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北極圈 一個人的極地日記Day1

▲北極圈步道徒步之旅首日,沿路景致相當遼闊。
第213期
文、攝影⊙方世宇

要走過北極圈步道ACT(Arctic Circle Trail)絕不容易,全程必須攀山、越野,穿過沼澤、溪流,經過各種荒涼,歷時需9至12天。

北極圈徒步第一天,重新收拾行囊,比台灣出發時多了一瓶八分滿的440克瓦斯罐、六個麵包和一包火腿,預估負重約23公斤,於上午9點多從Sisimiut(編按:西西繆特,格陵蘭第二大城市,北極圈步道起迄點)出發。

 

離開Sisimiut,回頭看逐漸變小的房舍。

▲離開Sisimiut,回頭看逐漸變小的房舍。

 

走在城鎮上,路面平坦,先調整腳步和呼吸,適應負重。一個彎道往東轉,離開了鋪設完好的路面。回頭看Sisimiut越來越遠,房舍逐漸變小,最後完全消失,前方是看不到盡頭的山谷。終於進入無人區,接下來的160公里路,我要和自己對話,面對自己的情緒,然後自我激勵。

 

夾了一個瘦弱的漢堡果腹。

▲夾了一個瘦弱的漢堡果腹。

路上遇到的野生狼。

▲路上遇到的野生狼。

 

不久後,前方出現一片湖泊,沿著湖邊逆時針向東北走,右邊是坡度相當險峻的山脈,有一條捷徑可以直接上切Nasaasaaq(編按:西西繆特附近一座山峰)。不過評估背上的重量,決定稍微繞點路。

 

往Nasaasaaq前行,風景美不勝收。

▲往Nasaasaaq前行,風景美不勝收。

 

往Nasaasaaq的路坡度不小,先是寬闊的斜坡,然後進入狹窄的峭壁路段,以之字形往上爬升。眼前一座尖塔狀的山峰拔地而起,旁邊是懸崖,一路通往北極海,北面是成排雪山,東北則是一條很長的山谷,更遠處還有湖泊、山脈,通往看不見盡頭的遠方,是待會要繼續走的路。這就是整條ACT上,唯一能稱得上是山峰的Nasaasaaq,標高784公尺。

山勢看起來險峻,其實大部分路段並不難走,只有兩處有架固定繩,第二段是近乎垂直的上升。好在架繩都相當粗,還算安全。

 

從Nasaasaaq山腰向下鳥瞰。

▲從Nasaasaaq山腰向下鳥瞰。

 

接著經過一處沒有營運的滑雪吊椅,就再也沒有任何人為的設施。我沿著河谷走,有時會懷疑腳下踩的到底在不在步道上。GPS只會標出基本的路線,如果位置太偏離那條路線,我便會切回GPS上的路線。繼續前行,我卻逐漸對腳下的步道失去信心,開始穿越沼澤地,想要修正路線。正當我退後一步準備尋找較窄的河道橫越時,前腳一個打滑,後腳也失去平衡,先後直接踩進河裡。水不深,但足以浸濕雙腳,我感受到沁涼的河水從綁腿和鞋子之間的空隙滲入,「我居然在第一天就弄濕鞋子……」心裡一陣懊惱。

 

站在Nasaasaaq山頂上遠眺。

▲站在Nasaasaaq山頂上遠眺。

 

不知不覺,天色開始暗下。路程比想像中遠,速度比想像中慢。好在日落殘存的光線還能讓我看得到路,不需要打開頭燈。北邊出現一大座湖泊,我知道山屋就在邊緣。但這座湖何其大!我爬上一座又一座的山丘,在朦朧的夜色中切過一條溪流,又爬上溪谷,終於抵達今天的目的地Kangerluarsuk Tulleq hut(編按:ACT路線中的荒野小屋),標高139公尺。時間是晚上10點25分,總共走了超過16.1公里。我推開山屋的門,發現裡面已經有三個人正呼呼大睡,只能小心翼翼地打開行李,用殘存的水在寒冷的屋外煮了簡單的晚餐,坐在屋子的角落吃。(待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千古文豪蘇東坡一生傳奇(下)
蘇東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美食家。他繼承了詩聖杜甫將菜餚飲食名目寫入詩歌的創作思路,利用自己輾轉大江南北的豐富人生經歷,…
百度涉高層內鬥 谷歌退出中國內幕浮現
由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夜奔成都美國領事館開始,演變至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被免職,後又遭胡溫當局免除其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後,「重慶事件…
新銀髮市場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早年談到銀髮市場,我們總是聚焦在安養、醫療、照護、生活輔具等所謂「老有所終」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推出了養生村、…
活佛鬧雙胞有解?噶瑪巴之一還俗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噶舉派,其精神領袖「噶瑪巴」自80年代起就一直鬧「雙胞」,同時有兩位男童被指是轉世靈童。近日傳出,…
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美國「平權行動」
1961年3月6日,美國甘迺迪總統簽署了一項重要的行政命令,第一次使用「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或稱「優待辦法…
林飛帆對兩岸三地學生說的話
身為一名長期從事學生運動的先鋒,林飛帆有甚麼話對兩岸三地的年輕人說? 對於台灣的學生,林飛帆分析,…
壞人變好人 敵人變麻吉!
由於每一個TPD思路類型都有明顯差異,造成了不同型的人之間很容易產生誤會,因為他們幾乎無法想像別型的人是怎麼思考、他們的CPU是如何運作的…
需要的不多 想要的很多
七竅通了六竅,最終還是一竅不通。《黃帝內經》的養生,從起居有常到飲食有節,還有「不妄作勞」,才能共奏健康之道,七竅通達,讓「形與神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