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東》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11-以色列篇)

網路
kau76901

【以色列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巴勒斯坦地區)(猶太教居多數,及各種類少數宗教)

自從被羅馬帝國逐出故土巴勒斯坦之後,猶太人在世界各地展開了兩千年的流浪,他們獨特的宗教信仰、語言跟文字使猶太人備受猜忌欺壓歧視,只能從事被認為是卑鄙無恥的金融行業放貸借錢,但外在的壓迫使猶太人社群內更加凝聚形成一股無人能及的牢固民族認同,時常遭到放逐驅趕的經驗使猶太人隨時都準備收拾細軟跑路而比其他民族重視教育與儲蓄,就這樣缺乏不動產、田地的猶太人透過經商、從政,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掌握政經大權的菁英份子。本來照理來說,猶太人就算沒有自己的國家,有錢有勢的他們也應該能活的相當愉快才對。

然而就算擁有了龐大的財富與崇高的學術地位,世界各國的猶太人仍感到強烈的不安全感,19世紀末法國爆發了一位名為德雷福的猶太裔軍官被指控為德國間諜的冤案,稍後德雷福事件成為震動歐美世界,即使許多證據都指出德雷福並非間諜,但法國軍方仍頑固地為了保護自己的尊嚴而堅持將他定罪,結果鬧到最後演變成法國內閣總辭、政壇整個大風吹的動搖國本醜聞。報導了德雷福事件的猶太人記者赫茲爾對歐美根深柢固的排猶主義與種族岐視感到絕望,於是開始鼓吹猶太人建國運動,他的主張引起了許多猶太人的共鳴,於是形成了名為「錫安主義」,也就是猶太人應該回歸「應許之地」的迦南,即今日的巴勒斯坦復國之政治信仰。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也都支持錫安主義。錫安主義的支持者主要以居住在法國、英國境內的猶太人為主,居住在東歐如德國、俄羅斯境內的猶太人族群卻認為猶太人的復國可以是在任何地方,並不見得非要在巴勒斯坦不可。左派思想的猶太人如共產主義的發明者馬克斯更認為只要建立起一個國際的共產主義國家,那麼去民族、去宗教、共產化之後就能造就一個所有人齊頭平等的新世界,因此並不存在猶太人建國的需求。

儘管如此,英國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倒德國、奧匈帝國與土耳其贏得勝利,仍然將腦筋動到了猶太人身上───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於1917年,接受了猶太人財閥世家羅斯柴爾德一族的遊説,發布貝爾福宣言,表明了英國將會同意戰爭結束推翻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後,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立場。同時,由於沙俄對猶太人的迫害日增,許多猶太人也加入了布爾什維克的反政府活動,包括結束了海外流亡在德國支持下回到俄國發動革命的共產黨人列寧,並成功地在十月革命中建立了共產政權。

乍看之下,猶太人建國的理想在兩個方向同時開花結果,但一次大戰結束後局勢卻急轉直下。英國對於阿拉伯人強力反對貝爾福宣言的抵抗感到憂心,於是收回前言限制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移民申請,將巴勒斯坦列為英國托管領而不許猶太人建國;而1924年列寧去世後,史達林鬥垮了列寧的軍事顧問與副手同時也是猶太人的托洛斯基成為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將猶太人打壓為「白色的布爾喬亞富農」與「反動的國際共產主義」並將之整肅,大批俄國猶太人於是流亡美國。而在聚集著許多猶太人的德國,則認為共產主義者多半都是猶太人,造成德皇垮台流亡的工人暴動、水兵叛變都是共產黨人唆使,因此也爆發了強烈的排猶情緒並選出納粹黨政權。

1930~40年代猶太人同時被共產黨、納粹黨加以屠殺導致東歐猶太人不是流亡海外就是迅速走向絕滅凋零,對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感到絕望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的錫安主義似乎成了唯一的選項。於是殘餘的猶太人在二戰期間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組織了志願兵支持同盟國對抗納粹德國,並取得最終的勝利,而東歐的流亡猶太人也成為猶太復國主義的堅定支持者。

