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點

中共再次封殺黎智英

中共再次封殺黎智英
有強烈反共意識的黎智英。Getty Images
第91期
林保華

中共封殺黎智英與他的「壹傳媒」集團不是新聞,成為新聞的是中國居然有人敢「頂風作案」,無視領導意圖而幫黎智英宣傳,結果當然沒有好下場。這個事件就是廣東的珠海出版社因為出版與銷售《我是黎智英》而被「整頓」,出版社的多名高層被撤職。有沒有後續的懲罰行為,外界還不得而知。

其實這本書也不是新書,台灣是2007年1月由商周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馬英九總統已親自下令正名為「正體字」,但是有關電子網站還沒有遵命改「正」),中國出的是簡體字版。

黎智英起家自八九年民運

香港人對黎智英並不陌生,他起家於1989年的中國學生運動。當時他經營年輕人成衣店的佐丹奴,聘請店員有嚴格的年齡限制(算不算年齡歧視?)。學運高潮時,他的成衣店製造大批印有學運領袖頭像(王丹、吾爾開希、柴玲等)的T恤義賣,熱潮席捲香港。黎智英是從廣東偷渡到香港的「黑五類」,有強烈的反共意識很是自然,這也是香港人的主流意識,因為香港一半以上人口是「避秦」的移民,黎智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六四屠殺後,體認到媒體的威力,黎智英在1990年3月出版《壹週刊》。香港流行一句話說:你要害人,就叫他辦報紙。我在香港就親眼看到許多報章的興衰,我們這些「寫稿佬」更是「榮辱與共」。因此黎智英的成功,自有其不凡之處。他出版《壹週刊》的兩個賣點是反共立場與高薪挖角。

「反共」自然是當時香港的主流,後來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就擔憂香港變成反共的「前哨基地」,江澤民也出來警告「河水不犯井水」(其實香港是井水,中國則是河水);這個反共主流,保證了該週刊的基本讀者。至於高薪挖角,表面上是搜羅出類拔萃的人才以保證刊物素質,但是本身在媒體界所形成的新聞熱點造成「免費宣傳」效應,才是千金難買。

因為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這些「拔萃」人才在實踐中都經過了「黎伯樂」嚴格的篩選,不少人才經不起篩選而被「淘汰」,其殘酷程度可以說也是缺乏人性的,所以其流動性相當大,也因此為自己樹立更多敵人。

黎智英因為親自執筆痛罵李鵬「王八蛋」,要他「仆街」(橫死街頭),令這位六四屠夫火冒三丈,下令關掉佐丹奴在中國的分店,使黎智英決心賣掉持股,專心媒體。

1995年黎智英再接再厲創辦《蘋果日報》,其中再掀起規模更大的挖角潮,因為薪水會高出一倍以上,怎麼不會引起同行的軍心大亂?本來已經是「同行如仇」,更因此得罪了許多同業,以致據說其他媒體訂立攻守同盟,規定凡是被挖出去的員工,一律不許再回來。當然這個傳說得不到證實,但也阻嚇了部分考慮跳槽的員工,因為即使跳到壹傳媒,不等於是永遠的飯票,如果被認為表現不佳而被「淘汰」,就沒有其他媒體可以容身。

當然,壹傳媒的成功不只是「反共」,它更利用人性中的「偷窺狂」推行狗仔文化,甚至販賣腥羶色(尤其開業之初),使它的受眾可以囊括高層到底層,關心政治與不關心政治的所有族群,但也成為衛道士們的眼中釘。但是無論如何,黎智英以他的「奇才」,成功讓壹傳媒在香港站住了腳。

其中,中國與香港首富的李嘉誠(被狗仔緊盯而惱火)所屬企業以廣告來抵制。中國政府甚至至今還不許壹傳媒派記者到中國採訪,但是它仍然有辦法取得許多中國方面的訊息,前線記者曾為此要付出人身安全的代價。如今網路發達,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

