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劉孟捷 從李斯特《巡禮之年》撫慰生死

▲知名鋼琴家劉孟捷。劉孟捷提供
第238期
文⊙謝平平 攝影⊙吳長益

旅居海外的鋼琴家劉孟捷(Meng-Chieh Liu),11月4日至6日將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舉行三場鋼琴獨奏會 ,前二場以李斯特(Franz Liszt)、蕭邦(François Chopin)與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作品為主,第三場則著重作曲家對生與死的看法,每場皆精彩可期。其中,李斯特《巡禮之年》(Years of Pilgrimage)是劉孟捷14歲負笈美國前,在台最後一場演出的樂曲;當時的青澀少年經過生死掙扎的錘鍊,去年回台,此次仍選擇了《巡禮之年》,做為他對粉絲、樂迷的獻禮。

 

劉孟捷經過生死掙扎的錘鍊,選擇了李斯特的《巡禮之年》做為他對粉絲、樂迷的獻禮。劉孟捷經過生死掙扎的錘鍊,選擇了李斯特的《巡禮之年》做為他對粉絲、樂迷的獻禮。

▲劉孟捷經過生死掙扎的錘鍊,選擇了李斯特的《巡禮之年》做為他對粉絲、樂迷的獻禮。

 

從音樂家轉進校園教書

年幼時的劉孟捷對大曲子就不害怕,對樂曲有自己的詮釋,總讓大人驚嘆,「我對這些曲子的共鳴怎麼來的,真的很難解釋,沒有人教我。」到底該歸屬於「老靈魂」或前世,沒人知曉。

15歲,他進入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被譽為「國際型的鋼琴天才」,21歲時,他被臨時通知代替名家上台演出,不到三小時的準備時間,他的實力征服美國樂迷,一夕成名;同時他也成為這間名校百年來的首位華人鋼琴教授,非凡的音樂成就不言而喻。

在驚豔美國樂界後,不多久,劉孟捷就因不明重症住進醫院,他會無預警地倒下,心臟也曾停止跳動,肉體則飽受免疫系統攻擊之苦,躺在醫院,幾近癱瘓。

大作曲家與天使入夢

在這段時間,他的靈魂鎖在肉體中,肌肉逐漸萎縮,但奇妙的是,過去的大作曲家竟然入夢傳授他作曲的思維,「那是一套哲思」,他也曾夢過天使。當旁人憂心著他的未來,劉孟捷卻走出了醫院,又轉入校園教書,他不去過多的想像,只是不斷的做復健,「出院大概六、七個月,我就想開演奏會。我不去想能不能彈,就慢慢這樣練回來。」

再回到熟悉的音樂廳,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恐怕難以撐過數年痛苦的復健、他人的奚落,「我以前在身體承受不了之時,會用心靈強撐,這可能是我生病的原因。」這樣的強硬是雙面刃嗎?這個問題,一樣沒有答案。八年後,回到舞台的劉孟捷,已非當年勝券在握的天才,而是謙虛面對命運的鋼琴家。

 

李斯特生活的年代,歌劇已經式微,他將其改編為鋼琴曲,一來使古典樂更加普及,其次也使鋼琴技巧變得豐富,音域寬廣。公共領域

▲李斯特生活的年代,歌劇已經式微,他將其改編為鋼琴曲,一來使古典樂更加普及,其次也使鋼琴技巧變得豐富,音域寬廣。公共領域

 

李斯特作品不在炫技

《巡禮之年》由三組(三年旅遊)鋼琴獨奏組曲組成,是李斯特在不惑之年走訪瑞士、義大利後寫下的作品。劉孟捷去年回台舉行演奏會,讓樂迷驚喜不已,而他也選擇了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二、三年的作品,以饗大眾。

義大利除有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還有但丁、佩托拉克等文學家,留下不朽的史詩與十四行詩。《巡禮之年》第二、三年的精彩作品,皆聚焦於此,也是劉孟捷感受很深的作品,「李斯特經常被人誤會炫技,但他是想回到靈性的生活,所以他會寫這些曲子。」

李斯特在遭遇痛苦之時,尋求神的慰藉,〈但丁讀後感〉奏鳴曲式的幻想曲描述但丁進到地獄、又重回人間的過程,是李斯特對《神曲》的敬意,他在54歲時宣誓成為方濟會神父,或許已對人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劉孟捷認為從樂曲中,就能感受到李斯特的靈魂在考驗中,這也是劉孟捷對人生的體會。

▲劉孟捷認為從樂曲中,就能感受到李斯特的靈魂在考驗中,這也是劉孟捷對人生的體會。

 

生與死,生生不息

劉孟捷認為,從樂曲中,就能感受到李斯特的靈魂在考驗中,作品充滿心中嚮往與歸屬感。

這也是劉孟捷對人生的體會,他表示,去年回台是因為要動手術,本無打算舉行演奏會。主治醫師希望他能在心情愉快下開刀,恢復期會比較好度過,才有了這二年的音樂會。

面對大手術,劉孟捷看待生命十分豁達,「死亡,我覺得這是人要面對的,你沒辦法面對,就沒辦法往前走。」宇宙有生命的喜悅、有死亡的畏怯,他認為,仔細審視死亡在生命中的角色,並思考恐懼何來,就能安然地邁出每一步。

第三天的音樂會,曲目安排多位作曲家在不同作品中描述生與死,讓聽眾思考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我希望從愛的角度來表達生與死,因為這是一個人生的循環。」

