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孝」了嗎?

Fotolia
第179期
劉惠宜
劉惠宜 |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上班時間擠得像豪華三明治的公車,到了捷運站,大批乘客紛紛下車。人牆少了好幾道,車內瞬間寬敞不少。車子前半部剩下兩排對面而坐的乘客,全部都是老人家,除了我。

「去買菜呀?」穿灰色毛線外套的婆婆打破四目相視的尷尬,向推著菜籃車的大嬸婆攀談。

「對啊,要拜拜。」

「沒叫媳婦來買喔?呵呵!」隔著兩個位子,戴黑呢帽、著黑外套、滿臉黑斑的大伯,打趣著加入話局。下巴長了毛的黑痣,是最佳辨識系統。

「自從她嫁進門,是我怕她,不是她怕我。」菜籃嬸搖搖頭,欲言又止。

灰毛衣婆婆深長地看了她一眼,緩緩地說:「要看開。看得開,日子才過得下去。」早晨的陽光照著她起毛球的外衣,亮亮的,看起來格外溫暖。

「我的兩個兒子,每一個都是妻女餵飽了,才想到我這個娘!」最後一個位置突然傳來激憤的控訴。大家頭一轉,看到一位拄著拐杖,穿鵝黃色夾克的阿婆。

「放心!妳的財產都不要過戶,他們就不敢對妳怎樣。」始終在一旁靜聽,頭戴「大源宮」白底紅字棒球帽、聲音沉穩的老爺爺開了金口。

「那也要身體健康。一旦生病,就沒人理囉!」黑大伯閃著一顆金牙補充。

「想到以前日子這麼艱苦,養他們長大,現在這樣對我!這算甚麼!」拐杖婆緊握著她現下僅有的依靠──那根忠實的拐杖。瘦骨嶙峋的手,青筋暴露。

頓時,大夥兒無話。

倒聽得廣播:「下一站:王爺廟口。」

宮廟爺爺整整帽子,站起來向拐杖婆微微致意,準備下車。走向車門時,他轉過身,斟酌片刻,說:「小學小不孝,中學中不孝,大學大不孝,留學不知孝。」

一片安靜。車子繼續悠悠地行駛。

「下一站:和平里。」

灰毛衣婆婆抓著把手費力起身,菜籃嬸趕緊過來攙扶她。灰毛衣婆婆站定後,延伸宮廟爺爺的結論:「不識字的最孝順。」她平靜地跟大家揮揮手,「要看開。」 

我坐在這群因共同「敵人」,而由陌生變成自救會盟友的老人中,想著在他們眼裡,我也許就是那可惡的下一代。為人父母真不划算,捨命愛子,但有幾個小孩懂得這份心腸?

我想到《閱微草堂筆記》裡有位孝悌的劉先生,「劉自奉母以外,諸事蠢蠢如一牛。」如果有人告訴他某某某忤逆母親,他轉過頭去不想聽,因為:「世寧有是人?人寧有是事?汝毋造言!」(世上哪有這種人?人怎麼會做這種事?你不要造謠了。)大家笑他痴呆。「不知乃天性純摯,直以盡孝為自然,故有是疑耳。」

整理老家時,我發現櫥櫃角落塞著一本《二十四孝》。所謂的經典,往往是只聞其名,閱其文者鮮矣的大作。我好奇翻閱,其中最有感的是〈閔損蘆衣〉:

「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妻,生二子。母惡損,所生子衣綿絮,而衣損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後妻。損啟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視損如己子。」

文末李文耕的評論,發人深省:

「閔子留母之語,淒然藹然,從肺腑中醞釀而出。雖使鐵石人聞之,亦為惻惻心動,何其天性之厚且純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氣,直從孝子一念懇惻中轉回,為子者其三復之。」

對於〈黔婁嘗糞〉,他認為:

「……凡此至性至情之所為,總不可於世情中覓求見解。」

〈孟宗哭竹〉最後一段:

「……情到至處,不可以恆理測度者每如此。」

故事中每每提到至情至性,或天性純厚。不是二十四孝事蹟不可思議,而是我們已經沒有那麼淳樸的心了,所以不理解,無法想像。

今年一月有一則社會新聞,單親媽媽「惟恐老來仰人鼻息」,與兩個孩子簽訂協議書,約定長大後要奉養老母。次子以「內容悖於公序良俗」拒絕履約。這則報導,我才覺得不可思議!

