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沙龍

藍弋丰揭開你所不知道的清末歷史

藍弋丰認為,清末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一段歷史。Getty Images
第130期
鄭少凡
滿清如何被推翻?台灣人都會說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十一次革命的結果,但藍弋丰在書中告訴讀者,清朝是被「橡皮」推翻的!

過去在國、高中的歷史課本中,提到清朝的滅亡,陳述的多半是清廷的腐敗、列強的欺侮,以及革命黨人拋頭顱撒熱血、努力不懈地推翻滿清等論點。

但是,在《橡皮推翻了滿清》一書中,作者藍弋丰用流暢輕鬆的文筆與嚴謹的史料,從國際經貿金融的連動關係還原這段清朝滅亡的歷史。看似理所當然的歷史事件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國際經濟背景因素,看完此書後會讓人驚呼:同樣是清末歷史,為何歷史課本和這本書中講的簡直是南轅北轍!

滿清如何被推翻?問十個台灣人,十一個會說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十一次革命」的結果,但藍弋丰在書中告訴讀者,清朝是被「橡皮」推翻的!

這是甚麼意思?書中論點簡單概述如下:亨利․福特發明了T型汽車,讓製造輪胎的原料橡皮需求量大增,引發股市瘋狂搶購「橡皮概念股」,清末的中國金融中心――上海也不例外。由於清朝金脈的幾大錢莊巨賈紛紛買進,股市氣泡吹很大,此時美國的《雪曼反托拉斯法案》(Sherman Antitrust Act)推出,對付標準石油公司,瞬間美國股市與期貨大跌,泡沫破裂,連帶上海股市也遭殃,造成中國民營鐵路泡沫,清朝中堅階層的「士紳」大為不滿,引發「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剛好爆發,各省紛紛響應獨立,清朝就此滅亡。

這只是書中很簡要的一個論點,若仔細閱讀此書,會發現原來清朝的滅亡還與率領美國獨立的華盛頓、稱霸歐洲的拿破崙有關。除此之外,清末許多具爭議性的人物,如慈禧、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的故事,都在書中有著令人眼睛一亮的詮釋。例如:慈禧真的是位反對立憲的昏庸守舊派?林則徐真的是反毒英雄?袁世凱如何從一個無名小卒變成鼎鼎有名的大北洋?

作者藍弋丰在後記中說,此書的緣起,是因為許多讀者問過他一個問題:「關於清末民初的歷史,有甚麼比較淺顯易讀,內容有完整的入門書?」藍弋丰竟然想不到適合的書可推薦,於是就寫了這本「歷普」(普及歷史)的《橡皮推翻了滿清》。

藍弋丰是歷史學者嗎?他的經歷,說起來也很另類。藍弋丰是台大醫學系的高材生,畢業後卻放棄醫師生涯投入文創領域。他的老師、台大醫學院教授柯文哲在序中說:「台大醫學系畢業沒有當醫生的,過去二十年,加起來不會超過十個。」藍弋丰生涯轉折的戲劇性可見一斑!

藍弋丰在BBS站台PPT擔任「架空歷史版」版主,在網路歷史族群中赫赫有名,曾著有「海角七號」電影改編小說《海角七號電影小說》和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橡皮推翻了滿清》是他的第三本書,2012年11月出版。

以下是對藍弋丰的訪談內容。

記者問:為何選擇清末歷史來書寫?

藍弋丰:講全球化的話,從宋朝就有了,那為何選擇清朝?因為年代比較近,清末到現在的史料留存豐富,佐證資料多、可查得很清楚。如果要寫明朝的東西,年代比較久,很多資料沒有了,沒辦法那麼確定。

其次,我認為清末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一段歷史,清朝與外國勢力──不同的科技、文化、想法,不同的政治組織接觸,裡面文化的落差與衝突是非常巨大的,非常多彩多姿。像我在書裡寫到的歷史小知識,提到李鴻章要蓋鐵路,但鐵路卻是歸海軍管!還有像是李鴻章寫奏摺向慈禧太后要錢,奏摺前面先寫:「太后啊!我請了德國回來的技師來幫頤和園裝電燈,可是頤和園電都還沒裝好,這樣燈泡裝上去會生鏽……」講了一堆後,然後話鋒一轉:「上次跟你提到的鐵路,說各省要給我錢,只有我自己的省有給錢,太后可不可以幫我跟他們催一下?……」你在現代政府或清朝以前的政府根本看不到這樣的奏章!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是發生在清末。就是因為落差很大,像是最漂亮海浪是打在礁岩上散開時,所以是最有趣的歷史。

同時清朝也是被誤解最多的歷史。以前民族主義的歷史觀都說清朝喪權辱國、被列強欺負,很多人就對清朝歷史沒興趣。但是如果你拋棄民族主義,去看清末發生的每一件小事情,就會覺得很有趣。像是李鴻章本來是曾國藩的小跟班,在太平天國快滅亡時,上海擔心太平天國的入侵向曾國藩求援,本來他要派弟弟曾國荃前往,但曾國荃想去接近首都的天京,所以就叫李鴻章去上海,但又不給他兵,李鴻章只好回到安徽招募淮軍,從此扶搖直上,變成當時全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家。反而是曾國荃到天京後,進行大屠殺,殺了二十萬人,到今天還被人罵成「曾剃頭」。只有在這種時代、這種巨大變化的時候,才會有精彩的故事,如果是穩定的時代,大家都照年資慢慢升等,就不會看到一個人的一生際遇落差那麼大。

問:書中對歷史的書寫,從國際經濟整體連動的角度詮釋清代史,這樣的歷史觀從何而來?

