果。New Balance竟然敗訴,成為侵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