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茄楠──清朝皇親貴胄的薰香文化

閻立本(傳)《職貢圖》,圖中偏左有三人扛著大型物件,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兼科長侯怡利表示,即為沉香。有人認為是奇石,但其重量無法一人舉起,因此應為沉香。公有領域。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版授權
第191期
謝子


香的使用在人類歷史中,相當久遠。從《聖經》中三博士的禮物,及至東方傳統的祭典,都有使用香的紀錄。西方有純植物香水,東方有四大名香「沉檀龍麝」,即早就有各種使用。故宮「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吸引了不少行家上門,一覽清宮沉香珍寶。

百年檀香、千年沉香,一般人較少聽到沉香,因其價倍黃金,或許不曾進入尋常百姓家,但卻是商賈、皇家所求之物。微微粉末帶在身上,香氣襲人,因此宋朝官員用來薰香。若是宮廷裡的沉香雕件,則滿室生香,有助於安定神魄。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為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做之專著。「茄楠」是明代開始視為最高等級的沉香。目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沉香居於四大名香之首,一片萬金,更是皇親貴胄都要追求的頂級名品。從展出的品項當中,更可見到宮廷裡的作派:一不怕費工、二不怕用料,且使用的都是頂級沉香——茄楠(或稱伽楠、奇楠),只要一小片即能安神定魄。

 


▲從宋朝直到今日,品香文化一直流傳在文人之間。

 


▲清茄楠鑲嵌寶石福壽珮。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兼科長侯怡利表示,清朝宮廷對於沉香用度雖有皇家的闊綽,但從雕件、小至餘料,用了若干、餘下若干,皆有詳細記載,且不浪費,刨下的粉末多製成香囊,戴在靠近鎖骨的上衣,依舊能發揮作用。

大型雕件多半賞賜外族,例如清朝皇帝曾賞賜派駐藏辦事大臣色楞額沉香朝珠一盤,或是蒙古王子等人,小型物件則賞賜嬪妃居多。

 


▲仙翁與八仙空花金套茄楠香鐲。

 


▲清朝宮廷裡的沉香雕件,可放置書房。

 

在此次展覽中,可以從嬪妃頭上的簪子、手串、香囊想像清宮嬪妃的裝飾與精緻工藝。而大臣身上朝珠等也有數串,相當驚人。

薄如紙張的沉香須20至30年才能生成,更有許多皆是無法成材,只能擺放,遑論能製成直徑1.8至2公分的手串與大型雕件。因此讓許多行家嘖嘖稱奇。

侯怡利表示,布展時,該展示區四處皆有沉香香味四處飄散,但民眾只能以展品外觀想像使用情況,但能見到清宮內廷的沉香收藏,也已令許多沉香收藏者心滿意足。




沉香開發史

古時海南稱為「香州」,而「香港」之名正來源於沉香。在漢朝,宮廷已知使用沉香,當時產地不只海南島,包括東莞也有「莞香」,以香港為集散地,運到東南亞、阿拉伯等地,久而久之,「香港」之名流傳四海。

而沉香是由於白木香樹被雷劈、蟲蛀之後,傷口結油處能產生香氣,結油愈厚,香氣愈足。但並不是每棵白木香都會遇到雷劈或蟲蛀,也不是取得雷劈白木香,就能取下沉香,其中仍有技術存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兼科長侯怡利表示,清宮以錫盒保存沉香物品,也會「養香」,在隔層下,放置不同香味的物品或蜂蜜,讓沉香物件香氣更濃。

 


▲清宮裡的沉香手串,飾以碧璽、翡翠、米珠子,不失貴氣。

 

經過漢、唐、宋、元的大量開發,沉香來源幾乎耗盡;蘇東坡被貶到海南時,曾經寫下著名的《沉香山子賦》,描述沉香之美,也寫下:「貪人無飢飽,胡椒亦求多。」的過度開採情況。

到了明清,海南竭澤而漁,今日再也找不到沉香,僅剩越南芽莊等地。



故宮「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展期:2018年5月25日~2019年10月20日
陳列室: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304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王羲之的東晉生活故事
故宮這一、二年的數位化,增加了不少年輕族群,加上數十年前已將所有展品都數位存檔、製成動畫,透過網路就能看到珍品。 透過極高倍數的攝影,…
噁心嘔吐時該吃甚麼
嘔吐是胃氣上逆產生的症狀,是多種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噁心是嘔吐的前兆,嘔吐常兼有噁心的現象。吐出苦水,是邪在膽上逆胃氣而出;吐出涎沫稀水,…
妙在留餘
如果有機會參觀企業或工廠內部,單從印象來看,你會比較喜歡哪一種企業:(A)井然有序,毫無閒雜物品;(B)不算亂,但顯然也不是勤於整理整頓。…
汽車燃油效率的6個誤解
油費開支是家庭支出中不小的部分,特別是夫妻兩人都要開車上下班時。通常汽車在冬天的油耗更高,要獲得良好的油效,首先應該選擇一輛省油的車,…
新的達賴訪問舊的澳洲
經過幾週的考慮,澳洲總理朱莉婭‧吉拉德(Julia Eileen Gillard)終於在6月13日對外宣布,…
「上訪」尋找戲劇裡的包青天
北宋名臣包拯,也就是戲曲裡廣為人知的「包公」、「包青天」,古代小說《七俠五義》裡的主人翁,如墨的鐵面加上額上的一彎蒼白明月,又被暱稱為「…
香蕉皮新用途 吸收汙水重金屬
香蕉不只是營養豐富的水果,還有新的用途。一個喜歡香蕉的巴西研究人員發現,香蕉皮可以將經採礦作業或其他活動產生的重金屬汙水,…
美國人致富之道 高科技嶄露頭角
想成為億萬富翁嗎?如果你一直關注《富比士》(Forbes)雜誌的世界億萬富豪榜,你就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所言不虛,因為在歐美國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