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心理傷害 等同於經歷戰爭

毆打、辱罵是沒有效益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
Thinkstock
第154期
夏曉言

每個人都反對「打罵」行為,但是,父母毆打和辱罵孩子卻是最常見的。許多試驗與研究已證明,毆打、辱罵是沒有效益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孩子長大後患癌症、心臟病和心理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被天地遺棄的感覺

在《兒童虐待小論》一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時被父親打罵的心理感受:「我永遠無法忘記,那是一種怎樣無助的感覺。當我被呼喚到父親身旁,準備被揍的那一刻,是我12歲之前生活中最大的恐懼與夢魘。不管我到底犯甚麼錯,我永遠感覺到我所受的痛苦比我犯的錯誤可怕十倍以上。……在被打的那一刻,我有股被天地遺棄的感覺,我會痛恨自己為甚麼要生下來,為甚麼要有感覺與生命……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可是,當時那種恐怖與絕望感,至今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家暴的心理傷害與戰爭相當

英國倫敦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2011年12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告稱,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讓40多名兒童分別觀看悲傷、冷靜或生氣等不同表情的圖片,同時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掃瞄他們的大腦活動。這些孩子平均年齡12歲,約有一半人曾經遭受家庭暴力,還因此被送入社會救助機構。當他們看到生氣表情的圖片時,大腦中前腦島和杏仁核兩個區域的活動幅度明顯大於正常成長的孩子。

這兩個區域與緊張情緒有關,研究人員也曾在經歷過殘酷戰爭的士兵大腦中發現這種變化。可見,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可與戰爭對成人的影響相提並論。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心理學院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與健康人群相較,兒時遭毆打的人患癌症的風險增加70%以上,患心臟病風險增加30%,患哮喘風險增加60%,推測這是因為「打罵」教育給孩子造成的壓力所致。

 

患病風險和性格缺陷

另有研究發現,遭受家暴的孩子長大後,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增。心理學上的研究證實,父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逆反心理、不願服從社會規範或成年後不願面對現實、缺少男子氣等情況;父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現早戀;母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性格多疑;母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嫉妒心強,沒有安全感。

還有研究顯示,從小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極有可能虐待配偶和兒女。有家暴經歷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校園霸凌中的施加者。

 

界定合理管教與過度體罰

不過,父母還是可以打孩子,關鍵是要理智地教育好孩子,要把握好「合理管教」與「過度體罰」的尺度。教育專家認為,在一些涉及道德、倫理的問題上,父母用體罰方法對待孩子有時是必要的。

其實,打或不打孩子只是教育手段不同,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孩子是對「心」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時,首先家長要清醒理智,不可動氣。動氣打孩子,很大程度是在發洩私憤,而不是教育。柔弱的孩子往往屈服於家長的威勢,而不是真正了解為甚麼錯。外部暴力的強制,只會讓孩子表面屈服,心裡不服氣,反而會產生怨恨。合理適度的管教會讓孩子從心靈上理解,從而主動改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自由化和TPP的國王新衣
今(2016)年4月29日,美國財政部提交國會的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中把我國列入觀察名單,我國一年後若未改善可能會遭到一些懲罰措施。…
新憲公投 泰國軍政府完勝
泰國8月7日舉行憲法公投,軍政府草擬的憲法版本意外地以總投票數近六成的支持度獲得通過,讓泰國成為以民主方式認可軍事介入政治的稀有民主案例,…
中國應由香港問題認清統一的真義
北京和香港政府要在香港立法,以將被中國政府認為有犯罪嫌疑的人送往中國審判,不管那人是香港居民或只是轉機過境的人士。…
楊嘉祥翻玩拉花 打造台客風「窺視珈琲」
▲從鐵窗的縫隙裡窺探紅色霓虹燈管拼出的「窺視珈琲」四個字。   穿過宛如異世界的華江整建住宅,望著環河快速道路上逐漸西沉的夕陽,…
駱家輝廣東行 中國官媒冷處理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11月初到廣州訪問,會見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並返回了祖籍地──廣東台山吉龍村。 把中國領導人「比下去…
女主角飾品:環環相扣的武俠古典文案風
▲具有故事情境的文宣,很容易吸引消費者的好奇與關注。女主角飾品提供   ▲女主角飾品創辦人許中怡。李唐峰攝影…
平安夜傳來的不平安消息
正當西方社會家家戶戶忙碌地準備2009年聖誕節之際,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著名人權活動人士劉曉波有期徒刑11年…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遠水難解香港近渴
自從7月以來,香港反對派人士的重心一是放在繼續勇武抗爭,另一方面則努力遊說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