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的現況和困境 數據告訴你真相

「植劇場」製作人廖健行直指台灣劇組目前大約有七成在幫陸劇代工。
Fotolia
第175期
曾允盈
陸劇、韓劇搶攻 -- 頻道數過多、製作成本低、外來劇攻占、中國崛起等因素,致使台灣的影視環境四面楚歌,陷入低谷。2003年就被聘往中國的資深導演蔡東文表示,台灣的軟實力就是創意,基本功比較紮實,只要有足夠資源,台灣節目絕對可以拍得更好……

下班後看電視,上百台頻道卻沒有一台想停下遙控器。許多有收視習慣的民眾慢慢離開電視的舞台,寧願選擇在網路上看紅透半邊天的陸劇《瑯琊榜》或韓劇《太陽的後裔》。

電視真的那麼難看?台灣難道沒有好戲?

戲劇圈人士感嘆台灣大環境低迷,甫以《一把青》獲得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的曹瑞原直言:「如不積極挽救,台灣的影視產業可能在兩年內消失。」製作《妹妹》、《滾石愛情故事》,也是「植劇場」製作人的廖健行同樣憂心:「不管圈外和圈內都會同意,台灣戲劇近幾年面臨了很大的危機。除了中國、韓國等地產品的威脅,網路流通平台興起以及新生代觀眾的觀賞習慣和口味都在改變。」

究竟台劇出了甚麼問題?曾經是華人地區影視中心的台灣,地位為甚麼大不如前?台劇的希望又在哪裡?
 

台灣自製時代劇《一把青》的女主角(左起)連俞涵、楊謹華、天心。公共電視提供

 

獲得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的曹瑞原直言,如不積極挽救,台灣的影視產業可能在兩年內消失。葉俊宏攝影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台灣電視劇收視列表」,根據AGB尼爾森調查。
註:計算日期由2015年12月28日至2016年9月11日。

 

執導《光陰的故事》、《老婆大人》等叫好劇集的導演蔡東文直言,電視收視率好和戲劇品質不一定直接關係。葉俊宏攝影

 

現象1

收視率為先 台灣「鄉土劇」當道

根據尼爾森收視率調查報告(參見表1),截至9月11日,2016年電視劇收視率排名前三的都是「鄉土劇」:民視八點檔鄉土劇《春花望露》排名第一,收視率高達4.66;排名第二的是《春花望露》上一檔的鄉土劇《嫁妝》,平均收視4.35;第三名的三立電視台八點檔鄉土劇《甘味人生》,收視達3.76。除了鄉土劇以外,以台視偶像劇《後菜鳥的燦爛時代》、《愛上哥們》成績最為亮眼。

看到排行榜不禁好奇,今年許多引發熱烈討論的台劇為甚麼都沒在榜上?電視台老闆每天盯著收視率,那些數字真能定江山嗎? 

經典美劇《新聞急先鋒》裡主角們為了「收視率」在道德和市場上拉扯,收視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廣告商自然會選擇收視人口多的電視台進行廣告投遞,電視台想盡辦法想讓節目變得吸引人,因而面臨失去新聞價值的危機。戲劇節目一樣需要從小數點裡找資源,收視率代表了市場的強弱,資源缺乏的電視台只好在收視率上決一死戰。

執導《光陰的故事》、《老婆大人》等叫好劇集的導演蔡東文直言,電視收視率好和戲劇品質不一定有直接關係。「鄉土劇收視率永遠在前三名,是因為以前八點檔只能講國語,後來出現講閩南語的鄉土劇,吸引很多閩南語族群。收視率好的時段,廣告的價碼甚至到十秒六萬六。」既然有限的製作經費就能吸引一定的收視人口,那電視台當然願意一齣接一齣製播鄉土劇。

收視率確實可以展現「電視」收視人口,但是更多有品質的台劇,其實不在排行榜上。例如聲勢驚人、橫掃第51屆電視金鐘獎六項大獎的《一把青》,在公視播出收視率平均只有0.79,最高收視率1.26,也就是約20萬人收看。2015、2016年引起討論風潮的《出境事務所》、《麻醉風暴》、《荼靡》等,收視率遠遠不如閩南語鄉土劇。