王應照在〈黃香溫凊〉寫的:「凡老大而不知孝,與孝而不盡力者,胥愧死矣。」的時代已杳渺,孝順的觀念與陳舊迂腐相連結,甚至以此揶揄。古代的低標是現代的高標。

《論語•為政第二》中: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以前認為:有事時,由兒女出勞力為父母去做;有酒飯時,讓父母享用,難道這樣做就算是孝順了嗎?

新解:有事時,由兒女出勞力為父母去做;有酒飯時,讓父母享用,這樣做就很孝順了! 

同樣在〈為政篇〉: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以現代父母「孝」順孩「子」的程度,只要在飲食方面能得到兒女的照顧,就已十分寬慰滿足。因為愛子,所以不期望孩子能做到和顏悅色,體諒下一代「色難」。因為愛子,所以包容下一代惡劣的態度,不忍約束以分寸,不要求尊敬長輩。孩子是父母心中的第一位,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最後一位。有些人對寵物的照顧甚至勝於對自己爸媽的關心。大批逆子出籠,天倫失序的例子普遍到習以為「常」。耳濡目染的結果是以反為正,以壞為好,以不常為常。猶如沒有雪片覺得該為雪崩負責,但人人終將自食其果。

「慈烏反哺以報親,在蟲鳥其尚爾。」為人子女者呀,與其整天在意自己快不快樂、今天笑了沒有、在虛擬世界得到多少認同,是不是可以分些注意力給拉拔我們長大的那雙手?重返知恩圖報的人性本善,才是最in的新人類。孝順,是最該復興的新時代運動。水有源頭,樹有根哪!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由上訪看中共的「改革開放」
從數字來看,在中國維權上訪成功的機會,官方自承是0.2%,比中樂透大獎沒有高出多少。而在機率學來說,0.2%的機率其實就等於絕望。…
鹿港小鎮巷子裡的美食
來到鹿港,除了古蹟,絕對不能錯過小吃。 第一市場周邊有許多老字號美食,一人準備一百元,從媽祖廟香客大樓散步到民族路,…
西藏的美麗與哀愁
西藏的美麗和神祕,如夢似幻:隨風飄搖的經幡、輕煙裊裊的白塔、經筒輕轉的信徒、晨鐘暮鼓的寺廟,它是令人神往的佛界淨土;白雪皚皚綿延千里的群山…
寒風獨行
  我在寒風裡獨行 橘黃色的路燈並未增添任何暖意 我在夜晚的河畔踽踽獨行 盼望著人與人之間生命的交集…
在中國長大、在台灣走上街頭的張芷菱
7月31日在中天電視台門口抗議的七百名學生中,兩位主持人表現亮眼。他們一位是遊行總召、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林飛帆,…
吳靜芳遨遊紙雕世界
午後的麻豆總爺藝文中心,跨越了兩個世紀的大樹搖曳著百年風姿。踩踏著木造樓梯爬上古色古香的老建築二樓,空氣中的檜木芬多精香氣讓人神識清爽。…
氣候變遷美大旱 糧食減產恐成災
豔陽下的7、8月,美國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旱年,超過二十五州嚴重缺水,九成玉米產區遇旱,全國僅有24%的玉米及29%的黃豆生長情況良好,…
蒙塵的白銀世代
二戰結束後產生的「嬰兒潮」(baby boom),不僅帶來大量勞動人口,促進經濟起飛,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運轉。時光飛逝,轉眼到了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