二戰結束後猶太人遭受大滅絕的慘況使歐美諸國對猶太人處境感到同情,於是在聯合國大會上同意了錫安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復國的要求。然而、猶太人復國將會排擠到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因此遭受到周圍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反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居住區內於是發生排巴勒斯坦人暴動、阿拉伯諸國則驅逐猶太人出境作為報復,雙方組織民兵彼此攻擊,乃至於襲擊英國駐軍試圖搶走武器。英國幾乎是落荒而逃的在廢棄了所有武器裝備後於1948年結束對巴勒斯坦的托管撤離駐軍,而猶太人立刻宣布以色列建國,而同時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和伊拉克五國聯軍開始攻打以色列,第一次中東戰爭,即以色列獨立戰爭就此開打。

相對於擁有戰車、飛機、十五萬正規部隊的阿拉伯諸國,缺乏武器裝備且只有三萬士兵的以色列被世界各國認為將會很快被消滅。然而以色列軍都是擁有經歷過二次大戰洗禮的老練士兵,相對的阿拉伯諸國的軍隊缺乏訓練與士氣,更缺乏的是近代戰爭的相關經驗。阿拉伯聯軍中居於主力的南線埃及、約旦部隊被以色列軍在耶路撒冷阻擊而遲滯,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的雜牌部隊則被游擊戰打垮在北線,錯失了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個月摧毀以色列的先機。隨後以色列趁著聯合國調停的一個月停火期間內,透過猶太人財閥的關係從東歐、法國進口了大批二戰殘留的舊裝備,在停火一個月期間內整建了裝甲與航空部隊,於聯合國停戰結束後在經驗豐富的士兵操縱下發動反擊摧毀埃及、約旦軍主力。原本以色列還計畫反攻西奈半島奪回「古所羅門帝國的版圖」,但以色列恐怖份子在這時刺殺了聯合國調停官,同時也是瑞典王子的伯納多特,國際輿論的壓力強烈地譴責以色列而使其外交形勢迅速遭到孤立。

以色列總理本古里昂意識到,這時候的以色列國內還有許多不聽政府號令、各行其事的猶太人極右翼民兵組織,若不先消滅、合併這些潛在的恐怖份子集團,那麼以色列就談不上作為一個國家而決定就此接受停戰。以色列國防軍取代了第一次以阿戰爭中的各路民兵派系,最終這些武裝組織都被繳械、消滅或著併入以色列國防軍中,完成了軍隊的國家化。

埃及革命推翻王政後,納賽爾率領的埃及軍政府決定收回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導致英、法兩國大為不滿,於是聯合以色列於1956年進攻埃及,被稱作第二次中東戰爭或蘇伊士危機。美國擔憂納賽爾被逼倒向蘇聯,而使共產主義勢力得以控制蘇伊士運河,因此對英法以三國進行經濟制裁,施加強烈的外交壓力,迫使英法聯軍撤退,以色列最終也孤掌難鳴撤軍。然而由於納賽爾最後還是選擇親蘇政策,並與敘利亞結成阿拉伯聯合,畏懼蘇聯從中東這塊缺口打破圍堵的美國,還是不得不給予以色列軍事援助。1967年埃及、敘利亞在蘇聯支持下整軍備武陳兵邊境,並驅逐了以埃之間的聯合國維和部隊,這引發以色列極端的危機感,而導致了以色列先發制人將埃及、敘利亞部隊消滅在集結區,結果是以色列在六天之內就以壓倒性的勝利之姿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與戈蘭高地,也因此被稱作第三次中東戰爭或六日戰爭。

然而,以色列的不宣而戰,派兵侵佔大片領土等卑鄙行徑導致了包括美國制裁在內世界各國的譴責與壓力。長期以來供應以色列武器的英法兩國,也在OPEC組織成立後受到阿拉伯諸國威脅調整油價的壓力而決定禁止對以軍售武器。同時以色列與埃及間隔著蘇伊士運河相互交火形成名為「消耗戰爭」的邊界衝突,直到1973年贖罪日戰爭之前蘇伊士運河都因為處於戰火籠罩下被迫關閉,商船必須繞行非洲而過,這更加導致以色列受全世界國家的批評而越形孤立。