 

小時候,透過作曲家的作品,劉孟捷認識了新的世界;年齡再大一點,音樂帶給他的是回歸感。

▲小時候,透過作曲家的作品,劉孟捷認識了新的世界;年齡再大一點,音樂帶給他的是回歸感。

 

音樂有巨大協調力量

小時候,透過作曲家的作品,劉孟捷認識了新的世界,每首樂曲就像閱讀著別人的故事;年齡再大一點,音樂帶給他的是回歸感,作曲家以樂音給予聽眾方向、帶領聽眾繼續求生,「這是藝術的特質。」

奔波在醫院、家裡的數年間,他更領會了音樂不只是一種娛樂,「音樂是一種音波、是一種協調,音樂會把身體的狀態協調得很好,他在跟你的身體互動,很奇怪。」口中頻頻說著奇怪,但劉孟捷確實感受到音樂強大的能量,尤其是古典樂。

這與古代講究的五音對五臟,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劉孟捷思考,如果社會是由不同大小能量組成,音樂當然也是其中一種,因此,聽音樂就是在吸收能量,能量相互之間或許真有治癒效果呢。

古典樂,會消失嗎?

台灣古典音樂市場的低迷,常令人發出喟嘆,更使人擔心,是否在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劉孟捷的回答很有趣,「古典音樂是一種頻率、能量,他會一直存在,只是跟他感應的人,是多還是少而已,音樂家的作用,就是推動民眾到高頻率的生活裡面,遠離混亂的頻率。」

他同時表示,「以古典樂治天下」的志願可能太大,但透過音樂會,聽眾可以被洗滌。

給年輕音樂家的建議

鋼琴是目前獨一無二的獨奏樂器,音域寬廣、音色豐富,許多年輕學子相繼投入音樂藝術領域,但這十年幾乎全球都遇到古典樂市場萎縮的困境,也發生有國外音樂大學教授遇缺不補的現象。

針對目前投身古典樂的年輕音樂家,他建議,要對自己的精神生活有更深刻的想法,而不要想從現實社會中找尋自己走下去的力量。

「藝術家不只是追求教職,這是一個很神聖的地位。」劉孟捷表示,音樂藝術對社會影響很大,但同時也受到市場牽動,所以並不是一條輕鬆的路。

而他認為,古典樂之後,音樂還是能發展出新高度,主要關鍵在於:「從事藝術的人,是否有更高的情懷去創造?去相信音樂是人更高的追求?」

音樂家曾在戰場上鼓舞軍士,在醫院中慰藉病童,在痛苦中提升靈魂,劉孟捷更期待下個世代能更有遠見,使音樂之路更豐富。

 

 

劉孟捷小檔案

劉孟捷出生於台灣高雄,13歲獲台灣區音樂比賽少年組第一名,14歲獲得亞太少年鋼琴大賽冠軍,隨即負笈柯蒂斯音樂學院,16歲時榮獲米耶克茲洛孟茲鋼琴比賽(Mieczyslaw Munz Competition)以及史特拉汶斯基分齡國際大賽(Stravinsky Competition)首獎。

1993年以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生之姿,代替鋼琴大師安德烈.瓦茲(André Watts)於費城音樂廳演出,精彩又完美的演出,讓劉孟捷首度登上費城當地的新聞頭條。

2002年獲頒艾維理費雪職業大賞及費城音樂基金會職業成就獎, 1993年開始任教於柯蒂斯音樂院,2006年受邀至芝加哥羅斯福大學擔任鋼琴教授,並在2014年秋天加入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師資陣容。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女性法律人 為法界寫下不朽傳奇
有個故事如此說道: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旅行,不小心在途中發生了車禍,救護車將他們送到醫院急救。由於兒子傷勢嚴重,急救小組將他送進開刀房,…
高科技「附體」是進步還是退步?
近代以來,西方科技爆炸式發展,美國科幻大片中,外星人想要藉由高科技控制人類的場景,已經不只是出現在電影裡。 「腦機介面」監視人腦…
揭開俄烏戰爭隱藏的原因
因近日接連發生的三件事情,俄烏戰爭的走向變得對西方越來越不利。一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北約對俄羅斯實行預防性核打擊,…
脫售資產 通用39天走出破產保護
通用汽車以破紀錄時間通過破產保護邁向新局。美國破產法院7月9日清除通用汽車出售主要資產成立「新通用」的最後障礙,同意將通用大部分有價值資產…
農業打工團 農業好好玩
來到火龍果農場,在晴朗的天空下,只見一大片綠色像仙人掌的多肉植物。心中不免懷疑了一下,「怎麼沒看見期待中的紅色火龍果呢」?原來,「…
速食麵與磚瓦場
記得八十年代初,一向跟緊時代潮流的姐姐從城裡帶回了兩個菠蘿(鳳梨)和兩小袋速食麵,我吃了一個菠蘿,從舌頭一直麻到了腮幫子,…
戈巴契夫獲俄勛章 民間感謝推動民主
二十多年前,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在高壓冷血的共產大本營蘇聯,啟動民主和自由化,…
日本福島核災危機的啟示
日本於3月11日遭遇9級強震,地震發生時,福島核一廠6個反應堆立即停止運作,電力也告中斷,然而備用電力系統卻遭到隨後的巨大海嘯衝擊而毀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