根據文化部2016年出版的《2014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視產業》調查指出,用「電視」收看電視劇的比例僅有19.99%,用「網路」觀看則高達41.35%(參見表2)。這幾齣戲都透過影音平台發光發熱,行動裝置的普遍和收視習慣的改變,用電視看劇的觀眾越來越少。可想而知,收視率逐漸和閱聽者之間產生距離,戲劇市場面臨天翻地覆的改變。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剪輯協會。

 


現象2

台劇製作成本低 僅為韓劇八分之一

比起老三台時代動輒破10,現在競爭的是有沒有破1的小數點後兩位。百家爭鳴的電視頻道,早就瓜分了收視率。

戲劇環境陷入低谷,頻道太多難辭其咎。1993年政府在未經審慎規劃的情況下,開放有線電視就地合法化,電視市場呈現爆炸性成長。除了無線電視台,出現大量有線和衛星電視節目,頻道數量全亞洲最多。廣告市場被嚴重瓜分後,節目製作成本越來越低,品質逐年下滑。

「有錢不一定能做出好戲」,可是「沒錢一定做不出好戲」,製作成本低是導致電視節目難看的主要原因。蔡東文指出,鄉土劇大約一集130萬,偶像劇平均一集約200萬元,250萬至300萬就能拍出一定質感。據「中國民國剪輯協會」資料顯示(參見表3),締造好口碑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一集210萬,台灣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一集300萬,《拜金女王》一集600萬已是高成本。

品質精緻的韓劇,平均一集製作費高達1,738萬元,《太陽的後裔》16集總製作費約4.4億台幣,一集約2,700萬台幣,是韓劇中製作成本較高的作品。韓劇的製作費平均約為台劇的八倍;大陸古裝劇製作費平均一集650萬,是台劇的三倍有餘。

「植劇場」製作人廖健行甚至談道:「電視台能給的製作預算比十年前還要少,但十年來通貨膨脹,人力成本也提高,製作公司很難生存。」以閩南語鄉土劇為例,2003年一集130萬,2013年延長時間播出一個半小時,製作費卻沒有按比例增加。沒有充裕的經費,怎麼可能打造健全的影視環境,又怎麼能拍出大量好戲?

 


資料來源:2014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視產業(2016/10/31出版)。

 


現象3

台劇自製率形同具文 外來劇比例達50% 

長久以來獨占台劇市場的鄉土劇,因為故事題材較單一,只能滿足特定觀眾。有線電視大量引進外來戲劇之後,填補了台灣頻道太多、沒有節目可以播,以及分眾市場下節目類型的空缺。

根據《2014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視產業》資料顯示(參見表4),2015年上半年中,台灣自製的國語連續劇、閩南語連續劇、國台語單元劇共占播出時數的42.76%,外來劇(包括日劇、港劇、韓劇、大陸劇)比例近年來都超過50%,也就是台灣有超過二分之一的電視劇都是其他國家的影視作品。

許多電視台選擇大舉買片,因為不開戲就不用承擔風險,也是低成本的做法。但是整體自製量下滑的結果,不僅人才流失,台劇甚至可能即將在世界舞台上缺席。

有鑑於此,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16年1月6日公布修正的《廣播電視法》中,增訂第19條規定:電視台必須維持本國自製節目播送比率達70%,主要時段(各國定義不同,台灣無相關法規明確規定,一般根據NCC定義為晚間18時~24時。)播送本國自製戲劇節目應達同類型節目50%。

「自製率」引發電視圈熱烈討論,廖健行無奈表示,電視台沒有嚴格堅守自製率,NCC的規定形同具文,怎麼拯救影視環境?「我念書的時候其實就有法規規定,可是沒有嚴格執行。台灣只有對陸劇輸入有配額限制,對其他國家全面開放。我認為要有一些保護政策,至少在主要時段限制外來劇的播放,並要求電視台落實自製率和新播率。」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也認同這樣的做法:「一定要提高自製率,但不是說這樣就夠了。頻道業者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該給執照,也就沒有生存的機會。」

 

曾在中國工作長達12年的傳遞娛樂製作人羅佩儀表示,大陸和台灣的薪資已經顛倒過來了。葉俊宏攝影

 


