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貴子坑的故事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山光水色。
第214期
文、攝影☉劉惠宜
劉惠宜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民國66年,北投。

睡在蚊帳裡的碧娥與爸媽從熟睡中醒來。村民活動中心後方山坡上怪手轟隆隆的聲音,在夜晚的山村更加清晰可聞。

 

步道入口。

▲步道入口。

山澗。

▲山澗。

田園風光。

▲田園風光。

 

「早上吵、晚上吵,村長也不管一管!」

碧娥的媽媽阿菊嫂不禁抱怨。

「再趕工一下,這區就算挖完了!」

以買賣瓷土營生的阿金比手畫腳地吆喝。

被挖開的山坡,露出慘白的岩壁,在月光下發著嶙峋的冷光,像一張毫無血色、沒有五官的駭人面孔。一車車的砂岩被運走,一片片的瘡痍被留下。接下來,阿金會磨碎砂岩,用溪水淘洗高嶺土,賣給做陶瓷的。

交了貨,阿金滿意地數數鈔票,一家的溫飽就此搞定。

不過,阿菊嫂全家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尤其一下大雨,爛泥土石夾著礦渣被沖下來,整條街叫苦連天,阿菊嫂家的雞舍已經修第三次了。只是她沒料到,7月31日的薇拉颱風,不只是沖走雞舍,而是整棟房子都給埋了!

「山不像山,溪不像溪,這裡根本就是鬼子坑!不要再回頭了,我們走吧!」

阿菊嫂一手提著大包小包,一手牽著年幼哭哭啼啼、掛著兩行鼻涕的碧娥,在丈夫的敦促下,慌張狼狽地離開以為會在此終老的小山谷。

 

地質觀察棧道。

▲地質觀察棧道。

路旁一景。

▲路旁一景。

種類豐富的鳥類。

▲種類豐富的鳥類。

 

一晃眼,三十年過去了。這次過年,阿菊嫂心血來潮想回老家看看,多少的青春歲月畢竟在那裡度過。在碧娥的陪同下回到故鄉,開柑仔店的春發嫂與修理機車的阿雄家都不知搬到哪裡去了。阿菊嫂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倒是以前大家口中的「鬼子坑」換了個亮堂堂的名字:「貴子坑」,坑坑巴巴的礦場成了新穎的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裡面還有露營場、親山步道。走在園區裡,色彩繽紛的陶藝裝飾一看都是熟悉的圖象。阿菊嫂與女兒一路上指指點點老半天,像在認親,也像上學般認真細讀解說,大約是:

 

1897年,日本人松本龜太郎設立「北投陶器所」。

▲1897年,日本人松本龜太郎設立「北投陶器所」。

1923年,賀本庄三郎在頂北投創「大屯製陶所」。

▲1923年,賀本庄三郎在頂北投創「大屯製陶所」。

1960年代後的北投陶瓷產業。

▲1960年代後的北投陶瓷產業。

 

1897年,日本人松本龜太郎設立「北投陶器所」,注入京都的技術,成為製陶先驅,被奉為「北投燒元祖」。1923年,賀本庄三郎在頂北投創「大屯製陶所」,產品被稱為「大屯燒」,與「北投燒」成為北投陶瓷發源的兩大系統。

阿菊嫂訝異歡喜地看著這一切,不時發出驚嘆之聲,以往的嫌棄取而代之的是隱隱的驕傲。走到後方的親山步道,跌落在地長滿菌類的樹枝,愈看愈生趣味。淙淙的溪澗是碧娥兒時的最愛,多少個夏天與同伴在這兒玩水、抓魚。看著護欄上滿布的青苔,駐足在路旁的菜圃,一幕幕往事、酸甜苦辣,從阿菊嫂的腦海裡接二連三地浮現。

 

遠眺台北市。

▲遠眺台北市。

 

母女倆遠眺台北,從紅塵中暫時抽身,劇中人變成看戲的人。就像篩洗出的高嶺土,蛻變為精美的陶器,回憶,從歲月的窯門裡取出後,映入眼簾的盡是釉彩的光華。

佇立山頭,風兒,一如過往,正輕輕地吹拂。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由上訪看中共的「改革開放」
從數字來看,在中國維權上訪成功的機會,官方自承是0.2%,比中樂透大獎沒有高出多少。而在機率學來說,0.2%的機率其實就等於絕望。…
鹿港小鎮巷子裡的美食
來到鹿港,除了古蹟,絕對不能錯過小吃。 第一市場周邊有許多老字號美食,一人準備一百元,從媽祖廟香客大樓散步到民族路,…
西藏的美麗與哀愁
西藏的美麗和神祕,如夢似幻:隨風飄搖的經幡、輕煙裊裊的白塔、經筒輕轉的信徒、晨鐘暮鼓的寺廟,它是令人神往的佛界淨土;白雪皚皚綿延千里的群山…
寒風獨行
  我在寒風裡獨行 橘黃色的路燈並未增添任何暖意 我在夜晚的河畔踽踽獨行 盼望著人與人之間生命的交集…
在中國長大、在台灣走上街頭的張芷菱
7月31日在中天電視台門口抗議的七百名學生中,兩位主持人表現亮眼。他們一位是遊行總召、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林飛帆,…
吳靜芳遨遊紙雕世界
午後的麻豆總爺藝文中心,跨越了兩個世紀的大樹搖曳著百年風姿。踩踏著木造樓梯爬上古色古香的老建築二樓,空氣中的檜木芬多精香氣讓人神識清爽。…
氣候變遷美大旱 糧食減產恐成災
豔陽下的7、8月,美國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旱年,超過二十五州嚴重缺水,九成玉米產區遇旱,全國僅有24%的玉米及29%的黃豆生長情況良好,…
蒙塵的白銀世代
二戰結束後產生的「嬰兒潮」(baby boom),不僅帶來大量勞動人口,促進經濟起飛,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運轉。時光飛逝,轉眼到了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