在1970年代當時,由於實施種族隔離、與鄰近黑人諸國革命勢力對抗的白人至上主義政策而被驅逐出大英國協的南非,以及因為美國拉攏中共圍堵蘇聯而喪失聯合國會籍的台灣,及偷襲阿拉伯諸國遭到英法美制裁孤立的以色列,這三個國際公認的流氓國家於是組成了同盟關係,聯合研發各種武器並攜手進行核武研製工程,以色列於是從此走上了不假手美英法外援的國防自主化道路。

1973年贖罪日戰爭爆發前,以色列情報部「摩薩德」本來也得知了沙達特即將讓埃及軍隊反攻西奈半島的情報而建議總理梅爾夫人先發制人、不宣而戰摧毀埃及部隊。但是梅爾夫人擔憂會重演六日戰爭後以色列被全世界孤立的外交絕境而拒絕了此一提案,結果在埃及軍隊開始反攻之後,以色列自豪的戰車、空軍部隊遭到蘇聯製飛彈的重創,被打得措手不及。但是,以色列最後靠著全民皆兵的總動員體制,後備役部隊加入戰局後穩住戰線勉強獲得慘勝。這次代價昂貴的勝利卻使以色列在中東的形勢一口氣從谷底迎來轉機,埃及總統沙達特接受了大衛營協定,從以色列的敵人成為盟友,而以色列也將西奈半島交還埃及作為回報。

當時1970年代的恐怖份子活動猖獗也有助於改善以色列的國際地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旗下的武裝派系巴勒斯坦解放戰線PFLP,與當時國際知名的其他恐怖份子如德國赤軍、日本赤軍聯手,策畫了德航劫機事件、並在以色列台拉維夫機場掃射民眾等等,甚至是在1972年PLO激進派恐怖份子黑色九月在德國慕尼黑奧運上屠殺以色列代表團選手,導致國際間對於阿拉伯人與巴勒斯坦獨立運動的觀感迅速惡化;同時PLO對於約旦的政變未遂,導致約旦內戰並驅逐PLO出境,在埃及嘗試襲擊軍政府彈藥庫等行動更引發了阿拉伯諸國對PLO的厭惡,從而使以色列跟阿拉伯諸國逐漸化敵為友,並增強了武力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正當性。

1982年由於伊斯蘭教的PLO滲透入黎巴嫩帶來大量難民,到最後演變成基督教民兵跟巴勒斯坦民兵的內戰狀態,敘利亞政府決定派兵介入內戰以掌控黎巴嫩,而黎巴嫩南部的PLO民兵也對以色列進行火箭攻擊,並嘗試派出刺客暗殺以色列駐英大使未遂,結果是激怒了以色列並導致以色列軍隊以「加利利和平」之名入侵黎巴嫩,但以色列軍隊目擊在黎巴嫩境內他們所支援的基督教民兵屠殺巴勒斯坦人的慘狀而士氣低落,民眾間對於膠著化的內戰情勢升起厭戰情緒,同時國際上的壓力也使以色列政府最後決定撤離黎巴嫩。在國內,1987年的巴勒斯坦大起義更是直擊以色列的弱點,PLO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不必死人就能正面對抗以色列的戰法───那就是上街頭示威抗議而不是進行恐怖攻擊。

黎巴嫩內戰導致的厭戰情緒、對於國內巴勒斯坦人議題的同情,導致了以色列民間彌漫著一股渴望和平安定的呼聲,於是在1992年選出了主張和平的拉賓所率領的左翼工黨聯合政府,並於1993年與PLO領袖阿拉法特簽署了奧斯陸協定,以色列承認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於加薩、約旦河西岸兩區域的主權。然而,以色列國內的極右派團體認為拉賓此舉是賣國求諾貝爾和平獎,於是在1995年派出刺客暗殺了拉賓總理。同時,阿拉法特的法塔赫政權因為未能爭取到完全的獨立而僅僅是以色列承認自治,巴勒斯坦人民仍覺得被以色列駐軍監視的獨立不算完全的獨立,因此激進派的哈馬斯逐漸得到了民意支持而發動更多的恐怖攻擊。