現象4

形勢逆轉 七成台灣團隊為陸劇代工

除了內部長期以來不健全的環境,外來壓力在這兩年衝擊更大。

「設備、資金差別很大,製作環境一消一長,台灣影視產業已經落後中國十年了。」蔡東文語出驚人。

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張舒斐,長年研究兩岸的影視產業發展,見過太多兩岸人才的流動,「台灣現在就是幫陸劇分包、分包、再分包。」

廖健行直指:「大約有七成在幫陸劇代工,台劇有時候找不到工作人員,都是在拍大陸的網劇。原因很單純,因為台灣人工比較便宜。」

曾在中國工作長達12年,如今回到台灣的傳遞娛樂製作人羅佩儀表示:「以化妝助理來說,台灣拍二十天的戲,薪水約三萬塊台幣,等於六千元人民幣;但是在中國,一萬元人民幣都找不到人。曾幾何時,薪資已經顛倒過來了。我聽到北京人說台灣團隊好便宜、好便宜,我心很揪。」

剛製作完中國、台灣、韓國的合拍片《皇恩浩蕩》,獨特瘋格娛樂工作室負責人江衍徵說,《皇恩浩蕩》就是一部「混血劇」。導演是來自台灣的明金城,工作人員是台灣人,場景都在台灣拍,資金則來自中國。台灣資金很少,政府補助非常有限,企業多數不願投資,「中資加上台灣團隊」的組合,這幾年早就越來越多。

雖然一心為台灣工作人員爭取資源,「但是當環境都知道他們只值某個價錢,即使中國資金挹注,在中國同樣職位有好幾倍薪水,台灣員工還是一樣被打壓。這就是戲劇圈的常態,層層剝削得非常嚴重。」江衍徵一語道破從臨演、基層工作人員到主要創作者,正在經歷的慘烈處境。


現象5

此消彼長 台灣年輕人赴中發展空間趨小

不僅如此,因為價碼翻倍,人才外流早就不是甚麼新鮮事。

張舒斐認為2000至2005年是台灣電視工作者移居中國的第一波高峰,當時技術和聲譽都是最頂尖,台灣主創者被借重禮遇,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成為中國和西方世界的翻譯。2005至2008年仍有大批影視工作者西進,這個時期中國影視產業開始突飛猛進,大量資本進入,戲劇、綜藝節目的製作費越來越高。

2010年廖健行到馬來西亞擔任評審時就曾提醒,台灣慢慢會成為華語流行文化的邊緣地區。以前台灣是主流市場,星、馬市場比台灣小,要在香港和中國有知名度,都要先到台灣發片。「現況是,我們的人才正在往市場大的地方移動。一個區域經濟體的消長,勢必帶動人才的移動。這無關政治,就跟當年美國經濟發展時,沿海地區有很多華人移工一樣,大家坐上船就去了。離鄉背井不都是為了生存?」

回顧中國的電視圈發展,廖健行表示,當初是台灣一批人去中國幫忙把技術帶起來。台灣有位導演曾在中國拍一場去西餐廳吃牛排的戲,發現可以借到很好的餐廳,但是助理不會擺刀叉,因為沒有吃過西餐。「尤其時裝劇對他們幫助最大,因為牽涉到時尚美術、文化涵養,他們很喜歡台灣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今早已不可同日而語,2003年就被聘往中國拍綜藝節目的資深導演、導播蔡東文現身說法:「中國多有錢哪!每齣戲的工作人員都是台灣的兩倍以上。他們一天只拍十個鏡頭。我在台灣拍《東華春理髮廳》時,一天要拍多達二十七頁,人力和器材的成本差別太大了。」

如今此消彼長之下,張舒斐觀察,不少自願去中國電視圈工作的年輕人發展空間越來越少,即使待得下去,收入也和在台灣差不多。許多年輕人難以適應中國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競爭環境,平均二至三年就會選擇回來。

 


第51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吳慷仁獲獎後感性表示,台灣拍戲很辛苦,賺不到甚麼錢,演員需要的是多一點選擇。許基東攝影

 


現象6

基本功紮實 台灣優勢仍在創意 

媒體生態改變,衝擊電視平台收入。製作費難以提高,文化部補助、配套措施遲遲未見完善,加上中國崛起,影視環境四面楚歌,台灣的內容創作者還有優勢嗎?