來台發展 共產黨仍插手封殺

接著,黎智英又來台灣發展,從平面媒體的角度,先《壹週刊》後《蘋果日報》,也取得了成功。所以當他準備收購《中國時報》系的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時,引發中國的恐慌,最後一分鐘殺出一個背後有中國支持的旺旺集團老闆蔡衍明,不必查帳而買下,可以說是不惜代價要阻止壹傳媒在台灣的擴張。

也因為如此,當壹傳媒成立《壹電視》進軍台灣,雖然高薪聘請了馬英九的「連體嬰」金溥聰,並且在2008年選戰中幫過馬英九的大忙,但是馬政府在共產黨與黎智英兩者之間,還是選擇了共產黨,金溥聰後來也離開了壹傳媒集團。

而馬政府一直不批准《壹電視》的頻道,連黎智英出賣色相扮作孕婦來催生,也沒有感動冷漠的馬英九,導致壹傳媒集團的業績被台灣的《壹電視》業績拖累而虧蝕,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由盈轉虧損1,973萬元(港幣),是7年來首次全年虧損。看來還要繼續虧下去一段時間。而當局禁止前總統陳水扁給台灣《壹週刊》寫專欄,只是打擊政策的繼續。於是我們看到國共合作打擊黎智英的「大好形勢」。

黎智英雖然是商業奇才,但也有鎩羽的時候,例如九七後在香港開創「速遞」的超市業務,以賠本結束。因此在台灣的壹傳媒業務,看來也會受台灣政局的影響。因為在抵禦中國干預方面,台灣的馬政府不如香港,雖然台灣號稱是主權獨立國家。

也因此,珠海出版社敢於出版《我是黎智英》,不論是出於賺錢目的,還是突破共產黨的資訊封鎖,他們的勇氣還是值得稱道的,至少是比國民黨有Guts(膽量)。這一點,中國媒體的表現值得期待,也是台灣、香港某些媒體需要學習的。

當然,對黎智英的評價,香港也有許多爭議。一些人對他的民主理念是否「純正」有懷疑,尤其是有沒有被金錢污染?但是在這次封殺事件中,親共的多維引述對黎智英的評價是「典型的投機取巧的商人、政治的機會主義者、新聞業的敗類」,那是共產黨官方的調調了。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比賺錢更重要的事
我不敢講我是好的醫生,我只是盡自己的良心做事情而已。十多年的職業生涯,我深刻體會到,工作就像是我的小孩,或許付出很多、壓力很大,…
澎湖南寮社區 傳承百年漁村傳統文化
從澎湖202縣道開往東北角,「南寮社區」就在縣道的左手邊。映入眼簾的是以南寮最重要的農作物為造型的「南瓜公車亭」,形狀逗趣,…
看密勒日巴 正確對待人生的苦
美好的人生常離不開幸福的要素,雖然幸福的定義往往因人而異,但誰都希望能擁有幸福的人生。然而時下的許多年輕人在父母過度的呵護下,…
什麼是企業的核心能力?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競爭力來源究竟是甚麼?今年5月初,連續創業家、同時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創辦人的伊隆.馬斯克(Elon…
妻大鬧央視 名主播被曝「婚外情」
  中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改名為奧運頻道新聞記者會於去年12月28日召開,由CCTV5體育部的副主任張斌主持。…
鄱陽湖「老爺廟」水域變身「百慕達」
「潛入湖底後,我和夥伴們幾乎將水底周圍十幾公里的水域都找遍了。奇怪的是沒有發現『神戶5丸』的蹤影。龐然大物哪兒去了呢?…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3. 歐債危機未解 全球仍坐針氈
自2009年底以來,在連串的經濟危機和動盪中,許多歐元區國家,包括希臘、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義大利(所謂歐豬5國,PIIGS),…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 必須堅持耐力賽跑
兒子一歲半時,比我早當上媽媽的朋友提醒我:2歲的小孩將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那時會像變一個人似的,用盡讓你煩躁的方式,如尖叫、狂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