本以為奧斯陸協定將能帶來和平的以色列民眾感到失望,於是在1996年選出了極右派的以色列聯合黨(利庫德)代表納坦雅胡執政。納坦雅胡反對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奧斯陸協定,並嚴酷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恐怖活動乃至於示威抗議。納坦雅胡的鐵腕鎮壓有效的削減了恐怖活動數量,但諷刺的是,正是因為恐怖活動的減少,才使得以色列民眾再度傾向和平主義,民意又再度傾向給巴勒斯坦談判的機會,而在2000年選出了左翼工黨的巴拉克,使利庫德的納坦雅胡下台。巴拉克決定從黎巴嫩撤軍,並且接受美國柯林頓的仲介與阿拉法特會面,在這次2000年大衛營會議中以色列計畫讓步,給巴勒斯坦幾乎完全自治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的權利。然而阿拉法特與他的法塔赫派系已經逐漸被新興的哈馬斯取代而喪失了對加薩地區的控制能力,因此無法保證即時停止對以色列的恐怖攻擊;而因為黎巴嫩撤軍已經承受了以色列國內相當大壓力的巴拉克,則堅持巴勒斯坦人必須解除武裝才能獨立自治。

談判破局後,阿拉法特為避免被哈馬斯取代而組織「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帶領不滿群眾對以色列進行示威抗議;這導致了以色列民眾對巴拉克的和平政策徹底失望,民意一口氣倒向鷹派選出戰爭英雄夏隆將軍為首的利庫德政府。儘管如此,熟悉以巴情勢的夏隆寧可受民眾的批評,仍堅定的推動加薩撤兵政策,改以圍牆和檢查哨的務實方式來控制加薩與約旦河西岸,並讓出更多自治權。這導致夏隆在極右派的利庫德黨內被孤立,於是夏隆乾脆脫黨組建中間政策的新派系前進黨,以在民眾間擁有高人氣的戰爭英雄光環持續推動他的中間路線。不過2006年事已高的夏隆中風後腦癱瘓喪失行為能力,改由其副手奧默特接手前進黨。隨後由真主黨發射火箭到以色列引爆的以黎衝突,2007年哈馬斯發動加薩內戰奪取了法塔赫對加薩的控制權,2008年哈馬斯開始從加薩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的火箭攻擊訴求獨立。

到此為止,以色列民眾對於醜聞纏身且無能處理上述這些以巴衝突的奧默特終於無法忍受,多數百姓開始傾向支持以武力手段消滅巴勒斯坦問題。前進黨政府在2009年的以色列國會大選中慘敗,極右派政黨利庫德捲土重來,納坦雅胡再度成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主張擴張以色列屯墾區、收回巴勒斯坦自治權,但高唱強硬呼聲的納坦雅胡在2014年的以巴加薩衝突中最後決定接受埃及開出的停火條件與哈馬斯和談,這使得納坦雅胡的強人形象土崩瓦解,民調從開打前的80%腰斬剩三成。考慮到目前民眾憤怒的情形,恐怕就算納坦雅胡的政權垮台,短期間內以色列人還是會很快再選出一個右派總理推動強硬的巴勒斯坦政策。

 

以色列與蓋達、ISIS的關係:雖然沒有直接的軍事衝突,但蓋達組織誓言驅逐的歐美帝國主義勢力之中自然是包括了以色列不會有錯,而且ISIS近日來急速壯大,而且也開始派遣募兵官進入加薩地區募集聖戰士,乃至於派出部隊前往黎巴嫩作戰等等,甚至是最近有消息傳出一位以色列籍的記者被IS綁票並斬首。因此納坦雅胡總理也說「與哈馬斯的停火是為了騰出手處理其他的中東問題」。這個「其他的問題」應該很難是指別的問題。

以色列與埃及的關係:穆兄會政府垮台後軍政府上台,而埃及軍政府跟以色列的利害關係一致,雙方都很討厭穆兄會───以及穆兄會的徒弟哈馬斯。埃及在本次以巴加薩衝突上扮演著以色列忠實的幫兇,而且以色列作為主坦吸走了所有的國際仇恨值,對埃及而言真是借刀殺人不費吹灰之力的一樁好生意。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關係:利庫德黨否定巴勒斯坦自治,而哈馬斯也不認同以色列政府的合法性,雙方可說是毫無交集之處。剛達成的加薩停火協定,則被以色列軍方放話聲明「不知道會維持多久」,雙方的關係仍是劍拔弩張。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關係:在利庫德的猶太人優先政策下,即使是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社群也遭受到相當的生存壓迫。但是考慮到以色列堅持由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組織巴勒斯坦政府,法塔赫必須仰賴以色列的支援才有辦法養活巴勒斯坦人乃至於從哈馬斯手裡取回政權,在這一點上來說是亦敵亦友的關係吧。