「只要有足夠資源,台灣節目絕對拍得更好。」蔡東文仍充滿信心:「他們是用人海戰術,一個畫面用二十四部機器拍,我們六部、八部拍出來,而且還是很精實。台灣的軟實力就是創意,基本功比較紮實。」

張舒斐看得遠:「台灣人要記住累積創意,因為中國現在還不太需要台灣原創,但是當全世界沒得抄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需要創意。我們要有更多閱讀,才能更多沉住氣。現在環境很速食,可是速食沒辦法創造經典。」

台灣的優勢是文化底蘊和多元社會,能夠吸收揉合成自己的東西。廖健行談道:「因為台灣沒有中國對政治、宗教、戀愛取向的窠臼壓制,是自由創作的地方。只是我們能提供的舞台太狹隘,出資者如果只想複製別人的成功方程式是行不通的。」等待好劇的觀眾很多,而台灣許多持續努力的創作者,正在摸索並開創新興平台的成功方式。

廖健行笑著形容,拍戲是一種手工業,就好像在路邊賣豆花。沒有固定的上班地點,工時非常長,在擺攤時會被警察趕,也可能被開罰單。我們的消費者就是普羅大眾,作出來的豆花只要吃到的人說一句:「你們做的豆花好好吃!」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從極為少見以禮儀師為主題的《出境事務所》、講麻醉師故事的《麻醉風暴》,到歷史題材《一把青》,「類型劇」、「職業劇」可說是近年來台劇的新風潮,或許市場真的出現了一些變化。

究竟台劇能否出現新浪潮,還是依然岌岌可危?2016年剛出爐的金鐘影帝吳慷仁不放棄的精神,為戲劇圈下了最佳注解:「我真的很想要鼓勵大家,我們在台灣拍戲很辛苦,賺不到甚麼錢,我們需要的是多一點選擇。幫幫我們,我們可以更好,也許我們不是最有天分的,但是我們總是可以當最努力的那一個!」

天分、努力、創意、用心,或許更有機會獲得尊重、獲得資源。這條路很難行,又有多少為了戲劇而活著的靈魂,努力想要激起陣陣漣漪?!

相關文章:

影音平台百花齊放 你上網追劇了嗎?  
「植劇場」 為台灣影視植下希望的種子 
金鐘導演曹瑞原 打造《一把青》激發台灣影視能量
金鐘編劇徐譽庭 燃燒創作靈魂 寫出每一個你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歐巴馬留下了甚麼「政治遺產」
寫這篇文章之時,正值美國2016總統大選第三輪辯論剛結束。看著三場辯論後的一地雞毛,不少美國人與旁觀者心中縈繞著一個想法:這場大選沒有贏家…
健康事業兩全其美 柳吉遠開發「NISORO熱量調控餐」
一手開發「NISORO/泥瘦了/熱量調控餐」的康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柳吉遠,曾經擺過地攤、開過服飾店、做過電商,…
金字塔可能是古埃及能量網
金字塔、方尖碑隱藏的祕密困擾了人們很多年。如今,科學家們根據美國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無線電能傳輸塔原理,…
翻開黃心彤的築夢記事
  原本只是想賣行動咖啡和鬆餅的黃心彤,卻在2012年5月13日正式對外營業,和好友在豐原市區開了一家「小得很過分,卻也小得很可愛」…
川普與綠色新政的決戰
川普總統在佛州演講時誓言,美國絕不走社會主義!在美國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演講時更強調,堅持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堅持保守主義價值,…
全球最長隧道通車 力抗脫歐公投
一座貫穿阿爾卑斯山脈,可快速穿越歐陸經貿運輸核心,讓歐盟更緊密連結的世界上最長、最深的鐵路隧道,6月1日舉行通車儀式。瑞士總統施奈德阿曼(…
益母草 治婦科疾病有奇效
益母草小傳在夏商時代,豫西地方的伊洛河畔有個小山村。一天,山村裡傳來一陣哇哇哭聲,是李氏婦人臨盆產子,因為丈夫在外討生活,無人照顧。…
2010十大華人事件: 5. 亂》台灣五都選舉 槍聲再起
5.  亂》台灣五都選舉 槍聲再起   2010年11月27日,民主的台灣迎來了第一次的「五都選舉」。因為這次選舉的總投票人口約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