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國:立足於沼澤地上的泥足巨人

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在會議期間態度強勢。
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在會議期間態度強勢。
Getty Images
第54期
何清漣

最近中國當局一系列強硬舉措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正在「崛起」:首先當然是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會議上的張狂與說「不」之舉震驚了全球;其次是聖誕前後罔顧國際輿論,對好幾位異議人士判以重刑;三是不顧英國的再三請求,對一名販毒的英國公民在未做精神鑒定的情況下執行死刑。尤其是哥本哈根會議期間的24國首腦舉行會議之時,中國只派出外交部二等官員出席並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相對而坐這種「天朝上國」氣概,使世界不得不重新檢討國際政治版圖的變化與趨勢。

「美國輝煌已成過去」論的蹩腳注釋

「冷戰」結束之後,蘇聯的威脅消失,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再也不希望看到一個超級強權的存在,一直被法國人勉強克制住的「戴高樂主義」復興,期望美國衰落,另有一個強權與之抗衡成了以法國為代表的「老歐洲」之夢。直到希拉克擔任總理時期為止,中法關係一直圍繞著建立多極政治並與美國抗衡這一軸心在轉動。當然,這「多極」當中,法國、中國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兩極」。

哥本哈根會議之後,中國置歐巴馬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意見於不顧,在享受經濟大國權利時卻拒絕承擔大國責任的強硬態度,引起一些觀察家們發出「美國輝煌已成過去」的預言。這方面最有代表的是兩篇文章,一篇是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發表於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美國霸權──輝煌已成回憶?」這篇文章的根據是兩條,一是2009年6月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 訪華時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曾向中國學生保證中國的美元資產是安全的,他的這番話引來了學生們的一片笑聲。二是英國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2009年4月20國集團(G20)倫敦峰會上宣告了華盛頓共識的終結。

但作者顯然忽視了兩點,一、這種場合出現的中國學生敢於奉旨嘲笑任何西方國家的元首及政治家,這種嘲笑並不妨礙他們削尖腦袋爭取到美國留學以及定居的機會。一個經常被中國民間嘲諷的例證,就是當年在類似場合向美國總統小布希激烈批評「美國人權狀態糟糕」的北京大學女生馬蘭,她在這番「勇敢」的發言之後不久,就嫁給一位美國人並定居美國。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失去了「日不落帝國」輝煌的英國首相布朗固然宣布了「華盛頓共識」的終結,但也未弱智到宣布從此要奉「北京共識」為圭皋。

哈佛歷史學教授只有一半正確的判斷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弗絡森(Niall Ferguson)是「中美共生體」(Chimerica)這個詞的發明者之一。他那篇「The Decade The World Tilted East」(全球力量格局向東傾斜的十年),倒是非常正確地觸及到美國保持霸權的真正困難。他說:「在美國霸權的核心存在著三大致命不足:人力不足(派往伊拉克的兵力不足),注意力不足(公眾對於長期占領被征服國家的熱情不足),以及最重要的一點,財力不足(相對於投資而言,儲蓄不足;而相對於公共開支而言,稅收不足)。」他認為,「美國洞口大開的經常帳戶赤字正越來越仰仗亞洲央行的資金來填補,其中中國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美國這個未公開宣稱的帝國衰落的原因,可能不是兵臨城下的恐怖主義分子,也不是給他們撐腰的流氓政權,而是國內的財政危機。」

但尼爾‧弗絡森對中國的情況判斷卻過於荒謬。他認為過去500年間,西方獲得相對於東方的優勢的6大「殺手鐧」,如「資本主義企業、科學方法、基於財產私有制和個人自由的法律和政治體系、傳統帝國主義、消費者社會,以及『新教』工作倫理與作為目的自身的資本積累」,中國顯然「已經複製了第一點和第二點。其他可能正在吸納的過程之中──輔之以某種儒家改良(帝國主義、消費和工作倫理)。只有第三點──西方的法律與政治形式──在這個一黨專政的『人民共和國』還沒有任何興起的跡象。但中國真的需要民主制度才能實現持久繁榮嗎?」

上述判斷,除了第三點之外的那五點,都是西方想像出來的「中國現實」,而這位哈佛教授看來不重要的第三點卻已經被事實證明為另樣結果:專制不能保持一個國家的長久繁榮,蘇聯就是例證。