以色列與真主黨的關係:雖說2006年的以黎衝突打的很大,而且以色列也認為真主黨是恐怖份子,但近幾年來雙方都不把對方當靶子打,真主黨執政團隊逐漸轉溫和,而且以色列在敘利亞內戰中也扮演著善意中立的角色,給黎巴嫩一個相對穩定的安全大後方。

以色列與伊朗的關係:伊朗發展核武器就如同過去伊拉克發展核武器一樣,對猶太人而言都是生死存亡危機的危險訊號,必將除之而後快。同時伊朗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阿薩德政府,以色列則支持自由軍,雙方拉幫結派的代理戰爭硝煙濃厚。

以色列與伊拉克的關係:從以色列建國以來,挨阿拉伯人的打就少不了伊拉克。自然以色列也是不會忘記他的,所以派飛機炸了伊拉克的核設施。就算是射過飛毛腿的海珊倒台,一樣有美國的撐腰,但以色列對於伊拉克馬利基政府還是看不順眼,並且傾向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庫德自治政府。

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同樣親美,同樣反伊朗,儘管如此,雙方都仍然憎恨著彼此而且不時出言酸個對方兩句。

以色列與敘利亞的關係:敘利亞內戰中,以色列支持反政府勢力讓阿薩德頗感憤怒,但反正雙方關係從一開始就從來沒好過所以沒差。

以色列與土耳其的關係:土耳其抱著支持加薩巴勒斯坦人的立場,而與以色列雙方多有衝突。然而,以色列與土耳其同樣親美親西方,而且有著共通的敵人敘利亞,雙方軍隊有許多軍購跟協同訓練的計畫,政府關係糟但底下互動熱絡的很。

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在中東地區,以色列仍然是堅定支持著美國的重要盟友,而且可以預期的是它不會被阿拉伯之春的革命風潮推倒而值得長期投資,不用擔心明天一覺醒來友化為敵。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PTT歷史版(historia),2014年9月4日,作者kau76901)

延伸閱讀:

看中東》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0-前言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危機 碰到「藝術俠女」也讓路
喜歡藝術的人,對「美」,有自己的想法與鑑賞力,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容易感動、為他人著想的心。不過,看似「化指柔」的藝術特質,在遇到困難時,…
空氣汙染代價大 中國北方居民折壽5年
著名美國科學期刊7月發布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最近幾十年間,中國北方因廣泛空氣汙染造成的健康損害,令中國北方的居民比南方居民平均至少短命5年…
油價的經濟學不是只有反映成本
國際油價上漲一段時間之後,7月中出現了下跌的趨勢。為了8月1日是否要再依反映成本的公式而調漲油價,政府似乎傷透腦筯。…
2020全球脫貧 經濟持續強勁
2020給人感覺是帶來吉祥的數字,因人生很難遇到1010、2020這樣年份,它不僅順口,如今更代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市場經濟風靡全球,…
服務貿易協議該這樣簽嗎?
馬政府急切要和中國訂定服務貿易協議,大幅開放中國服務業來台營業及投資,但民間卻有極大的反對聲浪。我們可由觀念、程序以及經驗三方面,…
溫情滿人間
  1.    孤兒受警援助 「想讓全世界知道他的好」   宜蘭縣澳花部落泰雅族高姓青年,因母親離家、父親患小兒麻痺,…
如何走出台灣CFP的藍海?
一個工作日的晚間七點半,靠近台北火車站的一棟辦公大樓裡,十來個人聚集在一間小教室裡,聚精會神地聽著台上一位滔滔不絕的講師上課。…
當風吹起之時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最後作品《風起》,講述一位懷抱著設計飛機夢想的崛越二郎,在實現夢想的堅持過程中,與妻子菜穗子相遇、相愛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