藍:傳統上我們是用道德史觀在看歷史,不管是哪國的歷史都一樣。譬如說滿清很腐敗,所以會滅亡,但我們越去發掘史實越會發現,所有的歷史背後都有一個全球的經濟的力量在整個大結構的轉變下推動。

書裡面的觀點都不是我發現的,這是十幾、二十年來全球歷史學者都知道的事情,這些對我們歷史圈的人來說是常識:「橡皮」推翻滿清,孫文對推翻滿清一點貢獻都沒有。歷史圈的人會說,這我們早就知道了。「橡皮泡沫」這件事情兩岸的學者寫了很多,但是他們寫的是中國這邊發生的事情,可是美國發生的事情他們不知道。

我找了非常多資料,很多都只是記錄了橡皮泡沫的原因是「國際橡皮市場突然翻轉」,就這樣一句話而已。所以我就拜托我的顧問找這個資料,在美國那邊找到,就是我書裡寫到的《雪曼反托拉斯法案》造成的,法案推出十年後,終於被拿來對付標準石油公司,造成市場恐慌,橡膠市場就崩盤。

我們的學科分太細,中國史就專精中國史、美國史就專精美國史,彼此間的連繫沒有很好。

問:寫這段歷史最想給讀者甚麼樣的啟發?

藍:我覺得是提供一個新的對歷史的看法。傳統上,大家提到清朝的歷史都說昏庸、腐敗,加上近來很流行的連續劇《後宮甄嬛傳》,大家都會以為清朝都是在宮鬥。

透過這本書,大家會發現,清朝有沒有宮鬥?絕對有,書裡就寫到一大堆,但宮鬥絕不是像連續劇裡演得那麼淺顯的東西。像是慈禧,她一輩子最悲慘的時候就是八國聯軍把她趕出北京的時候,她只有在那時候進行宮鬥──把珍妃推下井裡,那是她一輩子最爛的時候。

其他時候進行甚麼樣的宮鬥?像是她發跡的根源「祺祥政變」,那是很驚險的宮鬥,如果沒成功就換自己被砍頭,可是這宮鬥絕不是只是爭權奪利、或是我看你不爽要把你鬥倒,背後都有更大的原因。祺祥政變的背景因素我在書裡寫得很清楚,英法聯軍攻克北京,咸豐出走北狩,把所有他喜歡的大臣都帶在身邊,把不喜歡的大臣都留在北京。咸豐討厭的大臣包括弟弟奕訢,因為奕訢以前和他爭位失敗,所以就把奕訢留在北京和攻入的外國人打交道。奕訢本來不是有國際觀的人,接觸之後大開眼界,發現這些外國人跟自己想的都不一樣,就想:現在全國都在民變,我們可以跟這些外國人合作重整我們的家園。

所以咸豐突然死掉後,所有固有的大臣都是還沒接觸洋務的「仇洋派」,所有被排擠、當時被留在北京的人都是有洋務經驗的人。這勢必要發生政變的,不是只有私人恩怨的原因而已,而是當一個國家到了亡國的邊緣,全國都在兵變、首都被占領,有人發現一線生機――洋務,可是反對、不懂洋務的一群人又霸占政權,所以不得不推翻掉,這實際是牽涉到國家戰略的癥結問題。

像這樣子新的史觀,我會告訴你說,每件事情背後都有很大的原因,

問:你在書的後記中寫到,因為很多人問你清末民初的歷史有哪些完整、淺顯的入門書可讀,你覺得沒相關的書可推薦,才想到自己寫一本。你提到這本書的目標是在於能夠達成清末歷史「淺顯易讀,內容又完整的入門書」。為何台灣對於歷史入門書籍那麼少?

藍:第一個是這很難寫,要寫得很淺顯又很正確,如何把這些以前的概念讓現代人懂,在轉換過程當中可能會發生對照得不太好的情況、錯誤等,比寫純粹的論文還困難。像是我書裡提到清代時的「士紳」階層,不是可以完全對照到現今的社會,所以難度比較高。

第二是投資報酬率不划算。我寫這本書要看那麼多資料,花了好大精力全部重整又重整,出來後大家覺得歷史書是冷門書,所以市場不是很熱衷,通路也不會很熱情地對待你。

這本書我寫了一年多,我是有本業再來寫這本書,如果沒有本業光靠書的版稅生活是不可能的。花了那麼多時間,K了那麼多資料,然後很多人會來質疑你說:「我知道的歷史不是這樣啊!」所以史料要準備得更充足,如果你是純粹作者,你絕對不會寫這種書,寫了以後一定會賠本。