中國:泥足巨人與下陷的立足之地

我在這裡試析中國是否有6大「殺手鐧」:

關於中國的「資本主義企業」:中國企業至今都難脫「中國特色」:依靠特權扶持與市場投機,不善經營管理,苛刻剝削勞動力。國家重點企業如幾十家中央國企主要依靠特權(中國官媒稱之為「特殊利益集團」),私營企業則主要倚重於取媚權力及市場投機。這些工廠經營的結果,是「中國製造」在國際社會成了劣質品的代名詞,中國這座「世界工廠」只是不擁有任何核心技術的現代血汗工廠,是世界工廠的加工組裝車間。

科學方法:無論是政治運作、企業管理還是科學研究,中國的「科學方法」只存在於政府文件裡與官員口頭講話之中。中國人自己也知道,中國的政治運作靠權術,企業生存靠關係與投機,「科學研究」當中有不少依靠剽竊與弄虛作假(學術打假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特色)。

「儒家」改良:這點更是純屬想像。即使在最偏遠、最保守的鄉村,也已無任何儒家文化影子,更無傳統可言。人們看到的只是被中共文化與過度的拜金主義而扭曲了的鄉俗。至於消費文化的不健康,中國媒體已經承認,在窮人越來越缺乏購買必需品的消費能力的同時,富人已經將中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

資本積累:從國家來說,大量巨型國有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海外投資,而這種投資已經被證明有67%是失敗的,好處是負責投資的官員可以合法讓親屬移民外國;精英階層固然善於利用權力與權錢交換積累資本,但資本外逃現象嚴重這一事實,足以證明中國精英層並無意願讓這些資本用於本國經濟建設。

在世界未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前,傳統帝國主義確實保持了中華帝國的強勢。但自從毛澤東的「馬克思+秦始皇」體制創建以來,中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而這中國的「今天」,只有當政者極力當作「國家核心利益」在不惜一切工本地保持,而統治集團之外的民眾卻是另一番期盼,如同幾千年前民眾詛咒暴君夏桀「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那樣。

上述狀況,再加上為了經濟發展不惜毀滅生態環境這種竭澤而漁的短視做法,負債高達5,000億的地方財政,遍地烽起的社會反抗......這樣的中國,能夠將潰而不崩的局面盡力多維持若干年就已經不錯,哪裡還有能力崛起?

還有些觀察家雖然認識到中國崛起並非世界福音,卻只在道德層面對此加以論證。但我寫下這篇文章時卻並不是出於價值偏好,只是想陳述一個事實: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強國與美國正在衰落之說,與其說是事實,還不如說是一些國家與觀察者的夢想。因為無論是中美兩國的實際狀況還是統計數據,都不支持這種說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改變世界小發明 中國算盤拔頭籌
由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主辦的「改變了世界的101項小發明」評選近日揭曉,近兩千年歷史的「中國算盤」拔得頭籌。…
綠頭鴨霸凌事件簿
一個寒假的下午,老爺爺帶著從台北回來度假的小孫子和小孫女,到市郊的嘉義大學蘭潭校區遊玩。 水塘裡有許多可愛動物 校區內有一個大水塘,…
品味洄瀾灣的清閒
除了外出授課,張秀鴻和先生一起經營、座落在花蓮溪出海口附近的民宿「洄瀾灣」,就是她平日創作的天地。 「你看過嗎?當月亮從海上升起,好大、…
中國高速鐵路 拚命「大躍進」
中國通過從日本、法國、德國等傳統高速鐵路國家引進和技術改良、創新,近幾年內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正在「大躍進」。已經通車的有京津城際、…
英房市創16年最大跌幅 後市堪憂
  英國抵押貸款機構HBOS發布的數據顯示,英國3月房價月降2.5%,達到16年來最大單月降幅。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吾愛吾廬
第一次在海邊過冬才知道海風的凜冽。不只窗子必須關兩道,夜晚還常被窗外雄渾的風聲吼醒,尖銳的呼嘯也逼使我披衣四處尋找聲源,…
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制度因素
自從6月19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放棄盯住美元之後,從人民幣匯率21日至25日這一交易週的市場表現來看,在人民幣升值這場長跑中,…
解析我國經濟成長的困境(二)
在既定的國內資源總量及國際機會之下,如果我們能讓資源有更恰當的組合運用,也可以提高所得和成長。這類工作主要是靠企業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