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成人社會求生記

Getty Images
第23期
劉惠宜

陽光如一赤裸的孩子,只知在綠葉之間嬉戲,多幸福啊,卻不知人間的虛偽狡詐。──泰戈爾《漂鳥集》(The light that plays, like a naked child, among the green leaves happily knows not that man can lie.)

寫這篇文章的不是二十來歲剛出社會的小毛頭,也不是五十幾歲、準備倚老賣老、飽經風霜的過來人,而是一位晚熟的青壯年。一般大學畢業,上班個五、六年就該懂的處世撇步,我到了將近不惑之年,才懵懂地略知一二。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是好友常對我搖頭嘆息說的一句話。說了10年,到現在我才明瞭自己真的是一頭牛。雖說生肖屬豬,不該像狗一樣,一根腸子通到底,可就是常常被認為太老實。中學時老師這麼說我,這是一種讚美;到了這把年紀還有這種美德,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簡直是財務報表上的負債。近幾年領教到別人信口開河,我卻深信不疑所帶給我的痛苦後,才明瞭原來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他們可能不是蓄意欺騙,但就是已經養成了這種積習。睜眼說瞎話是人們心知肚明的常態,與「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的生存狀況,我們與先人彷彿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了。

不知道是由於興趣廣泛還是個性中潛藏的使然,結識的人中屬性兩極化:一邊是精明的商場老將,處世論事不忘供給與需求的市場鐵律;一邊是唯美的藝術家,他們獻身畫畫、寫作與舞蹈。與這兩種朋友在一起,要帶不同的腦袋瓜,使用的辭彙、談論關心的話題像AM與FM沒有交集。那「我」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呢?「我」又是誰呢?我感到他們對我就像是徒步自助旅行時,路旁新鮮的好風景,使旅途的風味倍增,而我也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而已。這種找不到定位的感覺,也許就像19世紀末浪漫主義後期的交響曲作家馬勒的感受:「在奧地利,我是個波西米亞人;在德國人眼中,我是個奧地利人;而在這個世界,我又是個被另眼看待的猶太人。不管哪一個地方勉強收留了我,卻沒有一個地方真心地歡迎我,我是一個沒有國籍的人。」

不同的職業常讓人有不同刻板印象的聯想,但肉眼所見果真是實象嗎?誰可以對一個生命定義、貼上標籤呢?國畫中設色淡雅的文會圖,不論是明朝王紱的「山亭文會」還是元朝朱德潤的「林下鳴琴」,描繪文人雅士在林蔭山石間吟詩論文,令觀賞者也心生高舉遠慕之意,願意自己是畫中的漁夫,聞音而來。在認識了一些藝術家、詩人後,我發現大家在一起所談不盡然都是風雅之事:情感、財務糾紛,為了奪取文壇頭銜所使出的競選手段等等。他們之間的八卦也是有影劇版水準的。難怪前輩陳若曦女士會感慨地說:「文章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大概這就是人世間吧,很少有人可以超脫於名利情之外。《紅樓夢》第一回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是這麼吟唱的:「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一位頗有名氣的長輩最近畫起了現代畫,有人對這幅畫出價上千萬。我站在巨幅的畫作前端詳了半天,稱讚也不是,不稱讚也不是,因為「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其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其斷割。」我不是美術專家,不應評論。就像有些報紙副刊上的現代詩,我真的沒有那種慧根可以洞悉作者幽微的心意。一位報刊編輯坦白告訴我,報紙有報紙本身的考量,不必然代表刊載作品的文學價值。事實上,讀者、編輯的口味以及作者的名氣往往決定了這篇作品是不是會被選用,與作品本身不全然相關。曲高可能和寡,通俗的作品往往還比較有市場哩。

1873年出生於俄國的拉赫曼尼諾夫,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在鋼琴技法上,師承安東魯賓斯坦以來的俄國鋼琴系統。在作曲的手法上,則是繼承了19世紀浪漫樂派的曲風。他的作品音響效果璀璨華麗,旋律甜美感傷。雖然他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響,但他更加追求音樂中一種對生命的探索與深思,再加上他的作品中高超的技巧性,形成了拉赫曼尼諾夫獨特的魅力。不過只因為他曾經在一份反蘇宣言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當時的蘇聯政府禁演了他所有的作品,批評他的音樂「反動」、「早已過時」等等。如果我們也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在沒有媒體言論自由、一言堂的砲轟下,我們還有勇氣承認拉赫曼尼諾夫的確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嗎?

米勒的畫來台展出,盛況空前,慕名而來的人潮,假日將歷史博物館擠得水洩不通,連一向會議、應酬滿滿的企業大老也組團前往觀賞,個個說他的畫如何如何好。可是米勒在世時,畫了60年,終生幾乎都是在飽受貧困的煎熬中度過。如果我們在他的時代就獨具慧眼,我們有勇氣力排眾議就是欣賞他的作品嗎?而今天,如果有人批評米勒的畫,那他就是欠缺素養嗎?撇開時異事異的審美觀與價值觀不說,最重要的是,總是要有自己的定見,忠於自己吧。

貝多芬曾經表示,在外部世界,他找不到一個支撐點,唯有向內心深處去尋求,才能找到這樣的支撐點。自己也是摔過幾次跤才慢慢瞭解,如果把自己的價值寄託於外,交付外界來定義自己,這對生命的獨特性將是很大的戕害。

在這段充滿疑惑的晚熟過程,真慶幸有益友相伴。朋友在好不在多,幾次困頓、遷徙,我沒開過一次口,他們卻是主動跳出來幫忙。感激之餘,也才體會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朋友間的相處也不應以己之長,攻人之短,求備於一人。能不被各式亮眼頭銜或溢美之詞所惑,知道自己的斤兩,但也不妄自菲薄,試著「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這樣也要學將近40年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葉門叛軍襲擊紅海 全球供應鏈危機一觸即發
自從2023年10月爆發以哈衝突以來,為表示「聲援巴勒斯坦」,葉門武裝組織「青年運動」對以色列頻繁發動導彈和無人機攻擊,並在紅海襲擊「…
色香味如何俱全?
民以食為天,中國有豐富的吃文化,講究色香味俱全。《黃帝內經》提倡「治未病」,從養生中預防疾病,食療勝藥療。只要把握竅門,人體色身,…
陸游唐婉的悲劇婚姻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大詩人。他一生創作一萬多首詩,為目前留詩作最多的詩人。陸游和表妹唐婉從小青梅竹馬,…
瑞典極光小鎮 拜見歐若拉女神(下)
極光現象通常在晚上八點過後才開始活躍,在這之前,遊客都會安排其他行程。在阿比斯庫(Abisko)待了五天,我們陸續體驗狗拉雪橇、冰攀、…
那一年 我們一起走上街頭的「自由之夏」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陳為廷,7月28日在電腦前氣憤地看著那幾天的新聞,「走路工」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他在臉書上看到一篇轉貼文,…
危機 碰到「藝術俠女」也讓路
喜歡藝術的人,對「美」,有自己的想法與鑑賞力,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容易感動、為他人著想的心。不過,看似「化指柔」的藝術特質,在遇到困難時,…
清明節:踏青節、鞦韆節
「清明」為黃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而《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
黃浦江死豬漂流後面的環境恐慌
話說在中國,死豬扔河年年有,只因這死豬漂流的地點是環繞台商心中那「夢上海」的黃浦江,時間恰逢「中國一哥」習近平在北京大談建設「美麗中國」的…