再來是,學界認為這種書是小玩意。在學界就應該寫論文,教授的工作不是寫通俗的歷史書,而是研究某個很深入的東西,所以就變成這種書很少,而且是長年以來都沒有。

另外就是出版市場的問題。如果一直以來這種書沒市場,那其他出版社對這也沒興趣,所以我希望我這本書可以拋磚引玉,如果反應好,其他出版社可能也會找其他作者出類似的書,這市場就會起來。我希望台灣要有「歷普」(歷史普及)書的市場,要不然我們現在歷史書的發言權都被中國搶走了。

問:為何從一個醫生轉為一位研究歷史的作家?你的好友蔡依橙醫師在這本書的最後寫到你棄醫轉而從事文創的過程,他說一次聊天,你提到:「我實習的時候,有天晚上值班很累,躺在台大醫院的板凳上,忽然覺得,真累啊,這好像不是我要的人生。那時就決定,畢業以後還是別當醫生好了。」這中間到底經過哪些心路歷程?

藍:其實就像歷史一樣,一件事情發生有很多原因,不是單一原因的。

我們醫學系是一到四年級念基礎課程,五、六年級是見習,七年級是實習。考上醫學系時,全班只有十個人是從小立志想當醫師,大部分是考上了才想當醫師。但考進去念醫師誓詞時,我們很把它當一回事,一直到五年級接觸到醫療實務,就覺得跟我想像的不大一樣。尤其實習時我們會到外院去,看了醫界的情況,就開始覺得不是很適合我。

我在大學時就有在出版社接案了,像是漫畫、文稿、圖稿類的。在七年級實習時,有朋友介紹我去一家網路遊戲公司打工當美術設計,一邊實習一邊打工,每天只睡兩個小時,還滿瘋的。有了這段經歷,我就比較有信心自己也可做點別的事情。

去當兵時,我們那梯剛好是第一梯開始週休二日,我就開始利用放假時間寫第一篇長篇小說,後來拿去投皇冠的大眾文學獎,結果一投就入圍複選,就想:「第一篇小說可以入圍,那我還滿會寫的吧!」

退伍後我就想往出版業走走看,本來是做幕後工作比較多,並沒想當作者。成為作者是因為《海角七號電影小說》的關係,那時我是影迷,魏德聖導演一直沒電影小說,我就跟出版社講說,去問一下為何《海角七號》沒電影小說,要不要幫他做?就得到這機會,寫了《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浮上檯面當作者,之後又出了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再來就是現在這本書《橡皮推翻了滿清》。

寫作的性質是:同一句話我覺得不通順就改,一直改到我滿意為止,才把稿子交給出版社。可是開刀不行,你不能一刀劃下去,劃錯了重來!會被病人告死了(笑)。所以不同的工作適合的特長或個性不一樣,醫學的特性是容錯率很低,不管你醫術如何厲害,人體的恢復能力還是有限,真的太嚴重了病人還是會死,所以需要某一種人來做這工作,但我覺得自己不適合。

當兵時當軍醫官,就想如果自己出來開診所大概就像軍中看病人那樣,這樣真的對社會有很大的幫助嗎?所以退伍後我就想說先往出版業走走看。棄醫的決定,家人一般是絕對反對的。還好我家比較開明,爸媽明確地表示反對的意見,但不會強迫我,所以也是還滿幸運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理想上司 中日觀點差異大
「我老闆沒有領導能力!」「部長根本就搞不清楚現場的狀況!」在居酒屋會聽到這一類對上司感到不滿的抱怨。但上司也是人,世上並沒有所謂完美的上司…
中國夢碎 旅中英商舉家回國
大半輩子在中國築夢,被喻為中國通的英國著名出版人馬克.基多(Mark Kitto),近來在一篇博文中傷感地向中國道別:「我的愛已逝,…
為情墮入凡間「天使之城」 走一趟回歸之旅?
《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台灣片名《X情人》,是一部1998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講述由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633和黃金十年
馬政府說要提出黃金十年的政策已經兩年,總算在日前開了首場記明會。由於該說明會只有口號和目標,少有具體的政策方法,…
俄國知識分子禍害世界
最近有關俄國的一條新聞提醒世人:蘇聯八人幫政變被粉碎、大蘇聯解體迄今整整20週年了。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以色列SABON進軍台灣市場
傳統上,以色列人相信「洗手」能夠帶來祝福,因此SABON特別在其全球每一家店內,以著名的耶路撒冷石頭(Jerusalem Stone)…
文化的復仇:美國禁止德語的後果
在前一期的文章中,筆者提到印度的有線電視節目產生了提升農村女性的女權意識的效果。有讀者看到文章後覺得納悶,怎麼經濟學家竟然做起文化研究?…
小人物改變歷史:《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肅的政治議題,充滿了威權時代的莫名悲憤。這歷史的悲痛令人難以忘記,整個社會無法失憶。那麼,要如何看待那段血腥的屠殺與鎮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